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实时剪切波弹性成像诊断急性睾丸扭转的实验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实时剪切波弹性成像(SWE)在急性睾丸扭转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30只白兔随机分成对照组(S组)、完全扭转组(C组)和不完全扭转组(U组)并建立相应模型。各组术前、术后均行灰阶及彩色多普勒超声、SWE及超声造影(CEUS)检查,记录睾丸被膜区域、睾丸实质、精索扭转段及扭转下段的弹性模量平均(Emean)值及超声造影参数,实验结束取术侧睾丸行病理检查。结果:术前各组相应部位Emean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S组术后各时段相应部位Emean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U组术后睾丸被膜区域Emean值升高比C组明显、迅速,术后4~6 h可出现黄色或红色"硬环征",U组术后各时段Emean值差异、C组术后各时段Emean值差异以及U组与C组之间术后1 h、1.5 h、2 h、2.5 h、3 h、3.5 h的Emean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U组和C组术后睾丸实质Emean值升高约5 kPa,SWE图像始终呈蓝色。C组术后精索扭转段Emean值升高比U组明显,术后5~6 h可出现大片红色信号,C组术后各时段Emean值差异、U组术后各时段Emean值差异以及C组与U组之间除术后即刻、2 h、3 h外各时段的Emean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U组和C组术后精索扭转下段Emean值缓慢升高( P<0.05),SWE图像由蓝色变成蓝绿色、绿色。U组CEUS睾丸血流灌注为"慢进慢退",病理示睾丸生精细胞肿胀紊乱,间质水肿,被膜区微血管明显扩张、充血淤血并见大量红细胞漏出。C组CEUS睾丸内未见造影剂充填,病理示睾丸生精细胞肿胀紊乱,间质及被膜区微血管轻度扩张、充血淤血,可见部分红细胞漏出。 结论:急性睾丸扭转后SWE图像变化与精索扭转时间、程度相关,以患侧睾丸被膜区域、精索扭转段改变最显著;SWE可获得病灶精准的硬度值,对睾丸扭转的判断有一定临床应用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先天性单纯视网膜色素上皮错构瘤1例
编辑人员丨1周前
患者女,51岁,因偶然发现右眼视物不清1年于2023年3月18日到成都爱迪眼科医院就诊。既往身体健康,否认其他全身系统性疾病史。眼科检查:右眼、左眼最佳矫正视力分别为0.05、1.0。右眼、左眼眼压分别为17、16 mm Hg (1 mm Hg=0.133 kPa)。双眼晶状体轻度混浊。眼底检查,右眼视盘周围脉络膜毛细血管萎缩环,透见脉络膜中大血管,视网膜平伏,视网膜血管走行及形态正常。视盘与黄斑中心凹之间一边界清晰,轻微突出于视网膜表面的圆形病灶,病灶以黑色为主,鼻侧混杂小片无色素斑,黄斑中心凹少许边界清晰的结晶样颗粒及轻微色素紊乱,黄斑中心凹反光消失(图1A)。眼底自身荧光(AF)检查,右眼病灶呈弱荧光,周围环绕稍弱荧光晕轮,黄斑中心凹少许不规则分布点状弱荧光,旁中心区不均匀的稍强荧光斑,视盘及周围呈弱荧光,外围呈环形稍强荧光带(图1B)。光相干断层扫描(OCT)检查横断面扫描,右眼病灶附近视网膜放射状皱褶(图1C),B扫描右眼病灶呈"驼峰样"隆起,位于视网膜内呈团块状,病灶的色素浓密区见带状强反射,其后为弱反射暗区;病灶无色素区见由浅至深呈逐渐减弱"瀑布样"反射。病灶侵犯视网膜全层达内界膜,但尚未突破内界膜,病灶附近及黄斑中心凹椭圆体带消失(图1D)。眼部B型超声检查,右眼后极部球壁一小的突向玻璃体腔的回声影(图1E)。OCT血管成像(OCTA)检查,右眼表层血流影像,病灶内精细血管网,病灶与视盘间有一横向走行的引流血管(图1F);无血管层血流影像,视盘附近2支细小血管并行进入病灶(图1G)。OCTA检查B扫描血流密度图,右眼病灶血流密度明显高于附近视网膜(图1H)。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检查,右眼早期病灶呈圆形弱荧光,病灶内精细的血管网,并有一条小血管与视盘相连,病灶周围透见荧光晕,视盘周围呈边界清晰弱荧光环,环内脉络膜大血管,其外围以环形透见强荧光晕,黄斑区花纹状透见荧光(图1I);晚期病灶的颞侧部分为色素遮蔽呈弱荧光,无色素的鼻侧部分则染色呈强荧光,周围环绕透见荧光晕轮,视盘外围荧光逐渐晕染着色(图1J)。吲哚青绿血管造影检查,右眼病灶全程呈圆形弱荧光斑,晚期病灶外围略弱荧光环,视盘及周围萎缩区晚期呈边界清晰弱荧光斑,外围略强荧光环(图1K)。左眼上述检查均未见明显异常。诊断:右眼先天性单纯视网膜色素上皮(RPE)错构瘤(CSHRPE)。建议随访观察。患者6个月后于我院复查,眼底病灶无变化。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超声高精细血流联合弹性成像技术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诊断价值
