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连花清幽饮联合针刺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疗效及对胃肠功能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4/4/27
[目的]观察连花清幽饮联合针刺治疗幽门螺杆菌(Hp)感染慢性萎缩性胃炎(CAG)的临床疗效及对胃肠功能的影响.[方法]将98例肝胃郁热型Hp感染CAG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9例.对照组给予抗Hp标准四联疗法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连花清幽饮联合针刺治疗,疗程为12周.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病理组织学评分[包括胃黏膜萎缩、肠上皮化生、炎性反应、活动性、Hp感染]、胃肠功能指标[包括血清胃泌素、胃动素、血管活性肠肽(VIP)、生长抑素]及胃蛋白酶原(PG)Ⅰ、PGⅡ水平的变化情况,并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Hp转阴情况.[结果](1)疗效方面,治疗12周后,研究组的总有效率为95.92%(47/49),对照组为73.47%(36/49),组间比较(χ2检验),研究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2)病理组织学评分方面,治疗后,2组患者的胃黏膜萎缩、肠上皮化生、炎性反应、活动性、Hp感染等各项病理组织学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且研究组的下降幅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3)胃肠功能指标方面,治疗后,2组患者的血清胃泌素、胃动素、生长抑素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血清VIP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且研究组对血清胃泌素、胃动素、生长抑素水平的升高幅度及对血清VIP水平的下降幅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4)胃蛋白酶原方面,治疗后,2组患者的血清PGⅠ、PGⅡ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研究组的升高幅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5)Hp转阴率方面,研究组的Hp转阴率为95.92%(47/4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9.59%(39/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6.078,P = 0.014).[结论]连花清幽饮联合针刺治疗肝胃郁热型Hp感染CAG患者,能有效提高临床疗效和Hp转阴率,改善病理组织学评分和胃肠功能,并能有效调节血清PGⅠ、PGⅡ水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27
-
连花清幽饮干预幽门螺旋杆菌相关性胃炎大鼠疗效及作用机制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探索连花清幽饮干预CagA阳性幽门螺旋杆菌相关性胃炎(CHPAG)大鼠的疗效及作用机制.方法 将48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西药组、中药高剂量组、中药低剂量组、中西药联合组,每组8只.采用CagA+幽门螺旋杆菌菌液灌胃建立CHPAG大鼠模型.模型验证成功后,各组大鼠连续14天灌胃处理.其中,西药组按照2mg/kg剂量灌胃西药灌胃液,中药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分别按照1.8 g/kg、3.6 g/kg灌胃连花清幽饮(克数对应原药材药粉重量),中西药联合组在西药组基础上联合中药低剂量灌胃处理,正常组与模型组灌胃生理盐水2ml.透射电镜鉴定各组大鼠胃黏膜细胞损伤特征;HE染色检测各组大鼠胃黏膜病理损伤程度;实时PCR和免疫荧光染色分别检测PI3K/Akt/mTOR信号通路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差异.结果 模型组胃黏膜透射电镜可见上皮细胞明显固缩,局部细胞膜破损,细胞器游离,胞内基质电子密度高,细胞器大量肿胀、空泡变;HE染色可见胃黏膜变薄,皱襞变浅,黏膜下血管明显,部分腺体轻微扩张,炎性细胞浸润等黏膜损伤表现.正常组未见明显异常.西药组、中药低剂量组、中药高剂量组及中西药联合组胃黏膜透射电镜和HE染色结果均较模型组有不同程度改善,其中中药高剂量组胃黏膜损伤程度改善最明显.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胃黏膜mTOR、AKT1 mRNA水平明显升高(P<0.05).与模型组相比,中药低剂量组mTOR、PIK3R1、AKT1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无显著变化;中药高剂量组和西药组mTOR、PIK3R1、AKT1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1,P<0.01,P<0.05),且中药高剂量组低于西药组;中西药联合组mTOR、AKT1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1,P<0.01).结论 连花清幽饮可通过抑制PI3K/Akt/mTOR信号通路,降低CHPAG大鼠胃黏膜损伤程度;高剂量组效应更明显;中药低剂量与西药联合无协同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