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闭环管理模式下院外急救转运情况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通过对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期间新型冠状病毒核酸阳性感染者的研究,探讨闭环管理模式下急救转运的特点及对于我国疫情防控影响,为新冠肺炎防治政策提供数据支持。方法:本文按照《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其他利益相关方医疗防疫手册》要求,对北京急救中心2022年1月4日至3月13日转送的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期间闭环管理的新冠核酸检测阳性的人员进行分析,包括年龄、性别、国籍、人员类别等。结果: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期间涉奥人员新冠肺炎核酸检测阳性及复检病例342人次,其中无症状患者为313人次,有症状患者为29人次;运动员64人次,院外急救人员"零感染"。结论:通过院外急救机构对新冠肺炎的科学防控,严格执行的闭环管理政策,合理高效的院外转运流程,筑牢疫情防控之墙,保障冬奥会和社会面安全平稳运行。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能量不足对女性生殖健康影响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4天前
女性生殖功能的发育和维持需要大量能量,而生殖过程并非机体必需的生命活动。当机体处于能量供应缺乏状态,即能量摄入不足和(或)能量消耗过多时,则会出现能量的重新分配,导致生殖功能降低,出现下丘脑-垂体-卵巢(hypothalamic-pituitary-ovary,HPO)轴不同程度的抑制,表现为排卵障碍、月经失调和不孕症等。长期能量不足状态下可引起体脂率下降,而脂肪组织在维系营养与生殖中发挥重要作用,影响月经初潮的发动和周期的维持。女运动员三联征和神经性厌食患者都是长期能量不足和低体脂的典型例子,目前以减少运动消耗和增加饮食摄入使体脂率升高作为生殖功能康复的必要条件。本文就以上两种模型对能量不足对女性生殖健康影响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2022年北京冬季奥运会与残疾人奥运会张家口赛区雪上项目的创伤特点与救治研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总结2022年北京冬季奥运会(冬奥会)、冬季残疾人奥运会(冬残奥会)张家口赛区雪上项目中运动员所受创伤的特点及救治情况,以期为运动损伤的预防及冬季大型体育赛事的筹备提供经验。方法:回顾性收集张家口赛区闭环内医院(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崇礼院区)在冬奥会、冬残奥会闭环期间(2021年11月21日至2022年4月5日)所有运动员的就诊记录,分析其创伤的发病率、严重程度、部位与诊疗经过。结果:张家口赛区共有1 188名冬奥会运动员与420名冬残奥会运动员参赛,其中冬奥会运动员创伤发病率为2.9%(34/1 188),冬残奥会运动员创伤发病率为1.7%(7/420)。运动员日均就诊量在冬奥会阶段最多(1.16例),就诊时急诊严重指数(ESI)评级均为3级(8例)或4级(33例),就诊科室中骨科最多(92.7%,38/41)。下肢受伤比例最高(53.7%,22/41),膝关节受伤占所有创伤的36.6%(15/41)。ESI 3级者大多采用支具固定(62.5%,5/8),ESI 4级者大多采用观察随访(57.6%,19/33)。41例运动员共做了57次影像学检查,单日被使用次数最多的影像学检查是X线片(5.00次),日均被使用次数最多的影像学检查是磁共振成像(0.16次)。运动员创伤患者的转运时间为(27.4±8.8)min,且多云、晴、小雪、阴4种天气的转运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374)。 结论:张家口赛区冬奥会阶段的创伤发病率低于北京冬奥会与往届冬奥会,且无严重威胁生命的患者。张家口赛区的影像学检查资源与转运速度在冬奥会及冬残奥会的各阶段均能满足运动员的就诊需求。运动员在进行滑雪比赛时需注意下肢的防护。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第19届杭州亚运会救护车医疗保障的实践与探讨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总结第19届杭州亚运会救护车医疗保障经验,为今后大型体育赛事救护车医疗保障工作提供参考。方法:根据亚运保障的实际情况,以突出重点、统筹兼顾为原则,确定保障对象;以动静结合、区域联动为原则配置各类救护车,救护车保障分为赛事侧和城市侧,以区域保障车作为赛事侧的补充和城市侧的保障,实行"一馆一策"、"一场一策"、"一地一策""一车一方案",通过亚运智能医疗急救保障信息系统(The Asian Games Intelligent Emergency Medical Support System,EMSS)实现各医疗点(室)、定点医院、管理指挥人员与救护车的互联互通。