-
抗炎合剂通过调控Beclin-1介导自噬减轻大鼠脓毒症急性肺损伤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抗炎合剂对脓毒症急性肺损伤(ALI)大鼠的保护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将40只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脓毒症ALI模型组(模型组)、3-甲基腺嘌呤(3-MA)对照组、抗炎合剂预处理组,每组10只。采用盲肠结扎穿孔术(CLP)建立脓毒症ALI大鼠模型;假手术组仅开腹、关腹,不给予穿孔结扎;两组均于术前连续3 d给予生理盐水灌胃和腹腔注射。3-MA对照组于制模前连续3 d给予生理盐水和自噬抑制剂3-MA 15 mg/kg腹腔注射。抗炎合剂预处理组于制模前连续3 d给予抗炎合剂8.8 mL/kg灌胃〔抗炎合剂组成:大黄15 g(后下)、黄连15 g、黄芩12 g、厚朴12 g、败酱草30 g〕,并腹腔注射生理盐水。各组于术后24 h取大鼠腹主动脉血处死,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炎症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IL-1β、IL-6)水平。取肺组织,收集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采用ELISA法检测IL-1β、IL-6水平;检测肺湿/干质量(W/D)比值;苏木素-伊红(HE)染色后,光镜下观察肺组织病理学改变;采用蛋白质免疫印迹试验(Western blotting)检测肺组织自噬标志物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Ⅱ/Ⅰ(LC3-Ⅱ/Ⅰ)和Beclin-1蛋白表达;透射电镜下观察肺组织自噬小体。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肺组织结构破坏严重,有大量炎症细胞浸润,肺W/D比值、血清和BALF中IL-1β、IL-6水平均明显升高,LC3-Ⅱ/Ⅰ比值和Beclin-1蛋白表达均明显下调,自噬小体明显增加。3-MA对照组大鼠肺组织损伤程度较模型组更严重,肺W/D比值和血清、BALF中炎症细胞因子水平进一步升高,肺组织LC3-Ⅱ/Ⅰ比值和Beclin-1蛋白表达仍较假手术组呈下调趋势,自噬小体较模型组减少。与模型组相比,抗炎合剂预处理组大鼠肺组织损伤明显减轻,少量炎症细胞浸润,肺W/D比值明显降低(7.07±1.02比11.33±1.85, P<0.05),血清和BALF中IL-1β、IL-6水平均明显下降〔IL-1β(ng/L):血清为26.04±3.86比40.83±5.46,BALF为17.75±2.02比26.86±4.32;IL-6(ng/L):血清为91.28±10.15比129.44±13.05,BALF为76.06±7.51比120.91±7.47,均 P<0.05〕,肺组织LC3-Ⅱ/Ⅰ比值和Beclin-1蛋白表达显著上调〔LC3-Ⅱ/Ⅰ比值:1.23±0.02比0.60±0.02,Beclin-1蛋白(Beclin-1/GAPDH):2.37±0.33比0.62±0.05,均 P<0.05〕,且自噬小体数量明显增加。 结论:抗炎合剂能改善CLP致脓毒症大鼠肺损伤,降低炎症水平,其机制可能与通过上调Beclin-1表达介导自噬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白花败酱草总黄酮对实验性急性肺损伤模型大鼠的肺保护作用及其机制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目的:探讨白花败酱草总黄酮(total flavoniods from Patrina villosa Juss,PJF)对实验性急性肺损伤(acute lung injury,ALI)模型大鼠的肺保护作用及其潜在机制.方法:用气管内滴注5 mg/kg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构建ALI大鼠模型.将6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LPS组、LPS+低剂量(100 mg/kg)PJF组和LPS+高剂量(300 mg/kg)PJF组(后2组在ALI造模前1 h给予PJF灌胃),每组15只.