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鼻咽癌患者放疗后皮肤毒性的多模态超声研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多模态超声在鼻咽癌患者放疗后皮肤毒性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纳入2022年1月至2023年6月四川省肿瘤医院收治的45位鼻咽癌患者,在放疗前、中、后均行高频超声、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微细血流成像(MFI)及弹性成像检查。将放疗前、中、后多模态超声结果与临床评估的皮肤毒性进行比较。结果:临床评估放疗1年后皮肤的远期毒性0级23例,1级11例,2级11例,3级0例。放疗期间[(1.88±0.17)mm]、放疗结束后[(1.73±0.13)mm]与放疗前[(1.56±0.17)mm]颈部皮肤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01)。CDFI和MFI均提示放疗期间皮肤真皮层血流信号增多。临床评估的毒性等级和超声定量测量的放疗期间皮肤厚度变化( rs=0.612, P<0.001)、放疗后皮肤厚度变化( rs=0.817, P<0.001)以及皮肤弹性成像之间有较强的相关性( rs=0.866, P<0.001)。放疗后MFI较放疗前减少( P<0.001)。 结论:多模态超声作为无创的检查方法,可以通过鼻咽癌患者颈部皮肤的厚度、回声、血流及弹性成像评估放疗术中及远期的皮肤毒性,为鼻咽癌患者的皮肤毒性评估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微细血流成像联合高频超声对儿童A型血友病性关节病的评估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微细血流成像(MVFI)联合高频超声对儿童A型血友病性关节病(HAA)的评估价值。方法:回顾性研究。收集2018年10月至2020年10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82例临床确诊为HAA患儿,对所有患儿肘关节、膝关节及踝关节行超声检查。统计高频超声检查结果,记录滑膜增厚关节数,分别用MVFI、能量多普勒(PDUS)对增厚滑膜进行血流检测,并对血流信号进行半定量评分。采用 χ2检验及独立的多组有序多分类秩和检验比较MVFI、PDUS对增厚滑膜血流显示差异。 结果:共254个关节受累,滑膜增厚188个,关节腔积液146个,纤维隔膜66个,软骨改变63个,含铁血黄素沉积45个,骨侵蚀25个,骨赘形成15个,骨重建8个。对滑膜增厚程度分级,其中以处于Ⅱ级的关节居多。增厚滑膜PDUS、MVFI血流显示率分别为52.66%、70.21%,两成像方式间,增厚滑膜血流显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12.225, P<0.05);增厚滑膜内MVFI分级0级、Ⅰ级关节数均少于PDUS,但Ⅱ级、Ⅲ级关节数均多于PDUS,PDUS与MVFI血流分级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H=21.158, P<0.05),MVFI较PDUS可更敏感地显示增厚滑膜血流状况。 结论:MVFI能敏感地探测儿童HAA增厚滑膜血流,高频超声联合MVFI技术在评估HAA中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近视快速增长儿童眼底神经纤维层厚度和血流参数特征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利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技术(OCTA)研究近视快速增长儿童的眼底黄斑区和视乳头区微细结构和血流灌注等临床特征。方法::病例对照研究。纳入7~14岁快速增长(1年近视增长>1.00 D)的近视患儿40例(快速增长组),同时选取39例增长缓慢(1年近视增长≤0.50 D)的近视患儿作为对照(稳定增长组),分别测量其屈光度和最佳矫正视力,通过LenStar测量眼轴,OCTA测量黄斑区和视乳头区血流参数和神经纤维层(RNFL)厚度。2组间血流参数和RNFL厚度比较采用协方差分析,眼轴、屈光度、视网膜厚度、血流密度之间相关性采用Pearson相关。结果::快速增长组和稳定增长组眼轴分别为(24.7±0.9)mm和(24.5±0.8)mm,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黄斑区3 mm早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研究(ETDRS)分区视网膜深层和浅层以及视乳头4.5 mm GH(Garway heath)分区的毛细血管血流密度的比较,2组在各局部区域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但在视乳头旁平均RNFL厚度和视乳头鼻侧区域,快速增长组明显较缓慢增长组薄( P<0.05)。近视增长量和眼底血流参数不相关,但与视乳头鼻侧区域RNFL厚度呈负相关。 结论::儿童近视快速增长未伴有眼底血流密度的异常,但可伴有视乳头旁鼻侧、鼻上方和鼻下方RNFL厚度变薄,眼底血流参数对近视发展速度的预估作用尚需进一步研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超微细血流成像技术评估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对胎盘血流灌注价值
