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经胃内镜胰腺包裹性坏死开窗清创引流术一例
编辑人员丨5天前
胰腺包裹性坏死(WON)是急性胰腺炎的局部并发症之一,当出现出血、感染和胃肠道梗阻等压迫表现时,则需行有创干预治疗。近年来超声内镜(EUS)引导下经胃穿刺置入支架和鼻囊管引流已成为治疗WON的一线方法。然而,支架引流存在支架异位、出血、支架阻塞继发感染、反复更换支架、病程较长等弊端。为克服以上支架引流方法的不足,尝试行EUS引导下经胃胰腺WON开窗切除部分胃壁和囊壁清创术,获得了成功,现报道如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旁路静脉桥接在游离股前外侧皮瓣修复头部高压电烧伤创面中的临床应用效果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旁路静脉桥接在游离股前外侧皮瓣修复头部高压电烧伤创面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该研究为回顾性观察性研究。2017年5月—2022年12月,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8例符合入选标准的头部高压电烧伤患者,其中男6例、女2例,年龄33~73岁,均有颅骨外露,其中3例患者颅骨大面积缺损,1例患者左眼坏死,3例患者脑出血。清创后头部创面面积为13 cm×7 cm~21 cm×15 cm,切取面积为14 cm×8 cm~22 cm×16 cm的游离股前外侧皮瓣进行修复。将皮瓣携带的旋股外侧动脉降支主干与受区颞浅动脉端端吻合;将皮瓣吻合动脉的一条伴行静脉通过桥接大隐静脉与颈外静脉属支端端吻合,另一条伴行静脉与受区颞浅静脉端端吻合。将供区创面直接拉拢缝合或移植大腿内侧中厚皮片封闭。术后观察皮瓣血运、成活情况和头部创面愈合情况,记录术后2周内应用彩色超声诊断系统观察到的移植静脉血管血流情况及管腔充盈情况,记录皮瓣供区创面修复方式并观察皮瓣供区创面愈合情况。随访观察皮瓣及其供区的外观、皮瓣供区所在下肢肌力,以及患者能否用皮瓣供区所在下肢完成站立、行走及下蹲。结果:术后8例患者皮瓣均成活,均未发生动脉危象或静脉危象;5例患者头部创面术后愈合,3例患者头部创面因术后2周皮瓣下方有分泌物渗出于术后21~35 d再次行清创术后愈合。术后2周内,移植静脉血管持续通畅,超声探头加压后移植静脉可被压瘪,松开探头后血管迅速充盈。3例患者皮瓣供区创面被直接拉拢缝合,术后2周愈合;5例患者皮瓣供区创面为移植大腿内侧中厚皮片封闭,术后12 d皮片全部成活。随访6~12个月,所有患者头部皮瓣轻度臃肿,无毛发生长;供区遗留轻度线性或片状瘢痕增生,所有皮瓣供区所在下肢肌力正常、无减退,患者能用皮瓣供区所在下肢完成站立、行走及下蹲。结论:在应用游离股前外侧皮瓣修复各种面积、深度的头部高压电烧伤创面时进行旁路静脉桥接,可减少术后皮瓣静脉危象的发生,术后创面愈合质量高,皮瓣供区所在下肢功能不受影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经引流管窦道超声气压弹道碎石清石系统辅助无麻醉胰腺坏死清除术12例
编辑人员丨5天前
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12例感染坏死性胰腺炎行经皮肾镜胰腺坏死清除术后经引流管窦道行无麻醉下超声气压弹道碎石清石系统(UPLS)辅助胰腺坏死清除患者的临床资料。12例患者均在首次手术后留置胰腺坏死腔引流管,1~2周后在无麻醉下经引流管窦道行UPLS辅助胰腺坏死清除。其中2例患者接受2次手术,6例接受3次手术,4例接受4次及以上手术。12例患者均能耐受无麻醉手术,无出血、肠漏等严重并发症,无死亡病例,平均手术时间25 min(15~36 mim),平均住院时间82 d(60~105 d)。随访6~30个月,无复发及死亡。本研究结果显示无麻醉经引流管窦道UPLS辅助胰腺坏死清除术安全性高,创伤小,清创效率高,可反复进行,特别适合麻醉耐受不佳的患者,是对标准肾镜清创术的改良和补充。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面部注射不明药物致脓肿分枝杆菌感染的治疗方案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面部注射不明药物导致脓肿分枝杆菌感染的局部组织损伤特征及治疗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9月至2022年6月陕西省人民医院收治的注射不明药物("溶骨针")导致面部脓肿分枝杆菌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采集感染部位分泌物行涂片检查,并行超声、CT、MRI及其他相关检查。在内镜辅助和B超引导下对感染部位进行外科清创术,术中可见感染侵及面部浅表肌腱膜系统,甚至深层肌肉及骨组织,彻底清除坏死、变性组织,将分泌物送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切除的组织送病理学检查,行HE染色。清创术后伤口不缝合,采用负压封闭引流(VSD)技术进行治疗,以50 ml生理盐水+阿米卡星10万U冲洗腔内,待创面完全新鲜、分泌物培养阴性后再缝合。