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完全腹腔镜右半结肠切除术中应用重叠式三角吻合技术行消化道重建的安全性和可行性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重叠式三角吻合(ODA)技术在完全腹腔镜右半结肠切除术(TLRHC)中应用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2017年5月至2019年10月在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行TLRHC的219例患者中,104例行ODA(ODA组),115例行常规体外吻合(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术后恢复情况、病理情况及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ODA组手术切口长度短于对照组[分别为(5.6±0.9)cm和(7.1±1.7)cm, P<0.05],术后首次排气时间和首次排便时间均早于对照组[分别为(1.7±0.7)d和(2.0±0.7)d;(3.2±0.6)d和(3.3±0.7)d,均 P<0.05],而两组的消化道重建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术后12 d排便次数、术后住院时间、肿瘤大小、远近切缘距离、淋巴结清扫数目、术后TNM分期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ODA组和对照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3.8%(4/104)和4.3%(5/115),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TLRHC中应用ODA技术能显著缩短手术切口长度和患者的消化道功能恢复时间,能获得满意的近期疗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应用重叠式三角吻合的完全腹腔镜左半结肠癌根治术的近期疗效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采用体内重叠三角吻合技术行消化道重建的完全腹腔镜左半结肠癌根治手术的安全性、可行性和患者的近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0月至2019年2月在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结直肠外科接受腹腔镜手术治疗的86例左半结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完全腹腔镜左半结肠切除术(TLLC)组(25例)和传统腹腔镜辅助左半结肠切除术(LALC)组(61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及术后恢复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均无手术相关死亡病例。TLLC组无中转开腹病例,LALC组有1例患者中转开腹。TLLC组和LALC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分别为(164.5±42.3)min和(171.0±43.1)min,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516)。但TLLC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为(36.4±22.7)ml,明显少于LALC组[(52.9±32.2)ml, P=0.026];吻合时间为(39.1±6.5)min,明显长于LALC组[(24.9±5.4)min, P<0.001];术后排气时间为(2.6±0.5)d,明显少于LALC组[(3.3±0.8)d, P<0.001];切口长度为(4.2±2.2)cm,明显短于LALC组[(7.0±2.5)cm, P<0.001];切除肠管长度为(21.0±7.3)cm,明显长于LALC组[(17.5±5.4)cm, P=0.037];住院时间为(6.2±1.9)d,明显少于LALC组[(7.9±1.5)d, P<0.001]。TLLC组和LALC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0和4.9%(3/6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553)。两组患者均无吻合口相关并发症出现。随访期间,两组患者均未再次住院手术,未出现肿瘤转移和复发。 结论:在左半结肠癌患者中应用体内重叠式三角吻合技术的TLLC安全可行,并具有切口更短、恢复更快、术后住院时间更短等较好的近期效果,值得进一步推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重叠式三角吻合技术在完全腹腔镜左半结肠切除术消化道重建中的安全性与可行性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虽然目前腹腔镜下的三角吻合和重叠式三角吻合术已逐步应用于完全腹腔镜左半结肠癌根治术中,但其疗效对比评估却并未在已发表文献中提及。故本研究探讨重叠式三角吻合技术在完全腹腔镜左半结肠切除术中应用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回顾分析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肿瘤医院结直肠外科2017年5月至2020年10月期间,行完全腹腔镜左半结肠切除术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病例入组标准:(1)年龄为18~75岁;(2)体质指数(BMI)18.5~30 kg/m 2;(3)术前结肠镜病理证实为降结肠及乙状结肠近段的结肠腺癌。排除标准:(1)结直肠多原发癌;(2)患有糖尿病、免疫系统疾病、血液病未控制或控制不佳者;(3)伴有严重肠梗阻患者;(4)左侧横结肠癌及结肠脾曲部位腺癌;(5)经胸腹盆部增强CT发现肝脏、肺及其余脏器的远处转移者。根据以上标准,共115例左半结肠癌患者入组。根据消化道重建方式不同,分为重叠式三角吻合组(60例)和传统三角吻合组(55例)。比较并分析腹腔镜下两种消化道重建方式对患者手术情况、术后恢复情况及围手术期并发症等的影响。 结果:重叠式三角吻合组60例患者中男性32例,女性28例,年龄(57.3±10.4)岁,BMI为(25.0±3.1)kg/m 2。传统三角吻合组55例患者中男性31例,女性24例,年龄(56.7±9.9)岁,BMI为(24.4±2.9)kg/m 2。