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氟康唑治疗库欣综合征的临床运用初探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前我国用于治疗库欣综合征(Cushing′s syndrome, CS)的药物很少,无日常可用的抑制肾上腺类固醇生成的药物,酮康唑由于肝毒性退市无法获得,氟康唑是否为临床上可行的皮质醇生成抑制剂?本文对氟康唑用于各类内源性CS的个案疗效、作用机制的基础实验和不良反应报告等研究进行综述,并重点与酮康唑进行比较,为氟康唑应用于CS的临床治疗提供指导。虽然氟康唑降低皮质醇效果不如酮康唑,但它通过抑制11β-羟化酶和17α-羟化酶,对类固醇生成有抑制作用,可用于CS患者的短期治疗,它不良反应小、经济和普及性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成人毳毛癣1例
编辑人员丨5天前
患者女,42岁。因左上臂片状红斑6个月于2022年3月8日就诊。6个月前患者接触流浪猫后左上臂出现红斑,偶有瘙痒,自行外用复方酮康唑乳膏和丙酸氯倍他索乳膏治疗,瘙痒稍好转,但红斑面积逐渐扩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利奈唑胺葡萄糖注射液致过敏性紫癜
编辑人员丨5天前
1例98岁男性患者因肺部感染给予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氨溴索等治疗。治疗前患者凝血功能基本正常,血小板计数在参考值范围。因抗感染效果不佳,13 d后将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改为伏立康唑联合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7 d后改为伏立康唑、美罗培南及利奈唑胺葡萄糖注射液;静脉滴注利奈唑胺3 d后患者体温39.3 ℃,双手、双上肢、肩背部出现散在暗红色瘀点,部分呈片状瘀斑,按之无压痛且不褪色。实验室检查示凝血酶原时间18.4 s,国际标准化比值1.50,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53.6 s,纤维蛋白原5.11 g/L,血浆D-二聚体4.27 mg/L。考虑为过敏性紫癜,可能与利奈唑胺葡萄糖注射液有关。停用该药,换用替加环素,并给予抗过敏、补液和输注血浆等治疗,其他治疗不变。11 d后,患者皮肤瘀点瘀斑消失,实验室检查示凝血酶原时间16.2 s,国际标准化比值1.28,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35.6 s,纤维蛋白原2.62 g/L,血浆D-二聚体2.48 mg/L。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使用二硫化硒洗发水持续改善经酮康唑治疗后的轻中度脂溢性皮炎的临床症状和重建头皮微生态平衡
编辑人员丨5天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鼻眶脑型毛霉病继发双侧前循环脑梗死1例
编辑人员丨5天前
鼻眶脑型毛霉病(ROCM)是一种急性、进展快速、病情凶险的机会性真菌感染疾病,早期临床表现不典型,容易漏诊误诊,合并脑血管病变患者病死率极高。文中报道1例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中心医院收治的患者,为47岁女性,合并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和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主要表现为发热、进行性加重的意识障碍、眶尖综合征和偏瘫,通过影像学表现结合脑脊液宏基因组二代测序手段确诊为米根霉所致的ROCM,给予两性霉素B胆固醇硫酸酯复合物联合艾沙康唑抗真菌治疗,后期并发右侧颈内动脉和双侧大脑前动脉闭塞,最终因重症脑梗死及肺部感染而死亡。报道本病例旨在阐述ROCM继发缺血性脑血管病变的特点和双侧前循环梗死的少见情况及诊治方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注射用卡泊芬净致低钾和低钙血症
编辑人员丨5天前
1例35岁女性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因出现肺部感染给予胰岛素、美罗培南、更昔洛韦以及纠正酸中毒、补液等治疗。因痰培养结果提示曲霉菌感染,停用更昔洛韦改为卡泊芬净;因患者体温峰值下降,停用美罗培南改为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抗菌治疗前血钾和血钙分别为3.7和2.07 mmol/L,使用卡泊芬净第3、6、8、10天和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第2、3、7、9天,血钾和血钙分别为3.5和2.18 mmol/L、3.0和1.89 mmol/L、2.6和1.96 mmol/L及3.0和1.97 mmol/L。