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序贯注射曲安奈德联合玻璃酸钠治疗肩手综合征的临床疗效
编辑人员丨2024/1/20
[目的]探讨关节腔内序贯注射曲安奈德联合玻璃酸钠治疗肩手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9年7月至2021年2月渭南市第一医院收治的92例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n=47)和对照组(n=45),其中对照组采用关节腔注射玻璃酸钠治疗,观察组采用关节腔内序贯注射曲安奈德联合玻璃酸钠治疗.治疗7周后,比较两组患者肩手部运动功能、肩手疼痛评分、肩关节活动范围、手腕部水肿体积及不良反应发生状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及综合功能评定量表(FCA)评分较治疗前均升高,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较治疗前均降低,且观察组FMA评分及FCA评分均高于对照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肩关节活动范围较治疗前均增大,手腕部水肿体积较治疗前均缩小,且观察组肩关节活动范围大于对照组,手腕部水肿体积小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关节腔内序贯注射曲安奈德联合玻璃酸钠治疗肩手综合征患者,可有效改善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减轻疼痛,且安全性良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1/20
-
参麦注射液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的网络药理学分析及临床对照验证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阐述参麦注射液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KOA)的物质基础及分子机制并进行临床验证.方法 通过数据库筛选有效化学成分.使用Cytoscape软件构建参麦注射液(shenmai injection,SMI)关键靶点-KOA复合目标网络.对关键靶点进行基因本体论生物功能分析及基因和基因组的京都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通路富集分析.对核心关键靶点进行分子对接验证.选取2017年5月至2019年11月在我院治疗的KOA患者13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各65例.观察组采用SMI膝关节腔内注射治疗.对照组采用透明质酸钠注射液膝关节腔内注射治疗.采用 McMaster 大学骨关节炎指数(the western ontario and McMaster universities,WOMAC)、健康调查简表(the MOS item short from health survey,SF-36)评估两组患者治疗后6周、12周、6个月及12个月后效果及生活质量.结果 (1)共获得25个SMI抗KOA关键靶点,麦冬中麦冬酮A、鸟苷、豆甾醇、麦冬A及尿苷.红参中β-谷固醇、人参皂苷rh2是复合目标网络中主要有效化学成分.拓扑分析得到胱天蛋白酶1(caspase 1,CASP1)、CASP3、CASP8、CASP9、核因子-κB 抑制因子 α(nuclear factor-KB inhibitor α,NFKBIA)、雌激素受体1(estrogen receptor 1,ESR1)、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核心关键靶点.KEGG富集分析结果显示细胞凋亡(apoptosis)富集程度最高.CASP1、CASP3、CASP9、NFKBIA、ESR1、CAT与SMI有效活性成分结合能均<-5.0 kcal/mol,至少存在1个氢键.豆甾醇对接CAT存在4个氢键.(2)观察组患者中3例没有按时完成SMI腔内注射,1例随访丢失;对照组患者中1例没有按时完成透明质酸钠注射液腔内注射,1例随访丢失.治疗后6周、12周、6个月、12个月,观察组WOMAC中疼痛、僵硬、功能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SF-36中躯体健康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SMI治疗KOA具有多成分、多途径、多靶点协同干预作用特点,能明显改善KOA的临床症状及提高生活质量并延缓KOA病程进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肝豆扶木汤治疗肝豆状核变性肝纤维化的作用机制及实验验证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基于网络药理学方法研究肝豆扶木汤(GDFMD)治疗肝豆状核变性肝纤维化(LF)的作用机制.方法 基于TCMSP数据库及Uniprot数据库筛选出GDFMD有效成分及靶点基因.通过GeneCards数据库及OMIM数据库筛选出LF的疾病靶点基因,并用Cytoscape软件构建"活性-成分-靶点"相互作用网络图.将有效成分靶标与疾病靶点上传到STRING数据库,构建蛋白互作网络图(PPI),使用R语言进行核心基因的筛选并对关键靶点进行基因本体(GO)富集分析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基于网络分析结果,选择PI3K/Akt信号通路进行动物实验验证.