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京市浦口区通江河道水利血防工程结合药物灭螺控制钉螺效果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评价通江河道水利血防工程结合药物灭螺控制钉螺效果.方法 选择南京市浦口区朱家山河、七里河和高旺河为研究对象,采用资料回顾和现场调查方法,评估通江河道水利血防工程结合药物灭螺控制钉螺效果.结果 通江河道实施水位控制、砼护坡水利血防工程及药物灭螺后,工程段钉螺即消除,内陆灌区未发生钉螺扩散,河口外江滩虽然仍保持有钉螺孳生,但钉螺密度大幅下降至1.0只/0.1 m2以下.结论 通江河道水位控制、砼护坡结合药物灭螺综合措施可稳定有效地控制和消除钉螺孳生,阻止钉螺向内陆扩散.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南京市血吸虫病传播控制后钉螺控制效果分析及对策探讨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分析南京市达血吸虫病传播控制后钉螺分布特征和钉螺控制效果,为制定钉螺控制策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收集2011-2018年南京市螺情与灭螺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8年南京市钉螺面积共计1 511.42hm2,较2011年钉螺面积下降了37.47%,现有钉螺主要分布在江湖滩地区,占94.88%.在不同类型中江湖滩地区的钉螺分布在边角滩、矮圩内滩和江滩其他环境;内陆地区的钉螺则主要分布在通江河道;山丘地区的钉螺主要分布在溪沟和草滩及渗水滩.2011-2018年活螺密度维持在0.07~0.15只/0.11m2水平,逐年的钉螺分布面积与有螺环境药物灭螺覆盖率间呈负相关关系(P=0.007).2018年市级开展灭螺效果评估,结果为钉螺校正死亡率90.53%,活螺密度下降率93.75%.结论 药物灭螺仍是控制钉螺密度的有效手段,但达到传播控制标准后,需强调药物精准灭螺与环境综合治理,协调好血吸虫病防制与长江保护的关系,提高成效,促进血防工作的可持续性发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为了人民的健康——江苏省血吸虫病防治1950–2018》出版
编辑人员丨2023/8/6
江苏省地处我国长江下游,境内江滩面积较大、沿江通江河道众多、内陆水网纵横,加之气候温暖、土地肥沃、雨量充沛,极有利于钉螺孳生繁殖.历史上,江苏省是我国血吸虫病流行最严重的省份之一,全省13个地级市有10个市、71个县(市、区)流行血吸虫病,受感染威胁人口达1300多万,历史累计有螺面积14.7亿m2,累计查出血吸虫感染病人253万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南京市通江河道血防综合治理项目钉螺控制效果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了解南京市血吸虫病流行区通江河道实施血防综合治理后的钉螺控制效果.方法 选择南京市10条主要有螺通江河道,采用回顾性调查和现场调查相结合的方法,收集1998-2019年通江河道血防综合治理措施实施情况,评价钉螺控制效果.结果 1998-2019年,南京市10条主要通江河道先后实施了以环境改造为主的综合治理措施,共完成河岸砼护坡84.51 km、切滩清淤50.41 km、修建控水闸2座、修建滚水坝3条、开挖泄洪道1条,累计开展药物灭螺3 370.80 hm2.综合治理项目完成后,所有通江河道均未再查到血吸虫感染性钉螺.至2019年,已有6条河道消除了钉螺,河道内总有螺面积由214.33 hm2下降至52.22 hm2,有螺河道钉螺密度均降至0.1只/0.1 m2以下.结论 以环境改造等为主的血防综合治理措施,可有效控制南京市血吸虫病流行区通江河道钉螺孳生和扩散,但项目完成后仍应加强工程维护管理、钉螺监测和控制等工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