停用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继续给予卡泊芬净及补钾、补钙等对症治疗,2 d后血钾3.0 mmol/L、血钙1.96 mmol/L;停用卡泊芬净,改用伏立康唑,3 d后血钾3.8 mmol/L、血钙2.12 mmol/L。考虑低钾和低钙血症由卡泊芬净引起的可能性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盐酸羟考酮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盐酸羟考酮预先给药对大鼠大脑中动脉栓塞所致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方法:健康雄性SD大鼠72只,体质量200~250 g,随机(随机数字法)分为三组(每组24只):假手术组(Sham组)、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组(I/R组)和盐酸羟考酮预处理组(Oxy组)。采用大脑中动脉阻断法制备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阻断2 h恢复再灌注。Oxy组于脑缺血前5 min经尾静脉注射盐酸羟考酮0.5 mg/kg,Sham组和I/R组则给予等容量生理盐水1 mL。再灌注24 h行神经功能缺陷评分(NDS);然后处死大鼠,取脑组织,测定缺血侧脑含水量,采用2,3,5-氯化三苯四唑(TTC)染色,计算脑梗死体积百分比;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脑组织病理变化;ELISA法检测缺血侧脑皮质中的TNF-α、IL-1β和IL-10水平;Western blot检测脑组织NF-κB的表达水平;比色法检测脑组织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应用SPSS 20.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组间两两比较采用LSD- t检验,以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与Sham组比较,I/R组和Oxy组NDS评分、脑组织含水量、脑梗死体积百分比和细胞坏死率显著增加(均 P<0.05);脑皮质中TNF-α、IL-1β、IL-10、NF-κB和MPO表达水平明显升高(均 P<0.05)。Oxy组与I/R组相比,NDS评分、脑组织含水量、脑梗死体积百分比和细胞坏死率明显减少[(1.7±0.9) vs (2.6±1.1);(79.2±2.4)% vs(84.7±4.2)%;(23.0±5.4)% vs (34.8±6.0)%;(25.2±12.4)% vs(54.8±14.8)%,均 P<0.05];脑皮质中TNF-α、IL-1β含量、NF-κB相对表达及MPO活性明显降低[(4.4±1.2) pg/mg vs (6.5±1.2) pg/mg;(5.4±0.7)pg/mg vs(7.8±0.8)pg/mg;(0.83±0.11) vs (1.23±0.33);(0.27±0.09)U/g vs(0.36±0.14)U/g,均 P<0.05],抗炎因子IL-10水平显著升高[(20.9±4.5) pg/mg vs (9.2±1.6) pg/mg, t=6.036, P=0.000 1]。 结论:盐酸羟考酮预先给药可明显减轻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导致的脑损伤,其机制可能与抑制NF-κB的表达,减轻炎症反应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腹腔感染的病原微生物分布及影响因素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分析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D)后患者腹腔感染的病原微生物分布及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5月至2022年12月在福建医科大学孟超肝胆医院行PD的108例壶腹部肿瘤、胰腺肿瘤、十二指肠肿瘤、胆总管恶性肿瘤等累及胰腺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65例,女性43例,年龄(59.28±17.88)岁,年龄范围28~80岁。依据患者PD后30 d内是否发生腹腔感染分为两组:感染组( n=37)和非感染组( n=71)。收集患者一般资料、实验室检测指标、病原微生物种类及药敏试验结果。logistic回归分析PD后腹腔感染的影响因素。 结果:患者术后腹腔感染率为34.26%(37/108),共检出病原微生物105株,其中革兰阴性菌43株(40.95%),革兰阳性菌36株(34.29%),真菌26株(24.76%)。病原微生物排名前5位的依次为屎肠球菌、白色念珠菌、嗜麦芽窄食单胞菌、铜绿假单胞菌及溶血葡萄球菌。