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预测中重度烧伤患者并发急性肾损伤列线图模型的建立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建立中重度烧伤患者并发急性肾损伤(AKI)的预测模型,为烧伤相关AKI的早期识别提供基础研究证据。方法:选择2018年11月至2021年1月就诊于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整形烧伤外科的患者,记录患者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查等指标。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中重度烧伤相关AKI的危险因素,并应用R语言软件构建中重度烧伤患者并发AKI的列线图;Bootstrap法重复抽样1 000次进行内部验证,一致性指数和校准曲线评价模型的准确度,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及曲线下面积(AUC)评价预测效能;决策曲线分析(DCA)来评估模型的临床效用。结果:共纳入186例中重度烧伤患者,其中有54例发生AKI,发病率为29.0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烧伤总体表面积〔TBSA;优势比( OR)=1.072,95%可信区间(95% CI)为1.031~1.115, P=0.001〕、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eGFR; OR=0.960,95% CI为0.931~0.990, P=0.010)、中性粒细胞计数(NEU; OR=1.190,95% CI为1.021~1.386, P=0.026)、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 OR=0.867,95% CI为0.770~0.977, P=0.019)、D-二聚体( OR=4.603,95% CI为1.792~11.822, P=0.002)是中重度烧伤患者并发AKI的危险因素。以上述指标作为预测因子建立列线图预测模型,绘制ROC曲线,计算AUC为0.998(95% CI为0.988~1.000);取最佳临界值为-0.862时,对应敏感度为98.0%,特异度为98.2%;一致性指数为0.998(95% CI为0.988~1.000)。校准曲线表明模型准确性良好,DCA结果显示该模型可使多数患者从中获益。 结论:高TBSA、高NEU、高NLR、高D-二聚体、低eGFR烧伤患者并发AKI的风险更高;基于上述5个危险因素建立的列线图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和临床价值,可作为评估中重度烧伤患者并发AKI风险的预测工具。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负载脂肪干细胞的皮肤组织工程支架在创面修复中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组织工程皮肤被广泛应用于重度烧伤创面、糖尿病创面等难愈性创面的治疗。种子细胞和支架材料是构建组织工程皮肤的关键元素。脂肪干细胞凭借其低免疫原性和多向分化潜能的优势逐渐成为组织工程皮肤中种子细胞的重要选择。支架材料是皮肤组织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单一材料的改性和复合材料的制备正成为构建皮肤组织工程支架的主要研究方向。该文介绍了近年来各类负载脂肪干细胞的皮肤组织工程支架在创面修复中的应用情况,总结了应用各类支架材料构建皮肤组织工程支架时的优势与不足,期待为开发负载脂肪干细胞的组织工程皮肤提供新的思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严重烧伤早期中性粒细胞功能障碍的观察与评估
编辑人员丨5天前
大面积烧伤可诱发复杂的免疫反应,严重影响患者预后。中性粒细胞作为天然免疫的重要效应细胞,其在患者烧伤休克阶段的功能作用尚不十分清楚。该研究观察到,烧伤休克患者血液循环中的中性粒细胞计数和百分比(中性粒细胞占白细胞总数的比值)明显增加,进一步采用免疫荧光成像技术在烧伤患者或动物模型中观察到中性粒细胞的细胞核存在左移现象。通过琼脂糖迁移模型评估中性粒细胞的趋化功能,显示其趋化能力在烧伤患者早期即出现明显下降,这种下降与细菌内毒素激活P2RX1介导中性粒细胞趋化停止信号有关。进一步研究观察到,从烧伤休克患者血液中分离出来的中性粒细胞释放了更多的抗菌蛋白,但抗菌蛋白并非是通过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NET)途径产生的,而主要是通过中性粒细胞脱颗粒的胞吐作用来实现的。同时,烧伤患者中性粒细胞通过产生活性氧自由基和NET进行抗菌的能力明显减弱。此外,中性粒细胞释放肝素结合蛋白及中性粒细胞表面P2RX1表达增加促进了血管渗漏的发生。因此,针对以中性粒细胞为代表的免疫系统早期干预和调节将有利于重度烧伤患者的治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体外膜氧合联合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在严重烧伤救治中的应用现状与挑战
编辑人员丨5天前
