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HIV阳性男男性行为者心理健康素养的潜在类别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 探索HIV阳性男男性行为(men who have sex with men,MSM)心理健康素养的潜在类别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于2023年11月至2024年1月,便利选取南京市某三级甲等医院226名HIV阳性MSM,采用一般资料调查问卷和多元心理健康素养量表进行调查.运用潜在类别分析和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探究该群体心理健康素养的分类特征与影响因素.结果 HIV阳性MSM心理健康素养特征可分为低素养组(22.1%)、资源匮乏组(38.1%)、高素养组(39.8%)3类.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与低素养组相比,年龄18~34岁(OR=5.573,95%CI=1.020~30.449)的患者更易进入资源匮乏组;参加过心理健康技能学习(OR=0.126,95%CI=0.033~0.476)的患者更易进入高素养组.与高素养组相比,文化程度为初中及以下(OR=15.992,95%CI=2.036~125.591)、高中或专科(OR=2.805,95%CI=1.098~7.166)、HIV 感染确诊时长<1 年(OR=8.440,95%CI=1.628~43.742),有并发症(OR=6.619,95%CI=1.077~40.663)的患者更容易进入低素养组;家庭人均月收入<3 000元(OR=6.241,95%CI=1.088~35.814)的患者更易进入资源匮乏组.结论 HIV阳性MSM心理健康素养存在3个潜在类别,未来应根据该群体不同类别特征和影响因素制定针对性干预策略,以提高其心理健康素养水平,进一步改善其心理健康.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乙型肝炎肝硬化不同性质结节在超声造影灌注时相的增强表现特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 分析乙型肝炎肝硬化不同性质结节在超声造影灌注时相的增强表现特点及超声造影灌注时相分析技术对不同性质结节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2020年3月—2023年3月南京市第二医院收治的107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结节数量183枚),患者均接受穿刺活检和超声造影检查,比较不同性质结节超声造影特征,记录不同灌注时相局部血流量(RBF)、局部血容量(RBV),以病理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分析超声造影诊断不同性质结节与金标准的一致性.结果 增生结节三期增强扫描主要表现为等回声-等回声-等回声的增强方式,不典型增生结节主要表现为高回声或低回声-等回声-等回声的增强方式,微小肝细胞癌主要表现为高回声-等回声-等回声或低回声的增强方式,其超声造影特征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增生结节三期增强扫描的 RBF 分别为(38.95±13.73)、(104.82±31.59)、(42.93±11.39)mL/s,RBV 分别为(1281.46±422.08)、(1347.25±416.98)、(729.61±218.36)mL,不典型增生结节三期增强扫描的 RBF 分别为(42.92±12.36)、(27.26±6.52)、(25.17±7.36)mL/s,RBV 分别为(1498.63±472.56)、(1984.63±315.09)、(603.94±96.83)mL,微小肝细胞癌三期增强扫描的 RBF 分别为(63.19±10.58)、(28.33±5.96)、(18.24±5.13)mL/s,RBV分别为(3385.26±517.94)、(1205.94±256.37)、(372.19±74.35)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理检查结果显示,193个结节中增生结节128个、不典型增生结节16个、微小肝细胞癌39个,超声造影检查显示,183个结节中增生结节120个、不典型增生结节25个、微小肝细胞癌38个,超声造影诊断增生结节的灵敏度为0.922、特异度为0.964、准确率为0.934,Kappa值为0.850,诊断不典型增生结节的灵敏度为0.750、特异度为0.922、准确率为0.907,Kappa值为0.536,诊断微小肝细胞癌的灵敏度为0.846、特异度为0.965、准确率为0.940,Kappa值为0.819.结论 经超声造影灌注时相分析,乙型肝炎肝硬化背景下增生结节、不典型增生结节、微小肝细胞癌的增强方式存在一定差异,且不同灌注时相的RBF、RBV也存在差异,采用超声造影诊断不同性质结节、预防微小肝细胞癌具有较好的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肠道菌群情况与发声和多种运动联合抽动障碍患儿神经递质、神经功能及T细胞亚群的相关性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 探讨发声和多种运动联合抽动障碍(又称抽动症)患儿肠道菌群分布情况与其神经递质、神经功能及T细胞亚群的相关性.方法 以2020年5月-2023年5月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的97例抽动症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通过耶鲁抽动症整体严重度量表(YGTSS)将所有患儿分为轻度组23例、中度组42例和重度组32例.采集所有患儿粪便样本,采用16S rRNA测序技术和Qiime软件进行肠道菌群α多样性分析[Chao1 指数、observed species(Sobs)指数、Shannon 指数、Simpson 指数];测定 T 淋巴细胞亚群(CD4+、CD8+、CD4+/CD8+)和神经递质[5-羟色胺(5-HT)、多巴胺(DA)、γ-氨基丁酸(GABA)、去甲肾上腺素(NE)]水平;评估两组儿童神经功能;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探讨患儿肠道菌群与神经递质、神经功能及T细胞亚群的关系.