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亲婚配所致D双功能蛋白缺乏症患儿1例的遗传学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分析1例由近亲婚配所致D双功能蛋白缺乏症(DBPD)患儿的遗传学病因。方法:选取2022年1月6日因"肌张力低、全面发育落后"就诊于海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的1例DBPD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并收集其临床资料及其家系调查资料。提取患儿及父母、姐姐的外周血样,提取基因组DNA,应用全外显子组测序对患儿进行基因变异检测,对候选变异进行Sanger测序家系验证。应用生物信息软件预测变异位点的致病性,诊断患儿所患疾病。结果:患儿为2岁9个月女性,临床表现为肌张力低下、发育迟缓、抬头不稳,感音神经性耳聋。血清长链脂肪酸增高,听性脑干诱发电位双侧耳90 dBnHL刺激均未能引出V波,头颅MRI提示胼胝体变薄,白质发育不良,患儿父母系近亲婚配,其长女表型正常,无D双功能蛋白缺乏症相关临床症状,其儿子出生当天频繁惊厥、肌张力低及喂养困难,生后1个半月夭折。基因测序结果显示患儿 HSD17B4基因存在c.483G>T(p.Gln161His)纯合变异,父母、姐姐均携带 HSD17B4基因c.483G>T(p.Gln161His)者。根据美国医学遗传学与基因组学学会变异评级相关指南,c.483G>T(p.Gln161His)变异评级为致病性变异(PM1+PM2_Supporting+PP1+PP3+PP4)。 结论:父母近亲婚配导致患儿 HSD17B4基因携带c.483G>T(p.Gln161His)纯合变异,考虑为是患儿的遗传学病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不同家系遗传性蛋白C缺陷症12例临床表型和基因突变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来自不同家系12例遗传性蛋白C(PC)缺陷症先证者的基因突变类型与临床特征。方法:采用发色底物法检测血浆PC活性,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PC抗原含量。采用PCR直接测序法分析先证者PROC基因9个外显子及其侧翼序列,对发现的疑似突变用反向(缺失突变用克隆)测序予以验证。结果:12例先证者的PC活性均明显下降(18%~55%),其中10例先证者的PC抗原水平显著降低(13%~58%)。共发现11种PROC基因突变,其中c.383G>A(p.Gly128Asp)、c.997G>A(p.Ala291Thr)、c.1318C>T(p.Arg398Cys)和c.532G>C(p.Leu278Pro)4种杂合突变为首次发现;6种突变发生在丝氨酸蛋白酶结构域、4种发生在表皮生长因子同源区域(EGF)、1种突变在EGF和丝氨酸蛋白酶结构域之间的激活肽区域;缺失突变(p.Met364Trp fsX15和p.Lys192del)2种,其余为错义突变。有3例无亲缘关系的先证者检出p.Phe181Val和p.Arg189Trp纯合或杂合突变。所有基因突变可能来自先证者的父亲和(或)母亲,其中2个家系存在近亲婚配。先证者有9例出现静脉血栓形成、2例有不良妊娠表现、1例出现紫癜。结论:PROC基因缺陷导致的PC缺陷症患者易发生静脉血栓形成,尤其当同时存在其他易栓因素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近端着丝粒染色体复杂平衡易位1例
编辑人员丨4天前
女,30岁,G 2P 0A 2,既往生化妊娠流产1次,孕早期自然流产2次,送检1次流产组织行染色体检查提示胚胎13号、21号染色体部分缺失及重复。夫妇双方及其父母智力与表型均未见异常,系非近亲婚配,否认孕期有害、有毒、放射性物质接触史,否认家族遗传病史。本项目通过了吉林大学第一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的审查[伦理号:(2022年)临审第(2021-741续1)号],夫妇双方均已签署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小口病致病基因诊断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观察1例小口病患者的致病基因突变。方法:来自日本的1例小口病患者纳入研究,详细收集患者病史、家族史。行BCVA、OCT、眼底彩色照相、视野、全视野闪光ERG检查;采集患者外周静脉血,提取全基因组DNA。应用全外显子测序技术检测基因突变位点,应用分析软件明确该突变位点的保守性及可能引起的蛋白结构改变。结果:患者男,71岁。自幼夜盲;其父母为表兄妹近亲婚配。双眼BCVA均为0.7。眼底色泽呈灰暗、带有金黄色反光。双眼暗适应0.01反应熄灭,暗适应3.0反应a、b波振幅均明显降低,b波几乎消失,呈负波形。DNA测序发现SAG基因的一个纯合移码突变(c.924delA, p.N309Tfs*12 )。该移码突变导致SAG编码蛋白的翻译提前终止,结构严重受损。蛋白序列同源性分析结果显示,该突变位点在多个物种中均高度保守,为有害性突变。结论:SAG基因突变位点c.924delA, p.N309Tfs*12是该患者的致病基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癫痫合并全面发育迟缓患儿家系的全外显子测序分析及产前诊断1例
编辑人员丨4天前