结果:2023年9月16日08:00至2023年10月9日08:00期间,亚运会实际调用救护车207辆,竞赛场馆88(42.5%)辆,训练场馆11(5.3%)辆,非竞赛场馆30(14.5%)辆,区域保障车78(37.7%)辆;其中20辆场馆救护车空闲时参与了区域保障等任务;救护车共转送赛事侧患者345次,其中竞赛场馆转送次数最多,共187次,协办城市湖州转送次数最少,共6次;竞赛场馆救护车使用率最高为70.5%,训练场馆、非竞赛场馆、区域保障救护车使用率分别为45.5%、53.3%、42.3%;转送人员年龄中位数为26(21,36),男性居多(59.1%),运动员占52.5%,工作人员与观众分别占39.7%、7.8%,转送人员中出现关节损伤情况最多,为58(16.8%)例;区域保障救护车参与转运和补位75次,其中转运17(22.7%)次,补位58(77.3%)次。结论:本研究证实了亚运会救护车保障方案的可行性、高效性,且EMSS起到了关键作用,本研究提示除运动员外,应加强对工作人员医疗保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经颅直流电刺激辅助提高运动员运动能力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经颅直流电刺激(tDCS)作为一种神经调控技术已经受到了广泛地关注,且国外有学者已将其应用到了竞技体育中。本文对tDCS对人体运动能力的作用效果方面的研究进行了综述,总结后认为,传统的tDCS技术可以帮助患者或者正常人改善肌肉力量、延缓肌肉疲劳、促进运动技能学习等。但由于受到传统tDCS设备的限制,常见的导线式电极刺激只能在实验室中由专业人员进行操控,不利于运动员运动专项训练的实际应用;而便携式tDCS刺激器在运动员专项运动训练和提升其运动能力方面可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超短回波时间T 2*成分分析技术在业余马拉松运动员跟腱形态及生化变化动态监测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超短回波时间(UTE)-T 2*成分分析技术在参加马拉松赛的业余马拉松运动员跟腱形态及生化变化动态监测中的价值。 方法:招募2020年10月至2021年3月广东省珠海市业余马拉松运动员29名,其中男25名,女4名,年龄24~50(40±6)岁。所有运动员于马拉松赛前1周、赛后48 h内及赛后1个月分别接受双侧跟腱MRI检查,采用常规T 1加权像、质子密度加权压脂序列和不同回波时间(TE)的UTE序列对跟腱的形态及信号进行评估,采用UTE-T 2*序列对跑步后跟腱生化的改变进行动态定量分析。UTE-T 2*序列获得单成分分析值(T 2* M)和双成分分析的短T 2*成分值(T 2* S)和长T 2*成分值(T 2* L)以及百分比值。在跟腱矢状位图像上测量跟腱整体的数值,并把跟腱等分为3个亚区分别测量(跟腱连接段、跟腱中间段、跟腱插入段),由2名放射科医师独立勾画感兴趣区。用组内相关系数(ICC)法对2名放射科医生的定量结果进行一致性检验;采用非参数的Friedman M检验比较不同时间点、不同亚区T 2* M、T 2* S、T 2* L和百分比值的差异;使用Wilcoxon秩和检验比较不同距离、不同跑姿、不同配速及不同训练量的赛后48 h与赛前T 2* S的变化差异(ΔT 2* S),其中ΔT 2* S为赛后48 h T 2* S值与赛前T 2* S值的差值。 结果:在短TE(TE≤0.6 ms)的序列上,跟腱腱病可表现为高信号区域出现散在点状低信号。2名放射科医师对跟腱的T 2* M、T 2* S、T 2* L和百分比值测量的一致性好,ICC值分别为0.96、0.94、0.83和0.94。跟腱的整体、跟腱连接段及跟腱中间段的T 2* S值在马拉松运动后48 h均轻度升高,运动1个月后减低[0.49(0.45,0.59)比0.54(0.49,0.59)比0.53(0.49,0.57),0.48(0.44,0.54)比0.53(0.47,0.58)比0.50(0.46,0.57),0.48(0.43,0.58)比0.54(0.47,0.59)比0.52(0.46,0.57);均 P<0.05],T 2* M、T 2* L和百分比值的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不同的跑姿中,前中脚掌着地者跟腱整体ΔT 2* S高于后脚掌着地者[0.03(-0.05,0.07)比-0.03(-0.17,0.11), P = 0.001]。 结论:UTE-T 2*的双成分分析技术对运动前后的跟腱形态动态变化监测优于单成分分析,其T 2* S对跟腱内化学成分的细微变化更加敏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超声引导下富血小板血浆注射治疗肩袖腱内撕裂的疗效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自体富血小板血浆(PRP)注射对肩袖腱内撕裂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运动医学科于2021年7月至2022年3月连续就诊的诊断为肩袖腱内撕裂且行超声引导下PRP注射治疗的43例(46侧肩)门诊患者资料。男23例,女20例;年龄(47.8±13.5)岁。