将20只肝豆状核变性LF模型TX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GDFMD组,10只相同遗传背景的野生型小鼠作为对照组.GDFMD组按6.969生药/kg进行灌胃,模型组和对照组给予等容积生理盐水,每天1次,连续灌胃4周.观察肝脏组织病理学改变.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肝纤四项[透明质酸(HA)、层粘连蛋白(LN)、Ⅲ型前胶原蛋白(PC-Ⅲ)、Ⅳ型胶原蛋白(C-Ⅳ)]、羟脯氨酸(Hyp)含量,采用qRT-PCR法检测肝组织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1型胶原蛋白(Col-1)、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Bcl-2相关X蛋白(Bax)和B淋巴细胞瘤-2(Bcl-2)mRNA的表达,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肝组织α-SMA、Col-1、PI3K、Akt、Bax、Bcl-2蛋白表达.并通过TUNEL法检测肝细胞凋亡水平.结果 (1)预测得到GDFMD治疗肝豆状核变性LF的有效成分55个及共作有效靶点95个.有效成分中度值较高的为槲皮素(quercetin),β-谷甾醇(beta-sitosterol)及山柰酚(kaempferol),作用靶点中度值较高的为丝裂原激活蛋白激酶8(MAPK8),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与白介素6(IL-6).PPI网络中核心基因为MAPK8及EGFR等;GO富集分析显示会影响基因的转录、核受体活性等;KEGG通路富集分析显示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信号通路、凋亡信号通路、低氧诱导因子-1信号通路为显著富集的通路.(2)动物实验表明,GDFMD组能改善肝豆状核变性肝损伤尤其是肝纤维化.与模型组比较,GDFMD组血清HA、LN、PC-Ⅲ、C-Ⅳ、Hyp含量降低(P<0.05,P<0.01),α-SMA、Col-1 mRNA及蛋白表达降低(P<0.05,P<0.01);PI3K、Akt mRNA及蛋白表达升高(P<0.01,P<0.05);肝组织凋亡细胞数目降低(P<0.05),Bax mRNA和蛋白表达降低(P<0.05),Bcl-2 mRNA和蛋白表达升高(P<0.05).结论 通过网络药理学的方法预测GDFMD防治肝纤维化的关键作用靶点及相关通路,其不仅具有抗肝纤维化的作用,尚有抗凋亡、抗炎、调节脂代谢等生物学功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基于网络药理学的福建野鸦椿果三萜抗肝纤维化的药效机制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研究福建野鸦椿果三萜类成分(EFT)抗肝纤维化的作用,并通过网络药理学探讨其治疗肝纤维化的作用机制.方法 通过皮下注射四氯化碳建立肝纤维化小鼠模型,造模成功后给予EFT(5.12 mg·10 g-1)灌胃进行干预,以秋水仙碱(0.1 mg·kg-1)作为阳性对照.给药6周后采集小鼠血清和肝组织样本,观察肝组织病理变化,测量血清中的肝酶/功能指标,以及透明质酸和层粘连蛋白水平.参考文献筛选出EFT,运用SWISS数据库对EFT预测的作用靶点进行整合.通过HPO、DRUGBANK、OMIM数据库,筛选肝纤维化疾病作用靶点.在STRING数据库中导入以上数据,对EFT靶点与肝纤维化疾病相关靶点进行蛋白质相互作用分析,借助Cytoscape 3.7.2软件构建EFT活性成分-作用靶点网络,并通过DAVID数据库对其结果进行信号通路和生物途径分析,得出EFT抗肝纤维化相应的作用机制.结果 动物实验结果表明,EFT干预后可显著改善肝纤维化小鼠的肝组织结构,并恢复肝酶/功能指标水平,降低血清中透明质酸和层粘连蛋白的浓度.网络药理学分析得出福建野鸦椿果对肝纤维化的治疗作用可能是通过干预机体叉头转录因子信号通路,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Toll样受体信号通路,胰岛素抵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信号通路、沙门氏菌感染相关信号通路来实现的.结论 本研究表明三萜可能是福建野鸦椿果治疗肝纤维化的物质基础.网络药理学分析展现了EFT活性成分治疗肝纤维化的复杂网络,并为深入研究福建野鸦椿果提供科学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不同血清对LPS和PDGF-BB诱导的大鼠肝星状细胞增殖和活化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探讨血清种属、浓度和是否灭活对脂多糖(LPS)和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BB(PDGF-BB)诱导大鼠肝星状细胞HSC-T6增殖和活化的影响.方法 分别用0、5、10、30、60、100%的胎牛血清、大鼠灭活血清和大鼠未灭活血清培养HSC-T6细胞作为空白组,在各组空白组中分别加入LPS(5μg/mL和10 μg/mL)和PDGF-BB(10 ng/mL和20 ng/mL)作为模型组.用CCK-8法测定细胞增殖率;用免疫荧光法测定胶原Ⅲ(Collagen Ⅲ)、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和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因子1(TIMP-1)的表达;用ELISA法测定细胞上清肝纤维化指标Ⅳ型胶原(Ⅳ-C)、透明质酸(HA)、层粘连蛋白(LN)和Ⅲ 型前胶原(PCⅢ)的含量.