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同放牧强度下植物种群密度的季节性变化
编辑人员丨2023/8/6
采用随机区组的试验方法,着力于探索内蒙古荒漠草原3种主要植物种群密度在不同生长季节随放牧强度变化而呈现出季节性的波动规律.研究对象主要是短花针茅(Stipa breviflora)、冷蒿(Artemisia frigida)和无芒隐子草(Cleistogenes songorica).结果表明:上述3种主要植物种群总密度在放牧区均高于对照区;短花针茅和无芒隐子草枝条总密度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冷蒿枝条总密度总体逐月降低.整体分析而言,放牧期间(6—9月),短花针茅、冷蒿和无芒隐子草枝条总密度的峰值均出现在HG(或MG),说明放牧家畜的持续采食及践踏,导致了植物种群株丛发生破碎而趋向小型化,HG(或MG)由母株破碎而产生的小株丛多,故株丛总密度相应增加;另外,连续放牧致使大多数植株未能进行生殖生长即被采食,从而促进了植物的营养繁殖和营养生长,增加了种群密度.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放牧对滇西北高原纳帕海沼泽化草甸湿地土壤氮转化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6
选择位于滇西北高原纳帕海国际重要湿地内的典型沼泽化草甸湿地为研究对象,采用原位土柱室内控制实验法研究了放牧干扰(猪翻拱扰动和牲畜践踏)对沼泽化草甸湿地土壤氮转化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放牧活动显著提高了沼泽化草甸湿地表层土壤的容重和pH值,降低了土壤含水率、TOC、TN和NH4+-N含量,而对NO3--N含量影响不显著.放牧干扰下沼泽化草甸湿地土壤的矿化速率和硝化速率均表现为猪翻拱扰动样地(ZG)>牲畜践踏样地(JT)>对照样地(CK);表现为ZG>JT>CK.放牧干扰促进了沼泽化草甸湿地土壤的矿化和硝化作用,猪的翻拱活动比牲畜践踏活动对土壤氮矿化和硝化作用的促进作用更显著.放牧干扰下沼泽化草甸湿地土壤的反硝化速率表现为ZG>CK>JT,猪的翻拱活动促进了土壤N2O气体的排放,而牲畜践踏活动抑制了土壤N2O气体的排放.相关性分析表明,受放牧干扰的沼泽化草甸湿地土壤的矿化和硝化速率均与土壤容重、pH呈显著正相关,与土壤含水率、NH4+-N、TOC、TN含量呈显著负相关;反硝化速率与TOC含量呈显著负相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模拟践踏和降水对高寒草甸阴山扁蓿豆有性繁殖特征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6
在甘肃天祝高寒草甸进行了为期2年的野外试验,研究了模拟牦牛和藏羊践踏(藏羊轻度践踏、藏羊中度践踏、藏羊重度践踏、牦牛轻度践踏、牦牛中度践踏、牦牛重度践踏)及模拟降水量(少雨、平水和丰水)对阴山扁蓿豆有性繁殖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阴山扁蓿豆株高、荚果长、单位面积荚果数、每荚果种子数、种子千粒重和种子产量均随牦牛和藏羊践踏强度的增加、降水量的降低呈下降趋势;少雨条件下,重度践踏单位面积荚果数较未践踏降低70%以上;牦牛和藏羊践踏下的种子千粒重比未践踏减少13%以下;少雨条件下,藏羊轻度、中度和重度践踏下的阴山扁蓿豆种子产量分别比同强度牦牛践踏高60.1%、13.8%和56.7%;降水、践踏及两者的交互作用均极显著影响了植株自然高度;降水和践踏均极显著影响了阴山扁蓿豆荚果长、单位面积荚果数、每荚果种子数、种子千粒重,两者的交互作用则无显著影响.综上,同一放牧强度下,牦牛践踏对阴山扁蓿豆有性繁殖的不利影响大于藏羊践踏;少雨和家畜重度践踏均严重抑制了阴山扁蓿豆的有性繁殖.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模拟践踏和降水对高寒草甸土壤养分和酶活性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6