先证者,男,4岁,以"癫痫、脑发育不良"就诊。患儿足月顺产,出生体重2450 g,身长49 cm。出生后3月余于淮安市妇幼保健院诊断为癫痫,脑电图示界限性幼儿脑电图,睡眠期双侧中央及其中线(Cz)区小棘慢波发放。发作时两眼向一侧斜视,同侧面部肌肉抽动。每周发作1次,后经抗癫痫药物治疗后未再发作。1岁余因无法站立诊断为脑发育不良,四肢肌张力、肌力低下,目前仍不能站立。出生时房间隔缺损,3岁时心脏超声显示结构已正常。此外,患儿智力低下,运动发育落后,有多动表现,听力差,左右耳均为60分贝。发际高,后枕部扁平,鼻梁低平,双耳大且耳轮厚。现身高100 cm,体重18 kg。其父母及其家系成员均无相似症状,否认近亲婚配,否认遗传疾病史。家系图见图1。本研究符合《世界医学会赫尔辛基宣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近亲婚配所致四氢生物喋呤缺乏症家系的 GCH1基因变异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分析1例表现为全面性发育迟缓的四氢生物蝶呤缺乏症患儿家系遗传学病因。方法:对1例全面发育迟缓患儿进行临床和实验室检查分析,并应用高通量测序技术(高苯丙氨酸血症相关基因panel)对患儿进行基因变异检测,对可疑序列变异进行患儿及其家系成员的Sanger测序验证及生物学信息学分析。结果:患儿血串联质谱检查结果:血苯丙氨酸浓度642.7 μmol/L,血Phe/Tyr为5.42,提示高苯丙氨酸血症;尿喋呤分析结果为:新喋呤0.09 mmol/molCr,生物喋呤0.04 mmol/molCr,B% 30.77%,提示四氢生物喋呤缺乏症;该家系中先证者父母为近亲结婚。基因测序结果显示先证者为 GCH1基因c.353A>T纯合变异,家系中先证者的外曾祖母、曾祖母、外祖父、祖父、母亲、舅舅、父亲、哥哥均为 GCH1基因c.353A>T携带者,表型正常,无多巴反应性肌张力障碍相关临床症状。 结论:GCH1基因c.353A>T纯合变异可能是先证者的遗传学病因,与先证者父母近亲婚配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双胎输血综合征受血儿肺动脉瓣功能闭锁宫内激光电凝术后自然转归1例
编辑人员丨4天前
孕妇29岁,孕1产0,停经20 +4周,因"外院产前超声检查发现羊水异常1 d"来诊。此次妊娠为自然受孕,夫妇双方非近亲婚配,既往史和家族史均无特殊。早孕期唐氏筛查低危。孕妇地中海贫血:β珠蛋白基因IVS-Ⅱ-654(C-T)突变杂合子,丈夫地中海贫血基因检查未见异常。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歌舞伎综合征的临床特点及基因变异分析1例
编辑人员丨4天前
患儿,男,7岁3个月,因"发育迟缓"就诊。患儿系G1P1,足月顺产,无窒息抢救史。患儿生后有喂养困难。1岁6月会独走,2岁会说话。父母非近亲婚配,父亲正常,母亲有特殊面容,表现为睑缘深,蓝色巩膜,眉毛外1/3稀疏,其余家系成员表型未见异常,家族中无其他遗传疾病史。查体:身高124.2 cm(P25-50),体重20 Kg(P3-10),特殊面容:长睑裂,弓形眉伴外侧1/3稀疏,蓝色巩膜,眼窝稍凹陷,睫毛深、长,宽鼻根,上唇薄及下唇厚,耳廓大;牙齿排列不整齐,关节过伸,左手通贯掌,第五指较短。辅助检查:智测:智商(IQ)44分;儿童行为量表总分为:40分,提示患儿存在社交退缩及多动行为;视听整合连续测试(IVA-CPT)提示患儿为混合型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染色体核型:46,XY;肝脏、双侧肾上腺区及腹膜后B超未见明显异常;双侧腹股沟、阴囊及睾丸B超未见异常,睾丸大小右侧约为2.1×1.0 cm,左侧约为2.0×1.1 cm;颅脑MRI示平扫未见明显异常,蝶窦黏膜局部增厚。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性染色体嵌合胎儿的产前诊断与遗传咨询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联合应用产前细胞与分子遗传学方法在胎儿性染色体嵌合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收集2017年5月1日至2020年1月31日来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遗传与产前诊断中心进行胎儿羊水染色体G显带核型分析的14 034例孕妇资料,其年龄为20~46(27±3)岁,孕17~32周,无近亲婚配。筛选出诊断为性染色体嵌合者,分析其产前诊断指征。比较全基因组拷贝数变异分析(CNV-seq)/单核苷酸多态性微阵列检测(SNP-array)/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ISH)结果,结合超声表现,并查阅本院电子病历记录系统或电话随访所有孕妇的妊娠结局。结果:共检出胎儿性染色体嵌合46例,两种核型嵌合体43例(93.48%),3种核型的嵌合3例(6.52%)。核型与CNV-seq/SNP-array/FISH结果对比发现,4例结果一致,9例结果一致嵌合比例不一致,10例结果不一致。综合其细胞/分子遗传学分析和/或超声结果,孕妇将决定继续或终止妊娠。结论:产前细胞与分子遗传学方法联合应用有助于快速诊断胎儿性染色体嵌合,为孕妇妊娠选择提供科学的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谷固醇血症 ABCG8基因突变1例
编辑人员丨4天前
患儿,男,第二胎第二产,平素体健,出生史无异常。出生至6月龄为母乳喂养,此后添加辅食,混合喂养至今,智力、运动及语言发育正常。现患儿1岁,主因发现双脚跟腱部黄瘤2月余首次就诊于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门诊。查体:T 36.5 ℃,P 108次/min,R 28次/min,无特殊面容,无贫血貌,全身皮肤及黏膜无黄染、出血点及瘀斑,双脚跟腱处可见颗粒状黄瘤(见图1)。胸廓无畸形,心肺腹查体均未见明显异常,双下肢无肿胀,神经系统病理征均阴性。肌力肌张力正常。外生殖器无畸形。患儿父母否认近亲婚配,否认高胆固醇血症、心血管疾病及猝死家族史,否认其他遗传代谢性疾病家族史。患儿哥哥10岁,体健。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