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踝关节贴扎后人体平衡及高处着地缓冲能力的生物力学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背景:基于先前研究,踝关节贴扎能增加踝关节稳定度,对踝关节扭伤具有预防效果,故目前穿戴踝关节护具或使用踝关节贴扎已被运动选手及普通大众在运动训练、比赛及健身活动中广泛采用.但极少有文献能从运动学、动力学角度去完整探讨踝关节贴扎用于运动伤害预防时是否可能发生其他不良反应.目的:探讨踝关节贴扎前后对健康年轻人平衡能力及高处着地缓冲能力影响的机制,为运动员或一般喜好运动的民众如何使用贴扎树立正确观念,从而为避免运动伤害及增进运动表现提供参考.方法:共招募21位健康受试者,使用高速摄像、三维力测力板评测贴扎前后受试者静态平衡及高处着地时的动态平衡、地面反作用力及下肢负荷率.并应用重复测量方差方法对相关指标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与结论:①贴扎对高处着地动作的瞬刻踝关节跖屈角度及足后角度无影响,但贴扎能有效限制足后外翻最大角度及重心速度降至为零时的足后角度;②贴扎能明显缩小着地缓冲期第一、第二阶段踝关节角位移及足后动作角位移,显著延长缓冲时间,明显缩短了第一阶段占整体缓冲时间百分比;③贴扎显著影响闭眼单脚站立表现,增加了压力中心摆荡幅度,但对高处着地动态平衡能力似乎无影响;④贴扎后高处着地时,垂直地面反作用力最大值出现时间呈显著缩短,垂直冲击力峰值呈下降现象,但冲击力负荷速率显著增加;⑤结果表明,踝关节贴扎会改变受试者着地形态,有效限制足后外翻最大角度,降低足后及踝关节角位移,对增强高处着地的动作稳定性有一定功效;踝关节贴扎对动、静态平衡能力的影响程度及机制有待于深入探讨,但贴扎显著缩短了地面反作用力最大值出现的时间,从而导致作用力负荷速率显著增加,故可能增加了下肢关节受伤的风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踝护具的改进与踝关节周围韧带解剖学特点的关系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分析踝关节周围韧带的解剖生理特点,并结合踝关节骨性结构特点,对现有踝护具的设计提出改进意见,以增进踝护具在球类、运动体操类等运动项目中对运动员踝关节损伤的防护作用.方法 解剖13例 26侧经10%甲醛防腐固定的正常踝关节大体标本,暴露其周围韧带,分别观察内外侧韧带的形态,采集相关数据包括韧带的长度、宽度和厚度(宽度及厚度取起点、中点及止点3点之均数),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经计算踝关节内外侧各韧带长度、宽度、及厚度的x±s(min~max),可见踝关节内侧韧带较外侧韧带宽厚,故踝关节处于外翻状态时韧带的对抗作用较踝关节处于内翻状态时强,因此运动状态下踝关节处于跖屈伴内翻位置时最易受损.结论 结合踝关节生理特点及当前市场主流踝护具的特点,笔者考虑弹性踝护具较半刚性踝护具更适用于踝关节运动型损伤的防护,其设计上建议在传统袜套式护具外加上缠绕束带以增强其稳固性,尤其应注意对内踝的缠绕加压以限制踝关节过度内翻.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慢性踝关节不稳的运动康复:研究现状与特点
编辑人员丨2023/8/6
背景:运动康复方法是近年兴起的无创伤的治疗手段,对各种运动损伤具有较好的疗效.而慢性踝关节不稳是运动中较容易发生的疾病之一,复发率高较难恢复.目的:叙述慢性踝关节不稳的最新运动康复方法,阐述国内外相关方法的研究现状.方法:由第一作者于2018年6月检索2003年1月至2018年6月期间PubMed/MEDLINE、Cochrane、CINAHL、CNKI数据库收录的慢性踝关节不稳的各类运动康复方法及研究进展.中文检索词为:"慢性踝关节不稳;踝关节不稳;运动康复;研究进展;足踝护具;徒手治疗;功能训练",英文检索词分别为:"chronic ankle instability;CAI;ankle instability;exercise rehabilitation;athletic rehabilitation;physical therapy;ankle foot orthoses;manual therapy;functional training".结果与结论:慢性踝关节不稳的常用护具有弹力绷带、肌内效贴以及足踝护具,其主要通过外力固定踝关节防止损伤后的复发;徒手治疗方法常用的有关节松动技术和动态关节松动技术等方法;功能训练有肌力训练技术、本体感觉训练、平衡训练以及神经肌肉控制训练等方法.