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增效减毒"策略探究酸枣仁缓解苯二氮类药物依赖性的作用机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 基于"增效减毒"的中药和化学药物联用思路,采用网络药理学方法与分子动力学模拟技术,探讨酸枣仁缓解苯二氮类药物(benzodiazepine,BDZ)依赖性的活性成分及分子机制.方法 首先通过文献检索酸枣仁的主要成分,其次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探讨酸枣仁缓解BDZ依赖性的主要有效成分及作用靶点.最后通过分子动力学模拟技术进一步验证关键蛋白和核心成分之间的关系.结果 酸枣仁共检索出24个化学成分,共作用于731个靶点.通过构建"成分-靶点-通路"网络,拓扑分析得到亚油酸、棕榈酸、油酸、豆蔻酸、斯皮诺素、齐墩果酸、酸枣仁皂苷A等9个核心成分和AR、PTGS2、PPARG、RXRA和CYP19A1 5个关键靶点.KEGG富集分析得到钙离子信号通路、cAMP信号通路、IL-17信号通路和TNF信号通路等关键通路.分子对接结果表明酸枣仁核心成分和关键靶点之间有着良好的结合能力且结合主要以氢键为主.分子动力学模拟实验进一步表明Jujuboside-A和RXRA、Oleanolic-acid和RXRA、Spinosin和PPARGC结合稳定,三种活性成分对改善BDZ依赖性有重要作用.结论 酸枣仁中的活性成分可能通过免疫调节、抗焦虑、抗失眠等过程,发挥多靶点、多通路干预BDZ依赖性的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基于UPLC-Q-Exactive Focus-MS/MS技术的酸枣仁化学成分分析及其抗阿尔茨海默病机制的网络药理学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4/2/3
目的 通过超高效液相色谱-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质谱(UPLC-Q-Exactive-Focus-MS/MS)分析酸枣仁中的化学成分,依据解析的化学成分及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本草组鉴数据库(HERB)获取的酸枣仁主要成分结合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初步预测其抗阿尔茨海默病(AD)的药效物质基础,筛选出潜在功效成分,预测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UPLC-Q-Exactive Focus-MS/MS对酸枣仁进行化学成分分析,分别在正、负离子模式下扫描,结合对照品、文献中的碎片离子信息、保留时间进行匹配,确认化学成分.利用TCMSP、HERB数据库获取酸枣仁的主要成分及其对应作用靶点信息;通过GeneCards、OMIM数据库获得AD相关疾病靶点;将酸枣仁主要成分对应靶点与AD靶点取交集,借助String 11.5平台和Cytoscape 3.7.2软件绘制交集基因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利用DAVID 6.8对核心靶点进行基因本体(GO)功能与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通过微生信云平台对富集结果可视化;借助AutoDock Tools软件对核心成分及关键靶点基因进行分子对接.结果 酸枣仁定性分析中共鉴定出40个化合物,主要包括3个有机酸类、28个黄酮类、8个生物碱类、1个皂苷类;筛选出发挥改善AD作用的核心成分5个,包括拟雌内酯、油酸、山柰酚、乌药碱、酸李碱;酸枣仁改善AD的核心靶点有JUN、AKT1、STAT3、MAPK14、ESR1、IL16等;KEGG通路分析共得到157条通路,其中PI3K-Akt信号通路、MAPK信号通路、HIF-1信号通路排名靠前;GO富集分析得到生物过程(BP)条目336个、细胞组分(CC)条目45个、分子功能(MF)42个.分子对接结果显示,酸枣仁的4个核心成分与关键靶点间存在分子结合位点且结合能较强,均小于-20.93 kJ·mol-1.结论 通过UPLC-Q-Exactive-Focus-MS/MS解析的化学成分结合网络药理学、分子对接预测了酸枣仁是通过多成分、多靶点、多途径来发挥抗AD作用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2/3
-