造模后24 h,收集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ronchoalveolar lavage fluid,BALF)和肺组织.HE染色显示肺组织形态;干湿称重法测量肺组织的湿/干重比;伊文思蓝染色评估肺组织中上皮屏障的通透性;ELISA检测BALF中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和IL-6含量,以及肺组织中氧化应激指标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髓过氧化物酶(myeloperoxidase,MPO)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e peroxi-dase,GSH-Px)活性及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含量;免疫印迹法检测肺组织中C/EBP同源蛋白(C/EBP ho-mologous protein,CHOP)、葡萄糖调节蛋白78(glucose-regulated protein 78,GRP78)和X框结合蛋白1(X-box binding protein 1,XBP1)蛋白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LPS组大鼠肺组织呈现肺泡结构不清和大量炎症细胞浸润,ALI评分和肺组织的湿/干重比显著升高(P<0.05),BALF中IL-6、IL-1β和TNF-α水平,以及肺组织中MDA含量、MPO活性及CHOP、GRP78和XBP1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肺组织中SOD和GSH-Px活性显著降低(P<0.05).与LPS组比较,PJF干预组肺组织形态改善,ALI评分和肺组织的湿/干重比显著下降(P<0.05),BALF中IL-6、IL-1β和TNF-α水平,以及肺组织中MDA含量、MPO活性及CHOP、GRP78和XBP1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肺组织中SOD和GSH-Px活性显著升高(P<0.05);且高剂量组的效果明显优于低剂量组.结论:PJF对ALI大鼠具有肺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炎症反应、氧化应激和内质网应激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薏苡附子败酱散通过抗三结构域蛋白21-Toll样受体4-t-核因子-κB信号通路对类风湿关节炎MH7A细胞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目的 观察不同浓度薏苡附子败酱散对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诱导的类风湿关节炎成纤维细胞(MH7A)增殖、凋亡及炎症反应的影响,探究其作用机制.方法 2022年2―8月,大鼠用不同浓度薏苡附子败酱散及蒸馏水灌胃制备含药血清;20 μg/L的TNF-α处理的MH7A细胞记为TNF-α组,TNF-α+含药血清处理的MH7A细胞记为薏苡附子败酱散低浓度组、薏苡附子败酱散中浓度组、薏苡附子败酱散高浓度组,正常培养的MH7A细胞标记为对照组.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流式细胞术、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检测细胞的存活、凋亡及白细胞介素(IL)-1β、干扰素(IFN)-γ;蛋白质印迹法(WB)检测基质金属蛋白酶(MMP)-3、MMP-9、抗三结构域蛋白21(TRIM21)、Toll 样受体4(TLR4)、t-核因子(NF)-κB p65、磷酸化(p)-NF-κB p65、p-NF-κB抑制因子(IκB)-α和t-IκB-α蛋白表达.pcDNA 3.1组(转染空载体)、pcDNA+TRIM21组(转染pcDNA 3.1+TRIM21)、薏苡附子败酱散中浓度+si-con组(转染si-con+4.70 g/kg含药血清)、薏苡附子败酱散中浓度+si-TRIM21组(转染si-TRIM21+4.70 g/kg含药血清).