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主成分分析研究青翘、老翘对博来霉素诱导肺纤维化小鼠的作用差异
编辑人员丨1天前
从药效相关性和成分差异阐释青翘与老翘改善博来霉素(BLM)诱导肺纤维化小鼠的作用差异.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吡非尼酮组(50mg·kg-1),青翘低、高剂量组(1.3、2.6g·kg-1),老翘低、高剂量组(1.3、2.6 g·kg-1).采用气管滴注BLM制备肺纤维化模型,统计小鼠存活率及体质量变化;给药完成后计算肺指数,HE染色、Masson染色和天狼星红染色评价肺组织病理变化;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肺组织超微结构;生化法测定肺组织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E钙黏着蛋白(E-cadherin)、羟脯氨酸(HYP)及肺泡灌洗液中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RT-qPCR、Western blot法检测肺组织中基质金属蛋白酶7(MMP7)、胶原蛋白I型(collagen I)、E-cadherin、TNF-α、波形蛋白(vimentin)、TGF-β1、α-SMA表达;免疫荧光检测肺组织中α-SMA的表达;主成分分析法评价老翘与青翘改善肺纤维化的作用差异;分子对接技术分析老翘中含量高的化合物与TGF-β1受体之间的相互作用,CCK-8法检测其对TGF-β1诱导BEAS-2B和HFL1细胞模型的影响.结果显示,青翘、老翘可提高肺纤维化小鼠存活率,降低肺指数,改善肺组织病理损伤与胶原纤维沉积水平,改善小鼠Ⅱ型肺泡上皮细胞板层小体受损情况,降低肺泡灌洗液中IL-6、TNF-α水平,下调肺组织中HYP、MMP7、vi-mentin、collagen Ⅰ、TGF-β1、α-SMA的表达,上调E-cadherin的表达.通过主成分分析综合评价胶原纤维沉积水平,其改善程度为老翘高剂量>老翘低剂量>青翘高剂量>青翘低剂量.分子对接显示羟基酪醇、咖啡酸、连翘脂素、落叶松脂素与TGF-β1受体有较好的结合活性,且可显著减轻TGF-β1诱导BEAS-2B细胞损伤,抑制TGF-β1诱导HFL1细胞增殖.综上,青翘、老翘均可有效改善BLM诱导的肺纤维化小鼠损伤,老翘在减少胶原沉积方面优于青翘,可能与老翘中羟基酪醇、咖啡酸、连翘脂素、落叶松脂素含量高于青翘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转化生长因子-β受体Ⅱ环状RNA通过调节核糖核酸结合蛋白2/胚胎致死性异常视觉样蛋白1促进前列腺癌发生发展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前列腺癌细胞中转化生长因子-β受体Ⅱ环状RNA(circTGFBR2)调节核糖核酸结合蛋白2(PTBP2)/胚胎致死性异常视觉样蛋白1(ELAVL1)激活SMAD2信号途径促进前列腺癌发生发展。方法: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寻找与circTGFBR2结合microRNA以及其他相关蛋白结合位点,以及与PTBP2存在相互作用的RNA结合蛋白。PC3转染pcDNA3.1-circTGFBR2后,实时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qPCR)检测circTGFBR2的表达。PC3细胞过表达circTGFBR2同时敲低微小RNA(microRNA,miR)-29b,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ALK5、SMAD2及p-SMAD2表达。PC3分别转染pcDNA3.1-circTGFBR2及对照质粒后,利用circTGFBR2特异性探针进行pulldown,检测PTBP2与circTGFBR2的相互作用。过表达circTGFBR2与ELAVL1,检测细胞上皮-间充质转化(EMT)的标志基因E-钙黏蛋白(E-cadherin)、波形蛋白(Vimentin)及ZMYM1表达,以及Transwell检测细胞迁移。组间比较应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分析结果显示circTGFBR2存在多个miR-29b结合的位点,ALK5(又名TGFBR1)mRNA 3’端非编码区(3’UTR)同样存在miR-29b的结合位点,并证实PTBP2与另一个RNA结合蛋白ELAVL1存在相互作用。用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刺激PC3细胞发现,circTGFBR2的表达高于对照组(1.83±0.02比1.03±0.02, F=2 832.200, P<0.01)。