基于层次分析法及多指标综合评价微波炮制对酸枣仁品质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优选酸枣仁的微波炮制工艺,并比较微波炮制法、烘箱加热法与传统炒制法的优劣.方法:以酸枣仁油、酸枣仁皂苷a、酸枣仁皂苷b、斯皮诺素为指标,结合层次分析法(AHP)与综合评分法考察微波功率与炮制时间对酸枣仁品质的影响,以优选微波炮制酸枣仁的技术参数.结果:微波炮制酸枣仁的最佳工艺为微波功率900W,微波时间8 min.且3种炮制方法中微波法优于烘箱加热法和传统炒制法.结论:3种炮制方法均可使酸枣仁变酥脆,有利于有效成分的煎出,与传统的炒制法相比,微波法使酸枣仁受热均匀,功率、时间等因素易于控制,且品质最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超临界CO2萃取生酸枣仁挥发油的镇静催眠作用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研究超临界CO2萃取所得的生酸枣仁挥发油对小鼠镇静催眠作用及药效物质.方法:对5组小鼠分别给予0.5%CMC-Na溶液、复方枣仁胶囊水溶液(52mg/kg)、生酸枣仁汤剂(9.57g生药/kg)、生酸枣仁挥发油小、大剂量(1.8、3.6g/kg)进行灌胃,观察对比不同给药组小鼠的睡眠情况.利用阈下剂量戊巴比妥钠睡眠诱导实验,记录阈下剂量戊巴比妥钠小鼠的入睡例数;利用阈上剂量戊巴比妥钠睡眠实验,记录小鼠的睡眠潜伏期和睡眠时间.并采用GC-MS分析挥发油中的成分.结果:超临界CO2萃取所得的生酸枣仁挥发油可增加阈下剂量戊巴比妥钠小鼠的入睡率,延长阈上剂量戊巴比妥钠小鼠的睡眠时间.生酸枣仁挥发油中主要含有反-9-十八碳烯酸甲酯、棕榈酸甲酯、顺-11-二十碳烯酸甲酯、硬脂酸甲酯、花生酸甲酯及二十二烷酸甲酯等.结论:超临界CO2萃取所得的生酸枣仁挥发油对小鼠具有镇静催眠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酸枣仁汤对对氯苯丙氨酸失眠大鼠大脑皮质组织微透析液中生化物质含量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观察酸枣仁汤(SZRD)对对氯苯丙氨酸(PCPA)失眠大鼠大脑皮质组织微透析液中生化物质含量的影响.方法 18只SD大鼠随机均分为PCPA组、SZRD组和对照组.PCPA组和SZRD组大鼠腹腔注射PCPA制备失眠模型.SZRD组给予SZRD 15 g/kg灌胃,连续7 d;PCPA组和对照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灌胃.末次给药后采用微透析技术连续3 d检测大鼠大脑皮质组织微透析液中葡萄糖、乳酸、丙酮酸、甘油及谷氨酸含量.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PCPA组大鼠各时间点大脑皮质组织微透析液中葡萄糖含量降低(P<0.01),乳酸、甘油及谷氨酸含量升高(P<0.05);与PCPA组相比,SZRD组大鼠各时间点大脑皮质组织微透析液中葡萄糖含量升高(P<0.01),乳酸、甘油及谷氨酸含量降低(P<0.05).结论 SZRD能提高PCPA失眠模型大鼠大脑皮质组织微透析液中葡萄糖含量,减低乳酸、甘油及谷氨酸含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山西不同产地酸枣仁中脂肪酸类成分的GC-MS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研究山西不同产地酸枣仁中脂肪酸类成分的特征.方法: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山西28个不同产地酸枣仁中脂肪酸类成分进行分离与鉴定,采用聚类分析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山西不同产地酸枣仁脂肪酸得率变化范围在22.09% ~31.10%;鉴定出共有脂肪酸类成分24种,其中不饱和脂肪酸相对质量分数处于68.22% ~ 89.92%.聚类分析在欧式距离系数5.0处,山西酸枣仁样品明显分为两类.结论:山西产酸枣仁含有丰富的不饱和脂肪酸.产地对酸枣仁中脂肪酸类成分的含量影响较小.深入开发山西产酸枣仁脂肪酸类成分具有较好的区位优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酸枣仁芽的化学成分分离鉴定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研究酸枣仁芽的化学成分,从物质基础的角度探寻萌发对酸枣仁活性的影响.方法:将干燥的酸枣仁芽粉碎后石油醚浸泡提取,除去油脂类成分,残渣干燥后再用甲醇加热回流提取,减压浓缩后得酸枣仁芽甲醇浸膏,将浸膏溶解,采用硅胶,C18反相硅胶,LH-20型羟丙基葡聚糖凝胶等多种柱色谱方法进行分离纯化,并利用NMR和MS等现代波谱技术,结合参考文献确定化合物的化学结构.结果:从酸枣仁芽中分离鉴定13个化合物,分别为酸枣仁皂苷B(1),酸枣仁皂苷D(2),酸枣仁皂苷A(3),白桦脂酸(4),白桦脂醇(5),羽扇豆醇(6),麦珠子酸(7),美洲茶酸(8),齐墩果酸(9),熊果酸(10),木兰花碱(11),荷叶碱(12),当药黄素(13).