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D-L1和PD-1在合并血吸虫肠病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程序性死亡配体1(PD-L1)和程序性死亡分子1(PD-1)在合并血吸虫肠病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宣城市人民医院2014—2021年结直肠癌患者手术切除标本134例,其中合并血吸虫肠病74例为病例组,非合并血吸虫肠病60例为对照组。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PD-L1和PD-1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分析组间表达差异及其与各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病例组癌细胞PD-L1、癌间质淋巴细胞PD-1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5.4%、60.8%,对照组癌细胞PD-L1、癌间质淋巴细胞PD-1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5.0%、40.0%,病例组PD-L1、PD-1阳性表达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 2=5.55、5.74,均 P < 0.05);病例组PD-L1、PD-1表达与癌淋巴结转移及高TNM分期相关( P < 0.05)。 结论:PD-L1和PD-1在合并血吸虫肠病结直肠癌组织中高表达,并与其侵袭性行为有相关性,PD-1/PD-L1信号途径可能参与合并血吸虫肠病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分子学机制,阻断PD-1/PD-L1信号通路有望成为合并血吸虫肠病结直肠癌免疫治疗的新策略。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亚洲带绦虫线粒体Cytb基因遗传多样性分析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了解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简称大理州)亚洲带绦虫线粒体细胞色素b(Cytb)基因的遗传多样性。方法:2019年5月至2021年8月,在大理州血吸虫病防治研究所收治的绦虫病患者中,共采集131份带绦虫样本,涉及大理市(58份),巍山彝族回族自治县(简称巍山县,14份),弥渡县(18份),漾濞彝族自治县(简称漾濞县,24份),洱源县(17份)5个地区(即5个群体)。基于线粒体Cytb基因序列设计引物,采用PCR法扩增Cytb基因部分序列,并进行测序及同源性比对;使用MEGA 7.0、DNASP 5.10.01软件对测得序列进行分析,得到碱基组成、遗传距离、遗传多样性参数、遗传分化指数、基因流等数据。结果:131份带绦虫样本的Cytb基因扩增片段大小均为235 bp,经同源性比对均为亚洲带绦虫,A、T、G、C碱基的平均含量分别为23.8%、42.3%、24.0%、9.9%。131份亚洲带绦虫样本,共定义12个单倍型,单倍型多样性和核酸多样性分别为0.295 9和0.006 0;5个群体间的遗传分化指数和基因流范围分别为- 0.053 00~0.050 40和4.710 31~162.087 66。5个群体间的遗传距离范围为0.003 5~0.009 0,其中弥渡县与巍山县的遗传距离最大,大理市与漾濞县的遗传距离最小。结论:大理州亚洲带绦虫线粒体Cytb基因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各群体间存在频繁的基因交流,未形成显著的遗传分化。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MRI检查在评估血吸虫病肝纤维化严重程度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MRI)检查在评估血吸虫病肝纤维化严重程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选择2016年12月至2019年12月湖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50例慢性血吸虫病患者作为观察组,并以同期的35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所有受试者均行1.5T MRI平扫及扩散加权成像,设置弥散敏感系数(b值)为600 s/mm 2。以肝组织活检为金标准,判断肝组织纤维化程度;分析扩散加权成像表观扩散系数(ADC)、指数化表观扩散系数(eADC)与肝纤维化分期的相关性,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评价ADC及eADC诊断血吸虫病肝纤维化的价值。 结果:50例慢性血吸虫病患者中,MRI平扫发现39例患者出现肝叶比例失调、肝裂增宽、肝右叶萎缩、肝左外叶及尾状叶明显增大,门静脉周围纤维化增生导致门静脉壁增厚,有纤维袖口征出现,T1加权像(T1WI)和T2加权像(T2WI)均呈现低信号,但对晚期钙化显示不敏感;其余11例患者无明显的肝叶轮廓改变及比例失调。其中,7例合并肝癌,44例合并胆囊结石、胆囊炎。