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直肠系膜切除术中神经血管束前列腺部的解剖学观察和临床意义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了解在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ME)直肠末端系膜游离过程中,神经血管束(NVB)前列腺部微出血的概率并探讨其临床意义;对NVB前列腺部的解剖学形态进行观察以探讨其保护策略。方法:采用描述性病例系列研究和尸体解剖研究的方法,对NVB前列腺部进行活体和尸体标本解剖学观察。活体标本的观察:从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结直肠外科手术视频数据库中,选取2013年11月至2015年3月期间,行腹腔镜保留部分邓氏筋膜TME的38例非连续男性患者的手术录像。通过回顾性复习手术录像,盲法分别评估NVB前列腺部微出血以及泌尿和性功能情况,泌尿功能采用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表(IPSS)评估,性功能采用勃起功能国际问卷(IIEF-5)评估,分析NVB前列腺部微出血与否与术后泌尿和性功能的关系。尸体标本解剖学观察:选择福建医科大学解剖学教研室的4例男性半盆腔尸体标本,采用两种方法进行尸体标本解剖,其一:2个半盆标本,模拟TME手术进行分离,观察NVB前列腺部;其二:另2个半盆标本,采用莱卡刀片从横断面进行连续横切(层厚约1 cm),将NVB前列腺部脂肪垫当做一个整体进行观察。最终将术中的活体解剖观察与相应尸体观察层面进行比对。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Fisher精确概率法检验。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用 M(范围)表示,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eny U秩和检验。 结果:38例患者中位年龄57(31~75)岁,肿瘤距肛缘中位距离6(1~8)cm。21例(55.3%)术中NVB前列腺部微出血(微出血组),17例(44.7%)未见出血(无出血组)。微出血组术后3个月和6个月IPSS评分高于无出血组[7(0~16)分比2(0~3)分, Z=-1.787, P=0.088;2(0~15)分比0(0~2)分, Z=-2.270, P=0.028],而术后12个月两组IP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性功能方面,有23例术前性活跃(IIEF-5≥18分)患者纳入分析,其中无出血组7/8例患者术后12个月性功能恢复至术前水平(定义为IIEF-5下降<3分、且患者主观性功能满意情况恢复至术前水平),而微出血组仅6/15的患者恢复至术前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29)。模拟TME手术分离半盆尸体标本,见NVB前列腺部血管神经走行在直肠前外侧、前列腺后外侧和肛提肌前内侧所构成的狭小的三角空间内,血管神经组织缠绕成团,分支不易辨别。进一步将NVB前列腺部脂肪垫当做一个整体进行尸体和活体比对观察发现,在尸体的前列腺底和前列腺中部水平,NVB前列腺部脂肪垫与直肠系膜关系密切,两者投影线存在较大重叠,是术中NVB前列腺部微出血的高危区。手术视频观察发现,在对应的前列腺底和前列腺中部水平,术中因主刀医师和助手的对抗牵引,使该处NVB前列腺部脂肪垫呈横向走行。其转为纵向走行处为NVB发出的直肠支,张力最大,为易出血区。可清晰锚定数支NVB直肠支,需要采用超声刀紧靠直肠固有筋膜预先凝结。比对发现,该直肠支即为尸体投影线重叠区。 结论:NVB前列腺部损伤是TME术后排尿和性功能障碍的原因之一,NVB前列腺部神经纤维细小,术中无法辨别其功能分区,需要将NVB血管神经组织和相应脂肪垫当做一个整体进行保护。术中充分理解NVB前列腺部形态,保持适当对抗牵引张力,采用超声刀及时凝结直肠支可保护NVB前列腺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三角稳定力学模型在经肛全直肠系膜切除术层面分离中的应用体会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经肛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aTME)自2010年首次应用于临床以来,已经得到了很大发展。由于手术入路不同,视角差异及解剖位置不同,使得该术式学习曲线较长,很多术者开展此术式过程中出现了并发症。虽然已有不少文献报道了该术式的优势及存在的问题,但是文献及培训中心介绍的taTME解剖及操作方法过于复杂,使得很多术者在开展taTME手术时遇阻。笔者依据学习和开展此手术的经验,将超低位直肠癌行taTME时的间隙拓展过程分为3个阶段,每个阶段根据牵拉力不同,采取三角稳定力学模型的3种不同方案进行分离,由点到线,由线到面,在保障系膜完整切除的前提下,保护周围血管和神经的安全。该模型将复杂手术过程简单化,便于初学者掌握taTME手术层面分离技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超全直肠系膜切除层面的原发性直肠癌和局部复发直肠癌盆腔脏器联合切除中国专家共识(2023版)