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TNF-α组细胞存活率(105.07±1.90比185.67±3.06)、TRIM21(0.56±0.02比0.68±0.04)、MMP-3(0.18±0.00比0.63±0.02)、MMP-9(0.39±0.01比0.82±0.01)、TLR4(0.25±0.02比0.68±0.07)、p-NF-κB p65(0.24±0.01比0.68±0.06)、p-IκB-α(0.22±0.01比0.55±0.04)蛋白表达和IL-1β(31.65±0.66比101.93±0.60)、IFN-γ(8.53±0.16比63.76±1.35)含量均显著升高,凋亡率(6.54±0.06比1.17±0.08)均显著降低;与TNF-α组相比,薏苡附子败酱散低浓度组(185.67±3.06比153.77±3.09;0.68±0.04 比 0.37±0.02;0.63±0.02 比 0.47±0.02;0.82±0.01 比 0.73±0.01;103.2±0.7 比 92.93±0.85;66.3±1.45 比54.47±1.46;0.68±0.07比0.53±0.05;0.68±0.06比0.53±0.06;0.55±0.04比0.47±0.01;1.84±0.07比6.67±0.28)、薏苡附子败酱散中浓度组(185.67±3.06比136.23±1.57;0.68±0.04比0.57±0.02;0.63±0.02比0.37±0.02;0.82±0.01比0.57±0.00;103.2±0.7比86.4±0.75;66.3±1.45比38.1±0.92;0.68±0.07比0.43±0.07;0.68±0.06比0.59±0.01;0.55±0.04比0.40±0.03;1.84±0.07比9.59±0.29)、薏苡附子败酱散高浓度组(185.67±3.06比143.47±1.50;0.68±0.04比0.47±0.02;0.63±0.02比0.41±0.05;0.82±0.01比0.62±0.00;103.2±0.7比89.63±0.42;66.3±1.45比40.17±0.90;0.68±0.07比0.51±0.06;0.68±0.06比0.69±0.07;0.55±0.04比0.41±0.02;1.84±0.07比8.89±0.08)细胞存活率、TRIM21、MMP-3、MMP-9蛋白和IL-1β、IFN-γ含量及TLR4、p-NF-κB p65、p-IκB-α蛋白表达均显著降低,凋亡率均显著升高(P<0.05);与pcDNA组相比,pcDNA+TRIM21组细胞TRIM21蛋白表达(0.24±0.03比0.51±0.04)、细胞凋亡率(1.61±0.11 比 12.43±0.61)均显著升高,MMP-3(0.64±0.02 比 0.41±0.04)、MMP-9(0.82±0.03 比 0.45±0.02)、IL-1β(110.63±0.55比 90.93±0.60)、IFN-γ(64.5±0.82比 48.1±1.25)及细胞存活率(179.03±0.74比 120.07±0.60)均显著降低;敲减TRIM21显著抑制薏苡附子败酱散中浓度对损伤细胞的治疗作用且显著升高TLR4(0.45±0.06比0.61±0.02)、p-NF-κB p65(0.49±0.02比0.56±0.02)、p-IκB-α(0.38±0.01比0.62±0.01)的蛋白表达.结论 薏苡附子败酱散增强TNF-α诱导的MH7A细胞的生存能力,其作用机制与上调TRIM21抑制TLR4-NF-κB信号通路活性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中药熏蒸治疗炎症坏死期糖尿病足溃疡的疗效及对创面渗出液中TGF-β1、IL-1β、MMP-9、TIMP-1水平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4/6/22
目的 探讨自拟中药复方熏蒸治疗炎症坏死期糖尿病足溃疡(diabetic foot ulcer,DFU)的临床疗效以及其对患者创面渗出液中转化生长因子(TGF)-β1、白细胞介素(IL)-1β、基质金属蛋白酶(matrix metalloproteinase,MMP)-9、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1(tissue inhibitor of matrix metalloproteinase-1,TIMP-1)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3月-2019年12月该院收治的96例炎症坏死期DFU患者,采取简单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成观察组48例与对照组48例.其中对照组采取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笔者自拟中药复方(由大黄、土茯苓、毛冬青、金银花、黄芪、败酱草、连翘、苦参等十六味中药组成)熏蒸治疗.连续治疗14 d后评估两组疗效及安全性.