PC3分别转染pcDNA3.1-circTGFBR2及对照质粒后,RT-qPCR检测circTGFBR2的表达,可见circTGFBR2组高于对照组(176.41±1.21比1.04±0.02, F=63 426.15, P<0.01)。应用miR-29b抑制剂或circTGFBR2处理细胞后ALK5的蛋白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应用miR-29b抑制剂同时过表达circTGFBR2后进一步增加ALK5的表达(分别为0.15±0.01、0.48±0.02、0.55±0.01、0.74±0.01, F=1268.314, P<0.01),并且SMAD2(分别为1.14±0.02、1.28±0.02、1.42±0.01、1.5±0.25, F=4.852, P<0.01)和p-SMAD2(分别为0.18±0.02、0.36±0.01、0.65±0.01、0.94±0.02, F=1663.667, P<0.01)的磷酸化水平也呈相同趋势。Pulldown-MS实验,多个蛋白质能与circTGFBR2结合,并证实PTBP2与circTGFBR2相互作用。与对照组比较,敲低前列腺癌细胞PTBP2或过表达circTGFBR2时,间质标志基因Vimentin表达高于对照组,而上皮样标志基因E-cadherin表达低于对照组,当同时过表达circTGFBR2并敲低PTBP2会逆转上述结果(Vimentin分别为0.22±0.02、0.87±0.02、0.85±0.02、0.6±0.01, F=1319.52, P<0.01;E-cadherin分别为0.80±0.01、0.45±0.03、0.36±0.02、0.9±0.02, F=614.919, P<0.01)。当过表达circTGFBR2或高表达ELAVL1时,PTBP2与ELAVL1的相互作用减弱,细胞EMT的标志基因E-cadherin表达低于对照组,Vimentin及ZMYM1表达高于对照组,Transwell检测细胞迁移高于对照组,而当同时高表达ELAVL1及circTGFBR2时,上述趋势会进一步增强(Vimentin分别为0.22±0.02、0.87±0.02、0.85±0.02、0.6±0.01, F=1 319.52, P<0.01;E-cadherin分别为0.93±0.02、0.76±0.02、0.43±0.02、0.27±0.01, F=1 108.46, P<0.01;ZMYM1分别为0.24±0.01、0.53±0.02、0.32±0.01、1.04±0.02, F=2 023.794, P<0.01)。 结论:circTGFBR2通过调节PTBP2/ELAVL1激活SMAD2信号途径促进前列腺癌发生发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脂联素分子受体3在转化生长因子-β介导的食管-胃交界腺癌发生和转移中的临床意义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观察脂联素分子受体3(PAQR3)在食管-胃交界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并探讨其临床意义,特别是PAQR3表达水平与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通路介导肿瘤转移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180例食管-胃交界腺癌(Siewert Ⅱ型)手术组织标本中肿瘤组织及配对的癌旁正常组织中PAQR3、TGF-β、p-Smad2、p-Smad3、p53、细胞核增殖抗原(Ki-67)及上皮-间充质转化(EMT)相关蛋白表达水平;分析PAQR3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探讨PAQR3表达与TGF-β通路、EMT过程之间的相关性。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78.3%(141/180)食管-胃交界腺癌组织的PAQR3蛋白呈低水平表达,显著低于癌旁正常胃组织(1.1%,2/180)。癌组织中PAQR3表达水平与幽门螺杆菌感染( χ2=73.383, P<0.01)、肿瘤大小( χ2=51.207, P<0.01)、肿瘤分化( χ2=82.303, P<0.01)、静脉浸润( χ2=7.639, P<0.01)、神经侵犯( χ2=19.047, P<0.01)、浸润深度( χ2=14.572, P<0.01)、淋巴结转移( χ2=20.531, P<0.01)、远处转移( χ2=49.787, P<0.01)及TNM分期( χ2=147.120, P<0.01)均呈明显负相关;而与性别( χ2=1.326, P>0.05)、肿瘤诊断时年龄( χ2=0.815, P>0.05)均无相关。