结果 与轻度组相比,中度组和重度组的YGTSS评分的运动性抽动、发声性抽动、总分更高(P<0.05);轻度组、中度组和重度组患儿的Chao1、Sobs、Shannon和Simpson指数比较,经方差分析,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轻度组相比,中度组和重度组的α多样性更低(P<0.05);轻度组、中度组和重度组患儿的CD4+、CD8+和CD4+/CD8+比较,经方差分析,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轻度组相比,中度组和重度组的CD4+和CD4+/CD8+更低,CD8+更高(P<0.05);与轻度组相比,中度组和重度组的5-HT和DA更高,GABA、NE、神经功能评分更低(P<0.05).根据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患儿Chao1、Sobs、Shannon和Simpson指数与5-HT、DA呈负相关(P<0.05),与CD4+、GABA、NE和神经功能评分呈正相关(P<0.05).结论 肠道菌群与抽动症患儿的神经递质、神经功能和T细胞亚群密切相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2型糖尿病合并脑小血管病变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影响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 筛选和分析2型糖尿病(T2DM)合并脑小血管病变(CSVD)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南京市中医院2018年6月至2023年5月收治的519例T2DM合并CSVD患者.根据CSVD影像学评分将患者分为轻度组(n=214)和重度组(n=305).收集相关人口学、实验室、影像学指标资料.通过LASSO和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T2DM合并CSVD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影响因素,建立预测模型.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及拟合优度评估,限制性立方样条(RCS)拟合曲线分析胱抑素C(Cys C)、白蛋白/球蛋白(A/G)与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量效关系.结果 重度组男性占比、年龄大于轻度组,中性粒细胞、系统免疫炎症指数(SII)、肌酐(Crea)、尿酸(UA)、尿素(Urea)、D-二聚体(D-D)、乳酸脱氢酶(LDH)、腺苷脱氨酶(ADA)、球蛋白(GLB)、Cys C水平高于轻度组,淋巴细胞、ALT、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血清胆碱酯酶(CHE)、前白蛋白(PAB)、A/G水平低于轻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ASSO和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性别、年龄、A/G、Cys C是T2DM合并CSVD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独立影响因素.该模型曲线下面积(AUC)为0.658(95%CI:0.610~0.706),拟合良好(P=0.520).RCS拟合曲线显示,Cys C≥0.618 mg/L与患者CSVD影像学评分呈线性关系(P=0.035),A/G≥1.268与患者CSVD影像学评分呈非线性关系(P=0.007).结论 高龄、男性、Cys C升高、A/G下降是T2DM合并CSVD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独立危险因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危重症患者肠内营养喂养不耐受风险预测模型的构建及验证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 探究危重症患者肠内营养喂养不耐受的影响因素,并建立风险预测模型,为医护人员尽早识别患者肠内营养喂养不耐受提供工具.方法 检索中国知网、PubMed、Web of Science等国内外数据库,并补充检索纳入研究的参考文献和灰色文献,检索时间自建库至2022年11月.由2名经过系统培训的研究人员独立筛选、提取资料,并评价文献质量.使用Review Manager 5.4软件进行Meta分析,所得因素综合效应量OR值取自然对数为模型预测公式中各因素的系数,不耐受发生率和未发生率比值的自然对数为公式的常数项.采用便利抽样法,于2022年12月-2023年6月在南京市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ICU收集36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为模型验证组,将收集的临床资料代入预测模型,以评价模型的区分度和校准度.结果 纳入13篇文献,获得7个报告次数≥3次且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影响因素,为年龄[OR=0.97,95%CI(0.94,0.99),P=0.010]、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OR=1.17,95%CI(1.01,1.36),P=0.040]、合并糖尿病[OR=1.21,95%CI(1.05,1.40),P=0.008]、合并神经系统疾病[OR=0.85,95%CI(0.74,0.98),P=0.020]、进行机械通气[OR=3.21,95%CI(1.82,5.66),P<0.001]、使用镇静镇痛剂[OR=2.27,95%CI(1.66,3.10),P<0.001]、使用促胃动力药[OR=0.23,95%CI(0.15,0.36),P<0.001].肠内营养喂养不耐受的发生率为35.00%.危重症患者肠内营养喂养不耐受风险预测模型为logit(P)=-0.619-0.031×年龄+0.157×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0.191×合并糖尿病-0.163x合并神经系统疾病+0.820×使用镇静镇痛剂+1.166×进行机械通气-1.470×使用促胃动力药.