结果 LPS和PDGF-BB都能不同程度的诱导HSC-T6增殖和活化,且有浓度依赖性,浓度越高增殖和活化作用越强;同一个血清浓度下胎牛血清组细胞增殖作用高于大鼠血清组,30%血清以下浓度组增殖作用强于高浓度血清组,大鼠灭活血清组增殖作用强于大鼠未灭活血清组;胎牛血清组Collagen Ⅲ、α-SMA的表达显著升高(P<0.01),大鼠灭活血清组CollagenⅢ、TGF-β、TIMP-1的表达显著升高(P<0.05),大鼠未灭活血清组TIMP-1的表达显著升高(P<0.05);胎牛血清组细胞上清Ⅳ-C、LN、HA和PC Ⅲ含量变化明显(P<0.05),而大鼠灭活血清组和大鼠未灭活血清组变化较小,且PDGF-BB诱导Ⅳ-C、LN、HA和PCⅢ表达受血清种类影响小于LPS.结论 血清的种属、浓度和是否灭活都能不同程度地影响LPS和PDGF-BB诱导的大鼠肝星状细胞增殖和活化,PDGF-BB模型的增殖和活化受血清影响小于LPS模型,在进行血清药理学实验时应选择合适的模型,并考虑血清本身对细胞的影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2019-2022年《中国组织工程研究》高下载量文章TOP50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5
检索数据库:中国知网数据库.检索时间:2022-05-26.1 检索文献时间范围及检索结果 检索2019-01-01/2022-05-26《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高下载量文章TOP50进行分析(按被引次数排列).表格见网址:https://www.cjter.com/CN/news/news31914.shtml2 数据分析 综述下载量最高的文章是2021年的"高分子材料在3D打印生物骨骼及支架中的应用与价值",共下载2924次;系统综述下载量最高的文章是2021年的"不同针刺方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网状Meta 分析",共下载2255 次;研究原著下载量最高的文章是2019年的"琼脂糖-明胶-透明质酸-细胞外基质水凝胶的制备与性能表征",共下载1964 次;大数据分析下载量最高的文章是2021年的"网络药理学结合分子对接技术揭示桂枝芍药知母汤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潜在分子机制",共下载1768 次.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分析二至丸治疗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的作用机制及实验验证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应用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方法预测二至丸治疗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的相关作用靶点以及潜在的作用机制,并进行实验验证.方法 检索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筛选出二至丸的有效成分以及作用靶点,通过检索GEO数据库得到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的相关差异基因.利用Cytoscape 3.7.2软件进行调控网络以及蛋白相互作用(PPI)网络的构建,利用R包开展基因本体(GO)和京都基因和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分析,并利用AutoDockTools软件进行分子对接验证.分别用不同浓度(0.1、0.5、1、5、10、50、100、200μg/mL)二至丸醇提物培养液作用于肝细胞L02,根据吸光度(A)值,计算细胞增殖率.将肝细胞L02分为对照组、模型组、二至丸醇提物各剂量(1、2、4μg/mL)组,采用油红O染色法,通过显微镜进一步观察各组细胞内的脂滴堆积情况.采用酶标仪测定各组细胞内总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HDL-C)、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的含量,并以qPCR法检测肝细胞L02白细胞介素-6(IL-6)和JUN mRNA表达情况.结果 共筛选出二至丸治疗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11个主要的靶点基因和12个活性成分,GO功能富集提示治疗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的生物学过程主要有急性期反应、调节血管生成、神经炎症反应的调节等;KEGG通路主要涉及晚期糖基化终末化产物(AGE)-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受体(RAGE)信号通路外,还作用于C型凝集素受体信号通路、白细胞介素(IL)-17信号通路、肿瘤坏死因子(TNF)信号通路和Toll样受体信号通路等;分子对接验证结果显示,木犀草素、槲皮素、β-类固醇、山柰酚与转录因子AP-1(JUN)、IL-6能稳定结合.实验表明,二至丸可以显著改善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模型的肝细胞L02的脂质堆积以及炎症反应.结论 二至丸2味药中的木犀草素、槲皮素、β-类固醇、山柰酚在抗氧化应激、炎症相关通路下,作用于前列腺素内过氧化物酶2(PTGS2)、透明质酸合酶2(HAS2)、JUN、IL-6等靶点发挥对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的治疗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