编辑人员丨2024/5/25
目的 探讨超微细血流成像技术评估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对胎盘血流灌注价值.方法 选取超微细血流成像技术评估胎盘血流灌注的 90 例孕妇,分为两组,将 30 例妊娠期高血压孕妇纳入观察组,60 例健康孕妇纳入对照组,对比两组孕妇应用超微细血流成像技术观察胎盘的血流灌注情况.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胎盘血管指数降低(P<0.05),对照组与观察组的S/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收缩压与舒张压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妊娠期高血压孕妇随着孕周增加,胎盘VI值呈下降趋势(P<0.05).结论 超微细血流成像技术评估妊娠期高血压孕妇对胎盘血流灌注具有临床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5/25
-
正常人腕掌部尺神经多模态超声评估
编辑人员丨2023/8/12
目的 获得腕掌部尺神经主干、深支、浅支及其周围小鱼际肌的的超声影像及小鱼际肌的杨氏模量值,为研究腕掌部尺神经病变奠定影像诊断基础.方法 选取 30 名健康志愿者(男 18 名,女 12 名),共 60 支手腕.测量并记录受试者双侧手腕宽度、手腕深度、手腕周长、手掌长度及手掌宽度;行超高频超声检查,测量并记录腕尺管内尺神经主干及其深支、浅支的横截面积(CSA);利用微细血流成像技术观察尺神经及其周围的血流信号分布情况,并应用剪切波弹性成像技术分别获取小鱼际肌的杨氏模量值.结果 健康成年男性与女性间手腕宽度,手腕深度,手腕周长,手掌长度及手掌宽度与尺神经主干及其深、浅支的横截面积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尺神经主干及其深、浅支的横截面积与手腕宽度,手腕深度,手腕周长,手掌长度及手掌宽度相关(P<0.05);优势手与非优势手在尺神经主干及其深、浅支横截面积上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所测全部尺神经及其深、浅支微细血流显像均未探及血流信号;除掌短肌外的小鱼际肌的杨氏模量值在男女性别间、优势手及非优势手间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尺神经主干及其深、浅支的横截面积在不同的性别间存在差异,且与手腕的粗细、手的长度、手的宽度等有关.而优势手与非优势手在尺神经主干及其深、浅支横截面积上无明显统计学差异.腕掌部尺神经病变超声检查时,对同一人的双侧腕掌部尺神经各项参量及小鱼际肌进行对比扫查更有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12
-
超声新技术在甲状腺结节良恶性鉴别诊断中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3/8/6
甲状腺结节疾病是临床常见病和多发病,其检出率呈逐年上升趋势.随着影像医学的快速发展,超声新技术在甲状腺疾病领域中的应用日益广泛.超微血流成像以显示病灶内超低速血流来提高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诊断.剪切波弹性成像对病灶进行多点、定量、更客观的良恶性评估.三维能量多普勒立体地提供了病灶良恶性诊断的新线索.超声造影通过显示微细血流灌注情况弥补了常规超声的不足.甲状腺穿刺活检提供了更加精准的诊断依据.这些新技术的应用,不仅为早期鉴别甲状腺结节良恶性提供了更有用的信息,也为临床诊疗提供了新思路和新方向.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SMI和超声造影在颈动脉斑块内新生血管的比较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比较超微血流成像及超声造影两种方法在检测不同厚度的颈动脉斑块内新生血管的一致性,评估SMI在不同厚度颈动脉斑块新生血管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我院诊断的163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共计270个颈动脉斑块.所有患者行颈动脉常规超声检查,按斑块厚度分为三组,即≥3.5 mm、2.5~3.5 mm、1.6~2.5 mm组.每组斑块均行SMI及超声造影检查,比较SMI和超声造影两种方法检测不同厚度斑块内微细血流的一致性.