该模型的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下面积为0.864,约登指数最大值为0.589,灵敏度为0.922,特异度为0.667,对应的临床诊断阈值为0.536.Hosmer-Lemeshow检验x2=13.410,P=0.098,Brier得分为0.195.结论 该研究构建的危重症患者肠内营养喂养不耐受风险预测模型具有普适性、科学性和实用性,为医护人员识别ICU肠内营养喂养不耐受提供了工具.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瑞戈非尼联合健脾消癌方对结直肠癌的临床疗效及免疫功能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 研究瑞戈非尼联合健脾消癌方治疗结直肠癌的临床疗效及其对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022年 2月至 2023 年 12 月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南京医院(南京市第二医院)肿瘤科接收的结直肠癌患者 70 例进行分组,观察组(35 例)服用瑞戈非尼联合健脾消癌方,对照组(35 例)予以瑞戈非尼口服,均用药 28 d.评价总有效率;检测治疗前后T淋巴细胞(CD3+)、辅助性T细胞(CD4+)、CD4+/细胞毒性T细胞(CD8+)、糖类抗原(CA125、CA19-9、CA242)、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CEA)、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6、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统计不良反应(恶心呕吐、手足皮肤反应、腹泻、肝肾功能等).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 57.14%,高于对照组的 42.86%(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CD3+、CD4+、CD4+/CD8+水平均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CD3+、CD4+、CD4+/CD8+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CA125、CA19-9、CA242、CEA水平均低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CA125、CA19-9、CA242、CEA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IL-6、IL-10、TNF-α水平均低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IL-6、IL-10、TNF-α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两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瑞戈非尼联合健脾消癌方对结直肠癌有较好疗效,可减轻炎性反应、调节免疫能力、降低肿瘤标志物水平,且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孕晚期骨盆运动对初产妇分娩要素和结局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孕晚期骨盆运动对初产妇分娩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南京市妇幼保健院助产门诊2019年11月1日至2020年3月10日收治的127例单胎头位初产妇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散步组及骨盆运动组,最终散步组纳入62例,骨盆运动组纳入65例。散步组孕晚期的运动方式是快步走;骨盆运动组孕晚期的运动方式是包含脊柱直立位和脊柱水平位2个平面,多个骨盆周围关节的综合骨盆运动。观察2组孕妇运动前后产力、产道、胎儿各方面数值变化,并比较2组孕妇的分娩结局。结果:生产前1 d骨盆运动组"空中自行车"坚持时间为(27.12 ± 7.73)s,散步组为(20.56 ± 6.60)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值为5.12, P<0.01);生产前骨盆运动组运动后出现宫缩的时间为(269.38 ± 123.70)s,散步组为(591.29 ± 201.82)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值为10.89, P<0.01)。骨盆运动组坐位体前屈水平为(33.64 ± 5.91)cm,散步组为(29.50 ± 5.28)c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值为4.15, P<0.01);规律宫缩时宫颈评分,骨盆运动组(8.01 ± 1.69)分,散步组(7.30 ± 1.4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值为2.56, P<0.05)。规律宫缩开始时胎儿"枕前位"比例:骨盆运动组为93.85%(61/65),散步组为72.58%(45/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值为10.41, P<0.01)。生产前1 d运动后无疼痛:骨盆运动组为72.31%(47/65),散步组为29.03%(18/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值为25.30, P<0.01)。第一产程时间:骨盆运动组(395.84 ± 165.24)min,散步组(574.35 ± 152.23)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值为6.32, P<0.01);第二产程时间:骨盆运动组(25.98 ± 9.88)min,散步组(33.62 ± 13.94)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值为3.57, P<0.01)。 