弹力绷带、肌内效贴以及足踝护具这3类运动康复方法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踝关节外侧韧带加强型踝护具设计及其性能验证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基于踝关节的解剖结构与内翻损伤机理,设计并制备一种针对踝关节内翻的非对称结构踝护具.方法:首先运用Solidworks软件构建非对称结构踝护具模型,并以单面起绒布与半刚性铜网为材料一体成型制备踝护具,并对踝护具的拉伸性能、固定性能、耐疲劳性能、可塑性能以及透气性能进行实验验证.结果:该踝护具外侧部分拉伸伸长率低,仅为(11.49±2.37)%,拉伸强度大,高达(16.10±0.85)MPa;固定效果好,粘合扣间形成的剪切强度最低为12.5 N/cm2,皮肤与面料之间的静摩擦系数在干湿态下均较大;外侧的最大塑性变形率不超过2%,粘合扣在离合3 000次后剪切强度仍可保持在8.5 N/cm2;外侧部分的缓弹性回复角仅为(16.5±2.5).,体现出优异的可塑性能;透气性优良,干态条件下透气率达到688 mm/s.结论:该踝护具制备工艺简单、力学防护效果可靠,并且具有较好的运动灵活性,适用于踝关节不稳患者以及高空着陆运动人群的防护.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优秀花样滑冰运动员双踝手术后康复疗效个案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探讨优秀花样滑冰运动员隋某某双踝手术后的康复疗效.方法:为花样滑冰运动员隋某某实施双踝手术后的康复治疗.治疗前建立康复保障专家组工作模式、设定康复目标和康复计划.治疗内容包括关节护具的使用、关节活动度治疗、肌肉力量训练、负重训练、消肿治疗、镇痛治疗、体能训练和其他治疗.结果:经过系统康复治疗,患者在关节活动度、肌肉力量、肿胀程度、疼痛程度方面均得到改善,活动功能提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弹力粘贴绷带治疗急性踝关节扭伤的疗效观察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观察弹力粘贴绷带治疗急性踝关节扭伤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19年6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创伤外科、足踝外科收治并符合标准的急性踝关节扭伤患者,共36例纳入研究,其中男性21例,女性15例;年龄16~45岁,平均26.7岁.所有患者接受冰敷、微波等治疗,根据固定方法不同分为成品护具组(应用成品护具固定,17例)和粘贴绷带组(应用粘贴绷带固定,19例).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1、2、4周以视觉模拟评分法(VAS)、Mazur(1979)踝关节评价分级系统评定短期临床疗效,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患者在伤后4周内均得到随访.治疗前成品护具组和粘贴绷带组的VAS评分(7.82±0.99 vs.7.76±0.96,t=0.790,P=0.430)、Mazur评分(44.38±6.87 vs.43.78±6.68,t=1.228,P=0.22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成品护具组与粘贴绷带组相比,VAS评分在治疗后1周(4.28±0.74 vs.3.85±0.86,t=7.375,P=0.000)、治疗后2周(2.69±0.68 vs.2.35±0.59,t=7.508,P=0.000)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在治疗后4周(1.17±0.52 vs.1.15±0.50,t=0.683,P=0.49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azur评分在治疗后1周(64.46±6.05 vs.69.12±5.09,t=11.500,P=0.000)、治疗后2周(75.95±3.80 vs.80.45±4.18,t=15.674,P=0.000)、治疗后4周(86.27±3.19 