注射前病程6(4,18)个月;左肩22侧,右肩24侧。测定注射前与末次随访时患者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美国加州大学肩关节评分(UCLA)和美国肩肘协会评分系统(ASES)评分,并应用MRI检查测量和比较注射前与注射后3~5个月肩袖腱内撕裂大小的变化。结果:43例患者治疗后获15(12,17)个月随访。有7侧(15.2%,7/46)恢复到完全正常,对注射效果非常满意,有19侧(41.3%,19/46)对注射后的效果满意,总满意率为56.5%(26/46)。注射PRP后末次随访时VAS评分[3.0(2.0,4.0)分]、ASES评分[80.0(65.0,88.8)分]、UCLA评分[29.0(20.0,32.0)分]均较注射前[5.5(4.0,8.0)、55.0(39.2,65.0)、16.0(12.0,20.3)分]显著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38侧患肩MRI检查显示注射后撕裂的体积为28.2(12.5,63.6)mm 3,较注射前的46.1(20.9,77.5)mm 3显著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有13侧(34.2%,13/38)患肩注射后的撕裂体积缩小超过50%。无注射中和注射后并发症发生。 结论:超声引导下注射PRP治疗肩袖腱内部分撕裂安全、有效,可以作为不愿手术患者或职业运动员的一种治疗选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北京2022年冬奥会与东京2020年奥运会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效果对比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系统探讨东京2020年奥运会和残奥会(简称"东京奥运会")和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简称"北京冬奥会")在各自疫情形势下的防控效果,为未来传染病大流行背景下大型集会筹办工作提供启示。方法:系统检索东京奥运会和北京冬奥会相关文献及数据,利用公开数据对二者病例构成、发现方式、发病趋势及外溢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东京奥运会共报告新冠肺炎阳性人员869例,其中奥运会546例(62.8%),残奥会323例(37.2%);海关筛查发现55例(6.3%),常规筛查发现814例(93.7%);运动员41例(4.7%),其他利益相关方828例(95.3%);入境人员249例(28.7%),本土居民620例(71.3%);未对城市层面造成大量外溢传播。北京冬奥会共报告新冠肺炎阳性人员535例,其中冬奥会509例(95.1%),冬残奥会26例(4.9%);海关筛查323例(60.4%),常规筛查212例(39.6%);运动员及随队官员209例(39.1%),其他利益相关方326例(60.9%)。无外溢病例报告。结论:东京奥运会与北京冬奥会举办期间所面临的国内外疫情形势截然不同,其新冠阳性人员构成及传播情况虽有较大差异,但结合各自背景来看,均取得了较好的防控效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术中透视定位股骨隧道技术治疗雪上项目职业运动员前交叉韧带损伤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术中透视定位股骨隧道技术治疗雪上项目职业运动员前交叉韧带(ACL)损伤的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分析2016年1月至2019年1月年国家体育总局运动医学研究所收治的13例ACL损伤雪上项目职业运动员的临床资料,其中男5例,女8例;年龄16~27岁[(18.5±3.0)岁]。均采用自体腘绳肌腱单束重建ACL,术中行膝关节纯侧位透视,联合四格法精确定位股骨隧道。比较术前(或伤前)和术后3,6,12,24个月膝关节KT1000患健侧差值(KT1000-ssd)、轴移试验、国际膝关节文献委员会(IKDC)主观评分、Lysholm评分、Marx活动量表评分及患健侧伸屈膝最大抗阻力比值。每次随访时记录运动员是否重返赛场、重返赛场时间及再损伤情况。评估术后24个月患膝MRI中ACL移植物的信号强度比(SIR)。结果:13例运动员均获随访24~33个月[(25.8±2.7)个月]。术前膝关节KT1000-ssdⅠ度7例,Ⅱ度5例,Ⅲ度1例;术后3,6个月膝关节KT1000-ssd 0度12例,Ⅰ度1例;术后12,24个月膝关节KT1000-ssd 0度13例。术前患膝轴移试验Ⅰ度8例,Ⅱ度5例;术后3个月患膝轴移试验0度11例,Ⅰ度2例;术后6,12,24个月患膝轴移试验0度12例,Ⅰ度1例。术后3,6,12,24个月IKDC主观评分分别为(68.0±4.3)分、(84.7±7.9)分、(94.6±3.3)分、(96.5±1.8)分;术后6个月开始,IKDC主观评分较术前的(48.3±25.0)分显著提高( P均<0.01)。术后3,6,12,24个月Lysholm评分分别为(63.4±6.6)分、(80.1±6.5)分、(93.8±4.6)分、(96.5±2.4)分;术后6个月开始,Lysholm评分较术前的(47.5±29.4)分显著提高( P均<0.01)。