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蜡样芽孢杆菌在小鼠眼内炎中的迁移扩散能力及对炎症反应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建立蜡样芽孢杆菌性小鼠眼内炎模型,探讨蜡样芽孢杆菌强致病性的原因,以及可能与疾病预后相关的因素。方法:选取6~8周龄C57BL/6J品系小鼠,向一侧玻璃体腔注射1 μl含有100 CFU蜡样芽孢杆菌的PBS溶液,向对侧眼球注射1 μl无菌PBS作为对照。以同样方法复制表皮葡萄球菌性眼内炎小鼠模型作为疾病对照。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和ELISA检测炎性细胞因子水平。组织学、视网膜电图和透射电子显微镜检测眼内炎进程和视网膜功能。结果:蜡样芽孢杆菌在C57BL/6小鼠眼中快速生长,且明显快于表皮葡萄球菌,感染12 h后逐渐移至角膜。透射电镜结果显示,蜡样芽孢杆菌感染小鼠眼球后,色素颗粒稀疏的虹膜组织区域中细菌含量较多,而表皮葡萄球菌感染小鼠玻璃体腔后未能在眼前节检测到细菌。视网膜电图结果显示,蜡样芽孢杆菌性眼内炎小鼠的A波、B波幅度在感染6 h后显著降低,感染12 h后检测不出B波信号,且在不同时间点的降低幅度均显著高于表皮葡萄球菌性眼内炎。组织学检测发现,蜡样芽孢杆菌性眼内炎相比表皮葡萄球菌性眼内炎,其前房和玻璃体腔的炎性细胞数量显著增加,浸润程度更高,对组织结构的破坏性更强;ELISA结果显示,蜡样芽孢杆菌性眼内炎的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显著强于表皮葡萄球菌性眼内炎,提示发生更严重的炎症反应。蜡样芽孢杆菌性眼内炎小鼠模型中IL-6、TNF-α和IL-1β的转录水平和蛋白质水平均明显高于表皮葡萄球菌性眼内炎模型。结论:蜡样芽孢杆菌具有快速的生长能力和迁移速率,且眼球感染后可诱发严重的眼内炎及组织结构的破坏,是导致视力丧失的重要因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早产儿蜡样芽孢杆菌败血症十例临床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早产儿蜡样芽孢杆菌败血症的临床特征及诊疗情况。方法:选择2011年2月至2021年2月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新生儿科收治的早产儿蜡样芽孢杆菌败血症患儿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其临床特征和治疗结局。结果:共收治10例蜡样芽孢杆菌败血症早产儿,男女各5例,胎龄27 +2~35 +2周,出生体重940~2 430 g,起病日龄7~35 d,10例起病时均有反应差、频繁呼吸暂停,肤色发灰8例,发热7例,感染性休克7例,惊厥5例,腹胀4例;合并化脓性脑膜炎7例,合并坏死性小肠结肠炎3例。9例病初有血白细胞和血小板明显下降,C反应蛋白及降钙素原明显升高;7例化脓性脑膜炎中5例合并多发脑软化。死亡4例,存活6例中治愈3例,遗留严重神经系统后遗症3例。 结论:早产儿蜡样芽孢杆菌败血症起病急骤,进展迅速,易发生化脓性脑膜炎,病死率高,即使存活,遗留严重神经系统后遗症几率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海南岛东北部沿岸表层海水中快速生长型可培养细菌及病原菌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获得不同方案培养海南岛东北部沿岸表层海水中快速生长型细菌的多样性和丰度,从而为海水来源的细菌样本分离以及海洋源病原菌感染预防提供参考。方法:基于分类设计原则,在2021年3月、6月、10月和12月对海南岛东北部沿岸6个地点的表层海水进行收集采样。然后,使用传统沙门菌、弧菌、类鼻疽伯克霍尔德菌、放线菌以及通用海洋细菌培养方案进行细菌的富集培养。之后,使用16S rDNA一代测序和宏基因组测序鉴定细菌物种分类。结果:5种方案共培养到了1 151株快速生长型可培养细菌,可鉴定为66个属,213个种。在不同培养方案中,芽孢杆菌( Bacillus)和克雷伯菌( Klebsiella)具有广泛的鉴别优势,并且数量排名前列。