编辑人员丨6天前
超全直肠系膜切除层面的原发性直肠癌(PRC-bTME)和局部复发直肠癌(LRRC)患者经盆腔脏器联合切除手术(PE)治疗后,部分患者可获得长期生存,但需要面临巨大手术创伤、围手术期严重并发症、器官功能永久性丧失及生活质量下降等风险。因此,术前评估应强调多学科协作,制定个体化诊疗措施。应遵循肿瘤功能外科原则和手术损伤效益比原则,强调R 0根治切除,降低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减少外科手术创伤及器官功能丧失,以寻找到最佳的质量控制和平衡点。本共识由中国医师协会结直肠肿瘤专业委员会和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胃肠外科学分会牵头组织,在总结国内外研究进展及专家经验的基础上形成初稿;经专家组成员讨论、审阅与修改,经过对各项主要观点进行无记名投票,并按照循证医学的原则进行深入论证,最终形成《超全直肠系膜切除层面的原发性直肠癌和局部复发直肠癌盆腔脏器联合切除中国专家共识(2023版)》。本共识主要针对PRC-bTME和LRRC施行PE的适应证、禁忌证、术前诊断评估、围手术期治疗以及PE的切除范围、手术方式、相关器官的重建、PE的安全性及其并发症、术后随访等问题进行归纳整理,旨在为PRC-bTME和LRRC规范实施PE手术提供指导意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超全直肠系膜切除层面的原发性直肠癌和局部复发直肠癌盆腔脏器联合切除中国专家共识(2023版)》解读
编辑人员丨6天前
中国盆腔脏器联合切除协作组(C-PelvEx)在中国医师协会结直肠肿瘤专业委员会和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胃肠外科学分会的指导下,在《中华胃肠外科杂志》和《中华结直肠疾病电子杂志》的学术支持下,制定出台了“超全直肠系膜切除层面的原发性直肠癌和局部复发直肠癌中国专家共识(2023版)”并于2023年第1期本刊发表。本《共识》是在参考了国际PelvEx协作组制定的专家共识及最新国际多中心研究成果、并结合中国最新研究成果而制定的,体现了很强的专业性。《共识》统一规范了部分定义,明确了手术适应证,在国内较早提出了“空盆腔综合征(EPS)”的定义及预防措施。针对存在争议的局部复发性直肠癌分型,《共识》首次提出了中国分型;并对盆腔脏器切除定义存在的争议,提出了目前较为一致的认知。随着对复杂肠癌的深入研究,C-PelvEx将汇聚国内多家中心临床数据,积极开展临床研究以获得更多的、更高级别的临床证据,从而进一步丰富新版《共识》的内容。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超全直肠系膜切除层面的原发性直肠癌和局部复发直肠癌盆腔脏器联合切除中国专家共识(2023版)
编辑人员丨2023/8/5
超全直肠系膜切除层面的原发性直肠癌(PRC-bTME)和局部复发直肠癌(LRRC)患者经盆腔脏器联合切除手术(PE)治疗后,部分患者可获得长期生存,但需要面临巨大手术创伤、围手术期严重并发症、器官功能永久性丧失及生活质量下降等风险。因此,术前评估应强调多学科协作,制定个体化诊疗措施。应遵循肿瘤功能外科原则和手术损伤效益比原则,强调R0根治切除,降低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减少外科手术创伤及器官功能丧失,以寻找到最佳的质量控制和平衡点。本共识由中国医师协会结直肠肿瘤专业委员会和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胃肠外科学分会牵头组织,在总结国内外研究进展及专家经验的基础上形成初稿;经专家组成员讨论、审阅与修改,经过对各项主要观点进行无记名投票,并按照循证医学的原则进行深入论证,最终形成《超全直肠系膜切除层面的原发性直肠癌和局部复发直肠癌盆腔脏器联合切除中国专家共识(2023版)》。本共识主要针对PRC-bTME和LRRC施行PE的适应证、禁忌证、术前诊断评估、围手术期治疗以及PE 的切除范围、手术方式、相关器官的重建、PE的安全性及其并发症、术后随访等问题进行归纳整理,旨在为PRC-bTME和LRRC规范实施PE手术提供指导意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