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超声引导下经皮球囊扩张对动静脉内瘘狭窄患者血管狭窄程度、最大透析流量和术后舒适度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4/2/3
目的 探究超声引导下经皮球囊扩张对动静脉内瘘狭窄患者血管狭窄程度、最大透析流量和术后舒适度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 年1 月—2023 年1 月收治的动静脉内瘘狭窄 90 例,根据手术方案的不同分为开放手术组43 例和介入治疗组47 例.开放手术组予外科手术治疗,介入治疗组予超声引导下经皮球囊扩张治疗.比较 2 组术后1、3、6 个月时动静脉内瘘畅通率,术前、术后1 个月时血管狭窄处内径、最大透析流量、内瘘自然流量,术前、术后3d时舒适度,并分析2 组术后6 个月内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术后 6 个月时,介入治疗组动静脉内瘘畅通率高于开放手术组(P<0.05).术后1 个月时,2 组血管狭窄处内径较术前增大,最大透析流量、内瘘自然流量均较术前增多,且介入治疗组血管狭窄处内径、最大透析流量、内瘘自然流量均大于或高于开放手术组(P<0.05).术后3d时,2组舒适状况量表(GCQ)生理、心理精神、社会文化、环境评分均较术前下降,但介入治疗组GCQ生理、心理精神、社会文化、环境评分均高于开放手术组(P<0.05).2 组术后感染、穿刺部位血肿、出血、皮下气肿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声引导下经皮球囊扩张更有助于保障动静脉内瘘狭窄患者术后远期畅通率,且可显著改善血管狭窄处内径、最大透析流量、内瘘自然流量,提高术后舒适度,并不会导致术后并发症的增多.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2/3
-
超声引导下经皮球囊扩张术应用于血管通路狭窄治疗的效果观察
编辑人员丨2023/10/28
目的 探究超声引导下经皮球囊扩张术应用于动静脉内瘘狭窄治疗中的效果.方法 2018年1月—2022年9月湖北省黄冈市浠水县中医院开展动静脉内瘘狭窄手术治疗探究,从收治的此类患者中随机选取病例,共82例,按照选取顺序编号,采用随机分组,设为对照组及试验组,前者开展经皮血栓切除术治疗,后者开展超声引导下经皮球囊扩张术治疗,比较2组内瘘通畅率、再狭窄发生情况、手术后并发症和相关临床指标.结果 试验组手术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内瘘通畅率分别为90.24%、85.36%、80.47%,均高于对照组(x2=3.998,4.232、4.661,P=0.046,0.040、0.031);手术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内瘘再狭窄率分别为2.44%、7.32%、14.63%,均低于对照组(x2=3.905、4.479、5.185,P=0.048、0.034、0.023);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44%,低于对照组(x2=3.905,P=0.048);试验组手术后狭窄处内径、透析血流量、内瘘自然流量大于对照组(t--12.425、5.391、7.875,均P<0.001).结论 在动静脉内瘘狭窄患者治疗中,超声引导下经皮球囊扩张术应用于血管通路狭窄/闭塞治疗时安全性较高,能够改善再狭窄,利于患者内瘘震颤恢复,值得推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0/28
-
超声引导下经皮球囊扩张术治疗内瘘狭窄的疗效观察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并比较超声引导下经皮球囊扩张术(PTA)及手术治疗内瘘狭窄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武汉大学人民医院肾内科于2013年12月至2017年6月收治的72例自体动静脉内瘘或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行超声引导下PTA术38例(PTA组),手术修补术34例(手术组),比较两种血管开通方式的疗效.结果 2组患者的一般资料中性别及吸烟史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其余指标及内瘘特征无明显差异(P>0.05).PTA组患者术后6个月、12个月的内瘘通畅率高于手术组患者(P<0.05),且PTA组术后发生出血的并发症的几率要低于手术组,平均生存时间较手术组长(P<0.05).72例患者经随访到2018年5月30日,PTA组患者内瘘再次发生狭窄或需要再次干预的时间较手术组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声引导下PTA术治疗内瘘狭窄的术后通畅率高于手术组,能为患者争取较长的生存时间,该术式具有较强的临床使用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超声引导下经皮球囊扩张术在尿毒症患者动静脉内瘘狭窄治疗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2023/8/5