癌组织中PAQR3低表达患者的平均总生存时间显著短于PAQR3正常或高表达患者,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34.587, P<0.01)。癌组织中PAQR3蛋白低表达与TGF-β蛋白上调( r=-0.768, P<0.01)、p-Smad2蛋白上调( r=-0.771, P<0.01)、p-Smad3蛋白上调( r=-0.774, P<0.01)、波形蛋白(Vimentin)蛋白上调( r=-0.946, P<0.01)、Twist蛋白上调( r=-0.966, P<0.01)、Snail蛋白上调( r=-0.931, P<0.01)及SIP1蛋白上调( r=-0.932, P<0.01)呈明显负相关,与E-钙黏蛋白(E-cadherin)蛋白下调呈明显正相关( r=0.875, P<0.01)。 结论:食管-胃交界腺癌组织中PAQR3蛋白低表达与TGF-β信号通路及EMT激活密切相关,提示PAQR3下调可能是食管-胃交界腺癌转移发生的起始因素,机制上是通过TGF-β/Smad信号通路来实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成人真皮成纤维细胞中转化生长因子β 1转录调控Meox1的机制及对细胞迁移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成人真皮成纤维细胞(HDF-a)中转化生长因子β 1(TGF-β 1)对Meox1的转录调控机制及细胞迁移功能的影响。 方法:(1)取HDF-a系细胞,用RPMI 1640完全培养基培养(下称常规培养),将细胞分为TGF-β 1刺激组和空白对照组。TGF-β 1刺激组细胞加入10 μL质量浓度为1 mg/μL的TGF-β 1刺激,空白对照组加入等量磷酸盐缓冲液。培养72 h,取2组部分细胞进行转录组测序,筛选出2组差异表达比值≥2且 P<0.01的基因,对差异基因进行功能富集分析与京都基因和基因组百科全书代谢途径分析,记录Meox1每百万转录本(TPM)表达值,样本数为3;取2组部分细胞,采用实时荧光定量反转录PCR(RT-PCR)法检测Meox1 mRNA表达,样本数为3。(2)取对数生长期HDF-a系细胞(细胞生长期下同)常规培养,分为空质粒组和Smad2过表达组、Smad3过表达组、Smad4过表达组,分别转染2 μg pcDNA3.1空质粒和各自搭载Smad2、Smad3、Smad4的pcDNA3.1质粒,转染6 h后常规培养48 h,实时荧光定量RT-PCR法检测各组细胞中Meox1 mRNA的表达,样本数为3。(3)取HDF-a系细胞常规培养,同实验(1)分组处理,常规培养72 h,采用染色质免疫共沉淀-定量PCR(ChIP-qPCR)法检测2组细胞中Smad2、Smad3和Smad4蛋白在Meox1启动子上的富集度,样本数为3。(4)取HDF-a系细胞常规培养,分为阴性干扰组、小干扰RNA(siRNA)-Smad2组、siRNA-Smad3组、siRNA-Smad4组和空质粒组、Smad2过表达组、Smad3过表达组、Smad4过表达组,分别转染50 μmol/L随机siRNA、siRNA-Smad2、siRNA-Smad3、siRNA-Smad4和2 μg pcDNA3.1空质粒及各自搭载Smad2、Smad3、Smad4的pcDNA3.1质粒,转染6 h后常规培养48 h,ChIP-qPCR法检测相应组别细胞中Smad2、Smad3和Smad4蛋白在Meox1启动子上的富集度,样本数为3。(5)取2个批次HDF-a系细胞常规培养,均分为阴性干扰组、siRNA-Meox1组、空质粒组、Meox1过表达组,分别转染50 μmol/L随机siRNA、siRNA-Meox1和2 μg pcDNA3.1空质粒、搭载Meox1的pcDNA3.1质粒,转染6 h后常规培养24 h,1个批次细胞进行划痕实验,划痕后24 h观察划痕宽度,与划痕后即刻对比划痕愈合宽度;1个批次细胞进行Transwell实验,常规培养24 h,计数迁移细胞,样本数为3。(6)2018年1月—2019年6月,陆军军医大学(第三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3例烧伤后8~12个月增生性瘢痕患者(男2例、女1例,年龄35~56岁),取其术中切除的瘢痕组织和瘢痕边缘附带正常皮肤组织,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Meox1蛋白表达分布。对数据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独立样本 t检验。 