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氟化钠对仔鼠生长发育和血清氧化应激水平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氟化钠对仔鼠生长发育和血清氧化应激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清洁级雌性和雄性SD大鼠各24只,体质量为180 ~ 220 g,按雌雄1 ∶ 1同笼交配10 d。按体质量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孕鼠分为对照组、低剂量染氟组、高剂量染氟组,每组8只,分别饮用纯净水配制的0、100、200 mg/L氟化钠溶液,各组均食用标准饲料。母鼠染氟时间为妊娠第0天至仔鼠出生后第3周(断乳前)。断乳后,每组选取10只雌性仔鼠,继续以相同含量和方式染氟至出生后第12周。仔鼠断乳前每周、断乳后每2周测量体质量、身长和后肢长。仔鼠染氟12周后,腹主动脉取血检测各组仔鼠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总抗氧化能力(T-AOC)含量。结果:仔鼠出生第2周,高剂量染氟组仔鼠体质量[(24.87 ± 3.36)g]、身长[(6.37 ± 0.52)cm]、后肢长[(2.27 ± 0.13)cm]均低于对照组[(29.23 ± 4.19)g,(6.92 ± 0.47)、(2.44 ± 0.16)cm, P均< 0.05],而低剂量染氟组与对照组、高剂量染氟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均> 0.05)。仔鼠出生第3 ~ 12周,高剂量染氟组仔鼠体质量、身长和后肢长均低于低剂量染氟组和对照组( P均< 0.05);且低剂量染氟组均低于对照组( P均< 0.05)。对照组仔鼠血清SOD、GSH-Px、T-AOC含量[(176.51 ± 29.55)、(985.23 ± 164.80)U/ml,(0.864 ± 0.167)mmol/L]均高于低剂量染氟组[(127.98 ± 24.41)、(776.53 ± 107.85)U/ml,(0.639 ± 0.110)mmol/L]和高剂量染氟组[(99.75 ± 14.56)、(425.14 ± 78.67)U/ml,(0.441 ± 0.072)mmol/L],MDA、iNOS含量[(3.37 ± 0.73)nmol/ml、(189.00 ± 44.67)pg/ml]均低于低剂量染氟组[(8.22 ± 1.38)nmol/ml、(305.60 ± 73.41)pg/ml]和高剂量染氟组[(14.81 ± 1.81)nmol/ml、(431.00 ± 91.19)p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均< 0.05);高剂量染氟组血清SOD、GSH-Px、T-AOC含量均低于低剂量染氟组,MDA、iNOS含量均高于低剂量染氟组( P均< 0.05)。 结论:过量氟可引起仔鼠血清氧化应激水平升高,可能影响仔鼠生长发育。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中国新生儿协作网的现状与发展
编辑人员丨1周前
中国新生儿协作网(Chinese Neonatal Network,CHNN)2018年成立,旨在建立全国性协作平台,开展高质量、合作性项目和研究,提升中国新生儿-围产医疗质量及新生儿健康。目前全国112家医院加入CHNN,已建成全国性标准化极早产儿/极低出生体重儿队列,每年纳入超过万例早产儿,开展数据驱动的协作性临床质量改进项目,完成多项多中心临床研究,开展多层次人才培养。CHNN在合作共享、数据驱动、持续改进、国际接轨的原则指引下,已成为国内新生儿医学临床和研究合作的重要平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极超低出生体重儿静脉通路的应用现况调查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索极超低出生体重儿住NICU期间静脉通路应用的种类、留置时间及与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RBSI)发生的相关性,为极超低出生体重儿NICU住院期间静脉通路的选择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静脉通路资料收集表,收集2019年1—12月连续入住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NICU的极超低出生体重儿住院期间静脉通路的相关资料,使用SPSS 22.0软件进行数据整理并进行描述统计、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共收集病例218份,仅使用外周静脉(PIV)置管9例,使用PIV+脐静脉置管(UVC)30例,使用PIV+PICC43例,使用PIV+UVC+PICC136例,UVC平均留置时间6 d,PICC平均留置时间22 d,发生CRBSI病例23例占10.55%,未发生CRBSI病例195例占89.4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极超低出生体重儿的出生体质量( OR=1.003,95% CI 1.000~1.006, P<0.05),静脉通路留置组合形式( OR=0.139,95% CI 0.023~0.834, P<0.05)与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发生相关。 