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灯芪通脉颗粒中7种成分的含量
编辑人员丨2024/8/10
目的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灯芪通脉颗粒中的有效成分进行含量测定,并分析其主要化学成分.方法 使用Diamonsil C18色谱柱(4.6 mm×250 mm,5 μm),流动相为水(含0.1%磷酸)-乙腈,梯度洗脱,检测波长为283 nm.对3批灯芪通脉颗粒中的有效成分进行含量测定,并对样品进行主要化学成分分析.结果 采用该方法可以测定灯芪通脉颗粒中野黄芩苷、柚皮苷、新橙皮苷等7种有效成分.主要化学成分分析结果表明,野黄芩苷、新橙皮苷和柚皮苷含量最高,分别为1.52 mg/g、2.54 mg/g、2.46 mg/g.结论 此方法具有很好的实用性和可行性,为灯芪通脉颗粒的质量控制和临床应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8/10
-
益气活血通脉颗粒调控小胶质细胞表达MMP-9与TIMP1蛋白介导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机制
编辑人员丨2024/8/10
目的 探讨益气活血通脉颗粒治疗调控小胶质细胞表达MMP-9与TIMP1蛋白介导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BV2小胶质细胞进行氧糖剥夺和复氧实验,设置模型组、空白组、MMP-9 siRNA组、益气活血通脉颗粒组、MMP-9 siRNA+益气活血通脉颗粒组.除空白组外,其余4组均置于氧糖剥夺罐进行氧糖剥夺/复氧实验.CCK8检测各组细胞增殖能力.Western blot检测各组小胶质细胞中MMP-9与TIMP1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小胶质细胞存活率明显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MMP-9 siRNA组、益气活血通脉颗粒组与MMP-9 siRNA+益气活血通脉颗粒组小胶质细胞存活率升高(P<0.05或P<0.01).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小胶质细胞MMP-9蛋白表达水平升高(P<0.01),TIMP1蛋白表达水平降低(P<0.01),MMP-9 siRNA组、益气活血通脉颗粒组与MMP-9 siRNA+益气活血通脉颗粒组MMP-9蛋白表达水平降低(P<0.05或P<0.01),TIMP1蛋白表达水平升高(P<0.05或P<0.01).结论 益气活血通脉颗粒能够调节MMP-9/TIMP1平衡,有助于抵抗缺氧复氧导致的小胶质细胞损伤.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8/10
-
基于网络药理学及分子对接技术探究知葛通脉颗粒治疗糖尿病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性病变的作用机制
编辑人员丨2024/4/27
目的 借助网络药理学研究方法,初步探索知葛通脉颗粒治疗2型糖尿病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性病变的靶点和机制,为进一步研究提供相关理论支持和线索.方法 通过TCMSP数据库检索、文献补充,筛选知葛通脉颗粒有效成分及效用靶点,通过GeneCards、OMIM等数据库挖掘2型糖尿病LEAD靶点,取药物与疾病的交集靶点;利用STRING11.5制作PPI网络图,并通过PPI网络拓扑关系分析知葛通脉颗粒治疗2型糖尿病LEAD的关键靶点;构建"药物-成分-靶点"关系图,筛选中药颗粒核心成分.在Metascape平台进行GO、KEGG富集分析,探索药物治疗疾病的潜在机制,构建"成分-靶点-通路"图.最后,通过AutoDockTools 1.5.6进行分子对接,验证药物活性成分与疾病靶点之间的反应活性.结果 研究获得知葛通脉颗粒有效成分71种,潜在靶点261个,与DLEAD交集靶点107个,筛选出核心成分槲皮素、木犀草素、山柰酚、芒柄花黄素、异鼠李素、去水淫羊藿黄素、薯蓣皂苷元、β-谷甾醇、金圣草素、豆甾醇,关键靶点AKT1、IL-6、TNF、TP53、VEGFA、IL-1B.相关作用通路有183条,作用通路主要涉及MAPK、糖尿病并发症中的AGE-RAGE、HIF-1信号通路等.对接结果显示中药成分与疾病靶点之间可较好地结合.结论 知葛通脉颗粒可通过槲皮素、木犀草素、山柰酚、芒柄花黄素、异鼠李素、去水淫羊藿黄素、薯蓣皂苷元、β-谷甾醇、金圣草素、豆甾醇等关键有效成分作用于AKT1、IL-6、TNF、TP53、VEGFA、IL-1B等关键靶点,调节MAPK、糖尿病并发症中的AGE-RAGE、HIF-1等信号通路,多靶点、多通路协同发挥对DLEAD的治疗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27
-
通脉复智方治疗首发脑梗死非痴呆型血管认知功能障碍的临床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4/4/27
