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超声高精细血流联合弹性成像技术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诊断价值
编辑人员丨2023/12/16
目的 分析超声高精细血流联合弹性成像技术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住院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除外心源性病人及手术、血管内治疗的脑卒中患者)200 例作为研究对象,均采用二维超声观察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位置、形态、表面是否有溃疡、纤维帽是否连续、斑块内部脂质核心回声、斑块基底部线样回声连续性;超声高精细血流联合弹性成像技术用于颈动脉硬化斑块内新生血管的数量、走行、分布等检验.对比两种检查方式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诊断价值;对比两种检查方式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检出率;统计不同斑块类型及性质实施超声高精细血流检查时的应变值及应变率;同时比较不同斑块性质弹性评分百分比.结果 二维超声图像可见,斑块位于左侧颈内动脉起始段后壁,形态欠规则,纤维帽不连续,表面未见溃疡,基底部回声不明显,内部未见明显脂质回声.超声高精细血流成像技术观察颈动脉斑块的图像,斑块的结构欠规则、表面不连续、内部为低回声、可见明显新生微血管.超声高精细血流成像技术与二维超声图像比较,诊断颈动脉粥样硬化斑的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度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易损斑块及稳定斑块实施超声高精细血流联合弹性成像技术诊断不同斑块性质、类型的应变率及应变值比较,差异显著(P<0.05).不同斑块性质的弹性评分差异显著(P<0.05).结论 超声高精细血流联合弹性成像技术诊断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价值较高,可有效评估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性质和特征,可为疾病诊断治疗提供可靠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2/16
-
弹性成像联合精细血流显像诊断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的价值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灰阶超声联合精细血流显像(fine flow)和弹性成像在评估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乳腺癌患者的148枚同侧腋窝淋巴结,手术前分别用灰阶超声观察图像特征、测量皮质厚度及长短径,并计算纵横比(L/S);精细血流显像观察其血供分布类型;弹性成像对其行弹性评分.并与术后病理结果对比分析.结果 灰阶超声显示转移性腋窝淋巴结L/S值≤2.0,皮质厚度≥0.3cm,甚至淋巴门消失,与非转移性淋巴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精细血流显像显示淋巴结的血供分布非转移性以Ⅰ型、Ⅱ型为主,转移性以Ⅲ型、Ⅳ型为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弹性成像检查非转移性淋巴结弹性分值以1、2分为主,转移性淋巴结弹性分值以3、4分为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种检查方式联合使用诊断准确度较任意单一检查方式均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灰阶超声、精细血流显像和弹性成像技术3种检查方式联合应用明显提高了超声对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诊断的准确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CDU联合UE、Fine-Flow评估小乳癌术前新辅助化疗的效果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研究彩色多普勒超声(CDU)联合超声弹性成像(UE)、超声高精细血流成像技术(Fine-Flow)在评估小乳癌术前新辅助化疗(NAC)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行NAC的74例小乳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CDU、CDU联合UE、Fine-Flow检查,评价近期疗效、远期疗效并对切除病灶进行病理分析.对比分析NAC前后肿块大小、血流速度、阻力指数值、UE评分变化.比较不同检查方式评估NAC疗效的灵敏度、特异度、符合率.结果 NAC后完全缓解60例,部分缓解6例,无变化6例,进展2例,治疗总有效率为89.19%.NAC后对小乳癌患者进行3年随访,1、3年生存率分别为86.49%、81.08%.NAC后病理分析显示,肿块病理分级Ⅰ~Ⅲ级48例,占64.86%,Ⅳ~Ⅴ级26例,占35.14%.NAC后肿块大小较NAC前明显减小,血流速度、阻力指数值及UE评分较NAC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74例小乳癌患者病理评估NAC有效59例,无效15例.CDU+UE+Fine-Flow评估小乳癌NAC疗效的灵敏度、特异度、符合率较单独CDU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DU联合UE、Fine-Flow技术能够准确判断小乳癌NAC疗效,灵敏度、特异度、符合率较单独CDU更高,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彩色多普勒超声联合超声弹性成像和超声高精细血流成像技术对小乳癌的诊断价值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研究彩色多普勒超声(CDU)联合超声弹性成像(UE)、超声高精细血流成像技术(Fine-Flow)诊断小乳癌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2015年1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110例乳腺小肿块患者为研究对象(共120个乳腺病灶),分别采用CDU、CDU联合UE、Fine-Flow检查,判断小肿块良、恶性,并与病理检查结果进行比较.