编辑人员丨2023/12/16
目的 分析超声高精细血流联合弹性成像技术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住院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除外心源性病人及手术、血管内治疗的脑卒中患者)200 例作为研究对象,均采用二维超声观察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位置、形态、表面是否有溃疡、纤维帽是否连续、斑块内部脂质核心回声、斑块基底部线样回声连续性;超声高精细血流联合弹性成像技术用于颈动脉硬化斑块内新生血管的数量、走行、分布等检验.对比两种检查方式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诊断价值;对比两种检查方式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检出率;统计不同斑块类型及性质实施超声高精细血流检查时的应变值及应变率;同时比较不同斑块性质弹性评分百分比.结果 二维超声图像可见,斑块位于左侧颈内动脉起始段后壁,形态欠规则,纤维帽不连续,表面未见溃疡,基底部回声不明显,内部未见明显脂质回声.超声高精细血流成像技术观察颈动脉斑块的图像,斑块的结构欠规则、表面不连续、内部为低回声、可见明显新生微血管.超声高精细血流成像技术与二维超声图像比较,诊断颈动脉粥样硬化斑的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度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易损斑块及稳定斑块实施超声高精细血流联合弹性成像技术诊断不同斑块性质、类型的应变率及应变值比较,差异显著(P<0.05).不同斑块性质的弹性评分差异显著(P<0.05).结论 超声高精细血流联合弹性成像技术诊断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价值较高,可有效评估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性质和特征,可为疾病诊断治疗提供可靠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2/16
-
彩色多普勒超声联合弹性成像、高精细血流成像诊断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的应用价值
编辑人员丨2023/12/16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color Doppler ultrasonography,CDU)联合弹性成像(ultrasonic elastography,UE)、高精细血流成像(Fine-Flow)在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诊断中的差异与价值.方法 选取 2019 年 1 月至 2022年1 月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功能科收治的疑似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患者81 例作研究对象,进行CDU、CDU+ UE,CDU+Fine-Flow与CDU+UE+Fine-Flow检查,用Kappa系数评估这四种诊断方法诊断的一致性及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结果 CDU检查阳性例数为 75 例,CDU+UE检查阳性例数为 70 例,CDU+Fine-Flow检查阳性例数为 70 例,而在四项联合显示阳性例数 64 例,CDU、CDU+UE、CDU+Fine-Flow和CDU+UE+Fine-Flow的一致性分析依次为中度一致(Kappa=0.581,P<0.001)、高度一致(Kappa=0.733,P<0.001)、高度一致(Kappa =0.736,P<0.001)、几乎完全一致(Kappa=0.856,P<0.001),敏感度依次为 83.78%、86.49%、90.54%、97.37%,准确率依次为 76.54%、79.01%、95.71%、98.67%.CDU+UE+Fine-Flow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率、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依次高于CDU+Fine-Flow、CDU+UE和CDU.结论 CDU+UE+Fine-Flow联合在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诊断中的价值较CDU+Fine-Flow、CDU+UE和单纯的CDU更高,应用前景较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2/16
-
