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多模态超声检查特征对乳腺癌Ki-67、CMTM6表达的预测价值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 探讨多模态超声检查特征对乳腺癌Ki-67、趋化素样因子MARVEL跨膜结构域包含 6(CMTM6)表达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接受手术治疗及病理证实的 145 例乳腺癌患者,术前进行常规超声检查、剪切波弹性成像(SWE)和超声造影(CEUS)检查,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Ki-67、CMTM6 的表达.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多模态超声检查特征对 Ki-67、CMTM6 表达的预测价值.结果 乳腺癌组织 Ki-67、CMTM6 表达阳性率分别为 90.34%(131/145)、88.97%(129/145),均高于癌旁正常乳腺组织 9.66%(14/145)、11.03%(16/1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98.7、199.1,P均<0.001).常规超声检查肿块形态、肿块边界和有无微钙化与乳腺癌Ki-67、CMTM6 表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SWE征象中硬环征、黑洞征与乳腺癌Ki-67、CMTM6 表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CEUS特征以早增强、晚消退灌注与乳腺癌Ki-67、CMTM6 表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肿块形态不规则、边界不清楚、微钙化、硬环征、黑洞征及早增强、晚消退灌注是乳腺癌Ki-67、CMTM6 阳性表达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 多模态超声检查特征可用于预测乳腺癌Ki-67、CMTM6 的表达,从而为乳腺癌的诊治提供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乳腺癌超声多模态成像参数与CA153、CA125表达相关性及诊断价值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 探讨乳腺癌超声多模态成像参数与糖类抗原 153(CA153)、125(CA125)表达相关性及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女性乳腺单发结节患者 260 例,根据术后病理结果分为恶性组和良性组,其中乳腺癌患者 109 例为恶性组,乳腺良性肿瘤 151 例为良性组,分析应用超声多模态成像参数联合血清肿瘤标志物对乳腺肿瘤良恶性的鉴别诊断价值.结果 恶性组肿块的最大血流速度、血流阻力指数及搏动指数均高于良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恶性组肿块超声造影时间-强度曲线的峰值强度、上升支斜率及梯度均高于良性组,而达峰时间则短于良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恶性组CA153 及CA125 水平均高于良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恶性组患者除达峰时间与血清CA153及CA125均呈负相关外,其余超声指标均与血清CA153及CA125呈正相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发现最大血流速度、血流阻力、搏动指数、峰值强度、上升支斜率、达峰时间、梯度、CA153、CA125 是乳腺恶性结节独立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结果显示超声血流参数、超声造影、CA153、CA125 及联合应用的AUC分别为 0.812、0.890,0.712、0.634 及 0.953;联合应用的诊断效能明显高于超声血流参数、超声造影、CA153、CA125(P<0.05).结论 超声多模态成像参数联合血清肿瘤标志物对乳腺肿瘤良恶性的鉴别诊断性能较高,具有很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基于多模态超声对中孕期胎盘功能不全预测模型的建立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 使用常规超声、三维能量多普勒及剪切波弹性成像建立中孕期对胎盘功能不全的预测模型.资料与方法 前瞻性分析 2021 年 4 月—2022 年 4 月在三峡大学附属仁和医院行超声检查的前壁胎盘孕妇 209 例,依据临床诊断分为正常组 118 例和胎盘功能不全组 91 例,从血流动力学(脐动脉、子宫动脉的血流参数和脑胎盘率)、血流灌注(血管指数、血流指数和血管-血流指数)、机械组织特性(弹性模量平均值)等方面评估胎盘功能.对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构建预测模型并评估其效能.结果 两组子宫动脉的血流参数、脑胎盘率、血管指数、血管-血流指数和弹性模量平均值等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2.74、-10.28、-11.01、7.02、7.00、-11.97,P均<0.05).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子宫动脉阻力指数(≥0.65)、脑胎盘率(≤1.53)及弹性模量平均值(≥4.14 KPa)为独立危险因素,其中弹性模量平均值的诊断效能最大,曲线下面积为0.904.联合3项参数建立预测模型的曲线下面积为0.945,敏感度为87.91%,特异度为94.92%,诊断效能较单一参数明显提高.结论 基于多模态超声建立的预测模型对胎盘功能不全有一定的预测价值和高度特异性,可指导临床尽早干预以改善围生期结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OCTIVUS一体成像的多模态血管腔内成像技术的应用与进展
编辑人员丨5天前