结论:在NICU中,对于极超低出生体重儿的静脉通路留置主要选择PIV、UVC、PICC 3种血管通路联合使用,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发生与选择静脉通路留置种类和组合形式具有较强相关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多囊卵巢综合征对新鲜胚胎移植周期中单胎出生婴儿体质量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新鲜胚胎移植周期中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PCOS)患者出生婴儿体质量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队列研究2014年1月至2019年12月期间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生殖医学中心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 in vitro fertilization and embryo transfer,IVF-ET)助孕并有单胎活产的508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根据不孕原因分为PCOS组( n=1095)和非PCOS组(记为对照组, n=3992),比较两组一般情况及出生婴儿体质量差异,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婴儿出生体质量的因素。 结果:第3日(day 3,D3)胚胎移植PCOS组临床妊娠率[69.0%(1248/1808)]、种植率[49.0%(1742/3555)]均高于对照组[59.1%(5661/9572)、42.0%(7577/18 040),均 P<0.001],而活产率[37.0%(670/1810)]低于对照组[49.0%(4697/9585), P<0.001]。第5日(day 5,D5)囊胚移植PCOS组种植率[63.1%(500/793)]、活产率[54.0%(425/787)]高于对照组[59.0%(1066/1806), P=0.042;48.0%(876/1825), P=0.013]。D5囊胚移植PCOS组婴儿出生体质量[(3 459.76±527.11)g]、超重儿比例[14.35%(61/425)]高于对照组[(3 391.61±521.38)g, P=0.028;8.22%(72/876), P<0.001]和D3胚胎移植PCOS组[(3 389.24±555.06)g, P=0.018;9.25%(62/670), P=0.009],但低体质量儿比例[2.35%(10/425)]低于D5囊胚移植对照组[4.91%(43/876), P=0.029]和D3胚胎移植PCOS组[4.78%(32/670), P=0.042];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女方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影响D5囊胚移植的出生婴儿体质量( OR=1.12,95% CI=0.052~0.175, P<0.001);移植胚胎的发育时间影响PCOS患者的出生婴儿体质量( OR=1.52,95% CI=0.019~0.819, P=0.040)。 结论:PCOS患者D5囊胚移植可获得更高的活产率和更低的低出生体质量儿比例,对PCOS患者建议新鲜周期进行囊胚移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中国25家三级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早产儿真菌败血症发生现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分析中国25家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中早产儿真菌败血症的发生现状和危险因素,为探讨真菌败血症预防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对“基于证据的质量改进方法降低中国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院内感染发生率的整群随机对照试验”建立的早产儿临床数据库资料进行二次分析,回顾性分析2015年5月至2018年4月生后7 d内收入中国25家三级医院NICU的24 731例早产儿的真菌败血症发生现况。根据早产儿是否发生真菌败血症分为真菌败血症组和未发生真菌败血症组,分析真菌败血症的发生率和病原。使用χ 2检验比较不同出生胎龄、不同出生体重和不同NICU早产儿真菌败血症发生率。使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比较真菌败血症组和未发生真菌败血症组早产儿预后。通过倾向性评分匹配144例真菌败血症组早产儿和288例无真菌败血症组早产儿,使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分析发生真菌败血症的危险因素。 结果:24 731例早产儿中166例(0.7%)发生真菌败血症,真菌败血症早产儿出生胎龄为(29.7±2.0)周,出生体重为(1 300±293)g,其中87.3%(145/166)为出生胎龄<32周的早产儿。出生胎龄和出生体重越低,真菌败血症的发生率越高(均 P<0.001)。极早产儿和超早产儿真菌败血症发生率分别为1.0%(117/11 438)和2.0%(28/1 401),极低出生体重儿和超低出生体重儿中分别为1.3%(103/8 060)和1.7%(21/1 211)。3家NICU无真菌败血症发生,其余22家NICU真菌败血症的发生率范围为0.7%(10/1 397)~2.9%(21/7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01)。