预制减压型静脉动脉化皮瓣的临床应用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应用调节皮瓣载荷理论对静脉动脉化皮瓣进行预制减压处理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2016年1月至2017年5月,对临床上24例手指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应用预制减压型静脉动脉化皮瓣,皮瓣切取面积最大6.0 cm×4.0 cm,最小2.0 cm×2.0 cm,术后应用激光闪斑多普勒血流成像仪在不同时间段测量皮瓣血流灌注量,观察皮瓣成活质量及修复效果.结果 术后24例静脉动脉化皮瓣全部成活,其中1例皮瓣远端出现水疱及皮下瘀血,其余23例皮瓣均无明显水疱形成,无明显肿胀,皮瓣血流灌注量观测发现术后72 h稳定并趋近于生理灌注水平.经过3~24个月随访,发现皮瓣外观满意,质地良好,成活质量好. 结论 预制减压型静脉动脉化皮瓣在静脉回流不充分的情况下,可调节皮瓣的灌注量与回流量达到平衡,进而提高皮瓣成活质量,达到精细修复手部皮肤缺损创面的要求,值得临床推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弹性成像联合精细血流显像诊断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的价值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灰阶超声联合精细血流显像(fine flow)和弹性成像在评估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乳腺癌患者的148枚同侧腋窝淋巴结,手术前分别用灰阶超声观察图像特征、测量皮质厚度及长短径,并计算纵横比(L/S);精细血流显像观察其血供分布类型;弹性成像对其行弹性评分.并与术后病理结果对比分析.结果 灰阶超声显示转移性腋窝淋巴结L/S值≤2.0,皮质厚度≥0.3cm,甚至淋巴门消失,与非转移性淋巴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精细血流显像显示淋巴结的血供分布非转移性以Ⅰ型、Ⅱ型为主,转移性以Ⅲ型、Ⅳ型为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弹性成像检查非转移性淋巴结弹性分值以1、2分为主,转移性淋巴结弹性分值以3、4分为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种检查方式联合使用诊断准确度较任意单一检查方式均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灰阶超声、精细血流显像和弹性成像技术3种检查方式联合应用明显提高了超声对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诊断的准确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CDU联合UE、Fine-Flow评估小乳癌术前新辅助化疗的效果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研究彩色多普勒超声(CDU)联合超声弹性成像(UE)、超声高精细血流成像技术(Fine-Flow)在评估小乳癌术前新辅助化疗(NAC)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行NAC的74例小乳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CDU、CDU联合UE、Fine-Flow检查,评价近期疗效、远期疗效并对切除病灶进行病理分析.对比分析NAC前后肿块大小、血流速度、阻力指数值、UE评分变化.比较不同检查方式评估NAC疗效的灵敏度、特异度、符合率.结果 NAC后完全缓解60例,部分缓解6例,无变化6例,进展2例,治疗总有效率为89.19%.NAC后对小乳癌患者进行3年随访,1、3年生存率分别为86.49%、81.08%.NAC后病理分析显示,肿块病理分级Ⅰ~Ⅲ级48例,占64.86%,Ⅳ~Ⅴ级26例,占35.14%.NAC后肿块大小较NAC前明显减小,血流速度、阻力指数值及UE评分较NAC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74例小乳癌患者病理评估NAC有效59例,无效15例.CDU+UE+Fine-Flow评估小乳癌NAC疗效的灵敏度、特异度、符合率较单独CDU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DU联合UE、Fine-Flow技术能够准确判断小乳癌NAC疗效,灵敏度、特异度、符合率较单独CDU更高,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彩色多普勒超声联合超声弹性成像和超声高精细血流成像技术对小乳癌的诊断价值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研究彩色多普勒超声(CDU)联合超声弹性成像(UE)、超声高精细血流成像技术(Fine-Flow)诊断小乳癌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2015年1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110例乳腺小肿块患者为研究对象(共120个乳腺病灶),分别采用CDU、CDU联合UE、Fine-Flow检查,判断小肿块良、恶性,并与病理检查结果进行比较.