方案1的优势属为埃希菌( Escherichia)、克雷伯菌( Klebsiella)以及柠檬酸杆菌( Citrobacter)。在实验已论证的病原菌中,方案1的优势检出菌为肺炎克雷伯菌( Klebsiella pneumoniae)和大肠杆菌( Escherichia coli),数量分别为37株和29株,独特检出菌为肠道沙门菌( Salmonella enterica),数量为7株。方案2的优势属为变形杆菌( Proteus)、肠球菌( Enterococcus)和普罗威登斯菌( Providencia)。方案2的优势检出病原菌为奇异变形杆菌( Proteus mirabilis),数量为66株,丰度较高的独特检出菌为霍乱弧菌( Vibrio cholerae),数量为6株。方案3的优势菌属为克雷伯菌 、埃希菌和不动杆菌( Acinetobacter)。方案3的优势检出病原菌为肺炎克雷伯菌,数量为53株。丰度较高的独特检出菌是医院不动杆菌( Acinetobacter nosocomialis),共培养到7株。方案4的优势属为弧菌( Vibrio)和假交替单胞菌( Pseudoalteromonas),在分离培养海洋性弧菌上具有优势。方案5的优势属为微小杆菌( Exiguobacterium) 、葡萄球菌( Staphylococcus)和芽孢杆菌( Bacillus)。优势检出病原菌为蜡样芽孢杆菌( Bacillus cereus)和乳酸乳球菌( Lactococcus lactis),数量为20株和15株,丰度较高的独特检出菌也是乳酸乳球菌。宏基因组测序发现,肺炎克雷伯菌具有显著优势,基因丰度达到51.11%,其次为 Alcanivorax sp.,占比12.57%。 结论:海南岛东北部沿岸表层海水中的细菌具有丰富的多样性,肺炎克雷伯菌在该区域海水中丰度很高。不同培养方案对不同菌属和病原菌的选择性优势不同,个别海洋细菌需要进一步优化培养条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贵州省一起产气荚膜梭菌引起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的调查及病原体溯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 对贵阳市某学校由产气荚膜梭菌引起发的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和病因食品和病原的溯源分析,探讨全基因组测序新技术在食源性疾病暴发溯源中的应用.方法 采用现场流行病学分析,采集可疑生物样本,食品样本和外环境样本进行常规的实验室病原分离及沙门菌、致泻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蜡样芽胞杆菌和产气荚膜梭菌的病原鉴定.对分离的病原菌进行毒素基因检测和全基因组测序溯源分析.结果 22名病例症状以腹痛(95.45%,21/22)、腹泻(95.45%,21/22)为主;流行曲线为点源暴露模式,潜伏期为6-15 h.在5份肛拭子样本、3份粪便样本和1份留样早餐肉末食品样本中分离出产气荚膜梭菌,且均检出肠毒素cpe基因,所有样本均未检出沙门菌、致泻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蜡样芽胞杆菌.其中早餐肉末食品样品中经全基因组测序分析对比发现产气荚膜梭菌为3.5×105 CFU/g,经全基因组测序分析比对发现,来源于早餐肉末食品和肛拭子样本的产气荚膜梭菌,其分子分型为ST 139型,菌株均携带cpe毒力基因.结论 通过现场调查和溯源分析,判定产气荚膜梭菌污染早餐肉末是导致此次食源性疾病暴发的原因.全基因组测序新技术在食源性疾病暴发中可起到精准溯源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基于宏基因组测序的北京市部分零售预包装冷藏膳食微生物污染状况分析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目的 分析北京市部分零售预包装冷藏膳食微生物污染情况以及细菌群落特征.方法 2022年7月,从北京市零售环节采集65件预包装冷藏膳食,采用食品微生物检验国家标准方法分别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蜡样芽孢杆菌进行计数,对沙门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和致泻大肠埃希菌进行分离培养,使用宏基因组测序技术对食品中细菌群落进行注释.