166例早产儿真菌败血症病原菌主要为念珠菌150例(90.4%),其中白色念珠菌有59例、非白念珠菌有91例,非白念珠菌以近平滑假丝酵母菌(41例)为主。真菌败血症早产儿发生中重度支气管肺发育不良(调整 OR=1.52,95% CI 1.04~2.22, P=0.030)和严重早产儿视网膜病(调整 OR=2.55,95% CI 1.12~5.80, P=0.025)风险增加。使用广谱抗菌药物(调整 OR=2.50,95% CI 1.50~4.17, P<0.001)、长时间中心静脉置管(调整 OR=1.05,95% CI 1.03~1.08, P<0.001)和长时间使用全肠外营养(TPN)(调整 OR=1.04,95% CI 1.02~1.06, P<0.001)均是发生真菌败血症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中国NICU早产儿真菌败血症主要病原为白色念珠菌和近平滑假丝酵母菌。真菌败血症早产儿发生中重度支气管肺发育不良和严重早产儿视网膜病风险增加。使用广谱抗菌药物、长时间中心静脉置管和长时间使用TPN可增加早产儿发生真菌败血症的风险。后续需针对这些危险因素采取措施以降低NICU真菌败血症发生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延迟脐带结扎质量改进项目在极/超早产儿中的应用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延迟脐带结扎(delayed umbilical cord clamping,DCC)在极早产儿和超早产儿中应用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选择广东省妇幼保健院2020年7~12月脐带结扎质量改进项目实施前生后立即脐带结扎(immediate umbilical cord clamping,ICC)的患儿为ICC组,2021年1~6月项目实施后进行DCC的极/超早产儿为DCC组进行前瞻性研究。比较两组患儿窒息、低体温发生率、生后24 h内和72 h内气管插管率、机械通气时间、总用氧时间、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等早产儿并发症发生率。结果:ICC组45例,DCC组54例,两组胎龄分别为(29.3±1.7)周和(29.6±1.4)周,出生体重分别为(1 250±332)g和(1 257±306)g,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窒息发生率、收入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时体温、低体温发生率、生后24 h内气管插管率、生后72 h内气管插管率及其他早产儿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DCC不增加极/超早产儿窒息、低体温、有创呼吸支持等风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超声引导下腹横肌平面阻滞联合右美托咪定用于剖宫产的效果观察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腹横肌平面阻滞(TAP)联合右美托咪定用于剖宫产的效果。方法:选取滨州市中心医院2017年10月至2019年10月择期全身麻醉剖宫产产妇8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按常规方法全身麻醉后行剖宫产术,术后给予静脉自控镇痛;观察组麻醉诱导前在超声引导下行TAP阻滞,同时静脉泵入右美托咪定。比较两组产妇镇痛效果及对产妇和新生儿的影响。结果:术后2 h、4 h、12 h,观察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分别为(2.1±0.9)分、(2.2±0.7)分、(3.0±0.6)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4±1.3)分、(4.9±1.2)分、(3.9±0.8)分( t=8.946、7.854、6.246,均 P<0.05),观察组舒适度评分分别为(3.4±0.8)分、(3.2±0.7)分、(3.3±0.7)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1±0.7)分、(2.2±0.9)分、(2.5±0.8)分( t=7.235、6.130、5.953,均 P<0.05)。术后,观察组镇痛泵按压次数为(8.4±2.9)次,少于对照组的(13.1±3.7)次,镇痛满意度为97.50%(39/40),高于对照组的77.50% (31/40)( t=7.036,χ 2=9.347,均 P<0.05)。术后1 d、2 d,观察组静脉自控镇痛累计用量分别为(52.1±1.9)mL、(121.7±4.1)mL,均少于对照组的(63.6±2.4)mL、(146.5±5.3)mL( t=6.240、8.842,均 P<0.05),拔管质量评分为(1.3±0.3)分,低于对照组的(3.2±0.5)分( t=6.664, P<0.05)。两组拔管后10 min、胎儿取出、切皮、插管各时间点皮质醇含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观察组脐带血二氧化碳分压明显减少,氧分压、氧合指数明显升高,出生1 min时Apgar 评分明显升高(均 P<0.05)。 结论:超声引导下TAP阻滞联合右美托咪定可提高剖宫产产妇镇痛效果,延长镇痛时间,减少镇痛药的使用量,提高手术效果,降低母体应激反应,更好的促进母婴健康。