术后3,6,12,24个月Marx活动量表评分分别为(7.4±0.5)分、(13.8±0.7)分、(14.6±0.8)分、(15.0±0.7)分,均较伤前的(16.0±0.0)分显著降低( P均<0.01)。术后3,6,12,24个月患健侧伸膝最大抗阻力比值分别为0.60±0.10、0.85±0.08、0.91±0.06、0.97±0.04。术后6个月开始,患健侧伸膝最大抗阻力比值较术前的0.57±0.18显著提高( P均<0.01)。术后3,6,12,24个月患健侧屈膝最大抗阻力比值分别为0.64±0.09、0.82±0.06、0.89±0.04、0.94±0.06;术后6个月开始,患健侧屈膝最大抗阻力比值较术前的0.60±0.12显著提高( P均<0.01)。术后12个月13例运动员均重返赛场,重返赛场时间为术后5~12个月[(8.7±1.9)个月]。术后24个月13例运动员均未出现ACL再次损伤。术后24个月患膝MRI中ACL移植物的SIR值为1.80±0.20。 结论:术中透视定位股骨隧道技术治疗雪上项目职业运动员ACL损伤,6个月内可显著改善运动员膝关节稳定性、主观功能、运动能力及肌肉力量,在12个月内使其重返赛场,并促进移植物早期愈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新型炎症指标在马拉松运动监测中的应用研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分析业余马拉松运动员竞赛前后乳酸脱氢酶、肌酸激酶、肌酸激酶同工酶、高敏肌钙蛋白T、N末端B型钠尿肽前体、同型半胱氨酸及新型炎症指标(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全身免疫炎症指数)的变化,评估急性运动导致的心肌损伤及新型炎症指标在马拉松运动监测中的应用价值。本文为分析性研究。选择北京医院招募的分别参加2022年北京马拉松和2023年天津马拉松的业余运动员和2023年1—6月于北京医院体检中心健康体检人群作为研究对象,依照纳入标准入选业余马拉松运动员65名(男性41名,女性24名),健康对照人群130名(男性82名,女性48名)。业余马拉松运动员分别在跑前1周、跑后即刻及跑后1周采集外周血,检测或计算上述指标。采用Wilcoxon符号秩检验及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比较业余马拉松人群与健康体检人群之间各指标水平的差异,同时比较业余马拉松运动员3个时间点各指标的变化及相关关系。结果显示健康体检人群和业余马拉松运动员跑前1周的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为1.73(1.33,2.16)、1.67(1.21,2.16),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为122.75(96.69,155.89)、120.86(100.74,154.63),全身免疫炎症指数为398.62(274.50,538.69)、338.41(258.62,485.38)等;业余马拉松运动员在跑前1周、跑后即刻及跑后1周的乳酸脱氢酶为173.00(159.00,196.50)U/L、284.00(237.50,310.50)U/L、183.00(165.50,206.50)U/L,肌酸激酶为131.00(94.30,188.20)U/L、318.00(212.00,573.15)U/L、139.00(90.55,202.40)U/L,肌酸激酶同工酶为2.50(1.76,3.43)μg/L、6.24(4.87,10.30)μg/L、2.73(1.57,4.40)μg/L等。65名业余马拉松运动员中,跑后即刻与跑前1周相比,乳酸脱氢酶、肌酸激酶、肌酸激酶同工酶、高敏肌钙蛋白T、N末端B型钠尿肽前体、同型半胱氨酸及新型炎症指标均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Z=-7.009, Z=-6.813, Z=-6.885, Z=-7.009, Z=-7.009, Z=-6.656;以上指标 P<0.05)。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全身免疫炎症指数均与高敏肌钙蛋白T的跑步前后变化率存在显著的正相关( ρ=0.28, P=0.03; ρ=0.31, P=0.01; ρ=0.27, P=0.03);这3个指标也分别与以乳酸脱氢酶、肌酸激酶、肌酸激酶同工酶、高敏肌钙蛋白T、N末端B型钠尿肽前体、同型半胱氨酸等心肌相关指标集合的跑步前后变化率具有显著的正相关( r=0.446, P=0.039; r=0.452, P=0.033; r=0.449, P=0.036)。另外,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与肌酸激酶及肌酸激酶同工酶的跑步前后变化率也呈正相关( ρ=0.27, P=0.03; ρ=0.28, P=0.02)。综上,马拉松运动过程中可能引发急性心肌损伤。新型炎症指标变化与心肌酶、心梗标志物、N末端B型钠尿肽前体、同型半胱氨酸变化相关显著,对于运动中心肌损伤预测可能具有一定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