结论:以上化合物均首次从酸枣仁芽中分离得到.经对比,发现酸枣仁芽的化学成分与传统药用部位种子相似,主要为三萜及皂苷类、黄酮类、生物碱类化合物等,为酸枣仁芽药用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了一定的化学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中药复方辨证治疗抑郁症的现代数据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究治疗抑郁症的证治及用药规律.方法 检索知网、维普、万方数据库收录1959-2018年所有治疗抑郁的方剂,将其信息规范化后建立数据库,采用IBM SPSS Statistics 24.0软件对其进行频数和因子分析.结果 用于抗抑郁的高频中药(前21味)依次为柴胡、茯苓、白芍、郁金、当归、甘草、川芎、石菖蒲、半夏、白术、陈皮、远志、酸枣仁、香附、丹参、生姜、栀子、枳实、黄芪、大枣、人参.证型为心肾不交、肝郁痰阻、气血亏虚、心脾两虚、心气不足、肝郁脾虚、气郁化火和热结血瘀,治法为补中益气、理气化痰、行气解郁、清热凉血、养心安神和补气养血.结论 中医辨证治疗抑郁症具有疗效显著、毒副作用小、起效快和复发率低的优点,抗抑郁药物的药理共性是含有黄酮类化合物和挥发油成分.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沙棘籽油配伍酸枣仁油抗抑郁作用实验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抑郁症是一种高患病率、高疾病负担、高复发率、高致残率、高自杀率的慢性精神疾病[1]. 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球约(1~2)亿人患有抑郁症,目前已位列于世界10大疾病的第4位,预计到2020年,可能成为仅次于冠心病的第2大疾病.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酸枣仁皂苷A下调TLR/NF-κB通路改善高脂肥胖幼鼠血管内皮功能障碍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观察酸枣仁皂苷A(JuA)对高脂肥胖幼鼠血管内皮功能障碍的作用及对Toll样受体(TLR)/核因子κB (NF-κB)炎症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 66只21日龄断乳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阳性对照(烟酸100 mg·kg-1)组和JuA低、中、高剂量(10、20、40 mg·kg-1)组,每组11只,对照组予以常规饲料,其余各组给予高脂饲料饲养12周造高脂肥胖模型,阳性对照组和JuA各组在高脂饲养同时每日灌胃给予相应剂量药物12周.记录各组大鼠体重及Lee's指数变化,观察血管内皮细胞的病理改变及凋亡情况,比较血脂水平、血清血管内皮指标水平、血管内皮细胞TLR/NF-κB炎症信号通路mRNA和蛋白的表达.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体重及Lee's指数均显著增加(P<0.05);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显著增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显著降低(P<0.05);血清一氧化氮(NO)、6-酮-前列腺素F1α(6-keto-PGF1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显著降低,内皮素1(ET-1)、血栓烷B2(TXB2)、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水平显著增高(P<0.05);胸主动脉内皮细胞凋亡指数(AI)增加(P<0.05);TLR2、TLR4、NF-κcB蛋白和mRNA表达显著增加(P<0.05),IκBα表达显著下降(P<0.05).与模型组比较,JuA各剂量组大鼠体重及Lee's指数均显著降低(P<0.05);胸主动脉内皮细胞AI减小(P<0.05);TC、TG、LDL-C降低,HDL-C增高(P<0.05);血清NO、6-keto-PGF1α、VEGF增加,ET-1、TXB2、vWF降低(P<0.05);内皮细胞TLR2、TLR4、NF-κB蛋白和mRNA表达水平下调,IκBα上调(P<0.05),且呈剂量依赖性.结论 JuA可改善高脂肥胖幼鼠血脂水平,纠正血管内皮功能障碍,其作用可能与下调TLR/NF-κB炎症信号通路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