药物治疗:首先根据分泌物涂片检查结果(抗酸杆菌阳性),经验性应用头孢西丁或阿米卡星注射液,经细菌培养确诊后加用口服克拉霉素及米诺环素治疗,并口服双环醇片保护肝功能;根据药敏试验结果住院期间静脉滴注头孢西丁或阿米卡星注射液;出院后继续口服克拉霉素或米诺环素及双环醇片3~6个月,每2周复查1次血常规及肝肾功能;定期门诊复查,观察伤口是否有感染复发及颌面部外观恢复情况。结果:共纳入10例患者,男1例,女9例,年龄19~28岁,平均25.3岁,临床表现为颧部、颊部、眼周或颞前局部红肿,皮温不高,皮肤破溃,有脓性分泌物,扪之有硬结。CT及MRI显示,面部软组织有不同程度肿胀、积液,局部结构层次及骨质被破坏;分泌物培养结果均为脓肿分枝杆菌感染;药敏试验结果:对米诺环素、头孢西丁、阿米卡星敏感;HE染色示组织有渗出、增生和坏死性病变,有慢性化脓性炎症和混合性肉芽肿病变。10例患者住院治疗12~28 d,面部感染得到很好控制,创面愈合良好,经6个月随访,面部均无感染复发,外观基本恢复正常。结论:面部注射不明药物导致脓肿分枝杆菌感染后局部组织损伤存在多层次、多窦道、骨质破坏等特征;治疗时以外科清创术为基础,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选择脓肿分枝杆菌敏感且不良反应相对较小的药物,坚持长期、规范治疗,可获得较好的效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板栗刺所致眼部损伤的临床观察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分析板栗刺所致眼部损伤的临床特征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选取2013年1月至2019年3月于青岛眼科医院住院治疗的因板栗刺造成眼部损伤的48例(48只眼)患者的病历资料。入选患者随访至少3个月,分析患者的一般资料、就诊时间、病变部位、病变特征和治疗方式。结果:48例(48只眼)患者中,男性33例,女性15例;年龄(56±10)岁(19~74岁)。受伤时间集中在9月下旬(25例)和10月中上旬(23例)。至青岛眼科医院就诊时间最短为伤后3 h,最长为伤后8个月。临床表现为角膜和(或)巩膜异物者共13例(27.1%),入院后均急症给予角膜和(或)巩膜异物取出术治疗。临床表现为真菌性角膜炎者共24例(50.0%),其中18例患者的患眼存在角膜溃疡,感染累及角膜浅层或全层;6例患者的患眼角膜表面无溃疡,为深基质及角膜内皮面的感染;共聚焦显微镜检查真菌阳性率为87.5%(21/24);根据真菌感染的深度给予单纯药物(2例)、角膜清创术(5例)、结膜瓣遮盖术(2例)、角膜基质内注药(1例)或穿透角膜移植术(14例)治疗;链格孢霉菌为主要病原菌。临床表现为坏死性巩膜炎者共11例(22.9%),均给予巩膜切开探查术治疗,其中3例至青岛眼科医院后经超声生物显微镜检查仍发现有巩膜异物残留,给予手术取出;4例在巩膜坏死部位涂片查到真菌。结论:板栗刺造成的眼部损伤主要为角膜和(或)巩膜异物、真菌性角膜炎、坏死性巩膜炎3大类。板栗刺异物应尽早取出,一旦发生真菌性角膜炎应尽早药物或手术干预。坏死性巩膜炎常由长期异物存留诱发,巩膜切开探查术是治疗的有效方法。(中华眼科杂志, 2020, 56: 370- 375)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高压氧联合超声清创术对糖尿病足溃疡创面细菌清除及微循环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超声清创术联合高压氧对糖尿病足溃疡创面细菌清除及微循环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20年1月龙口市人民医院血管外科收治的采取保守治疗的糖尿病足溃疡患者98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法分为3组,A组32例,采用标准治疗;B组30例,采用标准治疗+高压氧治疗;C组36例,标准治疗+超声清创术+高压氧治疗。第0、7、14、21天采用毫米(mm)方格纸法计算溃疡创面面积的变化,并计算创面愈合率。采用表面细菌定量培养法计算溃疡创面细菌清除率。多普勒激光血流灌注成像仪测定溃疡创面微循环状况。采用肢体疼痛评分和间歇性跛行评分法评价治疗前后肢体疼痛水平。结果:治疗3个疗程后,3组患者经皮氧分压和创面血流量明显高于治疗前,且C组患者治疗后经皮氧分压和创面血流量显著高于A、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14、21 d后,C组患者溃疡面积均明显小于A、B组,而C组溃疡愈合率明显高于A、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7、14、21 d后,C组患者溃疡组织内细菌定量均明显低于A、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3个疗程后,3组患者间歇性跛行和肢体疼痛评分明显低于治疗前,且C组患者治疗后肢体疼痛和间歇性跛行评分显著低于A、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高压氧联合超声清创术能较好的清除糖尿病足溃疡创面细菌,促进微循环,有利于溃疡创面愈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联合超声气压弹道碎石和视频辅助系统在胰腺坏死清除术中的应用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1年12月本中心共收治的286例急性胰腺炎患者,其中转归为坏死性胰腺炎患者122例。