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醒脑解郁方灌胃对大鼠卒中后抑郁的治疗作用及机制
编辑人员丨2024/3/2
目的 观察醒脑解郁方对大鼠卒中后抑郁(PSD)的治疗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与下丘脑—垂体—肾上腺(HPA)轴的关系.方法 取雄性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PSD组、氟西汀组、醒脑解郁方低剂量组、醒脑解郁方高剂量组,每组各12只.正常对照组正常饲养不做干预,其余4组采用大脑中动脉栓塞联合慢性不可预知温和刺激(CUMS)制备PSD模型.CUMS期间氟西汀组给予氟西汀溶液0.2 mg/100 g灌胃,醒脑解郁方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分别给予1.05、2.10 g/mL醒脑解郁方灌胃,正常对照组、PSD组给予1 mL/100 g生理盐水灌胃.根据大鼠体质量、强迫游泳实验、糖水消耗实验和旷场实验评估抑郁状态;处死大鼠,取脑组织,采用HE染色法观察海马组织病理形态;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HPA轴相关激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皮质醇(CORT);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HPA轴相关激素海马糖皮质激素受体(GR)、下丘脑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RH)蛋白.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PSD组体质量降低、强迫游泳测试时间缩短、糖水消耗量减少、水平及垂直运动得分降低,海马组织神经元数量缺失明显,呈现炎性改变,血清ACTH、CORT水平升高,海马组织GR蛋白表达水平降低,下丘脑组织CRH蛋白表达水平升高(P均<0.01).与PSD组比较,氟西汀组和醒脑解郁方低、高剂量组体质量增加、强迫游泳时间延长、糖水消耗量增多、水平及垂直运动得分增加,海马组织神经元受损程度较轻,水肿现象减少,细胞存活率提高,细胞排列紧密;血清ACTH、CORT水平降低,海马组织GR蛋白表达水平升高,下丘脑组织CRH蛋白表达水平降低(P均<0.01).结论 醒脑解郁方能够改善PSD大鼠的抑郁样行为,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HPA轴过度激活从而减轻海马神经元损伤发挥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2
-
醒脑解郁方含药血清对IL-4+LPS诱导的小胶质细胞极化、细胞活力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12
目的 观察醒脑解郁方含药血清对白细胞介素(IL)-4+脂多糖(LPS)诱导的小胶质细胞M1/M2型极化、细胞活力及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以探讨醒脑解郁方治疗卒中后抑郁的机制.方法 将SD大鼠随机分为醒脑解郁方低、中、高剂量组和对照组,分别予0.525、1.05、2.1 g/mL的醒脑解郁方和蒸馏水灌胃,3 d后腹主动脉取血,获得血清.培养BV2细胞,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实验1组、实验2组、实验3组;实验1、2、3组及模型组细胞先后接种于含20 ng/mL IL-4、100 μg/mL LPS的胎牛血清培养基各培养12 h,实验1、2、3组分别更换为含低、中、高剂量醒脑解郁方含药血清的胎牛血清培养基,模型组更换为胎牛血清培养基;空白组胎牛血清培养基不添加药物.倒置显微镜下观察各组细胞形态变化,检测细胞上清液中的M1极化相关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IL-6、IL-1β、一氧化氮(NO)]和M2极化相关因子[IL-10、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采用MTT比色法检测细胞活力.结果 空白组细胞为圆形或椭圆形,基本无突触;IL-4处理后的模型组细胞出现两头分支,胞体未见明显增大,为M2型极化状态;IL-4+LPS处理后的模型组细胞分支明显增多、触角增加,突起变短变粗,胞体增大,呈"阿米巴样",为M1型极化状态;实验1、2、3组"阿米巴样"细胞减少,短粗突触变长,胞体变小或变椭圆,恢复M2型极化状态.模型组细胞上清液中NO、IL-1β、IL-6、TNF-α水平高于空白组,IL-10、BDNF低于空白组(P均<0.05);实验1、2、3组的NO、IL-1β、IL-6、TNF-α水平低于对照组,IL-10、BDNF水平高于对照组(P均<0.05).模型组培养各时点细胞活力均低于空白组(P均<0.05);培养24 h时,实验1、2、3组细胞活力高于模型组,以实验2组细胞活力最高(P均<0.05).结论 醒脑解郁方含药血清可抑制M2型小胶质细胞向M1型转化,发挥抗炎作用及神经保护作用,从而起到治疗卒中后抑郁的效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12