探讨超声引导下经皮球囊扩张术(PTA)在尿毒症患者动静脉内瘘(AVF)狭窄治疗中的应用,选本院肾内科接受超声引导下PTA治疗的AVF狭窄患者30例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在本院肾内科接受外科手术治疗的AVF狭窄患者40例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临床效果;对比两组术后狭窄处内径、透析血流量和内瘘自然流量;统计术后3个月内的并发症和再狭窄发生情况.结果显示,与术前相比,术后两组术后疗效显著提高.AVF狭窄处血管内径、透析血流量、内瘘自然流量均较术前均显著增加,且观察组各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术后3个月内,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和内瘘再狭窄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结果说明,超声引导下PTA治疗AVF狭窄比外科手术治疗的并发症和再狭窄率少,安全有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超声引导下经皮球囊扩张血管成形术治疗自体动静脉内瘘狭窄的自身对照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评估超声引导下经皮球囊扩张血管成形术(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angioplasty,PTA)治疗自体动静脉内瘘(Autogenous arteriovenous fistula,AVF)狭窄的疗效.方法:收集2020年8月—2021年3月于我院行超声引导下PTA治疗AVF狭窄的患者24例,将其术前与术后超声测量的狭窄处内径、峰值血流速度、肱动脉血流量及透析时泵控血流量进行自身对照研究.结果:24例AVF狭窄的患者均行球囊扩张成功,PTA术后狭窄处内径、肱动脉血流量、透析时泵控血流量均较术前显著增加(P<0.05);PTA术后峰值血流速度较术前明显降低(P<0.05).行PTA术后患者均能应用该瘘顺利完成透析.结论:应用超声引导下PTA治疗AVF狭窄的疗效显著,可以很好的满足临床需要,且安全易行,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超声引导下竖脊肌平面阻滞对老年患者经皮穿刺椎体后凸成形术中疼痛和满意度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竖脊肌平面阻滞(ESPB)对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PKP)老年患者术中及术后疼痛及满意度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12月至2021年7月择期行PKP手术患者100例,年龄65~85岁,体质量指数17.9~29.0?kg/m2.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C组)和ESPB组(E组),每组各50例.C组局部浸润麻醉,E组超声引导下竖脊肌平面阻滞.记录患者术前(T0)、穿刺针进入椎体内时(T1)、球囊扩张时(T2)、骨水泥注入即刻(T3)、手术结束出室前(T4)心率、平均动脉压和视觉模拟评分(VAS)及术后3?h(T5)、术后6?h(T6)、术后12?h(T7)、术后24?h(T8)和术后48?h(T9)VAS评分.患者VAS评分>3分时使用酮咯酸氨丁三醇15?mg单次静注止痛,如疼痛未缓解或VAS评分>6分时则使用芬太尼静推止痛,首次剂量0.4?μg/kg,后续追加剂量0.2?μg/kg,追加间隔不<5?min;密切关注患者呼吸,若呼吸频率<8次/min,则停止使用阿片类药物并采取开放气道等措施.术毕评价患者对手术的满意度及再次接受类似手术的意愿.结果 与C组比较,E组患者T1、T2、T3时心率、平均动脉压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T1~T7时点E组患者VAS评分低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E组芬太尼使用率为41.3%,C组芬太尼使用率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组患者手术满意和一般比例分别为56.5%和34.8%,C组则分别为21.3%和5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老年患者PKP手术时ESP阻滞能适度降低患者术中疼痛,减轻围术期循环波动,为术后早期提供良好的镇痛,提高患者满意度.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