作为冠状动脉介入诊疗中最主要的两种血管腔内影像学技术,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CT)和血管内超声(IVUS)已在临床应用数十年。OCT具有更高的分辨率,能更好地对比斑块成分,IVUS能够穿透血液,具有更深的成像深度,两种影像学技术已成为心血管介入医生不可或缺的辅助手段。但两种影像学技术也各有不足,OCT成像穿透深度有限,IVUS的空间分辨率较弱。单一的OCT或IVUS很难完全提供血管及斑块内部完整的解剖学信息。利用二者的互补性,将OCT与IVUS成像导管集成到同一成像导管中,实现二者的多模态血管内成像,则可以为介入医生提供更加理想的斑块与血管壁的组织学和形态学信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多模态经阴道超声造影技术对输卵管通畅性的诊断价值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多模态经阴道超声造影技术联合应用对输卵管通畅性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1月至2019年11月在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门诊就诊的不孕症患者212例,应用多模态超声造影检查,分析经阴道四维子宫输卵管超声造影(TVS 4D-HyCoSy,4D)、三维子宫输卵管超声造影(TVS 3D-HyCoSy,3D)、二维子宫输卵管超声造影(TVS 2D-HyCoSy,2D)、经阴道谐波成像(TVS harmonic imaging,HI)4种模态超声造影及其联合应用对输卵管通畅性的诊断效率,并对照分析高、低年资组超声医师在各模态下对输卵管通畅性检查的诊断效率。结果:2例患者因疼痛放弃检查,210例患者420条输卵管造影成功,其中375条通畅,45条阻塞(右侧13例,左侧18例,双侧7例)。高、低年资组中,不同模态联合对输卵管通畅性的诊断效率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1),且4D+3D+2D+HI组与4D+3D+2D组、4D+3D+2D组与4D+3D组、4D+3D组与4D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高、低年资组超声医师在各多模态下对输卵管通畅性检查的诊断效率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多模态经阴道超声造影技术联合诊断效率比单模态更高,且高、低年资组超声医师均可对输卵管通畅性进行高效的诊断,对输卵管通畅性的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基于多模态数据构建前列腺癌诊断预测模型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基于临床、多参数磁共振成像联合经直肠超声弹性数据对前列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1月至2023年3月期间在梅州市人民医院同时进行了经直肠前列腺二维超声、前列腺实时应变弹性成像、前列腺计算机断层扫描和多参数磁共振成像(MP-MRI)检查及前列腺穿刺活检的患者资料。收集患者年龄、身高、体重、游离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fPSA)、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tPSA)、fPSA/tPSA、MRI前列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PI-RADS)评分和超声弹性值。用多因素logistics回归构建四个前列腺癌诊断预测模型进行对比,选取最优模型构建列线图。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不同模型的诊断性能,采用校准曲线评价列线图的诊断性能。结果:共纳入117例患者117个前列腺病灶,47个良性前列腺病变和70个前列腺癌病灶,良恶性病灶患者年龄、fPS A、tPSA、fPSA/tPSA、PI-RADS评分以及超声弹性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1)。临床模型(年龄+tPSA+fPSA+fPSA/tPSA)、MRI模型(PI-RADS评分)、超声弹性模型、临床+MRI+超声弹性联合模型诊断前列腺癌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6、0.86、0.92、0.98。 结论:与单一诊断模型相比,年龄、tPSA、fPSA/tPSA、PI-RADS评分联合超声弹性值模型能提高前列腺癌诊断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多模态超声对肌少症患者肌肉质量及硬度的临床应用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应用肌骨超声检查肌少症患者腓肠肌内侧头肌肉的质量及硬度,探索肌骨超声对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依照亚洲肌少症工作组(AWGS)诊断标准,选取肌少症患者60例为病例组,年龄匹配的健康老年人24例为对照组。利用二维灰阶超声测量右侧腓肠肌内侧头肌肉厚度、羽状角及肌束长度;剪切波弹性成像技术测量肌肉在放松状态及收缩状态的杨氏模量,比较分析两组间各超声参数差异,分析病例组右侧腓肠肌内侧头的肌肉厚度、羽状角、肌束长度与肌少症的相关性,通过ROC曲线分析超声测值预判肌少症的价值。结果:肌少症组患者右侧腓肠肌内侧头的肌肉厚度(10.0±2.1)mm、羽状角(16.9±3.2)°、肌束长度(30.5±3.2)mm、放松状态及收缩状态杨氏模量值[(11.5±2.2)kPa、(23.2±4.0)kPa]均低于对照组[(14.8±1.2)mm、(21.7±2.5)°、(34.2±1.6)mm、(15.0±1.5)kPa、(30.6±2.8)kPa, t=10.454、3.612、5.631、6.922、8.173,均 P<0.05],且放松状态杨氏模量值较收缩状态低;肌少症患者肌肉厚度及杨氏模量与年龄呈负相关( r=-0.307、-0.285, P<0.05);与四肢骨骼肌质量指数呈正相关( r=0.838、0.761, P<0.01);肌肉厚度及杨氏模量是肌少症显著相关的因素( OR=4.576、3.867)。超声检查右侧腓肠肌内侧头诊断肌少症ROC曲线下阈值为:肌肉厚度11 mm、羽状角17°、肌束长度32 mm、放松状态下杨氏模量12.4 kPa,其中肌肉厚度对诊断肌少症的敏感性及特异性最佳,分别为86.7%、100%。 结论:超声对腓肠肌内侧头肌肉质量及肌肉硬度的测量,可以量化反映肌肉质量减低及肌肉硬度下降,为肌少症的预判提供影像学指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多模态影像学评估胰腺纤维化程度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5天前