目的:观察通脉复智方早期干预首发脑梗死非痴呆型血管认知功能障碍患者(VCIND)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首发脑梗死VCIND患者68例,采用信封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4例.两组均给予脑梗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口服通脉复智方颗粒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口服安慰剂,连续治疗30 d.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P300电位的潜伏期与振幅、MoCA量表、MMSE量表以及中医证候评分的变化情况.结果: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治疗后MoCA量表、MMSE量表、P300振幅较治疗前均升高(P<0.05),中医证候评分、P300潜伏期较治疗前均降低(P<0.05),且治疗组上述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中医证候有效率为88.24%(30/34),优于对照组的52.94(18/3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MoCA量表评分有效率为88.24%(30/34),优于对照组的50%(17/3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脉复智方能有效改善首发脑梗死VCIND,对首发脑梗死认知功能有早期干预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27
-
温润通脉方调控氧化应激水平对充血性心力衰竭大鼠心肌的保护作用
编辑人员丨2024/4/27
目的 探究温润通脉方调控氧化应激水平对充血性心力衰竭大鼠心肌保护作用.方法 选取 40 只SPF级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N)组,模型(M)组,参芪益心方(S)组,温润通脉方(W)组,每组 10 只,M、S、W组给予腹腔注射盐酸阿霉素建立充血性心力衰竭模型,N组不建立该模型,建模成功后,对S组灌胃参芪益心汤 20 g/kg,对W组灌胃温润通脉汤6 g/kg,N组、M组同期灌胃同体积生理盐水.另取20 只大鼠,建模后随机分为两组,一组给予灌胃 60 mg/kg氧化应激抑制剂硫辛酸,记为O组,一组给予硫辛酸联合温润通脉汤,记为T组.生物机能实验系统检测血流动力学,心脏彩超检测心肌功能,苏木素-伊红(HE)染色法检测心肌组织病理形态,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浆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水平,Western印迹法检测心肌组织SOD、MDA蛋白表达.结果 与N组相比,M组心率(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左心室收缩压(LVSP)、左心室舒张末期压(LVEDP)、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SD)、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室间隔(IVS)、左心室劳损(LVS)均显著升高(P<0.05).S、W组HR、SBP、DBP、LVSP、LVEDP、LVSD、LVDD、LVS、IVS较M组均显著降低(P<0.05);与N组相比,M组左室射血分数(LVEF)显著降低(P<0.05),与M组比较,S、W组LVEF显著升高(P<0.05);且W组上述指标比S组变化显著(P<0.05);N组心肌组织结构正常且排列整齐,细胞质纹理清晰,细胞核大小、形态基本一致,且未见间质细胞增生及明显坏死、萎缩等现象,而M组心肌组织结构明显松弛,心肌出现肌浆凝聚、核固缩,且有不同程度的颗粒及空泡变性,可见间质面积明显增大及出血,与M组相比,S、W组症状明显改善,心肌组织结构趋向完整,且W组比S组改善明显;与N组相比,M组血浆及心肌组织中SOD显著降低(P<0.05),MDA显著升高(P<0.05),S、W组血浆中SOD水平较M组显著升高(P<0.05),MDA水平显著降低(P<0.05),且W组变化比S组显著(P<0.05);O组心肌组织中SOD、MDA与W组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T组心肌组织中SOD、MDA比O组变化明显(P<0.05).结论 温润通脉方对充血性心力衰竭大鼠具有显著疗效,可对心肌起到一定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氧化应激来实现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27
-
基于网络药理学与实验验证探讨通脉颗粒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作用机制
编辑人员丨2024/3/16
目的 采用网络药理学探讨通脉颗粒治疗缺血性脑卒中(ischemic stroke,IS)的作用机制,并开展体内实验进行验证.方法 通过TCMSP数据库和TCMIP数据库检索丹参、川芎、葛根3 味中药的化学成分及其对应的作用靶点,在GeneCards数据库、Drugbank数据库、TTD数据库、OMIM数据库收集IS的相关靶点;将化学成分靶点和IS靶点绘制韦恩图取交集,借助STRING数据库和Cytoscape软件构建药物-潜在活性成分-作用靶点网络图;利用DAVID数据库对关键靶点进行富集分析.采用大脑中动脉栓塞(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MCAO)法复制IS大鼠模型,造模成功后用通脉颗粒低、中、高剂量药物干预 1 周.采用Longa评分、免疫荧光染色等方法进行动物体内药效验证和机制探讨.