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291例危险因素与预后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分析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的临床高危因素与预后,为早期诊断及预防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昆明市儿童医院新生儿科收治的291例NEC住院新生儿的临床资料,按Bell-NEC分期将本组病例分为Ⅰ期组、Ⅱ/Ⅲ期组;对两组病例进行包括围生期相关因素、首发症状、临床表现、并发症、治疗时间、手术结果及预后等方面的临床资料、感染指标、辅助检查及预后对比分析。结果:NEC的发生率为同期住院患儿的1.86%(291/15 645), 其中Ⅰ期组180例、Ⅱ/Ⅲ期组111例;早产儿Ⅰ期组34例(18.9%)、Ⅱ/Ⅲ期组54例(48.6%);低出生体质量儿Ⅰ期组30例(16.7%),Ⅱ/Ⅲ期组53例(47.7%);非母乳喂养儿Ⅰ期组73例(40.6%)Ⅱ/Ⅲ期组70例(63.1%);早产儿、低出生体质量儿、非母乳喂养儿导致的NEC在Ⅱ/Ⅲ期发生率较高(χ 2=28.825、32.534、12.212,均 P<0.05);新生儿合并动脉导管未闭39例(13.40%)、凝血功能障碍29例(9.97%)、血糖异常16例(5.4%)、病理性黄疸47例(16.15%)或母亲妊娠期糖尿病12例(4.12%),NECⅡ/Ⅲ期发生率较高(χ 2=15.528、5.724、6.722、10.910、5.668,均 P<0.05);NEC的首发症状主要为腹胀191例(65.63%),便血56例(19.24%),呕吐47例(16.15%);NEC的治愈/好转247例(84.88%),死亡5例(1.72%),其中Ⅰ期治愈164例(91.11%);Ⅱ期/Ⅲ期治愈/好转83例(74.77%),死亡5例(4.50%)。动态腹部超声检查共201例,对NEC诊疗有一定价值。 结论:NEC由多种因素综合作用引起,动脉导管未闭可能是NEC发生的单一高危因素;NEC最常见首发症状是腹胀;NEC的分期与预后密切相关,分期越高,预后越差;腹部超声动态监测有助于NEC的早期识别及疗效判断。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黄金一小时保暖措施质量改进对极低/超低出生体重儿预后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黄金1 h保暖措施质量改进项目对极低/超低出生体重儿(very/extremely low birth weight infant,VLBWI/ELBWI)入室体温及相关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广东省妇幼保健院保暖措施质量改进项目实施前后,即2019年1~10月(改进前组)与2020年1~12月(改进后组)收治的VLBWI/ELBWI病例资料,比较两组患儿入室体温及低体温、中重度低体温、肺出血、颅内出血等早产儿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结果:共纳入126例患儿,改进前组61例,改进后组65例,两组患儿性别、胎龄、出生体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改进后组入室体温高于[(36.4±0.3)℃比(35.8±0.3)℃]改进前组,低体温(53.8%比90.2%)、中重度低体温(13.8%比29.5%)、肺出血(1.5%比9.8%)发生率均低于改进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其他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黄金1 h保暖措施质量改进项目可有效提高VLBWI/ELBWI入室体温,降低肺出血发生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产房内呼吸支持质量改进项目对极低/超低出生体重儿近期临床结局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产房内呼吸支持质量改进项目对极低/超低出生体重儿(very/extremely low birth weight infant,VLBWI/ELBWI)近期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广东省妇幼保健院产房内呼吸支持质量改进项目实施前后,即2019年1~10月(改进前组)与2020年1~12月(改进后组)VLBWI/ELBWI病例资料,比较改进前后两组患儿产房内气管插管率、生后72 h内气管插管率、机械通气时间、总用氧时间、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等早产儿相关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改进前组85例,改进后组85例,两组胎龄分别为(29.2±1.4)周和(29.1±1.5)周,出生体重分别为(1 180±195)g和(1 186±207)g,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改进后组产房内气管插管率(2.4%比32.9%)、生后72 h内气管插管率(27.1%比58.8%)、肺表面活性物质使用率(38.8%比54.1%)、有血流动力学意义的动脉导管未闭发生率(5.9%比17.6%)均低于改进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其他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产房内呼吸支持质量改进项目可显著降低VLBWI/ELBWI产房内及生后72 h内气管插管率,且不增加短期内不良结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