结果 2件样品大肠埃希菌计数>10 CFU/g,7件样品蜡样芽孢杆菌计数>103 CFU/g,所有样品金黄色葡萄球菌计数均<10 CFU/g.5件样品中分离出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所有样品中均未分离出沙门菌和致泻大肠埃希菌.使用宏基因组测序注释124个门,621个科,2 315个属,11 631个物种,发现两类预包装冷藏膳食中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和蜡样芽孢杆菌的相对丰度分别排在物种层面的第3、23、7、121位和第8、5、13和287位.结论 北京市零售预包装冷藏膳食存在致病菌污染,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是微生物控制的重点,传统的培养方法可能低估致病菌的污染状况,结合宏基因组测序技术可以更全面的评估微生物污染状况.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生食蔬菜模拟污染米饭样本中蜡样芽胞杆菌和呕吐毒素基因分布状况研究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目的 分析被生食蔬菜模拟污染的米饭样本中蜡样芽胞杆菌(Be)和呕吐毒素基因(ces)的分布状况,为Be食物中毒科学防控提供基础数据.方法 采集生食蔬菜样本50件,每件样本用0.85%生理盐水盥洗后污染"新煮熟米饭",置于30 ℃、70%RH培养箱中放置24h.对生食蔬菜和"污染米饭"进行Be的定量计数、荧光PCR检测和数字PCR检测.对基于不同采集地点、不同蔬菜类型分组的生食蔬菜样本和及被其污染的"污染米饭"的各项检出率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生食蔬菜样本中Be检出率为80.00%(40/50),ces基因和Bac16s RNA基因检出率分别为0(0/50)和10.00%(5/50);"污染米饭"样本Be检出率为94.00%(47/50),ces基因和Bacl 6s RNA基因检出率分别为14.00%(7/50)和90.00%(45/50).采集自农贸市场和农户土地的2组生食蔬菜中Be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1.063,P=0.000 88校正),被上述2组生食蔬菜类污染的"污染米饭"Bacl6s RNA基因检出率和ces基因检出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3.926,P=0.047 5校正;x2=5.444,P=0.019 6校正).7件"污染米饭"基于荧光PCR检测 ces基因阳性,Ct值介于24.12~37.73,数字PCR结果介于6.8 copes/μL~6.2×106 copes/μL.结论 被生食蔬菜模拟污染的米饭样本可具有导致Be食物中毒风险的病原学特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2014-2019年岳阳市食源性蜡样芽胞杆菌溶血素hblA与磷脂酶C plc基因特征分析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目的 了解湖南省岳阳市2014-2019年食源性蜡样芽胞杆菌菌株病原学特征,并为蜡样芽胞杆菌引起的食物中毒事件的科学防控提供依据.方法 对2014-2019年分离自湖南省岳阳市城区餐饮门店的26株蜡样芽胞杆菌菌株的致病毒力因子溶血素BL的hblA基因和磷脂酶C的plc基因进行序列扩增和测序,并使用Seqman和MEGAX软件对蜡样芽胞杆菌的hblA和plc基因进行遗传进化分析.结果 从岳阳市分离到的蜡样芽胞杆菌hblA、plc毒力基因的同源性与GenBank中的蜡样芽胞杆菌群相比均大于93.0%.结论 岳阳市分离的蜡样芽胞杆菌的hblA和plc基因与GenBank中的蜡样芽胞杆菌群的同源性高,具有一定的亲缘关系.本研究为进一步了解和科学防控蜡样芽胞杆菌引起的食物中毒事件奠定了研究基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北京市某区2021年5-9月生鲜蔬菜中蜡样芽胞杆菌检出情况和耐药特征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4/6/1