为明晰牦牛和藏羊践踏对高寒草甸的分异影响,通过2年模拟践踏和降水双因子控制试验,研究了践踏和降水对高寒草甸土壤养分和酶活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践踏处理提高了0-20 cm土层土壤速效氮和速效钾含量,降低了0-20 cm全磷、脲酶和0-10 cm速效磷、碱性磷酸酶和有机质含量,且适度践踏促进了全氮的矿化.随降水强度的增加,0-30 cm土层土壤全氮和0-20 cm全磷和脲酶活性呈单峰曲线的变化态势,在平水下达到峰值;降水显著降低了0-30 cm土层土壤速效氮、磷、钾和0-10 cm土层土壤全钾含量,对土壤有机质含量无显著影响(P>0.05).同一放牧强度下,藏羊践踏区的土壤养分和酶活性优于牦牛践踏区,但差异不显著(P>0.05).综合可得,家畜的践踏作用促进了土壤氮和钾的矿化,抑制了磷的累积且加速了表层土壤有机质的耗竭,降低了土壤脲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适度降水提高了土壤全氮、全磷含量及酶活性,降水过多则相反.适度的家畜践踏与降水相耦合下草地土壤的养分循环和酶活性要优于重度践踏和不践踏小区.在对草地的适度放牧利用前提下,应注重土壤含水量和放牧畜种对草地的影响.草地干旱或土壤含水量过高时,应适当减少放牧畜种中牦牛比例增加藏羊比例,以期使草地得到健康可持续发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践踏干扰对碧塔海高寒草甸植被茎叶性状、物种多样性和功能多样性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6
高寒草甸具有重要的生态服务功能,然而固有脆弱性使其极易遭受气候变化和人为干扰等多重因素的影响.作为滇西北旅游资源中重要的组分之一,高寒草甸吸引了大批游客前往开展徒步旅行活动,但伴随着的践踏干扰作用会不可避免地对高寒草甸生态系统带来负面影响.然而,目前关注践踏干扰对滇西北高寒草甸植被的影响,特别是植被功能性状和功能多样性如何发生变化方面的研究还十分欠缺.以云南省香格里拉市碧塔海自然保护区内的典型高寒草甸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采用实验践踏的方式(一共5种不同强度的践踏处理)来模拟旅游活动对草甸植被的干扰作用,并以草甸植被的茎叶性状特征为切入点,重点探讨践踏干扰对茎叶性状的平均大小和变异程度的影响,以及物种丰富度(以物种形态分类为基础)和功能丰富度(以功能性状为基础)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显示,随着践踏强度的增加,植株高度和叶片大小的平均值,而不是茎叶性状的变异程度,出现明显下降趋势.此外,物种丰富度和功能丰富度均随践踏强度的增强而减小,且两者之间呈现显著正相关关系.然而,较之轻度践踏实验组,重度践踏实验组中的功能均匀度和功能分离度水平均有所增加,表明践踏干扰可能会在短期内打破优势种对资源的绝对占有格局和减少物种间的生态位重叠程度.尽管高寒草甸对人类践踏活动有一定的承受能力,但气候变化和人为干扰等多重因素势必会改变和影响高寒草甸群落的结构和功能可持续性,这也对高寒草甸的保护与管理工作提出了更加紧迫的要求.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儒家文化视域下的道德创伤及治理
编辑人员丨2023/8/6
文化与道德唇齿相依,紧密联系.道德创伤是一种文化现象.在文化的视域中,儒家文化是中华文化谱系的重要组成,塑造了中国人的思维方式、价值意识,是社会主流价值的文化基础.儒家文化中的仁爱贵生、知行合一、重义贵和的思想与当下践踏生命、知行背离、盲目私利的道德现实构成了强烈冲突,引发了社会群体和个人的道德创伤.要寻求创伤的修复之道,须借鉴儒家文化中教化思想、身心智慧及忠恕之道,从认知、情感和韧性三个维度建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模拟践踏对中位泥炭藓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6
该研究以采自长白山区月亮湾湿地开阔地的红型和林缘的黄绿型中位泥炭藓(Sphagnum magel-lanicum)为材料,室内模拟人为践踏,使用便携式调制叶绿素荧光仪,测定其叶绿素荧光参数,探讨了不同践踏强度、不同践踏轮次下,两类中位泥炭藓的荧光参数响应情况.结果表明:至第二轮践踏,红型中位泥炭藓的PSⅡ实际光量子产量[Y(Ⅱ)]和相对电子传递速率(ETR)随践踏强度增大而减小,而黄绿型的践踏组均大于对照组;践踏结束时,红型的Y(Ⅱ)和ETR的践踏组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而黄绿型只有轻度践踏低于对照组;黄绿型泥炭藓践踏组的非调节性能量耗散量子产量[Y(NO)]甚至要低于对照组.这表明尽管泥炭藓属植物能耐受一定的践踏胁迫,但随着践踏轮次增多、强度增大,胁迫累积效应将强烈抑制其生长;多见于开阔地的红型泥炭藓对人为践踏的耐受能力低于林缘生境的黄绿型泥炭藓.湿地保护与管理中,应减少游人践踏干扰,尤其要严格控制开阔地生境的游人进入.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放牧对草地土壤氮素循环关键过程的影响与机制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3/8/6