-
醒脑解郁方对卒中后抑郁症大鼠的干预效果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研究中药复方制剂醒脑解郁方治疗卒中后抑郁症(PSD)大鼠的效果.方法 将40只健康雄性SPF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百忧解组和醒脑解郁方组,每组10只;模型组、百忧解组和醒脑解郁方组大鼠采用右侧大脑中动脉线栓法制备大鼠脑缺血模型,再给予多种慢性不可预见性刺激制备抑郁症模型;对照组大鼠不予任何干预.对照组每天给予生理盐水2.5 mL/次灌胃,1次/d;模型组每天给予生理盐水2.5 mL/次灌胃,1次/d;百忧解组每天给百忧解0.18 mg/100 g体质量溶2.5 mL生理盐水灌胃,1次/d;醒脑解郁组每天给予醒脑解郁方按生药15 mg/100 g体质量溶于2.5 mL生理盐水灌胃,1次/d.观测并分析4组大鼠一般状况、24 h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28 d后糖水消耗实验结果和7~28 d敞箱实验结果.结果 醒脑解郁方组、百忧解组、模型组大鼠干预后体质量显著低于干预前(P<0.05);干预后,醒脑解郁方组、百忧解组、模型组大鼠体质量显著低于对照组,醒脑解郁方组、百忧解组大鼠体质量显著低于模型组,醒脑解郁方组大鼠体质量显著低于百忧解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对照组、模型组、百忧解组、醒脑解郁方组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分别为(0.5±0.2)、(2.4土0.8)、(1.9±0.7)、(1.3±0.5)分,醒脑解郁方组、百忧解组、模型组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醒脑解郁方组、百忧解组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显著低于模型组,醒脑解郁方组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显著低于百忧解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对照组、模型组、百忧解组、醒脑解郁方组大鼠100 mL糖水消耗时间分别为(10.5±2.6)、(29.8±9.2)、(21.2±6.8)、(15.2士4.5)min,醒脑解郁方组、百忧解组、模型组大鼠糖水消耗时间显著长于对照组,醒脑解郁方组、百忧解组大鼠糖水消耗时间显著短于模型组,醒脑解郁方组大鼠糖水消耗时间显著短于百忧解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醒脑解郁方组、百忧解组、模型组大鼠水平活动范围和垂直活动范围显著小于对照组,醒脑解郁方组、百忧解组大鼠水平活动范围和垂直活动范围显著大于模型组,醒脑解郁方组大鼠水平活动范围和垂直活动范围显著大于百忧解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醒脑解郁方能改善卒中后抑郁大鼠神经行为学的变化,增加卒中后抑郁大鼠糖水消耗时间及水平和垂直活动范围,促进PSD大鼠神经功能恢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醒脑解郁方对卒中后抑郁症模型大鼠行为学及海马区p-ERK1/2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通过观察醒脑解郁方对卒中后抑郁症(post-stroke depression,PSD)大鼠大脑海马区p-ERK1/2含量及p-ERK1/2表达水平的影响,探讨醒脑解郁方治疗PSD的作用机制.方法 健康成年SD大鼠90只,雌雄各半,随机分为6组(正常对照组、模型组、中药早期干预组、西药早期干预组、中药治疗组、西药治疗组),每组15只.在脑缺血模型的基础上采用孤养法及皮下注射利血平法(连续16天)制备PSD模型.中药早期干预组、西药早期干预组大鼠于脑缺血模型制备成功后次日开始干预,连续21天.PSD模型制备成功后中药治疗组、西药治疗组干预治疗,中药早期干预组、西药早期干预组治疗方案不变,连续16天.中药各组均给予醒脑解郁方0.412 5 g/kg溶2mL蒸馏水灌胃,西药各组均给予氟西汀2.08 mg/kg、拜阿司匹林3.0 mg/kg溶于2 mL蒸馏水内灌胃.空白对照组、模型组给予生理盐水2.0 mL/只灌胃.于实验第2、15、37天观察各组大鼠的体重变化情况、糖水消耗量及旷野试验(包括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采用免疫组化法及RT-PCR法检测PSD大鼠大脑海马区p-ERK1/2含量及p-ERK1/2表达水平.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实验第15、37天体重、糖水消耗量、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降低,p-ERK1/2阳性细胞数及p-ERK1/2 mRNA的相对表达量减少(P <0.05,P<0.01).