MRI扩散加权成像检查发现,观察组与对照组ADC[(1.17 ± 0.08)× 10 -3、(1.38 ± 0.13)× 10 -3 mm 2/s]、eADC值[(0.51 ± 0.07)× 10 -3、(0.40 ± 0.06)× 10 -3 mm 2/s]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 = 8.497、7.762, P均< 0.05);且观察组各肝纤维化分期患者ADC、eADC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 = 21.526、23.814, P均< 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慢性血吸虫病肝纤维化与ADC值呈负相关( r = - 0.236, P < 0.05),与eADC值呈正相关( r = 0.484, P < 0.05)。ADC值诊断血吸虫病肝纤维化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26,95%置信区间( CI)为0.785~0.953,诊断特异性为89.25%,敏感度为79.58%;eADC值诊断血吸虫病肝纤维化的AUC为0.681,95% CI为0.582~0.879,诊断特异性为81.14%,敏感度为73.81%。ADC、eADC值诊断血吸虫病肝纤维化S2~S4期的AUC均显著高于S0、S1期( P均< 0.05),但S1期与S0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均> 0.05)。 结论:慢性血吸虫病肝纤维化患者MRI检查中ADC值明显下降,eADC值明显升高;且慢性血吸虫病肝纤维化与ADC、eADC值显著相关。ADC及eADC值对于血吸虫病肝纤维化具有一定诊断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云南省不同环境类型新发钉螺孳生地的时空分布规律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索云南省不同环境类型新发钉螺孳生地的时空分布规律。方法:收集整理1950-2014年云南省螺情数据(来自云南省地方病防治所),建立新发钉螺孳生地分布的时空数据库,采用空间自相关分析和扫描统计量分析方法探索不同环境类型(沟渠、塘堰、水田、旱地、滩地、其他环境)新发钉螺孳生地的时空分布规律。结果:1950-2014年,云南省年新发钉螺孳生地数量在1955年达到峰值(1 730个),其后呈现波动下降趋势。1993-2014年新发钉螺孳生地数量主要维持在100个以下,仅2004、2013年分别上升至160、131个。滩地环境新发钉螺孳生地的平均持续存在时间最长,为43.85年;其次是水田环境,为37.01年;塘堰环境的平均持续存在时间最短,为20.44年。空间自相关分析显示,不同环境类型新发钉螺孳生地的持续存在时间均具有空间正相关性(全局莫兰指数为0.43~0.64,均 P < 0.05);扫描统计量分析显示,不同环境类型新发钉螺孳生地均具有时空聚集性(均 P < 0.001),分别探测出3~6个聚集簇。 结论:云南省不同环境类型新发钉螺孳生地均具有时空聚集性,对不同环境类型聚集区域需加强监测与防控,防止螺情进一步扩散。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探讨青蒿琥酯和扶正化瘀方治疗血吸虫病肝纤维化对线粒体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比较青蒿琥酯(Art)和扶正化瘀方治疗血吸虫病肝纤维化对线粒体自噬的影响。方法:将80只C57BL/6雌性小鼠随机分为健康组、感染组、Art治疗组和扶正化瘀方治疗组,每组20只。感染组及治疗组小鼠感染日本血吸虫尾蚴16条。6周后,吡喹酮(300 mg/kg)2日疗法杀虫。Art治疗组采用每天100 mg/kg腹腔注射的方式进行治疗,扶正化瘀方治疗组采用每天饲料给药,每1 kg饲料含16 g扶正化瘀方,6周后,取4组小鼠新鲜肝组织。Masson染色观察、蛋白质印迹分析肝组织中参与线粒体三羧酸循环反应的琥珀酸脱氢酶亚单位A(SDHA)、苹果酸脱氢酶(MDH2)、柠檬酸合酶(CS)、酮戊二酸脱氢酶(OGDH);雷帕霉素靶蛋白1(mTORC1)通路;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K)和线粒体自噬通路激酶(PINK1)的相对表达水平。提取各组肝脏组织样品的线粒体检测线粒体的耗氧率。双因素方差分析比较各组间蛋白表达的差异。结果:Masson染色显示,感染组小鼠肝脏纤维化面积显著高于健康组并且Art治疗组和扶正化瘀方治疗组小鼠肝脏纤维化面积均低于感染组。蛋白质印迹法分析结果显示,SDHA蛋白相对表达量感染组(0.82±0.05)与健康组(1.00±0.05)相比显著下降( t = 11.23, P = 0.004),并且Art治疗组(0.73±0.05)显著高于感染组( t = 10.79, P = 0.007),但是扶正化瘀方组(0.98±0.05)与健康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t = 1.925, P = 0.127);感染组p-AMPK的蛋白质相对表达量(1.15±0.05)显著高于健康组(0.98±0.07, t = 12.18, P = 0.003),Art治疗组(0.50±0.05)相比较于感染组p-AMPK的表达显著降低( t = 11.78, P = 0.003)。