结果:(1)培养72 h,2组细胞差异表达明显的基因共843个,涉及组织修复、细胞迁移、炎性细胞趋化诱导过程等功能以及肿瘤坏死因子、白细胞介素17、细胞外基质受体等潜在的信号通路;空白对照组细胞测序结果的Meox1 TPM表达值为45.9±1.9,显著低于TGF-β 1刺激组的163.1±29.5( t=6.88, P<0.01)。培养72 h,空白对照组细胞Meox1 mRNA表达量为1.00±0.21,显著低于TGF-β 1刺激组的11.00±3.61( t=4.79, P<0.01)。(2)培养48 h,Smad2过表达组、Smad3过表达组和Smad4过表达组细胞中Meox1 mRNA表达量分别为198.70±11.02、35.47±4.30、20.27±2.50,均显著高于空质粒组的1.03±0.19( t=31.07、13.80、13.12, P<0.01)。(3)培养72 h,TGF-β 1刺激组细胞中Smad2、Smad3和Smad4蛋白在Meox1启动子上的富集度均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 t=12.99、41.47、29.10, P<0.01)。(4)培养48 h,阴性干扰组细胞中Smad2蛋白在Meox1启动子上的富集度为(0.200 000±0.030 000)%,显著高于siRNA-Smad2组的(0.000 770±0.000 013)%( t=11.67, P<0.01);空质粒组细胞中Smad2蛋白在Meox1启动子上的富集度为(0.200 000±0.040 000)%,显著低于Smad2过表达组的(0.700 000±0.090 000)%( t=8.85, P<0.01)。阴性干扰组细胞中Smad3蛋白在Meox1启动子上的富集度为(0.500 0±0.041 3)%,显著高于siRNA-Smad3组的(0.006 0±0.001 3)%( t=17.79, P<0.01);空质粒组细胞中Smad3蛋白在Meox1启动子上的富集度为(0.470 0±0.080 0)%,显著低于Smad3过表达组的(1.100 0±0.070 0)%( t=9.93, P<0.01)。阴性干扰组细胞中Smad4蛋白在Meox1启动子上的富集度与siRNA-Smad4组相近( t=2.11, P>0.05),空质粒组细胞中Smad4蛋白在Meox1启动子上的富集度与Smad4过表达组相近( t=0.60, P>0.05)。(5)划痕后24 h,siRNA-Meox1组细胞划痕愈合宽度较阴性干扰组窄,Meox1过表达组细胞划痕愈合宽度较空质粒组宽。培养24 h,阴性干扰组迁移细胞数显著多于siRNA-Meox1组( t=9.12, P<0.01),空质粒组迁移细胞数显著少于Meox1过表达组( t=8.99, P<0.01)。(6)烧伤后增生性瘢痕患者瘢痕组织中Meox1蛋白表达明显高于正常皮肤组织。 结论:在HDF-a系细胞中,TGF-β 1通过Smad2/3转录调控Meox1表达,进而促进细胞迁移。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MeCP2诱导的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转录组和m6A的改变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重组人甲基CpG结合蛋白2(MeCP2)处理的视网膜色素上皮(RPE)细胞中mRNA和N6-甲基腺嘌呤(m6A)改变及其机制。方法:将传代ARPE-19细胞贴壁培养后分为正常对照组和MeCP2组,正常对照组细胞采用正常培养液培养,MeCP2组细胞于含终质量浓度20 ng/ml重组人MeCP2蛋白培养液中,连续培养72 h。提取细胞内总RNA进行转录组测序(RNA-seq)和甲基化免疫共沉淀测序(MeRIP-seq)分析。采用edgeR软件包根据 P<0.05筛选差异表达基因(DEGs)和差异甲基化基因(DMGs)。采用基因本体论(GO)富集分析对差异基因进行生物学功能描述,采用京都基因和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进行通路富集分析。筛选出DEGs与DMGs交集的基因,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各组差异基因mRNA表达水平。 结果:共筛选出DEGs 100个,DMGs 7 441个,富集分析发现DEGs与细胞外基质(ECM)-受体相互作用、细胞分裂、细胞周期和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I3K/AKT)信号通路等相关,DMGs与微管细胞骨架、血管生成、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rbB)信号通路、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AGEs)-糖基化终末产物受体(RAGE)信号通路、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信号通路、Notch信号通路和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信号通路等相关。