结果 经网络药理学分析,共获得通脉颗粒87个潜在活性成分,作用于IS的关键靶点为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6、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AKT(serine/threonine-protein kinase AKT,AKT)1、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β-肌动蛋白(beta-actin,ACTB)、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A,可能的作用机制与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itogen activated protein kinase,MAPK)信号通路、磷脂酰肌醇-3-激酶-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AKT(phosphatidylinositide 3-kinases-serine/threonine-protein kinase AKT,PI3K-Akt)信号通路、TNF信号通路、IL-17 信号通路等有关.动物实验验证结果表明,与模型组比较,通脉颗粒可显著降低IS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P<0.05),能明显缩小脑组织梗死灶、有效改善脑组织病理学表现,改变小胶质细胞活化状态,显著降低IL-6、TNF-α的表达水平(P<0.05),显著升高IL-4 和IL-10 的表达水平(P<0.05).结论 通脉颗粒可抑制炎症因子的表达,改善神经功能损伤,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控小胶质细胞介导的炎症反应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16
-
中药干预肿瘤患者化疗后并发心律失常的系统评价和网状Meta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4/2/3
目的 旨在评价现有文献中中药联合化疗药改善肿瘤患者化疗后心律失常的有效性及安全性,评估文献中是否存在多种偏倚因素,并对结局指标进行量化,为临床应用中药防治肿瘤患者化疗后心律失常提供可靠的证据支撑.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CNKI)、万方等数据库,并辅以手工检索获得相关临床随机对照试验,检索时限均从建库至2023年5月.由2位评价员独立进行文献筛选、数据提取和研究质量评估.使用RevMan5.4和Stata17软件进行网状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16项临床随机对照试验,1380例肿瘤化疗后并发心律失常患者,11个中药处方(稳心颗粒、复方斑蝥、参麦注射液、参芪扶正注射液、参松养心胶囊、丹红注射液、生脉散、通络宁心汤、通脉四逆汤、心脉隆注射液和益心补气方).传统Meta分析显示,与常规化疗药物相比,中药联合常规化疗药物可有效降低患者化疗后心律失常的发生率[OR=0.31,95%CI(0.24,0.40),P<0.000 01],减少心动过速、室性早搏、房性早搏发以及其他心律失常发生次数[OR=0.40,95%CI(0.24,0.68),P=0.000 8;OR=0.37,95%CI(0.19,0.71),P=0.003;OR=0.41,95%CI(0.23,0.75),P=0.004;OR=0.21,95%CI(0.14,0.31),P<0.000 01 ];可有效改善患者化疗后心功能,提高患者左心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diastolic dimension,LVEDD)值,改善患者肌钙蛋白 T(cardiac troponin T,cTnT)、肌钙蛋白 Ⅰ(cardiac troponin Ⅰ,cTnI)、肌酸激酶(creatine kinase-MB,CK-MB)[MD=3.22,95%CI(0.92,5.52),P=0.000 6;MD=-0.03,95%CI(-0.06,-0.00),P=0.03;MD=-0.16,95%CI(-0.26,-0.06),P=0.002;MD=-5.10,95%CI(-8.06,-2.15),P=0.000 7].中药联合常规化疗药治疗后减少肿瘤患者心律失常发生率的网状Meta分析结果显示,稳心颗粒+常规化疗[累积排序曲线下面积(surface under the cumulative ranking area,SUCRA)=2.7%]<通络宁心汤+常规化疗(SUCRA=32.9%)<参芪扶正注射液+常规化疗(SUCRA=40.6%)<生脉散+常规化疗(SUCRA=41.4%)<参麦注射液+常规化疗(SUCRA=45.5%)<丹红注射液+常规化疗(SUCRA=49.7%)<益心补气方+常规化疗(SUCRA=52.2%)<参松养心胶囊+常规化疗(SUCRA=55.6%)<通脉四逆汤+常规化疗(SUCRA=85.5%).结论 中药联合常规化疗可有效减少肿瘤患者化疗后心律失常的发生率,并改善患者心功能.而稳心颗粒联合常规化疗最有可能成为降低肿瘤患者化疗后新发心律失常的最佳干预措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2/3
-
通脉逐瘀颗粒联合CPAP治疗血瘀证不稳定型心绞痛合并OSAHS的临床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11/11