观察两组治疗前及治疗7、14 d后创面面积、创面中医证候积分及创面渗出液中TGF-β1、IL-1 β、MMP-9和TIMP-1水平的变化情况,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观察组疾病总有效率和创面中医证候总有效率分别为91.7%(44/48)、85.4%(41/48),均较对照组[75.0%(36/48)、66.7%(32/48)]显著提高(P<0.05).随治疗时间的延长,两组创面面积均逐渐缩小(P<0.05),创面中医证候积分均逐渐降低(P<0.05);但与同期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治疗7、14 d后创面面积均显著更小(P<0.05),创面中医证候积分则均显著更低(P<0.05).随治疗时间的延长,两组创面渗出液中TGF-β,、TIMP-1浓度均逐渐升高(P<0.05),IL-1β、MMP-9含量则均逐渐降低(P<0.05);且观察组治疗7、14 d后创面渗出液中TGF-β1、TIMP-1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同期(P<0.05),IL-1β、MMP-9水平则均较对照组同期显著更低(P<0.05).两组不良反应均较少且轻微.结论 自拟中药复方熏蒸治疗炎症坏死期DFU的整体疗效确切,能明显减轻患者创面局部症状,加快创面愈合速度,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进一步上调创面渗出液中TGF-β,、TIMP-1表达水平及下调IL-1β、MMP-9表达水平实现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6/22
-
败酱草及其混伪品的显微鉴别特征与HPLC指纹图谱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4/5/11
目的 对败酱草Herba Patriniae及其市场常见混伪品的显微鉴别特征和HPLC指纹图谱进行研究,明确不同品种的败酱草及其混伪品间的差异,为败酱草的准确鉴定提供技术保障.方法 收集败酱草正品药材黄花败酱和白花败酱,市场常见败酱草混用品异叶败酱、菥蓂和苣荬菜,采用显微鉴别方法对5种药材粉末的显微特征进行研究;优化败酱草总皂苷的提取工艺,比较不同品种的总皂苷含量;建立败酱草及其混伪品的HPLC指纹图谱,基于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对败酱草及其混伪品进行鉴别和药材质量的综合评价.结果 败酱草及其混伪品药材粉末的显微特征存在显著差异;优化了败酱草总皂苷的提取工艺,结果表明,败酱草及其混伪品总皂苷含量存在差异;建立了败酱草及其混伪品共26批的HPLC指纹图谱,共标定了 11个共有峰,明确了败酱草及其混伪品指纹图谱的差异,通过相似度分析、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可将败酱草及其混伪品进行准确区分;综合评价分析结果表明,败酱草及其混伪品的得分差异较大,其中正品白花败酱和黄花败酱的得分最高.结论 获得了败酱草及其市场常见混伪品在粉末的显微特征和HPLC指纹图谱的差异,为败酱草的准确鉴别和临床用药安全提供了技术支撑.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5/11
-
败酱草水提物通过调控circ_0000936/miR-665抑制胶质瘤细胞增殖、迁移及侵袭
编辑人员丨2024/4/27
目的:探讨败酱草水提物对胶质瘤细胞生物行为的影响及其可能作用机制.方法:收集2019 年2月至2020 年1 月期间于本院接受手术切除并经病理证实的31 例胶质瘤组织,qRT-PCR法检测正常脑组织与胶质瘤组织中circ_0000936、miR-665 的表达量;Pearson法分析胶质瘤组织中circ_0000936 和miR-665 表达量的相关性;体外培养人胶质瘤细胞LN229,不同浓度的败酱草(0.5 mg/mL、1.0 mg/mL、2.0 mg/mL)处理LN229 细胞,si-NC、si-circ_0000936 分别转染至 LN229 细胞,pcDNA-circ_0000936 转染至LN229 细胞后加入2.0 mg/mL败酱草处理细胞;CCK-8、平板克隆形成实验、Transwell小室实验与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细胞增殖、克隆形成、迁移、侵袭及凋亡能力;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检测circ_0000936 与miR-665 的靶向关系;Western blot法检测Bax、Bcl-2 蛋白表达量.