39例行视频辅助腹膜后清创术,包括标准肾镜胰腺坏死清除术(NPN)18例和超声气压弹道碎石清石系统辅助胰腺坏死清除术(UPLS)21例。UPLS组平均手术次数(3次比4次, P<0.05)和手术时间(38 min比65 min, P<0.05)明显少于NPN组。NPN组术后出现1例结肠瘘,3例窦道出血。UPLS组无手术相关并发症,且住院时间更短(78 d比92 d, P<0.05)。随访2~60个月,无复发及死亡病例。本研究显示ULPS系统能改善现有经皮肾镜胰腺坏死清除术的技术不足,提高微创手术的效率和安全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低频超声作用下微泡联合庆大霉素治疗糖尿病足溃疡的效果观察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低频超声下微泡联合庆大霉素对细菌生物膜的清除作用及对糖尿病足溃疡愈合的影响。方法:前瞻性选取2021年7月至2022年6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创伤中心收治的27例慢性糖尿病足溃疡伴感染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低频超声+微泡+庆大霉素软膏组、低频超声+微泡组、庆大霉素软膏组,每组9例。三组患者由同一手术医生行简单清创术,低频超声+微泡+庆大霉素软膏组先以低强度聚焦超声仪辐照4%浓度微泡混悬液覆盖的创面5 min,随后均匀涂抹庆大霉素软膏治疗;低频超声+微泡组予以低强度聚焦超声仪辐照4%浓度微泡混悬液覆盖的创面5 min治疗;庆大霉素软膏组予以均匀涂抹庆大霉素软膏治疗。持续2周,并于术中、治疗2周后分别取分泌物与组织标本。比较三组间治疗后创面一般情况指标(包括溃疡深度评分、分泌物渗出量评分、新鲜肉芽组织生长程度评分、指标总分)、溃疡面积、溃疡愈合率、分泌物培养阴性率的差异。比较三组治疗后在扫描电镜下细菌生物膜结构变化和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下菌落计数的差异。结果:三组间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治疗2周后,三组间一般情况指标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低频超声+微泡+庆大霉素软膏组各项指标评分低于低频超声+微泡组和庆大霉素软膏组(均 P<0.05);三组间溃疡面积总体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三组间溃疡愈合率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低频超声+微泡+庆大霉素软膏组愈合率高于低频超声+微泡组和庆大霉素软膏组(均 P<0.05);三组间分泌物培养阴性率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低频超声+微泡+庆大霉素软膏组阴性率高于低频超声+微泡组和庆大霉素软膏组(均 P<0.05)。扫描电镜显示,治疗前三组均存在细菌生物膜感染,治疗2周后,低频超声+超声微泡+庆大霉素软膏组生物膜生成明显减少,低频超声+微泡组、庆大霉素软膏组较治疗前变化不大。共聚焦显微镜下三组间菌落数量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低频超声+微泡+庆大霉素软膏组菌落计数低于低频超声+微泡组和庆大霉素软膏组(均 P<0.05)。 结论:低频超声下微泡联合庆大霉素对细菌生物膜具有清除作用,并促进糖尿病足溃疡愈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非接触式低频超声清创技术治疗假体周围感染早期效果的前瞻性单臂临床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非接触式低频超声清创技术治疗假体周围感染(PJI)的早期效果。方法:前瞻性纳入2021年8月至2022年1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科应用非接触式低频超声清创技术治疗的符合纳入和排除标准的假体周围感染患者。参考2016年肌肉与骨骼感染协会对PJI的诊断标准进行感染诊断。所有患者在机械清创完成后使用8 mm手持式非接触低频超声探头在整个术区进行超声清创(功率90%、频率22.5 kHz,每次持续10 s,暂停3 s,共5 min)。期间通过移动探头在术区所有软组织、骨界面及金属假体表面[行保留假体清创术联合抗菌药物(DAIR)治疗者]之间反复振荡。对髋关节股骨髓腔和膝关节股骨髓腔及后方关节囊,使用特制直角探头充分振荡。超声振荡前后各抽取术区液体20 ml分别注入需氧培养瓶及厌氧培养瓶行病原菌培养。