药敏结果显示:未发现对替加环素和万古霉素耐药的屎肠球菌;白色念珠菌对两性霉素B敏感率为100%,对氟康唑耐药率仅为4.8%;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对头孢哌酮舒巴坦和左氧氟沙星耐药率分别为11.1%和33.3%;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耐药率分别为71.4%和28.6%。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术后腹腔出血( OR=10.997,95% CI:1.995~13.840, P=0.004)和胰瘘( OR=16.832,95% CI:1.938~146.174, P=0.010)的累及胰腺疾病患者,PD后发生腹腔感染的风险高。 结论:PD后腹腔感染的病原微生物以非发酵革兰阴性菌、肠球菌、白色念珠菌为主。腹腔出血和胰瘘是PD后腹腔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肾移植术后2019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二例并文献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肾移植术后2019-nCoV感染受者的临床诊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武汉大学人民医院2020年1月收治的2例肾移植术后2019-nCoV阳性病例临床资料。例1,48岁,男性,移植后4个月巨细胞病毒肺炎继发2019-nCoV感染,CT影像学以双肺多发斑片状毛玻璃样影为主。例2,59岁,男性,肾移植9 d因发热查2019-nCoV核酸阳性,无肺炎临床表现。确诊后例1转入定点医院隔离,治疗方案:头孢哌酮舒巴坦钠+利奈唑胺抗感染,丙种球蛋白提升免疫功能,甲泼尼龙控制炎症反应,阿比多尔片+洛匹那韦利托那韦片抗病毒。例2进行单间隔离治疗,治疗方案:头孢哌酮舒巴坦钠抗感染,丙种球蛋白提升免疫功能,阿比多尔抗病毒。结果:随访3周,例1一般情况好转,肾功能受损,2次鼻咽拭子2019-nCoV核酸转阴,肺部CT影像好转;例2无明显临床症状,3次鼻咽拭子2019-nCoV核酸转阴,康复出院。结论:肾移植受者需做好个人防护,避免暴露在高危环境中,诊断需结合临床表现、2019-nCoV核酸检测和肺部CT影像,目前无特异性抗病毒药物,对症治疗为主。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重度烧伤患者真菌血流感染的病原学特征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回顾性分析重度烧伤患者真菌血流感染的诊断时间、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等情况。方法:收集陆军军医大学(第三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全军烧伤研究所重症监护室2011年7月—2019年5月收治的55例重度烧伤真菌血流感染患者[男46例、女9例,年龄42(1,78)岁]血液样本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微生物监测系统进行病原菌培养,采用API酵母菌鉴定试剂盒和念珠菌显色培养基进行病原菌鉴定,采用K-B纸片扩散法检测真菌对氟康唑、两性霉素B、伊曲康唑、酮康唑和伏立康唑的耐药情况。统计患者血液真菌培养阳性率、病死率及真菌局部增殖部位分布,患者真菌血流感染的诊断时间分布,真菌种类的分布和对常用抗真菌药物的耐药情况及抗菌药物使用情况。采用WHONET 5.6软件对真菌的分布及耐药情况进行分析。结果:(1)9年间共送检4 839份血液样本,其中122份真菌培养阳性,阳性率为2.52%。本组55例患者中8例死亡,病死率为14.55%;在30例局部真菌增殖中,导管真菌增殖居于首位。(2)本组患者真菌血流感染的诊断时间主要分布在住院≤1周[32.73%(18/55)]。(3)在检出的55株真菌中,近平滑念珠菌构成比居首位(21.82%,共12株),光滑念珠菌居第2位(18.18%,共10株),热带念珠菌和白念珠菌构成比共同居第3位(14.55%,共8株)。55株真菌均对两性霉素B敏感,对伏立康唑、氟康唑、伊曲康唑、酮康唑的耐药率为4.5%~9.1%。(4)55例患者均使用过广谱抗菌药物,其中有44例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种类≥3种,37例患者抗菌药物使用时间≥7 d。结论:本组重度烧伤患者真菌血流感染的诊断时间主要为住院1周及以内,真菌以近平滑念珠菌为主,导管真菌增殖在30例局部真菌增殖中居于首位,所有检出的真菌均对两性霉素B敏感,对伏立康唑、氟康唑、伊曲康唑、酮康唑的耐药率处于较低水平。本组真菌血流感染的重度烧伤患者均存在广谱抗菌药物的过度暴露。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