感染组AMPK的蛋白质相对表达量(0.80±0.05)显著低于健康组(1.00±0.05, t = 10.53, P = 0.005),Art治疗组(0.54±0.05)相比较于感染组AMPK的表达显著降低( t = 13.98, P = 0.004);感染组p-mTORC1的蛋白质相对表达量(0.93±0.08)与健康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t = 2.28, P = 0.065),而Art治疗组的表达量(0.63±0.05)显著低于感染组( t = 10.58, P = 0.029);感染组p-mTORC1/m-TORC1(0.98±0.03)相对于健康对照组(0.97±0.03, t = 0.98, P = 0.08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rt治疗组(0.48±0.05)相对于感染组显著下降( t = 14.58, P = 0.009)。感染组PINK1的蛋白质相对表达量(0.55±0.05)显著低于健康组(1.00±0.03, t = 13.49, P = 0.001),Art治疗组(1.21±0.05, t = 9.98, P = 0.005)和扶正化瘀方治疗组(1.31±0.35, t = 6.98, P = 0.027)均显著高于感染组。线粒体功能检测显示,加入复合物Ⅱ底物(琥珀酸)后感染组耗氧量低于健康组而Art治疗组和扶正化瘀方治疗组均高于感染组,加入复合物IV底物(抗坏血酸+三甲基戊二醇)后感染组耗氧量低于健康组而Art治疗组和扶正化瘀方治疗组显著高于感染组。 结论:Art通过抑制AMPK/mTORC1信号通路活性并增强线粒体耗氧量和自噬及SDHA表达而缓解血吸虫病肝纤维化。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小肠镜下表现为空肠溃疡的空肠血吸虫病一例
编辑人员丨1天前
1例63岁女性患者因左腹疼痛半年入住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消化内科。体格检查示左下腹轻压痛,无反跳痛,墨菲征阴性。腹部影像学和CT小肠造影检查均提示空肠炎性病变,给予IBD诊断性治疗后症状未缓解。行小肠镜检查后活组织病理学结果显示为空肠血吸虫病。患者接受抗血吸虫、保护肠黏膜等对症治疗后腹痛症状缓解。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老年晚期血吸虫肝病脾切除术后患者骨密度及钙磷代谢指标的变化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观察老年晚期血吸虫肝病脾切除术后患者骨密度及钙磷代谢指标的变化。方法:纳入2017年1月至2018年7月在昆山市第三人民医院住院治疗的晚期血吸虫肝病患者118例,脾切除术后患者81例为观察组,未行脾切除术的患者37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B超骨密度值、亚洲人骨质疏松自我筛查工具(OSTA)评分及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血清白蛋白(ALB)、纤维蛋白原(FBG)、乳酸脱氢酶(LDH)、钙、磷、甲状旁腺激素(PTH)、25-羟维生素D等指标的差异。结果:观察组B超声波速率(SOS)值、T值分别为(3 926.6±143.4)m/s、(-2.12±1.3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 832.0±151.4)m/s、(-3.12±1.33)( t=3.27、3.78,均 P<0.05)。两组OSTA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AST、ALT分别为(34.04±11.81)U/L、(21.53±8.73)U/L,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6.19±5.78)U/L、(14.00±4.89)U/L( t=3.83、4.90, P<0.05);ALB水平[(39.102±3.97)g/L]明显低于对照组[(42.05±3.00)g/L]( t=-4.01, P<0.05)。两组FBG、LDH、钙、磷、PTH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观察组25-羟维生素D[(24.06±6.99)μg/L]明显高于对照组[(21.36±6.50)μg/L]( t=1.99, P<0.05)。 结论:老年晚期血吸虫肝病患者维生素D缺乏,脾切除术后患者的骨密度明显高于未行脾切除的患者,钙磷代谢指标无明显变化。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特色医疗服务共同体建设的实践与探索
编辑人员丨1天前