比较不同检查方式的灵敏度、特异度、符合率、血流分级情况、诊断小乳癌的敏感性、漏诊及误诊情况.结果 病理检查结果显示,110例患者共120个乳腺小肿块中恶性74个,良性46个.CDU+UE+Fine-Flow诊断乳腺小肿块的灵敏度、特异度、符合率、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较单独CDU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DU+UE+Fine-Flow诊断最大径<1 cm、1~2 cm的小乳癌病灶的灵敏度较单独CDU明显提高,漏诊率和误诊率较单独CDU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DU联合UE、Fine-Flow技术判断乳腺小肿块良、恶性与病理检查结果具有良好的一致性,灵敏度、特异度、符合率较单独CDU更高,尤其能够有效提高小乳癌的诊断率,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数码听觉统合训练治疗痉挛型脑性瘫痪的疗效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数码听觉统合训练治疗痉挛型脑性瘫痪患儿智力、语言、运动方面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在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康复科门诊随访已停止常规康复治疗的痉挛型脑性瘫痪患儿60例,年龄2~4岁,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接受数码听觉统合训练治疗的30例为治疗组,另30例无任何治疗的患儿为对照组.采用盖塞尔(Gesell)发育量表及粗大运动功能评估量表(GMFM-66)评定2组患儿训练前、训练后3个月在智力、语言及运动方面的变化情况,并用单光子发射断层成像(SPECT)技术观察患儿治疗前后脑血流灌注情况.结果 治疗组治疗后社会适应能力、个人社交能力、语言能力发育商(DQ)总体均数(52.44±13.43、52.07±11.57、57.19 ±6.18)高于对照组(45.09±11.02、45.86±9.66、53.44±5.49),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2、-2.26、-2.49,P均<0.05);治疗组治疗前后粗大运动DQ、精细运动DQ及GMFM-66总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0.40±8.57、49.50±14.20、(55.81 ±8.72)分比44.03±11.90、46.34±9.78、(58.81±7.86)分,t=-1.42、1.08、-0.52,P均>0.05].治疗前后头颅SPECT检查比较,2组患儿脑血流灌注均有不同程度恢复,治疗前2组脑血流异常灌注100.00%,治疗后下降至36.67%,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5.49,P<0.05).结论 短期数码听觉统合训练能促进痉挛型脑性瘫痪患儿智力、语言的发育,改善患儿大脑血液灌注,可作为治疗脑性瘫痪合并智力、语言发育障碍的一项重要的辅助方法.但对运动方面影响较少.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线阵型超声内镜及辅助技术诊断壶腹周围可疑占位的价值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超声内镜(endoscopic ultrasonography,EUS)联合精细血流成像(fine flow imaging,FL)及细针穿刺术(fine needle aspiration,FNA)在诊断壶腹周围可疑占位病变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纳入2014年11月至2016年12月在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消化内科的可疑壶腹部占位患者.对所有的纳入患者行EUS检查,最后诊断以术后病理与临床追踪为金标准.比较分析EUS及其辅助技术诊断壶腹周围可疑占位的准确率,并分析EUS及其辅助技术在诊断壶腹部恶性肿瘤中特殊价值.结果 共纳入52例壶腹周围可疑占位患者,单纯使用EUS的诊断准确率为40.4%(21/52),EUS联合FL后诊断准确率增加至57.7%(30/52),最后结合FNA结果,准确率上升至86.5%(45/52).对于诊断壶腹部恶性肿瘤,EUS联合FL技术的敏感性为30.4%,特异性为79.3%;EUS联合FL及FNA技术的敏感性为78.3%,特异性为89.7%.结论 EUS联合FL及FNA在诊断壶腹周围可疑占位病变中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