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改良Akin截骨预防老年中重度踇外翻术后踇僵硬的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在老年中重度踇外翻手术中应用改良Akin截骨治疗踇外翻预防踇僵硬的临床疗效。方法:2018年6月至2019年9月,对40例中重度踇外翻合老年患者分别行跖骨截骨联合Akin截骨术(传统Akin截骨组)和跖骨截骨联合改良Akin截骨术(改良Akin截骨组),比较两组术前、后踇外翻角(HVA)、第1、2跖骨间角(IMA)、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第一跖趾关节评分标准、踇趾背伸活动度。结果:随访时间平均4.2个月,其中32足(80.0%)基本无痛,8足偶有疼痛(20.0%),1例(2.5%)踇外翻复发,患者对畸形矫正满意。传统Akin截骨组HVA由术前(29.51±4.41°)纠正为(9.52±2.43°)、IMA由术前(17.39±2.48°)纠正为(8.18±2.05°)、第一跖趾关节评分由术前(51.42±4.91)纠正为(77.53±3.20)、踇趾背伸活动度由术前(36.10±3.59°)至术后(27.90±3.80°);改良Akin截骨组HVA由术前(31.18±5.31°)纠正为(9.39±3.00°)、IMA由术前(18.41±2.38°)纠正为(8.15±2.00°)、第一跖趾关节评分由术前(51.95±4.36)纠正为(83.00±3.13)、踇趾背伸活动度由术前(34.26±3.04°)至术后(36.20±4.05°),术前两组患者HVA角、IMA角、第一跖趾关节评分、术前踇趾背伸活动度及术后HVA角、IMA角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术后第一跖趾关节评分、踇趾背伸活动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5.46、5.91, P<0.05)。 结论:应用改良Akin截骨预防踇外翻术后踇僵硬的临床效果明显,适宜推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第1跖骨远端斜行截骨和Youngswick截骨术对Ⅲ、Ⅳ期踇僵硬的疗效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比较第1跖骨远端斜行截骨和Youngswick截骨术对Ⅲ、Ⅳ期踇僵硬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5月至2018年12月在宁波市第六医院接受第1跖骨远端截骨治疗的29例(33足)Ⅲ、Ⅳ期踇僵硬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0例,女19例,年龄45~67岁,平均(56±6)岁。17例18足行第1跖骨远端斜行截骨术,12例15足行Youngswick截骨术。比较两组术前、末次随访时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踇趾功能评分、第1跖趾关节活动度、第1跖趾关节间隙。手术前后数据比较应用配对 t检验。 结果:所有患者手术均获得成功,第1跖骨远端斜行截骨和Youngswick截骨的手术时间分别为(1.1±0.2)、(1.3±0.1)h,术中出血分别为35(25,36)ml、35(30,40)ml。随访时间为12~46个月。所有患者术后未发生骨不愈合、延迟愈合、转移性跖骨痛、感染以及跖骨头坏死,无需再次手术。与术前相比,两组术后疼痛VAS评分明显下降( Z=-3.8,-3.5,均 P<0.01),第1跖趾关节背伸活动度显著增加( Z=-3.7、-3.4,均 P<0.01),AOFAS踇趾功能评分明显增加( t=28.0、15.4,均 P<0.05),第1跖趾关节间隙亦有显著改善( t=17.7、14.6,均 P<0.05)。两种手术方式术后VAS评分、第1跖趾关节背伸活动度和Horton指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Z=-1.3、-0.3、-0.4,均 P>0.05),AOFAS评分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 t=0.1, P>0.05),但Youngswick截骨术组末次随访时关节间隙更大[(2.4±0.3) mm比(2.1±0.4) mm, t=2.2, P=0.04]。 结论:第1跖骨远端斜行截骨术和Youngswick截骨术都能有效缓解踇僵硬患者的疼痛,增加第1跖趾关节背伸活动度和关节间隙,下沉第1跖骨头,可以延缓踇僵硬病程的发展,改善患者生活状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Ilizarov技术联合经皮切腱术治疗儿童复发性先天性僵硬型马蹄内翻足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评估Ilizarov改良足踝构型治疗儿童复发性先天性僵硬型马蹄内翻足的疗效.方法 2012年6月至2018年9月河南省儿童医院郑州儿童医院骨科应用Ilizarov技术治疗儿童复发性先天性僵硬型马蹄内翻足25例37足,男21例,女4例;年龄3岁4个月~12岁,平均(7.22±2.2)岁;左侧7例,右侧6例,双侧12例;包括已行胫前肌转移至第3楔骨1例2足.在Ilizarov足踝构型的基础上,足内外侧螺杆的3个固定栓与Ilizarov架形成微动联接,第1跖骨内下方交叉穿针;经皮跟腱或经皮腓肠肌腱膜切断.矫正标准:足弓外观完全矫正,踝关节外翻5°~10°、背伸20°.结果 25例37足(Ilizarov矫形及拆架时转移胫前肌至第3楔骨6例9足)均达到矫正标准.带架4~7个月,平均(4.7±0.8)个月.并发症:针道感染4例,外翻足1例2足,钢针割裂跟骨3例5足,中足疼痛1例1足.失访2例3足.23例34足拆架后获得随访0.9~8.5年,平均(2.83±2.16)年.25足步态正常,7足踇趾内收.按Garceau标准评定疗效,优25足,良7足,2足外翻不适宜本标准评价.结论 Ilizarov技术可彻底矫正儿童复发性先天性僵硬型马蹄内翻足,微创、美观.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以帕金森综合征为临床表现的舞蹈-棘红细胞增多症1例
编辑人员丨2023/8/5
以帕金森综合征为临床表现的舞蹈-棘红细胞增多症比较少见,现报告1例如下.1 病例 患者,女性,53 岁,初中文化程度,因"肢体不适、手指变形4. 5年,加重伴行动迟缓4个月"于2022年1月14日入院.患者于2017年6月无明显诱因出现右足踇趾上翘,伴间断右足中趾掌趾抽搐感,持续5~10 s后缓解,多在走路时出现,并逐渐出现踮脚走路.为避免出现上述症状,患者行走较前减少.同年12月出现右手变形,伴中指掌指关节疼痛及憋胀感,右肩上抬费力,活动受限,未予特殊诊治.2018年10月开始出现右肩无力、僵硬、肩膀伸展受限,就诊于河北省某省级医院及多家医院,考虑为"肩周炎",予以康复训练及口服中药(具体不详)治疗,症状未见改善.患者病情逐渐进展,2020年10月开始出现右手精细活动受限,不能进行搅拌动作,不能揉面,不能持针做被子,右下肢发沉加重,不能长时间站立,出门需带板凳.2021年10月出现走路缓慢,有"踩棉感",右下肢僵直,右髋关节憋胀,骨缝疼痛,右脚掌肿胀,转身及翻身困难,按照类风湿及骨关节炎多次治疗,症状无明显好转.患者逐渐出现双上肢静止性震颤,随即左下肢震颤,伴颈部僵硬,翻身、转身缓慢,周身不适,自感言语无力,语调变低,音量变小,偶有饮水呛咳,为求进一步诊治收住院治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