目的 对生鲜蔬菜中蜡样芽胞杆菌的分布和耐药特征进行分析.方法 采集北京市顺义区2021年5-9月生鲜蔬菜样本120份,对样本进行蜡样芽胞杆菌平板计数检测、增菌培养及增菌液呕吐毒素基因(ces)、蜡样芽胞杆菌16S rDNA基因实时荧光PCR检测,对分离株进行14种抗生素敏感性检测.结果 生鲜蔬菜中蜡样芽胞杆菌检出率为84.17%(101/120).根茎类和叶菜类生鲜蔬菜蜡样芽胞杆菌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4.181,P校正=0.000);超市、农贸市场和农户菜地3类采集地点蜡样芽胞杆菌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1.050,P=0.004),基于样本增菌液的ces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Fisher=0.001).12件ces+的生鲜蔬菜增菌液检测蜡样芽胞杆菌16S rDNA基因和ces基因Ct值均值分别为19.96和31.80,但均未能分离到ces+蜡样芽胞杆菌菌落.蜡样芽胞杆菌分离株对氨苄西林、青霉素、复方磺胺耐药率分别为100%、99.01%、61.39%;分布5种耐药谱,优势耐药谱为氨苄西林+青霉素+复方磺胺(59.41%);耐3类及3类以上抗生素多重耐药率为0.99%(1/101).结论 蜡样芽胞杆菌以及呕吐毒素基因在本地生鲜蔬菜中广泛分布,分离株依然处于较低的多重耐药水平.单份生鲜蔬菜样本中ces+菌株在污染的全部蜡样芽胞杆菌中"低丰度"构成.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6/1
-
蜡样芽胞杆菌群分类学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4/5/25
蜡样芽胞杆菌群由蜡样芽胞杆菌及其近缘菌组成,该群内菌种由于在表型特征和基因特征上高度相似,使该群菌分类和鉴定复杂且难以统一.随着分子生物学和基因组学的发展,该群分类学研究发展迅速,目前已形成了表型、基因组以及将表型和基因组特征相结合的基因种/亚种/生物变种方法等几种分类框架.本研究就近年来蜡样芽胞杆菌群分类学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5/25
-
淮安市218批婴幼儿食品中蜡样芽胞杆菌毒力基因检测和耐药性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4/4/13
目的 了解淮安市婴幼儿食品中蜡样芽胞杆菌污染现状及其对药物敏感、主要毒力基因携带情况.方法 2022~2023年抽取淮安市七个县区的婴幼儿奶粉及婴幼儿辅助食品共218批,根据GB4789.14-2014《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蜡样芽胞杆菌检验》蜡样芽胞杆菌平板计数法(第一法)进行检测,并进行药物敏感性试验,采用荧光定量PCR对检出的蜡样芽胞杆菌进行溶血性(hblC)基因、非溶血性基因(nheB)、呕吐毒素基因(ces)检测.结果 218批婴幼儿食品中蜡样芽胞杆菌检出39批次,检出率达17.89%.在23种药物敏感性试验中,蜡样芽胞杆菌对庆大霉素、阿米卡星、替考拉宁、万古霉素、氯霉素、利奈唑胺、呋喃妥因、利福平、左氧氟沙星、莫西沙星、诺氟沙星敏感率100%,对环丙沙星、米诺环素、四环素、红霉素、克林霉素、莫匹罗星高浓度、复方新诺明、苯唑西林敏感率分别为97.44%、92.31%、89.74%、82.05%、38.46%、23.08%、20.51%、5.13%,对达托霉素非敏感,对头孢洛林、氨苄西林、青霉素全部耐药.溶血性hblC基因携带率高达100%,非溶血性基因nheB携带率为58.97%,本次试验未检出呕吐毒素基因ces.结论 婴幼儿食品蜡样芽孢杆菌检出率较高且检出菌中携带至少一种毒力基因的概率高达100%.对头孢洛林、氨苄西林、青霉素全部耐药,对达托霉素、苯唑西林等药物敏感性差,可为临床用药方案提供指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