结论:孕晚期骨盆运动,更能影响产力、产道、胎儿等分娩要素,减少运动疼痛,缩短产程时间。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不同手术方法治疗双膦酸盐性颌骨坏死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不同手术方法治疗双膦酸盐性颌骨坏死(BRONJ)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9年3月,南京市口腔医院收治的行手术治疗的20例双膦酸盐性颌骨坏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治疗方法与结果进行分析。其中男14例,女6例,发病时的平均年龄为65.4岁(48~81岁),其中男性67.4岁,女性60.7岁。处于第1阶段9例,第2阶段7例,第3阶段3例,1例患者上颌第2阶段、下颌第3阶段。对于部分处于第1阶段或第2阶段、全身情况较差、不能耐受全麻手术或手术创伤的患者,根据影像学评估的结果,若局部已形成完整的死骨,则在局麻下进行死骨摘除术;对于病变区死骨尚未完全分离患者,行颌骨部分切除术。对于发生在下颌骨且症状较重的第3阶段BRONJ患者,如形成了口内、外瘘管,发生了病理性骨折,或病变累及下颌骨下缘等颌面部骨质,在全身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通常行节段性截骨术。结果:本组20例,有6例(含1例病变同时累及上、下颌骨患者)接受了死骨摘除术,11例接受了颌骨部分切除术,4例(含1例病变同时累及上、下颌骨患者)接受了下颌骨节段性截骨术。随访1~67个月,平均32.8个月,其中4例行下颌骨节段性截骨术的患者治愈,6例通过颌骨部分切除术的患者达到临床无症状,其余患者疼痛、死骨外露等症状减轻,病程明显减缓。结论:死骨摘除术和颌骨部分切除术可使双膦酸盐性颌骨坏死患者症状减轻,部分患者可达到临床治愈,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而下颌骨节段性截骨术作为较彻底的治疗方法,可考虑作为病变为下颌骨第3阶段且全身状况较好患者的首选治疗方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CT纹理分析参数对桥本氏甲状腺炎伴发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鉴别诊断价值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研究CT纹理分析(computed tomography texture analysis,CTTA)参数对桥本氏甲状腺炎(Hashimoto’s thyroiditis,HT)伴发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5月至2021年10月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放射科HT伴发甲状腺结节患者110例均行CTTA,统计CTTA参数(熵值、峰态及偏度),以病理诊断结果为"金标准"。统计病理检查结果,比较良恶性甲状腺结节的一般临床特征及CTTA参数,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分析CTTA参数对甲状腺结节的诊断价值。结果:经临床病理检查,110例HT背景下甲状腺结节患者中恶性43(39.09%)例,其中乳头状癌22例、滤泡癌13例、髓样癌6例、恶性淋巴瘤2例;良性67(60.91%)例,其中结节性甲状腺肿32例、HT结节20例、甲状腺腺瘤8例、局灶性炎症7例。恶性甲状腺结节患者促甲状腺激素水平、形态不规则、边界模糊、钙化占比均高于良性患者( t/ χ2=13.167、18.364、20.180、17.621, P均<0.001);HT背景下良恶性甲状腺结节患者CTTA参数峰态、偏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t=1.633、1.382, P=0.105、0.170);恶性甲状腺结节患者熵值高于良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9.862, P<0.001)。经ROC分析显示,熵值诊断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Cut-off值为6.28,AUC值分别为0.909,95% CI为0.839~0.955,灵敏度为86.05%(37/43),特异度为88.06%(69/67)。 结论:HT伴发良恶性甲状腺结节患者CTTA参数具有一定差异,且CTTA参数对甲状腺结节良恶性具有一定诊断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阶段性康复护理对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的护理效果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阶段性康复护理对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3月至2019年3月南京市中医院接受瓣膜置换手术治疗且具备完整住院信息资料的心脏瓣膜病患者271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入院顺序实施交替分组,分为对照组136例和试验组135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试验组患者实施阶段性康复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术后卧床及住院时间、抗凝药物用药依从性及预后。结果:对照组术后卧床时间为(72.63±7.75)h,试验组为(41.10±7.76)h;对照组术后ICU住院时间为(54.58±2.75)h,试验组为(44.11±1.89)h;对照组抗凝药物用药依从性(7.05±1.17)分,试验组为(10.03±1.19)分;对照组护理满意度为91.18%,试验组为97.7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1或 P<0.05)。 结论:对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实施阶段性康复护理,有利于减少住院时间,提高护理满意度及患者治疗的依从性,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