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5I粒子植入术联合化疗治疗中晚期胰腺癌疗效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 分析评价 125I粒子植入术联合化疗治疗中晚期胰腺癌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接受 125I粒子植入术联合化疗治疗不能手术的胰腺癌患者 54 例,其中临床Ⅲ期组 31 例、Ⅳ期组 23 例,评价客观有效率(ORR)、疾病控制率(DCR)、无进展生存期(PFS)、总生存期(OS),生存质量改善情况、安全性及预后影响因素等.结果 全部患者均接受临床疗效和毒性反应评估,总ORR为 40.74%,DCR 85.19%:其中临床Ⅲ期组ORR 51.61%,DCR 87.1%;Ⅳ期组ORR 26.09%,DCR 82.61%.全部患者中位(median)PFS(mPFS)4.5 个月,mOS 9 个月,其中Ⅲ期组mPFS 6 个月,mOS11 个月;临床Ⅳ期组mPFS 4 个月,mOS 8 个月.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表明CA199>1210 ng/ml为影响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对危险度 2.975(95%CI 1.590~568.0);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0 岁为保护性因素(P=0.044),相对危险度 0.557(95%CI 0.315~0.985).治疗后ECOG评分下降 35 例,平均下降(0.593±0.765)分;疼痛评分(NRS)下降47例,平均下降(2.167±1.489)分.治疗相关Ⅲ级以上不良反应发生率11.11%.结论 经皮穿刺 125I粒子植入术联合化疗治疗中晚期胰腺癌显示具有较好的肿瘤局部控制率,患者生存质量改善显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自身免疫性胰腺炎长期预后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周前
自身免疫性胰腺炎(AIP)是一种特殊类型的胰腺炎,激素治疗后短期预后良好,但随着病程延长,相当一部分患者病情复发,且出现胰管结石、内外分泌功能不全等典型CP的临床表现。此外,AIP与胰腺及其他器官肿瘤的关系尚不明确。本文就AIP长期预后研究的相关进展作一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信迪利单抗在晚期胰腺癌多线治疗中的疗效及安全性观察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初步观察信迪利单抗在晚期胰腺癌多线治疗中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4月至2021年4月于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第二医院接受信迪利单抗治疗的8例晚期胰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病理类型均为腺癌。治疗方案为信迪利单抗单药或联合其他药物三线及以上治疗。按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RECIST)1.1评价临床疗效,统计客观缓解、疾病控制情况,采用Kaplan-Meier法分析无进展生存(PFS)、总生存(OS),采用常用不良事件术语标准(CTCAE)5.0评估不良反应并分级。结果:8例患者中男性5例,女性3例。8例患者中,1例部分缓解(PR),1例疾病稳定(SD),6例疾病进展(PD);客观缓解1例,疾病控制2例。中位PFS时间为2.0个月(95% CI 0.6~3.4个月),中位OS时间为3.5个月(95% CI 2.2~4.8个月)。主要不良反应为乏力(3例),皮疹、甲状腺功能亢进、甲状腺功能减退、尿路感染、高尿酸、高血糖、肾功能不全各1例。患者的不良反应主要为1~2级,未发生3~4级不良反应,经对症治疗好转。 结论:多线治疗后进展的晚期胰腺癌患者有可能从信迪利单抗治疗中获益,且不良反应多可耐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腹腔热灌注化疗治疗晚期胰腺癌的临床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周前
胰腺癌恶性程度高,预后不良,早期临床症状不明显,初治胰腺癌患者多丧失手术根治机会。腹腔热灌注化疗作为肿瘤辅助治疗的新方法,在晚期胰腺癌治疗领域尚无统一方案。本文汇总国内外相关文献,综述了腹腔热灌注化疗治疗晚期胰腺癌的理论机制、临床疗效、不良事件及并发症、药物选择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可切除胰腺癌新辅助治疗进展及争议
编辑人员丨1周前
越来越多的研究结果证实,新辅助治疗能改善非转移性胰腺癌患者预后,因而新辅助治疗在胰腺癌治疗中的应用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但其在可切除胰腺癌中的价值仍然存在争议。虽NCCN指南已推荐具有高危因素的可切除胰腺癌患者优先进行新辅助治疗,但对具体标准、治疗方案、用药周期及手术时机选择尚无共识,仍需要更多高等级循证医学证据做支撑。近年来胰腺癌液体活检及影像组学等新技术的发展也将有助于解决现有的一些临床问题。本文围绕可切除胰腺癌新辅助治疗有关研究进展进行阐述,并对目前的焦点问题进行讨论。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当下可为 未来可期:胰腺癌外科治疗若干热点问题