胰腺纤维化可对胰腺结构及功能造成不可逆改变,与慢性胰腺炎、胰腺肿瘤等疾病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治疗方式、预后改变等密切相关。组织病理学对胰腺纤维化的评估多采用主观、半定量的形式,且存在有创性及组织异质性等问题。影像学作为无创评估的检查手段,近年来应用于胰腺纤维化诊断上,多模态影像学可从结构、功能等多方面整体评估胰腺实际情况,展现出良好的诊断能力,为胰腺纤维化的量化分析提供可能。本文就目前胰腺纤维化影像学诊断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鼻咽癌患者放疗后皮肤毒性的多模态超声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多模态超声在鼻咽癌患者放疗后皮肤毒性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纳入2022年1月至2023年6月四川省肿瘤医院收治的45位鼻咽癌患者,在放疗前、中、后均行高频超声、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微细血流成像(MFI)及弹性成像检查。将放疗前、中、后多模态超声结果与临床评估的皮肤毒性进行比较。结果:临床评估放疗1年后皮肤的远期毒性0级23例,1级11例,2级11例,3级0例。放疗期间[(1.88±0.17)mm]、放疗结束后[(1.73±0.13)mm]与放疗前[(1.56±0.17)mm]颈部皮肤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01)。CDFI和MFI均提示放疗期间皮肤真皮层血流信号增多。临床评估的毒性等级和超声定量测量的放疗期间皮肤厚度变化( rs=0.612, P<0.001)、放疗后皮肤厚度变化( rs=0.817, P<0.001)以及皮肤弹性成像之间有较强的相关性( rs=0.866, P<0.001)。放疗后MFI较放疗前减少( P<0.001)。 结论:多模态超声作为无创的检查方法,可以通过鼻咽癌患者颈部皮肤的厚度、回声、血流及弹性成像评估放疗术中及远期的皮肤毒性,为鼻咽癌患者的皮肤毒性评估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乳腺癌多模态超声特征与HCK、MRPL13表达的相关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乳腺癌多模态超声特征与造血细胞激酶(hematopoietic cell kinase,HCK)和线粒体核糖体蛋白L13(mitochondrial ribosomal protein L13,MRPL13)表达水平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20年9月于衢州市人民医院就诊并行手术治疗的204例女性乳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术中取乳腺癌组织和癌旁正常组织。术前行常规超声、剪切波弹性成像(shear wave elastography,SWE)和超声造影(contrast-enhanced ultrasonography,CEUS)检查,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HCK和MRPL13的表达水平。使用单因素分析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多模态超声特征和HCK、MRPL13的相关性。结果:乳腺癌组织中的HCK和MRPL 13阳性表达比例均显著高于癌旁组织( χ2=5.625、7.197; P=0.018、0.007)。常规超声特征中,HCK阳性乳腺癌患者中出现肿块边缘不规整、微钙化和II~III级血流分级的比例显著高于HCK阴性患者( χ2=7.437、16.684、23.262; P=0.006、<0.001、<0.001);MRPL13阳性乳腺癌患者中出现肿块最大径≥2 cm、肿块边缘不规整和II~III级血流分级的比例显著高于MRPL13阴性者( χ2=4.676、11.118、8.389; P=0.031、0.001、0.004)。对于SWE征象,HCK阳性乳腺癌患者出现硬环征的比例显著高于HCK阴性者( χ2=11.220, P=0.001);MRPL13阳性乳腺癌患者出现硬环征和黑洞征的比例均显著高于MRPL13阴性者( χ2=4.482、8.775; P=0.034、0.003)。CEUS特征中,HCK阳性患者出现高增强的比例显著高于HCK阴性者( χ2=7.356, P=0.007);MRPL13阳性患者出现高增强和晚消退的比例显著高于MRPL13阴性者( χ2=9.165、7.631; P=0.002、0.006)。二元Logistic分析结果表明,出现微钙化( OR=4.619,95% CI=2.657~8.119, P=0.009)、血流分级II~III级( OR=4.150,95% CI=2.547~7.954, P=0.015)和CEUS表现高增强( OR=4.150,95% CI=2.547~7.954, P=0.015)是HCK阳性表达的独立危险因素;血流分级II~III级( OR=4.213,95% CI=3.145~8.557, P=0.012)、出现黑洞征( OR=5.246,95% CI=2.864~10.378, P<0.001)和CEUS表现高增强( OR=3.872,95% CI=1.887~6.438, P=0.026)是MRPL13阳性表达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乳腺癌多模态超声特征有助于预测HCK和MRPL13的表达水平,从而为乳腺癌的早期诊断、治疗方案的制定及术前无创评估乳腺癌预后提供影像学新思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