两组的性别、年龄、BMI、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TNM分期、术前腹部手术史、术前新辅助化疗史以及术前营养状况的指标(血红蛋白、淋巴细胞计数、前白蛋白及白蛋白等)等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两组所有患者均获得R 0切除,无中转开腹及转为腹腔外吻合患者。重叠式三角吻合组消化道重建时间少于传统三角吻合组[(15.1±1.7)min比(15.9±2.4)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2.053, P=0.042)。而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切口长度、肿瘤大小、近远切缘距离、淋巴结清扫数目、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但重叠式三角吻合组术后首次排气时间[(1.5±0.5)d比(1.7±0.5)d, t=-2.028, P=0.045]和首次排粪时间[(3.1±0.6)d比(3.4±0.7)d, t=-2.095, P=0.039]均短于传统三角吻合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重叠式三角吻合组与传统三角吻合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6.7%(4/60)和7.3%(4/55),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 2=0.016, P=0.898)。其中重叠式三角吻合组2例患者出现切口感染,1例出现肺部感染,1例腹腔内感染;传统三角吻合组3例患者出现肺部感染,1例出现腹腔内感染;均经保守治疗后好转。两组均无肠梗阻、腹腔出血、吻合口狭窄、吻合口漏、吻合口出血及再次手术患者。 结论:腹腔镜下重叠式三角吻合技术与传统三角吻合技术相比,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更快,且未明显增加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具有满意的近期疗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完全腹腔镜右半结肠癌切除术两种腔内消化道重建方案对比研究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目的:探究完全腹腔镜右半结肠癌切除术中两种腔内消化道重建方案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6月至2023年6月59例右半结肠癌患者的病例资料。根据消化道重建方式不同分为两组。31例患者在消化道重建行逆蠕动“T”形吻合,设为观察组;28例患者在消化道重建行顺蠕动重叠式三角吻合,设为对照组。SPSS 22.0软件统计分析数据。围手术期各项指标和血清炎症因子等计量资料以()表示,行独立样本t检验;术后并发症等计数资料,行χ2检验或Fisher精确概率法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59例患者均顺利完成完全腹腔镜右半结肠癌切除术,无中转开腹。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吻合时间、术后首次下床时间、首次排气时间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3d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干扰素-γ(INF-γ)、C反应蛋白(CRP)均较术前增加,但观察组患者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9.6% vs. 17.9%),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完全腹腔镜右半结肠癌切除术中行逆蠕动“T”形吻合法较顺蠕动重叠式三角吻合法,可明显缩短消化道重建手术时间,术后机体炎症应激水平降低,利于患者术后恢复,具有安全性和可行性,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运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腹腔镜下结肠吻合技术在结直肠癌经自然腔道取标本手术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2023/8/6
微创手术成为目前结直肠癌外科治疗的热点,经自然腔道取标本手术(natural orifice specimen extraction surgery,NOSES)作为微创手术的一枝新秀,已在我国获得广泛应用.相比于直肠,结肠体内吻合更为复杂和困难.随着外科技术的不断进步,NOSES中结肠体内吻合技术不断成熟并多样化.NOSES中结肠体内吻合目前最主要的分类方法是按照吻合方向与两侧肠管蠕动方向的关系分为逆蠕动吻合和顺蠕动吻合,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为“三角吻合”和“重叠三角吻合”.本文对NOSES中结肠体内吻合技术的发展与演变,代表性术式的主要手术步骤,以及目前的相关争论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并综合既往研究,对NOSES中结肠体内吻合的技术要点进行了总结和概述,最后对结肠癌NOSES中较为理想的结肠体内吻合技术进行了展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重叠式三角吻合法在完全腹腔镜右半结肠癌切除术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在完全腹腔镜右半结肠癌切除术中采用重叠式三角吻合法进行消化道重建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 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分析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于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肿瘤医院采用重叠式三角吻合法(重叠式三角吻合组)及传统改良三角吻合法(改良三角吻合组)行完全腹腔镜右半结肠切除术的患者临床资料.病例纳入标准:(1)术前均由肠镜活检明确诊断为腺癌;(2)肿瘤位于升结肠或横结肠肝区行右半切除术.排除标准:(1)结直肠双原发或多原发癌;(2)伴完全或不完全性肠梗阻;(3)需同期行联合脏器切除;(4)伴有不可切除的远处转移.重叠式三角吻合法是先将回肠末端肠管与横结肠重叠约8 cm,在回肠闭合处对系膜侧及对应横结肠对系膜侧肠管开孔做吻合,再闭合共同开口;改良三角吻合法则是回肠及横结肠均在闭合处对系膜侧开孔做吻合,再闭合共同开口.