结果:胶质瘤组织中circ_0000936 的表达量高于正常脑组织(P<0.05),而miR-665 的表达量低于正常脑组织(P<0.05);circ_0000936 和miR-665 呈负相关(r =-0.980,P<0.001);败酱草能够以浓度依赖性方式降低细胞活力、细胞克隆形成率、Bcl-2 蛋白水平和circ_0000936 的表达量(P<0.05),迁移及侵袭细胞数减少(P<0.05),而凋亡率、Bax蛋白水平和miR-665 的表达量升高(P<0.05);转染si-circ_0000936 后miR-665 的表达量升高(P<0.05),细胞活力、细胞克隆形成率和Bcl-2 蛋白水平降低(P<0.05),迁移及侵袭细胞数减少(P<0.05),凋亡率和Bax蛋白水平升高(P<0.05);转染pcDNA-circ_0000936 能够逆转败酱草对LN229 细胞生物学行为的作用.结论:败酱草水提物可通过调控circ_0000936/miR-665 诱导胶质瘤细胞凋亡,并阻碍增殖、迁移及侵袭.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27
-
鹅不食草化学成分及其抗炎活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4/3/30
目的:研究鹅不食草化学的成分及其抗炎活性.方法:采用柱色谱和制备液相色谱等方法对鹅不食草的80%乙醇提取物进行分离纯化,结合NMR、MS等现代波谱技术对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通过检测化合物对脂多糖(LPS)诱导小鼠巨噬细胞(RAW264.7)释放炎症介质NO评价其抗炎活性.结果:从鹅不食草中共分离鉴定了22 个化合物,分别为:蒲公英甾醇醋酸酯(1)、角鲨烯(2)、羽扇烯酮(3)、蒲公英甾醇(4)、无羁萜(5)、蒲公英甾酮(6)、伪蒲公英甾醇醋酸酯(7)、lupeol acetate(8)、β-谷甾醇(9)、9-羟基百里酚(10)、8-hydroxy-9-isobutyryloxy-10(2)-methylbutyryloxythymol(11)、8,10-dihydroxy-9-isobutyryloxythymol(12)、E-pcoumaryl-alcohol ethyl ether(13)、2-hydroxy-4-methy-lbenzoic acid(14)、3-deuteriomethyl-5-methyl-2,3-dihydrobenzofyran(15)、间苯二甲醚(16)、香草酸(17)、eth-yl-2-(3,4-dihydroxyphenyl)acetate(18)、5-羟基-6,8-二甲氧基香豆素(19)、吲唑(20)、糙叶败酱碱(21)、5-(hydroxy-methyl)-2,4,4-trimethyl-2-cyclohexen-1-one(22).结论:其中,化合物 2、3、5、6、13~22 为首次从石胡荽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 10~15、17、19~22 表现出较强的抗炎活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30
-
土茯苓总苷中的非黄酮类化学成分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4/3/30
目的:研究土茯苓总苷中的非黄酮类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 葡聚糖凝胶色谱及半制备液相色谱等分离技术,对土茯苓总苷中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纯化.结合理化性质,通过MS、NMR和CD等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土茯苓总苷中分离得到 28 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薯蓣皂苷元(1)、β-谷甾酮(2)、豆甾醇(3)、白藜芦醇(4)、咖啡酸(5)、5-O-咖啡酰莽草酸(6)、4-O-咖啡酰莽草酸(7)、3-O-咖啡酰莽草酸(8)、反式肉桂酸(9)、蝉翼藤糖酯 A(10)、华中冬青素(11)、(+)-南烛木树脂酚(12)、肉桂酸乙酯(13)、毛色二孢素(14)、糙叶败酱碱(15)、金色酰胺醇酯(16)、交链孢酚(17)、没食子酸(18)、豆甾-4-烯-3,6-二酮(19)、异细交链孢素(20)、3,4-二甲氧基咖啡酸(21)、thunberginol C(22)、3,5-二羟基香豆素-7-O-α-L-鼠李糖苷(23)、白皮杉醇(24)、原儿茶酸(25)、莽草酸甲酯(26)、甲基岩藻糖苷(27)、8-甲氧基蜂蜜曲菌素(28).结论:其中,化合物 15~17、19、20、22、23 和 28 为首次从菝葜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 2、11、21 和 27 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30