DEGs中24个基因表达增加,76个基因表达减少;DMGs中5个基因含有高甲基化峰,7 439个基因含有低甲基化峰,注释峰后,正常对照组有7 626个基因发生m6A甲基化,MeCP2组有8 006个基因发生m6A甲基化,2个组间有7 360个交集基因。正常对照组和MeCP2组的m6A甲基化富集于转录本的CDS、内含子和3'-非翻译区(3'UTR)区域,其甲基化比例分别为23.62%/22.27%、48.53%/48.35%和23.66%/25.28%。联合分析发现2个上皮-间充质转化(EMT)相关基因 CSPG5和 RBP1的mRNA和m6A水平均降低。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MeCP2组 GSPG5、 RBP1、 ZNF484 mRNA相对表达量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7.885、7.613、7.345,均 P<0.01)。 结论:RPE细胞中MeCP2对EMT的调控机制与m6A甲基化修饰相关。 CSPG5和 RBP1基因可能是m6A甲基化的靶基因,参与MeCP2调控的EMT过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T-2毒素致大骨节病软骨损伤机制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天前
大骨节病(Kashin-Beck disease,KBD)是一种地方性、变形性骨关节病,可对发育过程中的四肢软骨内化骨造成损伤,病因至今尚未明确。近年来,国内外学者从免疫毒性与氧化应激、炎症反应、线粒体凋亡等方面研究了T-2毒素及其代谢物致大骨节病软骨损伤的机制,主要包括转化生长因子-β受体(TGF-βRs)信号通路、免疫调节因子、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IL)-1β和凋亡酶激活因子(APAF1)等,它们通过诱导人体软骨细胞损伤、抑制基质合成和加速细胞分解代谢等方式促进KBD病程进展。本文从分子层面综述了T-2毒素的免疫毒性及其毒性作用与KBD软骨损伤关系的研究进展,以期为防治KBD提供科学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姜黄素对大鼠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致肾纤维化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姜黄素对通过气道内雾化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 LPS)诱导SD成年大鼠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 ARDS)引起肾纤维化的影响。方法:24只雄性SD大鼠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ARDS组、低剂量组、高剂量组,每组6只。对照组仅气道内雾化生理盐水2 mL/kg,ARDS组、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气道内雾化等容积的LPS 4 mg/kg,低剂量组每天灌胃姜黄素100 mg/kg,高剂量组每天灌胃姜黄素200 mg/kg。7 d后处死大鼠,比色法检测肾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 SOD)活性、丙二醛(malondialdehyde, MDA)及谷胱甘肽(glutathione, GSH)含量,蛋白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各组肾脏组织核因子κB p65(nuclear factor kappa-B p65, NF-κB p65)、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 TGF-β1)蛋白的表达,实时定量PCR(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 qRT-PCR)检测各组肾脏组织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mRNA、脯氨酸羟化酶3(prolylhydroxylase 3, PHD3)mRNA、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VEGF)mRNA和促红细胞生成素受体(erythropoietin receptor, EPOR)mRNA表达情况,HE染色和Masson染色观察肾脏组织病理的变化。