运用SPSS 24.0软件统计分析并比较患者的一般信息、手术及病理结果、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108例患者,其中重叠式三角吻合组患者52例,男性28例,女性24例,年龄(53.3±10.0)岁,体质指数(BMI)为(24.2±2.7) kg/m2.改良三角吻合组患者56例,男性27例,女性29例,年龄(54.5±9.4)岁,BMI为(23.8±2.4) kg/m2.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BMI、既往腹部手术史、美国麻醉医师学会评分、肿瘤位置、病理TNM分期、淋巴结清扫数目等基线资料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所有患者均获得R0切除,无中转开腹及转为腹腔外吻合患者.重叠式三角吻合组吻合耗时明显短于改良三角吻合组[(15.7±2.3) min比(18.6±3.6) 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017,P<0.001).重叠式三角吻合组与改良三角吻合组患者在总手术时间[(160.7±17.8) min 比(163.2±17.6) min]、术中出血量[(77.7± 28.3) ml比(75.9±31.8) ml]、手术切口长度[(5.8±1.1) cm 比(5.9±1.1) cm]、术后首次排气时间[(1.8±0.2) d比(1.9±0.3) d]、术后首次进食时间[(1.9±0.5) d比(1.9±0.4) d]、术后并发症发生率[3.8%(2/52)比5.4%(3/56)]及术后住院时间[(6.7±0.9) d比(6.8±0.8) d]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重叠式三角吻合法吻合耗时较少,术后并发症较改良三角吻合组并未增加,因此在完全腹腔镜右半结肠切除术中是安全可行的,值得进一步推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应用重叠式三角吻合技术的3D完全腹腔镜右半结肠切除术的近期疗效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比较应用重叠式三角吻合技术的3D与2D完全腹腔镜右半结肠切除术的近期疗效资料,探讨重叠式三角吻合技术在3D完全腹腔镜右半结肠切除术中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肿瘤医院2017年5月至2018年10月收治的67例右半结肠恶性肿瘤患者的资料,其中行2D完全腹腔镜右半切除术的患者35例,设为2D组;行3D完全腹腔镜右半切除术的患者32例,设为3D组.对比其手术及术后恢复情况、病理情况以及围手术期并发症等.结果 两组之间,3D组手术时间、消化道重建时间明显小于2D组(均P<0.05),但术中出血量、手术切口长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行走时间、排气时间、排便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在肿瘤大小、远近切缘距离、淋巴结清扫数目、肿瘤TNM分期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6.2%和5.7%,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928).结论 重叠式三角吻合技术在3D完全腹腔镜右半结肠切除术切实可行,安全可靠,具有满意的近期疗效.与2D腹腔镜手术相比,在3D腹腔镜下可明显缩短手术时间和消化道重建时间.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完全腹腔镜切除术治疗右半结肠癌的消化道重建方式选取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探讨完全腹腔镜切除术治疗右半结肠癌的消化道重建方式选取。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0月至2019年11月89例右半结肠癌患者病例资料,根据术中消化道重建方式的不同分为改良组(43例)和重叠组(46例),改良组采用改良三角吻合法进行消化道重建,重叠组则采用重叠式三角吻合法进行消化道重建。采用SPSS 23.0统计分析软件,符合正态分布的手术相关指标、生活质量及预后营养指数以(±s)表示,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并发症等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重叠组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与改良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重叠组吻合时间、手术时间、术后首次排气时间均比改良组短(P<0.05)。术后6个月两组胃肠道生存质量(GIQLI)、预后营养指数(PNI)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叠式三角吻合法在完全腹腔镜右半结肠癌切除术中可有效缩短术中吻合时间及手术时间,有助于降低手术风险,但在降低并发症、改善预后等方面无明显优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经末段回肠系膜后隧道完成重叠式三角吻合的结肠脾曲癌完全腹腔镜左半结肠切除术23例临床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探讨采用经末段回肠系膜后隧道完成重叠式三角吻合的完全腹腔镜左半结肠切除术在结肠脾曲癌外科治疗中的可行性、安全性及近期疗效。方法:回顾性收集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肿瘤医院2018年1月至2022年1月收治的结肠脾曲癌患者中,行经末段回肠系膜后隧道完成重叠式三角吻合的完全腹腔镜左半结肠切除手术的23例患者临床和病理资料,统计并分析患者基线资料、手术情况、术后病理情况、术后恢复及围手术期并发症等数据。结果:23例患者均成功施行经末段回肠系膜后隧道完成腔内吻合的完全腹腔镜左半结肠切除术。中位手术时间165 min,中位术中出血量为40 mL,中位切口长度为5.0 cm。手术标本肿瘤中位长径为4.3 cm,中位近端切缘为13.2 cm,中位远端切缘为12.1 cm,中位淋巴结检出数目为19枚。患者中位术后下地时间、进食时间、排气时间、排便时间与住院时间分别为17.5 h、12 h、33.5 h、55.5 h、5 d。随访30天内,1例患者出现腹腔感染,经抗感染保守治疗后好转。其余患者未出现切口感染、吻合口漏、腹腔出血、肠梗阻等并发症。结论:经末段回肠系膜后隧道行完全腹腔镜下重叠式三角吻合可应用于结肠脾曲癌患者的外科治疗,安全可行,近期疗效满意,远期疗效待进一步随访观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