采用Harris髋关节评分和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SS)膝关节评分评估患肢功能。治疗失败定义为同一关节感染复发。患者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1年及之后每年门诊随访一次,随访截止时间为2022年8月。各种观察数据的比较采用配对 t检验、秩和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或 χ2检验,采用Bonferroni方法进行多组间率的两两比较。 结果:研究中共纳入45例患者,男性21例,女性24例;年龄(65.8±15.2)岁(范围:20~80岁),体重指数(29.3±4.2)kg/m 2(范围:20.2~38.5 kg/m 2)。其中28例(18例髋、10例膝)接受一期人工关节翻修术,17例(5例髋、12例膝)接受DAIR治疗。至随访结束,3例(6.7%,3/45)患者感染复发。所有患者未见术区超声振荡相关并发症(神经、血管、肌肉损伤,切口愈合不良,脂肪液化)。17例接受DAIR治疗患者的随访时间[ M(IQR)]为9(3)个月,2例分别于术后3周和3个月感染复发。28例接受一期翻修患者的随访时间为9(2)个月,1例于术后6个月感染复发。术前穿刺液病原菌培养的阳性率为47.6%(20/42),术中软组织培养的阳性率为86.7%(39/45),术区低频超声清创前液体培养的阳性率为46.7%(21/45),经过低频超声清创后培养的阳性率为75.6%(34/45),假体离体超声振荡培养的阳性率为88.9%(40/45),5次培养阳性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35.483, P<0.01)。进一步两两比较结果显示,术区低频超声清创后病原菌培养的阳性率高于超声清创前液体培养阳性率( χ2=7.901, P=0.005),其余培养方法阳性率的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值均>0.05)。低频超声清创后术区液体接种24 h菌落量为2 240(1 310)CFU/ml(范围:310~3 140 CFU/ml),多于振荡前的450(550)CFU/ml(范围:10~910 CFU/ml)( U=43, P=0.017)。髋关节术后患者的Harris评分和膝关节术后患者的HSS膝关节评分分别为(78.6±4.2)分(范围:70.5~85.3分)和(76.4±4.8)分(范围:68.5~84.3分),较术前[(46.0±9.8)分(范围:27.5~64.3分)和(45.5±10.3)分(范围:27.6~63.1分)]显著提升( t=-14.6、-12.7, P值均<0.01)。 结论:非接触式低频超声清创可增加术中病原菌培养的阳性率,短期随访感染控制率良好,在患者深部关节腔内使用未见相关并发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超声清创法在烧伤残余创面中的应用及其临床疗效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超声清创法在烧伤残余创面中的应用及其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2017年8月—2021年8月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980医院收治64例符合入选标准的烧伤残余创面患者,根据对残余创面采用的清创方法,将患者分为超声清创组[34例,男22例、女12例,年龄(31 ±13)岁]和传统清创组[30例,男19例、女11例、年龄(32 ±13)岁]。对2组患者创面行相应的清创后,根据患者创面所在部位及皮源情况选择邮票皮片或大张皮片进行移植治疗。对于Ⅰ期手术后未愈合创面,则行二次清创+植皮术,2组创面的清创方式均分别同其Ⅰ期。术后3 d,采用药物敏感试验检测创面中细菌情况并计算细菌阳性率。术后7 d,计算创面中皮片成活率及皮下血肿发生率。出院时,统计患者创面愈合时长及清创次数并计算二次清创率。对数据行独立样本 t检验或 χ2检验。 结果:术后3 d,超声清创组创面感染金黄色葡萄球菌者2例、铜绿假单胞菌者2例,传统清创组创面感染金黄色葡萄球菌者5例、铜绿假单胞菌者3例、鲍曼不动杆菌者1例、肺炎克雷伯菌者1例、阴沟肠杆菌者1例;超声清创组创面细菌阳性率明显低于传统清创组( χ2=5.51, P<0.05)。术后7 d,超声清创组创面的移植皮片成活率为(92 ±5)%,明显高于传统清创组的(84 ±10)%( χ2=6.78, P<0.01);超声清创组创面皮下血肿发生率为17.6%(6/34),明显低于传统清创组的40.0%(12/30), χ2=3.94, P<0.05。出院时,超声清创组创面愈合时长为(11.0 ±2.0)d,明显短于传统清创组的(13.0 ±3.1)d,( t=3.81, P<0.01);超声清创组创面二次清创率为2.9%(1/34),明显低于传统清创组的20.0%(6/30), χ2=4.76, P<0.05。 结论:超声清创法可显著减轻烧伤残余创面细菌负荷,减少术后血肿形成,促进移植皮片成活,从而缩短患者病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