目的:观察通脉逐瘀颗粒联合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PAP)治疗血瘀证不稳定型心绞痛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 2020年 5月—2021年 10月就诊于我院心脏中心门诊及住院治疗的血瘀证不稳定型心绞痛合并 OSAHS病人 9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CPAP组、中药+CPAP组,每组 30 例.观察 3 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西雅图心绞痛量表赋分、OSAHS治疗效果、缺氧诱导因子 1α(HIF-1α)、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白细胞介素-1β(IL-1β)水平.结果:治疗后,CPAP组、中药+CPAP组中医证候积分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 CPAP组、中药+CPAP组中医证候积分低于对照组(P<0.05),中药+CPAP组中医证候积分低于 CPAP组(P<0.05).与对照组比较,CPAP组躯体活动受限程度(PL)、心绞痛稳定状态(AS)、疾病认知程度(DP)方面评分较高(P<0.05);与 CPAP组比较,中药+CPAP组 PL、AS、治疗满意程度(TS)方面评分较高(P<0.05).治疗后,CPAP组、中药+CPAP组 AHI、最低血氧饱和度(LSaO2)、平均夜间 SaO2 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且中药+CPAP组 AHI、LSaO2、平均夜间 SaO2 较 CPAP组改善更明显(P<0.05).治疗后,CPAP组、中药+CPAP组 HIF-1α、MCP-1、IL-1β水平低于治疗前(P<0.05),且CPAP组、中药+CPAP组HIF-1α、MCP-1、IL-1β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中药+CPAP组 HIF-1α、MCP-1、IL-1β水平低于 CPAP组(P<0.05).结论:通脉逐瘀颗粒联合 CPAP治疗可改善血瘀证不稳定型心绞痛合并 OSAHS病人低通气状态,降低 HIF-1α、MCP-1、IL-1β水平,抑制动脉粥样硬化炎症反应.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1/11
-
通脉降浊颗粒质量标准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9/2
目的 建立通脉降浊颗粒的质量标准.方法 采用薄层色谱法对制剂中丹参、决明子、姜黄进行定性鉴别;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丹参主要成分丹酚酸B的含量,色谱柱为Thermo Scientific Hypersil GOLD C18柱(250 mm × 4.6 mm,5 μm),流动相为乙腈-0.1%磷酸溶液(23∶77,V/V),流速为1.0 mL/min,柱温为30℃,检测波长为286 nm,进样量为10μL.结果 丹参、决明子、姜黄的薄层色谱斑点清晰,阴性对照无干扰.丹酚酸B进样量在0.081 25~2.600 00 μg范围内与峰面积积分值线性关系良好(r=0.999 9,n=6);精密度、稳定性、重复性试验的RSD)均小于2%;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9.10%,RSD为1.45%(n=6).结论 该方法可用于通脉降浊颗粒的质量控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9/2
-
中西医结合防治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后无复流的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观察通脉颗粒对急性心肌梗死PCI手术再灌注后无复流的影响.方法将120例行PCI治疗的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平均分为2组,对照组60例经抽吸导管向靶病变远端给予维拉帕米每次100~200μg,总量在600 μg以内.观察组60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于入院时给予通脉颗粒口服,每次1袋.以冠脉造影检查结果进行冠脉血流心肌梗死溶栓实验(TIMI)分级以及心肌血流灌注分级(TMPG),评价术后1h心电图ST段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TIMI分级及TMPG分级为3级的比例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ST段快速下降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无复流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辅助应用通脉颗粒能够有效减少急性心肌梗死PCI手术再灌注后无复流的发生,可以有效改善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再灌注的心肌血流恢复情况,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