比较不同检查方式的灵敏度、特异度、符合率、血流分级情况、诊断小乳癌的敏感性、漏诊及误诊情况.结果 病理检查结果显示,110例患者共120个乳腺小肿块中恶性74个,良性46个.CDU+UE+Fine-Flow诊断乳腺小肿块的灵敏度、特异度、符合率、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较单独CDU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DU+UE+Fine-Flow诊断最大径<1 cm、1~2 cm的小乳癌病灶的灵敏度较单独CDU明显提高,漏诊率和误诊率较单独CDU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DU联合UE、Fine-Flow技术判断乳腺小肿块良、恶性与病理检查结果具有良好的一致性,灵敏度、特异度、符合率较单独CDU更高,尤其能够有效提高小乳癌的诊断率,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线阵型超声内镜及辅助技术诊断壶腹周围可疑占位的价值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超声内镜(endoscopic ultrasonography,EUS)联合精细血流成像(fine flow imaging,FL)及细针穿刺术(fine needle aspiration,FNA)在诊断壶腹周围可疑占位病变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纳入2014年11月至2016年12月在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消化内科的可疑壶腹部占位患者.对所有的纳入患者行EUS检查,最后诊断以术后病理与临床追踪为金标准.比较分析EUS及其辅助技术诊断壶腹周围可疑占位的准确率,并分析EUS及其辅助技术在诊断壶腹部恶性肿瘤中特殊价值.结果 共纳入52例壶腹周围可疑占位患者,单纯使用EUS的诊断准确率为40.4%(21/52),EUS联合FL后诊断准确率增加至57.7%(30/52),最后结合FNA结果,准确率上升至86.5%(45/52).对于诊断壶腹部恶性肿瘤,EUS联合FL技术的敏感性为30.4%,特异性为79.3%;EUS联合FL及FNA技术的敏感性为78.3%,特异性为89.7%.结论 EUS联合FL及FNA在诊断壶腹周围可疑占位病变中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CDU联合超声弹性成像、超声高精细血流成像技术对小乳癌腋窝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研究彩色多普勒超声(CDU)联合超声弹性成像(UE)、超声高精细血流成像技术(Fine-Flow)对小乳癌腋窝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15年1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74例小乳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单纯CDU检查、CDU+UE+Fine-Flow检查,并以病理检查结果 为金标准,观察单纯CDU检查、CDU+UE+Fine-Flow检查诊断小乳癌腋窝淋巴结性质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腋窝淋巴结转移者与未转移者超声弹性成像评分、弹性应变率.结果 病理检查结果 显示,74例小乳癌患者诊断为腋窝淋巴结转移者64例,未转移者10例.CDU+UE+Fine-Flow诊断小乳腺腋窝淋巴结性质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均高于单独CDU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腋窝淋巴结转移者弹性评分主要集中在3~4分,腋窝淋巴结未转移者弹性评分主要集中在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腋窝淋巴结转移者与未转移者弹性应变率分别为(2.70 ± 0.45)%、(1.51 ± 0.23)%,腋窝淋巴结转移者弹性应变率高于未转移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DU联合UE、Fine-Flow对小乳癌腋窝淋巴结性质的诊断价值高于单纯CDU检查,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超声新技术在乳腺良恶性病变诊断中的应用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3/8/5
乳腺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在我国逐年上升,严重危害我国女性的身心健康.超声检查实时、无创,对致密型腺体的乳腺检查效果较为敏感,目前已经成为我国女性乳腺癌筛查和乳腺常规检查的重要手段.近年来,许多新技术的出现弥补了常规超声诊断的不足.自动乳腺全容积成像技术是全自动三维成像,能清晰显示病变冠状面的信息.弹性成像能实时定性、定量反映病变软硬程度.超声造影能灵敏捕捉低速血流信号,提高早期乳腺癌的检出率.超声光散射断层成像依据组织内血红蛋白浓度等参数进行功能成像,以鉴别乳腺病变良恶性及用于乳腺癌疗效评估.人工智能诊断技术基于大型数据库和深度学习,能捕捉人眼看不见的精细信息,达到更为客观和精确的诊断.目前,嫁接在超声仪器上的乳腺人工智能辅助诊断系统S-detect技术已投入临床应用.本文将归纳、总结以上技术的最新进展并结合其在乳腺良恶性病变诊断中的应用进行介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