-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分析大血藤-败酱草抗结直肠癌的作用机制
编辑人员丨2024/3/16
目的 采用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分析大血藤-败酱草抗结直肠癌的分子机制.方法 首先采用公共数据库挖掘大血藤-败酱草的相关活性成分和靶点以及结直肠癌的相关靶点,筛选出结直肠癌治疗的潜在靶点.然后进行中药-成分-靶点网络和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分析,采用基因本位(GO)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治疗结直肠癌涉及的分子功能、细胞成分、生物过程及相关通路,并构建靶点-通路网络,筛选结直肠癌治疗的关键靶点.最后采用分子对接技术评价关键成分与靶点的亲和力.结果 大血藤-败酱草治疗结直肠癌的成分主要是芹菜素、槲皮素、大黄素等,涉及促分裂原活化的蛋白激酶(MAPK)1、MAPK3、蛋白激酶B丝氨酸/苏氨酸激酶1(AKT1)、磷脂酰肌醇-4,5二磷酸3-激酶催化亚单位α(PIK3CA)等多个靶点.GO分析主要富集于蛋白质磷酸化、蛋白激酶活性、转录调控复合物等方面;KEGG通路富集分析显示,癌症通路、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耐药性、磷脂酰肌醇-3-羟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信号通路等均是结直肠癌治疗的重要通路.芹菜素、槲皮素、大黄素与MAPK1、MAPK3和PIK3CA均有强烈亲和力,与AKT1亲和力较好,芹菜素-PIK3CA、槲皮素-MAPK1、大黄素-PIK3CA能够形成相对稳定的复合物.结论 大血藤-败酱草可能通过抑制MAPK1、MAPK3、和PIK3CA靶蛋白的表达,通过调控PI3K/AKT、MAPK信号通路介导的细胞增殖、迁移和凋亡等过程发挥抗结直肠癌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16
-
从细胞焦亡角度挖掘治疗湿热蕴结型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的天然药物成分
编辑人员丨2024/2/3
目的:通过生物信息学及分子对接技术,从细胞焦亡角度挖掘得到治疗湿热蕴结型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SPID)的天然药物成分,为湿热蕴结型SPID的治疗及新药的研发开拓新思路.方法:通过GEO数据库检索与SPID相关的符合筛选条件的数据集,归纳整理后对其进行limma差异分析获得SPID的差异表达靶点.通过GeneCards平台,以湿热蕴结型SPID的主症及次症为关键词进行检索,获得湿热蕴结型的靶点.通过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和PubMed寻找细胞焦亡相关的靶点,三者合并取交集得到与细胞焦亡相关的湿热蕴结型SPID靶点.利用CMap平台对获得的靶点进行计算分析得到天然药物小分子,并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寻找天然药物小分子所来源的天然药物,最后进行分子对接验证.结果:从 GEO数据库筛选出GSE165004 数据集,通过limma差异分析得到 3 073 个靶点.收集得到与细胞焦亡相关靶点 33 个.细胞焦亡、SPID差异表达靶点及其湿热蕴结型靶点合并取交集得到 4 个靶点,为白细胞介素 18、半胱氨酸蛋白酶 9、半胱氨酸蛋白酶 5 和NOD样受体热蛋白结构域相关蛋白 3.CMap数据库结果显示,喜树碱、小檗碱、玫瑰树碱、金合欢素和芹菜素等天然药物小分子化合物具有较高的负相关,并能与分析获得的靶点形成良好的分子对接.结论:通过生物信息学及分子对接结果,来源于败酱草等天然药物的金合欢素、芹菜素等可能成为治疗湿热蕴结型SPID的关键候选天然药物小分子,为SPID的治疗药物研究开辟了新方向,也为新药的研制开发提供了一定借鉴.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