放牧是人类管理利用草地生态系统的最主要途径之一.食草动物的采食、践踏、卧息和排泄物归还等干扰不仅会改变草地地上植物群落,也会对土壤养分循环产生显著的影响.随着人类活动的加剧,放牧强度和频率也在逐渐增加,从而对草地土壤氮素循环关键过程产生重要影响.放牧主要通过改变土壤的物理性质、土壤氮库以及微生物的组成和结构,进而影响氮素在土壤中的迁移与转化.适度放牧会促进土壤氮素的矿化过程和硝化过程,加快氮素的周转,有利于植物吸收可利用氮素,而对于反硝化的影响与草地的水热条件和土壤类型等密切相关.目前,关于放牧强度对土壤氮素循环关键过程影响的研究结果不一致,其影响机制尚不明晰,尤其对于不同类型的草原仍存在较大的差异.本研究在大量查阅国内外已有研究结果的基础上,论述了放牧对土壤氮素循环关键过程的影响效应,总结了放牧对土壤氮素循环的影响机制,指出了目前研究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并对未来研究中值得重点关注和深入研究的科学问题进行了探讨与展望,为进一步理解放牧对草地土壤氮素循环的影响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不同放牧对滇西北高原泥炭沼泽土壤氨氧化微生物群落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5
氨氧化由氨氧化细菌(AOB)和氨氧化古菌(AOA)共同执行,是土壤硝化过程的第一步和限速步骤.放牧过程中,动物啃食、排泄和践踏等行为将影响土壤氨氧化微生物群落,但目前关于不同类型放牧对湿地氨氧化微生物群落结构及其多样性的影响尚不清楚.利用Illumina Mise高通量测序技术,对比研究牦牛放牧和藏香猪放养两种放牧类型对泥炭沼泽土壤氨氧化微生物群落结构及其多样性的影响.结果 表明,牦牛放牧显著增加土壤容重,显著降低土壤pH、TN、TOC、NH4+-N和NO3--N含量;藏香猪放养显著增加土壤NO3--N含量和硝化潜势(PNR).牦牛放牧显著降低土壤AOA的丰富度和AOB的α多样性,藏香猪放养降低土壤AOA的α多样性和AOB的丰富度.放牧显著降低泉古菌门(Crenarchaeota)的相对丰度.AOA的α多样性与土壤NO3--N含量和PNR呈显著负相关.AOB的α多样性与pH、TOC、TN和NH4+-N含量呈显著正相关.放牧影响下土壤pH、TN和NO3--N含量的变化是影响AOA群落结构的主要因素.藏香猪放养对AOA和AOB群落的影响更显著,由放牧引起的土壤环境条件的变化是导致氨氧化微生物群落发生改变的重要因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不同麋鹿干扰强度对栖息地土壤理化特性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5
动物对草地的采食和践踏直接影响着土壤的理化特性.以大丰麋鹿保护区半散养麋鹿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不同麋鹿干扰强度下土壤含水率、容重、全盐量、有机质、全氮、全磷和全钾的差异,探讨麋鹿放养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结果 表明:(1)随着麋鹿干扰强度的增加,土壤含水量和有机质呈现下降的趋势;土壤盐分、容重和氮、磷、钾全量呈现上升的趋势.(2)麋鹿放养对土壤理化指标的影响显著,重度干扰样地与对照样地之间差异性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3)土壤氮、磷、钾全量,在重度干扰区域达到最大值,分别为1.56 g/kg、0.95 g/kg和13.43 g/kg,全氮量的增长幅度最大.(4)在麋鹿活动最为频繁的重度干扰区域,土壤盐分含量达到9.26 g/kg,土壤盐碱化,这是导致栖息地退化的主要原因.麋鹿干扰强度增加最终导致土壤盐渍化加重,栖息地生境明显退化,严重区域向光裸地的演化.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