vs.90.10±3.20,t=16.557,P=0.000)逐渐增高,同期组间比较,成品护具组均低于粘贴绷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应用弹力粘贴绷带治疗急性踝关节扭伤可更早减轻患者疼痛症状,更好改善踝关节功能,获得较好的临床疗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踝关节镜联合富血小板血浆治疗距骨软骨损伤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探讨踝关节镜下联合富血小板血浆治疗距骨软骨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在2018年1月1日~2019年10月31日,通过踝关节镜联合富血小板血浆治疗的距骨软骨损伤病例32例,其中男18例,女14例,年龄28~63岁,Hepple改良分型:Ⅲ期距骨外侧损伤18例,Ⅳ期9例、Ⅴ期5例.术后制动2周,后嘱无负重关节活动,术后1个月佩戴护具逐步负重,术后3个月完全负重,术后每3个月复查同时以Kofoed踝关节功能评分系统及MRI再次进行评估.[结果]32例患者,1例失访,平均随访(6.32±1.04)个月.末次随访踝关节肿胀、疼痛等症状消失,Kofoed踝关节功能评分术前(79.13±3.27)分,术后(92.13±2.58)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MRI提示骨髓水肿消失10例,水肿范围较术前减小18例,骨髓水肿范围未明显减小3例.[结论]踝关节镜下联合富血小板血浆治疗距骨软骨损伤是一种有效可行的手术方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护理人员慢性踝关节不稳二级预防模式的建立与应用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探讨二级预防模式预防护理人员慢性踝关节不稳( CAI )的临床效果。方法2014年9月选取山东省某三级甲等医院符合筛选条件的存在功能性踝关节不稳可能性的护理人员100人,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干预组(n=51)和对照组(n=49),干预组采取二级预防模式进行干预,包括集束化健康教育、护具使用及“四阶段”式的功能锻炼;对照组仅进行踝关节防治健康知识的常规宣教。干预前和干预后4个月,采用汉化版Cumberland踝关节不稳定评价问卷( CAIT)对两组人员的踝关节功能情况进行评价,比较干预效果。结果干预前干预组CAIT 问卷评分为(19.0±4.8)分,干预后为(28.2±3.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210,P<0.05);对照组干预前CAIT问卷评分为(19.0±5.1)分,干预后为(21.3±5.2)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509,P>0.05);两组干预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317,P<0.05)。结论护理人员踝关节不稳二级预防模式能够提升踝关节不稳护理人员的关节稳定性,提高其对CAI防护知识的认知水平,并促使其进行有效的CAI临床症状前防护,对于改善护士踝关节功能具有重要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弹性护踝防护性能的有限元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5
背景:足踝损伤是高发的运动损伤类型,常见的后遗症包括慢性足踝不稳定、足踝反复扭伤,长期发展会形成继发性关节炎,造成踝关节功能障碍.弹性护踝是常见的用于预防足踝运动损伤的护具.目的:采用有限元法预测弹性护踝对于不同运动状态下足踝内部组织应力的影响,以研究不同材料弹性护踝对于护踝防护性能的影响.方法:利用逆向工程技术,基于CT序列图像构建了健康的足踝三维有限元模型,并通过足底压力试验和前抽屉试验对模型的有效性进行验证,分别在无护踝和3种不同材料的弹性护踝作用下模拟足踝的内翻、外翻,提取足踝的整体位移以及内部组织的应力分布情况.结果 与结论:①足踝有限元模型的足底压力模拟结果与试验结果有较好的一致性,前抽屉试验模拟结果与文献中的尸体实验有较好的一致性,证明了该模型具有一定的有效性:②弹性护踝可降低内翻、外翻、内旋、外旋状态下的足踝整体位移以及内部组织的峰值应力,且随材料的弹性模量增大效果增强,论证了弹性护踝的防护效果,为弹性护踝防护效果的数字化评价提供了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