多组间的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两组间比较用SNK法。结果:与对照组比较,ARDS组、低剂量组、高剂量组的SOD活性、GSH水平明显降低(均 P<0.05),MDA、NF-κB p65、TGF-β1的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IL-6 mRNA、PHD3 mRNA、VEGF mRNA、EPOR mRNA明显上调(均 P<0.05)。肾脏组织HE染色显示炎症细胞浸润,肾小管水肿、Masson染色均见胶原样物质沉积。与ARDS组比较,低剂量组、高剂量组SOD活性、GSH含量升高(均 P<0.05),NF-κB p65、TGF-β1的蛋白表达水平及IL-6 mRNA、PHD3 mRNA、VEGF mRNA、EPOR mRNA明显降低(均 P<0.05),HE染色肾小管水肿减轻,炎症细胞浸润减少,肾脏组织Masson染色均见胶原样物质沉积减少。与低剂量组比较,高剂量组SOD活性、GSH含量升高(均 P<0.05),MDA、NF-κB p65、TGF-β1的蛋白表达水平及IL-6 mRNA、PHD3 mRNA、VEGF mRNA、EPOR mRNA明显降低(均 P<0.05),HE染色水肿减轻,Masson染色胶原样物质沉积减少。 结论:姜黄素可以抑制ARDS大鼠肾脏纤维化的发展,其机制可能与抑制炎症因子表达、增强抗氧化应激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神经源性膀胱幼鼠膀胱形态结构功能变化及转化生长因子β1通路相关蛋白表达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脊神经双侧离断神经源膀胱(NB)幼鼠模型的膀胱形态结构功能变化及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方法:选取SD雌性幼鼠64只,其中32只行L 6+S 1神经双侧离断建立NB模型,32只行假手术作为对照。神经离断和假手术3、6、12、24周后行膀胱测压检查。收集对应膀胱组织行马松染色和天狼猩红染色分析胶原纤维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分析TGF-β1、Smad2、Smad6蛋白变化,采用Western blot检测TGF-β1受体Ⅰ的蛋白水平变化。 结果:各NB神经离断组膀胱不稳定,存在膀胱漏尿点压(BLPP),膀胱无明显排尿收缩压;神经离断3、6、12周和24周鼠的膀胱基础压(22.10±2.51)、(18.20±1.52)、(31.20±2.82)、(41.10±3.41) cmH 2O(1 cmH 2O=0.098 kPa)和膀胱容量(22.30±1.72)、(49.10±5.54)、(30.30±2.68)、(13.50±1.52) mL均明显高于假手术组[(3.51±0.45) cmH 2O和(0.52±0.04) 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1)。神经离断组膀胱组织横切面大小为先增大(3、6周)后变小挛缩(12、24周),膀胱壁厚度先变薄(3、6周)后增厚(12、24周);膀胱质量随离断时间持续增加。马松染色结果显示,神经离断大鼠的膀胱壁中正常纤维结缔组织逐渐紊乱,膀胱壁分层结构逐渐解体,平滑肌肥大增厚,肌间胶原纤维逐渐增多,染色变深。天狼猩红检测示神经离断24周的膀胱组织中Ⅲ型胶原纤维明显增多,Ⅲ型/Ⅰ型胶原纤维比例(3.14±0.71)明显高于对应的假手术组(0.88±0.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7.48, P<0.01)。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发现,神经离断膀胱组织中TGF-β1和Smad2表达随着离断时间逐渐升高,通路抑制性蛋白Smad6随离断时间逐渐降低。Western blot显示TGF-β1受体Ⅰ蛋白水平在12、24周的表达分别高于对应的假手术组1.3、1.6倍( t=6.06、14.45,均 P<0.01)。 结论:脊神经双侧离断导致的幼鼠NB,收缩功能瘫痪,膀胱内压逐渐增高,膀胱正常结构逐渐解体,膀胱纤维化通路TGF-β1/Smads信号通路逐渐激活,小儿NB发展的过程为膀胱纤维化,临床治疗小儿NB应尽早预防膀胱纤维化。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二甲双胍对2型糖尿病患者miRNA表达的影响及作用靶点预测研究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研究二甲双胍对2型糖尿病患者微小RNA(miRNA)表达水平的影响,并利用网络药理学进行分析,预测其治疗作用潜在的靶点及途径。