结果 在≥3.5 mm组及2.5~3.5 mm组的斑块中两种检测方法一致性较好,但是在1.6~2.5 mm组中两种检测方法具有一致性,但是一致性差.结论 SMI是检测颈动脉斑块内新生血管安全有效的检查方法,对评估颈动脉斑块稳定性具有重要价值,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替代超声造影检查.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超微血管成像在子痫前期患者胎盘微循环检测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通过分析超微血管成像(SMI)模式下子痫前期(PE)患者胎盘微循环,探讨SMI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应用SMI模式检测孕晚期38例健康孕妇及37例PE患者的胎盘血管,计数单位面积下血管条数(n/cm2),并检测胎盘中央部最微细动脉的血流动力学参数:搏动指数(PI)、阻力指数(RI)、收缩期最大速度与舒张末期速度之比(S/D)、时间平均流速(TAV),并与超声检查前的最高收缩压、最高舒张压、新生儿出生体重及分娩孕周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PE组单位面积下血管条数和TAV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3.457,P=0.001;Z=-5.199,P=0.000);PE组最微细动脉阻力指标PI、RI、S/D高于对照组,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PE组单位面积下血管条数(n/cm2)与最高收缩压、最高舒张压呈显著负相关(r=-0.369,P<0.01;r=-0.369,P<0.01),与新生儿出生体重及分娩孕周呈显著正相关(r=0.350,P<0.01;r=0.301,P<0.01);TAV与最高收缩压、最高舒张压呈显著负相关(r=-0.556,P<0.01;r=-0.574,P<0.01),与新生儿出生体重及分娩孕周呈显著正相关(r=0.315,P<0.01;r=0.422,P<0.01).PI、RI、S/D值与最高收缩压、最高舒张压、新生儿出生体重及分娩孕周无显著相关性.结论:SMI模式下单位面积下血管条数及TAV反映PE胎盘微循环变化,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微细血流成像技术对甲状腺癌的诊断价值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通过微细血流成像(SMI)技术对甲状腺结节内血管分布形态的显示,并与CDFI和PD作比较,探讨SMI对诊断甲状腺癌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本院手术病理检查证实的228例甲状腺良、恶性结节患者共286个病灶的影像学资料,术前行CDFI、PD和SMI检查,比较良、恶性结节的血流分布形态及三种血流显像技术对甲状腺癌特征性血流的检出率,并分析其应用价值.结果 286个甲状腺结节病灶,包括105个良性结节和181个甲状腺癌.SMI图像显示,良性结节多呈环形血流,恶性结节以穿入型血流为主,差异有显著性(P<0.01,特异度分别为97.2%和83.8%).SMI对甲状腺癌穿入型血流的显示率81.8%(148/181),高于CDFI53.6% (97/181)和PD61.3% (111/181),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CDFI和PD对甲状腺癌穿入型血流的显示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环形血流是良性结节的特异度表现,穿入型血流是甲状腺癌的特异度表现;SMI对穿入型血流的显示较CDFI和PD更敏感,对甲状腺癌的诊断有重要的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微细血管成像技术对多发性大动脉炎分期诊断的价值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微细血管成像技术(SMI)在多发性大动脉炎(TA)分期诊断的价值.方法 选取在我院就诊的多发性大动脉炎患者20例,进行颈动脉的常规超声、SMI及超声造影(CEUS)检查,按照ITAS2010评分标准分为病变活动期组和非活动期组,比较SMI技术与CEUS技术检测颈总动脉增厚管壁内新生血管增强程度的一致性.结果 CEUS技术显示活动期组颈总动脉增厚的管壁可见较多造影剂微气泡灌注,非活动期组可见少量或无造影剂微气泡灌注;SMI技术显示活动期组增厚的颈总动脉管壁见弥漫分布的点状或多条线样血流信号,非活动期组仅见星点状血流信号或无血流信号.活动期组SMI与CEUS具有很好的一致性(P<0.01);非活动期组SMI与CEUS一致性不佳(P>0.05).结论 SMI技术可作为观察增厚管壁新生血管情况的重要筛查手段,对大动脉炎的临床分期诊断及治疗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