编辑人员丨1周前
近20年来,胰腺外科手术理念与技术有了巨大的更新和进步,在显著提高胰腺癌手术安全性与切除率的同时,也衍生出对手术指征、手术时机、切除范围等传统外科问题的再审视与思考。患者预后改善是判断手术指征的“金标准”,传统形态学“不可切除”的标准将不断被突破,可否切除的判断将从“能否切除”过渡到“应否切除”。在临床研究之外,提倡进行标准范围的淋巴结清扫。对于新辅助治疗后的交界可切除及局部进展期胰腺癌,可行扩大范围的淋巴结清扫。各种手术入路皆为可行之选,入路服从于解剖的需要,解剖服从于根治的需要,根治服从于预后改善的需要。对于部分局部进展期胰腺癌患者,动脉鞘剥除及“海德堡三角”清扫有助于提高切除率,降低局部复发率,但对远期预后的影响尚有待进一步临床观察。胰肠吻合质量较吻合方式对胰瘘发生率的影响更大。对于开展样本量大、临床经验丰富的术者,腹腔镜或机器人辅助手术具有微创优势,但对胰头癌行胰十二指肠切除,尚无充分证据证明其肿瘤学优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2023年度胰腺外科治疗进展及焦点展望
编辑人员丨1周前
胰腺外科是普通外科领域内最具挑战性的专科。由于胰腺外科疾病种类多,手术难度高,不同病种间诊疗思路存在差异,仍有许多争议亟待解决。本文从胰腺炎、胰腺囊性疾病、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胰腺癌的外科治疗,以及新辅助治疗、辅助治疗、免疫及靶向治疗等方面,对2023年胰腺外科临床与转化研究的前沿进展进行归纳与梳理,以期进一步规范胰腺外科诊治。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换个视角看20年来胰腺癌的治疗进展
编辑人员丨1周前
近20年来,胰腺癌的治疗取得长足进步,多个一线治疗方案如吉西他滨联合厄洛替尼、吉西他滨联合白蛋白紫杉醇、FILFIRINOX、NALIRIFOX等不断涌现;以手术为中心的综合治疗也逐渐成为胰腺癌的临床主流策略。然而在这成绩的背后,巨额经费资助下研发的新药尚未使晚期胰腺癌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超过1年;接受根治性手术患者的5年生存率也低于30%。因此,随着胰腺癌发病率的不断增加,提高胰腺癌诊治效果的紧迫性已从“任重道远”向“迫在眉睫”转变。研究者在积极进取的同时,更需要冷静思考,不断审视前进的方向,以期给胰腺癌患者带来切实的临床获益。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中国胰腺癌高危人群早期筛查和监测共识意见(2021,南京)
编辑人员丨1周前
胰腺癌恶性程度高,5年生存率低,主要原因在于早期诊断困难。目前国内尚无胰腺癌早期筛查的规范化流程,本共识结合国内外研究进展,针对胰腺癌早期筛查的目标、高危人群、起始筛查年龄、随访间隔、筛查项目及手术时机等问题,共提出26条推荐意见,最终形成国内胰腺癌高危人群早期筛查和监测共识意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新辅助化疗对不同类型边界可切除胰腺癌的近期疗效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新辅助化疗对不同类型交界可切除胰腺癌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1年8月北医三院收治的交界可切除胰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筛选出符合标准的患者46例,其中26例动脉交界可切除胰腺癌(arterial borderline resectable pancreatic cancer,ABRPC),20例静脉交界可切除胰腺癌(venous borderline resectable pancreatic cancer,VBRPC),18例VBRPC和15例ABRPC患者随后顺利完成手术治疗。评估新辅助化疗的疗效,比较新辅化疗前后体质量指数、肿瘤直径、肿瘤标志物等指标变化。分析两组患者的手术切除率、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等临床数据,评估新辅助化疗在不同类型交界可切除胰腺癌患者中的临床疗效。结果:新辅助化疗后CA19-9水平明显降低( P<0.05),其他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新辅助化疗后接受手术组患者和放弃手术者组患者比较,肿瘤的直径在影像上明显缩小( P<0.05),其他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VBRPC组和ABRPC组短期生存率、OS、R0切除率、住院期间发生Clavien-Dindo分级≥Ⅱ级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VBRPC组的手术切除率90.0%优于ABRPC组57.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37)。 结论:新辅助化疗后肿瘤直径较前明显进展的患者,很难从新辅助化疗中获益;VBRPC患者接受新辅助化疗后,手术切除率较ABRPC患者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