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透明托盘法使用生物活性玻璃对牙髓腔渗透性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将纳米级生物活性玻璃脱敏剂用于漂白治疗前的离体牙,观察比较未使用脱敏剂和分别用涂抹法和透明托盘法使用生物活性玻璃脱敏剂后牙髓腔内过氧化氢渗透量的多少.方法 48颗离体第一前磨牙分成6组,A组不做脱敏处理,牙冠倒置,冠部分浸泡于去离子水中30 min,B组表面不做脱敏处理,牙冠倒置于30%过氧化氢溶液中30 min,C组生物活性玻璃涂抹2 min,2次/d,浸没于人工唾液24 h后,牙冠倒置于30%过氧化氢溶液中,D组使用透明托盘+生物活性玻璃1 h,浸没于人工唾液24 h后,牙冠倒置于30%过氧化氢溶液30 min,E组生物活性玻璃涂抹2 min,2次/d,浸没于人工唾液24 h后,牙冠倒置于去离子水中30 min,F组使用透明托盘+生物活性玻璃1 h,浸没于人工唾液24 h后,牙冠倒置浸泡于去离子水中30 min,提取各组髓腔内液体,检测各组的吸光度,并换算成过氧化氢的总量.结果 6组髓腔内液过氧化氢含量分别为A组0 μg,B组21.149 μg±0.489 μg,C组9.813 μg±0.426 μg,D组4.065 μg±0.268 μg,E组0 μg,F组0 μg,单因素方差分析表明,B、C、D组髓腔内的过氧化氢含量有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59.748,P<0.05),B组>C组>D组.结论 生物活性玻璃脱敏剂结合透明托盘的使用可以有效减少过氧化氢渗透进牙髓腔的量,降低过氧化氢对牙髓组织产生的有害影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透明托盘结合生物活性玻璃对诊室漂白治疗所致牙齿敏感的疗效评价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研究在诊室漂白治疗前,不同方式使用生物活性玻璃脱敏剂对患者牙齿漂白性敏感的发生率以及敏感程度的影响.方法 45例患者根据生物活性玻璃脱敏剂使用方式随机分为A、B、C3组,每组15例.A组使用涂抹法,B组使用透明托盘,C组为空白对照组不使用脱敏剂.每例患者的6颗上前牙作为观察单位.分别对3组受试者在漂白治疗术后即刻、24 h、48 h采用视觉模拟疼痛量表(VAS)进行牙齿敏感性的评估,对各组患者漂白治疗后牙齿敏感的发生率以及敏感程度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术后即刻实验A组33.33%的患者和实验B组13.33%的患者出现了漂白性敏感症状,VAS评分的平均值分别为0.33±0.49、0.13±0.35,而对照组C组有86.67%患者出现漂白性敏感症状,VAS评分的平均值为1.53±0.82,术后即刻A、B两组与C组VAS平均值及敏感发生率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24 h,敏感发生率A、B组均为0,C组为40%,A、B组的VAS平均值为0,C组的VAS平均值为0.47±0.63,A、B两组与C组的VAS平均值和敏感发生率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48 h,AB组的敏感发生率均为0,C组敏感发生率为6.67%,C组的VAS平均值为0.07±0.25,3组的VAS平均值以及敏感发生率无差异(P>0.05).结论 生物活性玻璃脱敏剂以及透明托盘的使用可以显著减轻患者诊室漂白治疗术后的敏感症状,降低牙齿敏感的发生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透明硅橡胶结合压膜双层转移托盘间接粘接托槽技术的效果评估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探讨透明硅橡胶结合压膜双层转移托盘间接粘接托槽技术的椅旁时间及粘接效果.方法:选择50例正畸固定矫治病例,共计1200个托槽,随机分为两组.A组:25例,600个托槽,应用透明硅橡胶结合压膜双层转移托盘,使用GC Fuji ORTHO LC粘接剂进行分段间接法粘接托槽;B组:25例,600个托槽,应用直接法粘接托槽.比较每组平均椅旁时间(从口内开始牙面清洁到口内托槽全部粘接固化结束)及托槽即刻脱落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A组应用透明硅橡胶结合压膜双层转移托盘间接粘接全口托槽平均椅旁操作时间为(20.2±0.31)min,托槽即刻脱落率2.17%;B组直接法粘接全口托槽平均椅旁操作时间为(64.4±0.82)min,托槽即刻脱落率1.83%.A、B组平均椅旁操作时间采用t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组间即刻托槽脱落率应用χ2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透明硅橡胶结合压膜双层转移托盘间接粘接托槽技术能显著减少椅旁操作时间,托槽即刻脱落率低,临床操作简单,材料经济,值得推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