方法:筛选本院入院治疗的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15例,住院期间及出院后均规律服用盐酸二甲双胍片。患者服药6个月后,对比其用药前后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MMP)-9、转化生长因子(TGF)-β1及心肌纤维化相关miRNA的表达水平。对呈现统计学差异表达的miRNA进行基因本体论(GO)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并构建差异表达miRNA对应靶基因信使RNA(mRNA)网络图。结果:患者用药后,血清MMP-9水平较用药前明显下降( P<0.05)。二甲双胍可显著下调患者血清人类微小RNA(hsa-miR) 29a-3p、hsa-miR133a-5p、hsa-miR21-5p、hsa-miR30c-5p、hsa-miR1-3p表达水平( P<0.05或 P<0.01)。GO和KEGG分析结果显示,差异表达miRNA主要集中在内质网腔、突触、基膜等细胞组分中,通过胶原分解代谢过程、短时神经元突触可塑性调节、轴突延伸等生物过程来发挥Rho GTP酶(Rho GTPase)结合、参与细胞外基质结构成分等分子功能;其主要富集于糖尿病并发症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糖基化终末产物受体(AGE-RAGE)信号通路、肿瘤坏死因子(TNF)信号通路、Wnt信号通路等多种细胞信号转导通路。miRNA-mRNA网络分析结果显示,与差异表达miRNA对应mRNA共230个。 结论:二甲双胍可通过下调相关miRNA表达,参与相关细胞信号通路转导,调控染色质、核酸结合及酶活性过程而发挥其治疗2型糖尿病的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转化生长因子β激活激酶1对缺氧缺血性脑损伤中小胶质细胞焦亡的调控作用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初步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激活激酶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beta-activated kinase 1,TAK1)对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ypoxic-ischemic brain damage,HIBD)中小胶质细胞焦亡的调控作用。方法:分离胎鼠原代小胶质细胞,随机分为4组接受不同处理,分别为对照组、5z-7-oxozeaneol(5z-7)组、氧糖剥夺(oxygen-glucose deprivation,OGD)组和OGD+5z-7组,其中5z-7为小分子TAK1抑制剂。应用分子生物学及形态学方法对处理后的0 h、6 h及24 h各组磷酸化TAK1(phosphorylated TAK1,P-TAK1)水平及NOD样受体家族蛋白3(NOD-like receptor pyrin domain containing 3,NLRP-3)、凋亡相关点状蛋白(apoptosis-associated speck-like protein containing a CARD,ASC)寡聚体、Gasdermin D-N端(GSDMD-N)、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 1β,IL-1β)等焦亡相关蛋白表达水平与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及小胶质细胞焦亡水平进行检测和比较。结果:(1)与对照组相比,OGD组0 h上述蛋白表达水平及LDH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6 h、24 h时P-TAK1水平降低,NLRP-3、ASC寡聚体、GSDMD-N、IL-1β、LDH水平升高( P<0.05),电镜下见小胶质细胞胞膜连续性破坏、胞浆溢出、核内染色质边聚等焦亡表现;(2)5z-7组、OGD+5z-7组6 h、24 h P-TAK1水平分别低于对照组、OGD组,而NLRP-3、ASC寡聚体、GSDMD-N、IL-1β、LDH水平升高( P<0.05)。 结论:TAK1磷酸化水平的下调对HIBD中小胶质细胞的焦亡具有促进作用,且该作用与上调NLRP-3的表达及ASC的寡聚化水平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