与模型组比较,实验第15、37天中药早期干预组、西药早期干预组体重、糖水消耗量、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升高(P <0.05,P<0.01),实验第37天中药治疗组及西药治疗组大鼠体重、糖水消耗量、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升高(P<0.05,P<0.01).与模型组比较,中药早期干预组、西药早期干预组、中药治疗组及西药治疗组大鼠海马区p-ERK1/2阳性细胞数及p-ERK1/2 mRNA的相对表达量增加(P<0.05).结论 醒脑解郁方通过提高PSD大鼠模型海马组织内p-ERK1/2的含量并上调p-ERK1/2 mRNA的表达水平,可能是醒脑解郁方治疗PSD的作用机制之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从络病学说论治卒中后抑郁
编辑人员丨2023/8/5
卒中后抑郁是脑中风后常见的情感障碍类疾病,属于中医学"中风"与"郁证"共病,其临床症状多变,脏腑辨证复杂,治疗有一定困难.多数医家从肝气郁滞入手,但这一证型并不能完全覆盖卒中后抑郁的所有症状.因此,闫咏梅教授提纲挈领,将卒中后抑郁的中医证型化繁为简地分为阴类证和阳类证,自拟"醒脑解郁方""解郁宁神方",并且已在大量临床试验及动物实验中验证效果显著.此外,基于络病学说的"脉络-血管系统同一性理论"及"络以通为用"的治则,亦可解释"醒脑解郁方"及"解郁宁神方",体现出中医学术理论体系的整体性及联系性.此篇文章旨在从络病学说角度探讨卒中后抑郁的病因病机及治法,为卒中后抑郁及其他内伤杂病可以从多方向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养血醒脑解郁方联合黛力新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的临床效果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5
随着我国城市化速度的加快及人们饮食、生活习惯的改变,脑卒中发生率不断升高,有数据显示,我国脑卒中患者有1500万左右,并且以每年200万的数量增加[1].脑卒中患者会出现应激性、继发性精神心理障碍,其中重度抑郁约占15%.脑卒中后抑郁(PSD)为脑卒中后常见的心理障碍,患者主要表现为睡眠紊乱、自罪自责、情绪低落等精神症状,不仅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而且影响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及认知功能的恢复,对患者造成严重影响,加重家庭负担[2-3].既往临床治疗主要采用抗抑郁等药物治疗,但西药的安全性并不理想,且停药后易复发.因此,找到一种有效可靠的PSD治疗方法十分必要.本文自拟养血醒脑解郁方联合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黛力新)治疗PSD41例,现将观察结果报告如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醒脑解郁方对卒中后抑郁模型大鼠海马神经元形态及凋亡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观察醒脑解郁方对卒中后抑郁(PSD)模型大鼠海马神经元形态及凋亡蛋白Bax、Bcl-2表达的影响,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将72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卒中组、PSD组、氟西汀组和醒脑解郁方低、高剂量组.除假手术组外,其余各组采用大脑中动脉栓塞法制备卒中大鼠模型;成模后,除卒中组外,其余各组采用慢性不可预知温和刺激21 d制备抑郁模型,卒中模型制备成功后次日,各给药组分别予相应药物干预21 d.观察大鼠一般状况,并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HE染色和Nissl染色观察大鼠海马组织病理变化;Western blot检测大鼠海马组织Bcl-2、Bax蛋白表达及Bcl-2/Bax比值.结果 与假手术组比较,卒中组和PSD组大鼠精神萎靡,形体消瘦,毛色少光泽,毛量减少,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升高(P<0.01),海马组织神经细胞结构模糊,胞核固缩,尼氏体数量减少,坏死灶边缘有炎性细胞浸润,海马组织Bax蛋白表达明显升高(P<0.01),Bcl-2蛋白表达及Bcl-2/Bax比值明显降低(P<0.01);与PSD组比较,氟西汀组及醒脑解郁方低、高剂量组大鼠精神状态尚可,活动量增加,毛色有光泽,毛量增多,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降低(P<0.05),海马组织神经细胞结构较完整,细胞数量增多、排列较紧密,尼氏体较丰富,海马组织Bax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0.01),Bcl-2蛋白表达及Bcl-2/Bax比值明显升高(P<0.01).结论 醒脑解郁方可改善PSD大鼠一般状况,发挥抗抑郁作用,其机制与改善海马神经元形态,抑制神经细胞凋亡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