随着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为了贯彻落实国家关于医疗服务共同体(以下简称医共体)建设的指导意见,我院结合自身优势,与各区县及乡镇血吸虫病防治医疗机构组建成特色医共体。通过成立远程医疗共享中心,建立"基层检查+牵头单位诊断"的就医模式,制定统一的管理运营和分工协作机制,切实提高了县乡两级医疗机构的血吸虫病防治能力,实现血吸虫病患者区域内就诊率在95%以上,达到预期目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探讨青蒿琥酯和扶正化瘀方治疗血吸虫病肝纤维化对线粒体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比较青蒿琥酯(Art)和扶正化瘀方治疗血吸虫病肝纤维化对线粒体自噬的影响。方法:将80只C57BL/6雌性小鼠随机分为健康组、感染组、Art治疗组和扶正化瘀方治疗组,每组20只。感染组及治疗组小鼠感染日本血吸虫尾蚴16条。6周后,吡喹酮(300 mg/kg)2日疗法杀虫。Art治疗组采用每天100 mg/kg腹腔注射的方式进行治疗,扶正化瘀方治疗组采用每天饲料给药,每1 kg饲料含16 g扶正化瘀方,6周后,取四组小鼠新鲜肝组织。Masson染色观察、蛋白质印迹分析肝组织中参与线粒体三羧酸循环反应的琥珀酸脱氢酶亚单位A(SDHA)、苹果酸脱氢酶(MDH2)、柠檬酸合酶(CS)、酮戊二酸脱氢酶(OGDH);雷帕霉素靶蛋白1(mTORC1)通路;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K)和线粒体自噬通路激酶(PINK1)的相对表达水平。提取各组肝脏组织样品的线粒体检测线粒体的耗氧率。双因素方差分析比较各组间蛋白表达的差异。结果:Masson染色显示,感染组小鼠肝脏纤维化面积显著高于健康组并且Art治疗组和扶正化瘀方治疗组小鼠肝脏纤维化面积均低于感染组。蛋白质印迹法分析结果显示,SDHA蛋白相对表达量感染组(0.82±0.05)与健康组(1.00±0.05)相比显著下降( t = 11.23, P = 0.004),并且Art治疗组(0.73±0.05)显著高于感染组( t = 10.79, P = 0.007),但是扶正化瘀方组(0.98±0.05)与健康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t = 1.925, P= 0.127);感染组p-AMPK的蛋白质相对表达量(1.15±0.05)显著高于健康组(0.98±0.07, t = 12.18, P = 0.003),Art治疗组(0.50±0.05)相比较于感染组p-AMPK的表达显著降低( t= 11.78, P= 0.003)。感染组AMPK的蛋白质相对表达量(0.80±0.05)显著低于健康组(1.00±0.05, t = 10.53, P = 0.005),Art治疗组(0.54±0.05)相比较于感染组AMPK的表达显著降低( t= 13.98, P= 0.004);感染组p-mTORC1的蛋白质相对表达量(0.93±0.08)与健康组相比差异不显著( t = 2.28, P= 0.065),而Art治疗组的表达量(0.63±0.05)显著低于感染组( t= 10.58, P = 0.029);感染组p-mTORC1/m-TORC1(0.98±0.03)相对于健康对照组(0.97±0.03, t = 0.98, P= 0.08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rt治疗组(0.48±0.05)相对于感染组显著下降( t= 14.58, P = 0.009)。感染组PINK1的蛋白质相对表达量(0.55±0.05)显著低于健康组(1.00±0.03, t= 13.49, P= 0.001),Art治疗组(1.21±0.05, t= 9.98, P= 0.005)和扶正化瘀方治疗组(1.31±0.35, t= 6.98, P= 0.027)均显著高于感染组。线粒体功能检测显示,加入复合物Ⅱ底物后感染组耗氧量低于健康组而Art治疗组和扶正化瘀方治疗组均高于感染组,加入复合物Ⅲ底物后感染组耗氧量低于健康组而Art治疗组和扶正化瘀方治疗组显著高于感染组。 结论:Art通过抑制AMPK/mTORC1信号通路活性并增强线粒体耗氧量和自噬及SDHA表达而缓解血吸虫病肝纤维化。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血吸虫病肝纤维化农业劳动者生活质量调查分析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采用欧洲健康相关生活质量五维度问卷调查量表(EQ-5D)评价分析血吸虫病肝纤维化农业劳动者的健康相关生活质量。方法:于2019年1至12月,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以衢州市开化县某农村3 507名农业劳动者为调查对象,根据入选劳动者有无血吸虫病肝纤维化将其分为观察组(424人)和对照组(3 083人)。采用EQ-5D对其生活质量进行评价,计算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和血小板(PLT)比率指数(APRI),B超检查肝纤维化程度。结果:观察组424人,年龄(66.29±7.21)岁,对照组3 083人,年龄(65.98±14.81)岁。对照组和观察组APRI评分分别为(0.74±0.51)和(1.04±0.53)分,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观察组肝纤维化I级375例和肝纤维化Ⅱ级49例,EQ-5D的5个条目总分分别为(6.86±2.21)分和(7.88±2.71)分,明显高于对照组[(5.50±1.17)分]( P<0.01)。调查对象的视觉模拟评分直观式量表(EQ-VAS)得分与EQ-5D量表总分呈负相关( r=-0.616, P<0.01)。 结论:衢州市开化县某农村血吸虫病肝纤维化农业劳动者健康相关生活质量明显下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