严重烧伤常引起各种全身并发症和MODS,这些是造成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烧伤后MODS患者的肺和肾是易受损器官。体外膜氧合(ECMO)和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已逐渐被应用于临床,对伴难治性呼吸衰竭或肾功能不全的重度烧伤患者有益,但关于ECMO联合CRRT在重度烧伤救治中应用的报道较少。陆军军医大学(第三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罗高兴教授团队在《Burns & Trauma》发文《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 combined with continuous renal replacement therapy for the treatment of severe burns: current status and challenges》。该文重点介绍ECMO联合CRRT在严重烧伤救治中应用的现状及相关挑战,提出CRRT应用时机在休克期,但因严重烧伤患者有低血容量及低灌注等情况,需综合评估治疗时机。该文同时建议放置鼻胃管或鼻空肠管,加强肠内营养支持,避免营养不良;可应用肝素抗凝,但应注意其引起的创面出血并寻找肝素的最佳使用剂量;可通过加强导管部位换药、缩短导管更换时间、局部应用抗生素,避免导管相关感染;根据病情,个体化应用抗菌药物等。该文提出,目前ECMO联合CRRT用于严重烧伤救治的临床研究较少,需开展大样本多中心临床研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自制三维打印助餐辅具与传统万能袖带助餐辅具在烧伤后上肢功能障碍患者中的效果对比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对比自制三维打印助餐辅具(以下简称三维辅具)与传统万能袖带助餐辅具(以下简称万能袖带)对烧伤后上肢功能障碍患者自主进食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自身对照研究方法。2020年3月—2021年6月,武汉大学同仁医院暨武汉市第三医院收治18例符合入选标准的中重度烧伤后上肢功能障碍患者,其中男15例、女3例,年龄21~58(42±11)岁。使用三维软件及三维打印机为患者定制三维辅具后,指导患者在连续14 d内分别隔天使用三维辅具和万能袖带进食各7 d,其间也可无辅具由他人喂食。统计患者使用每种辅具进食正餐次数及其占所属7 d内进食正餐总次数的比例;使用2种辅具共14 d后(以下简称使用14 d后),测量患者使用2种辅具的转移液体用时和转移液体量,评定患者在无辅具、使用三维辅具、使用万能袖带时改良Barthel指数(MBI)中进食项的评分,采用利克特5级量表评价患者在无辅具、使用三维辅具、使用万能袖带时的进食主观满意度。对数据行配对样本 t检验、Wilcoxon符号秩和检验、 χ2检验。 结果:患者使用三维辅具的7 d中进食正餐次数为(18.1±2.0)次,明显多于使用万能袖带的(4.0±2.0)次( t=53.72, P<0.01)。患者使用三维辅具进食正餐次数占所属7 d内进食正餐总次数的比例为72.4%(325/449),明显高于使用万能袖带的16.7%(72/431), χ2=257.36, P<0.01。使用14 d后,患者使用三维辅具转移液体用时、转移液体量分别明显短于、多于使用万能袖带( t值分别为2.49、7.52, P<0.05或 P<0.01);患者使用三维辅具时MBI中进食项评分与使用万能袖带的评分相近( P>0.05),且均明显高于无辅具时的评分( Z值分别为3.90、3.86, P<0.01);患者使用三维辅具的进食满意度评分与使用万能袖带评分相近( P>0.05),且均明显高于无辅具时的评分( Z值分别为3.61、3.00, P<0.01)。 结论:三维辅具和万能袖带都可代偿烧伤后上肢功能障碍患者肢体功能,提高其自主进食能力,但三维辅具在提高患者进食意愿及转移食物效率方面更具优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间接测热法在特重度烧伤救治中的应用价值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研究间接测热法指导特重度烧伤患者营养治疗,探讨该方法对患者营养指标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匹配对照的研究方法。纳入2020年6月13日至7月31日本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6·13温岭槽罐车爆炸事故中受伤的15例特重度烧伤患者为测定组,该组患者均应用代谢车间接测热法(indirect calorimetry,IC)每周1次测定能量需求,据此指导营养干预。同时纳入本院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收治的18例特重度烧伤患者为公式组,该组患者均使用第三军医大烧伤营养公式(KJ/d=4104×体表面积M 2+105×烧伤面积%)估算能量需求。统计比较两组患者入院时及入院后第1-6周白蛋白、视黄醇结合蛋白、血红蛋白和淋巴细胞绝对值等营养相关指标。以死亡为终点事件,使用Kaplan-Meier曲线进行生存分析。 结果:测定组和公式组入院时各营养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测定组入院后第1、2、3周白蛋白[(32.79±3.88)、(33.71±5.42)、(35.56±10.09)]g/L均高于公式组[(25.69±5.76)、(25.70±5.29)、(29.26±5.40)]g/L。具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测定组入院后第1、2、4、5、6周视黄醇结合蛋白[(28.71±12.24)、(27.71±13.02)、(34.6±11.24)、(45.09±15.90)、(46.11±10.82)]mg/L,均高于公式组[(11.06±10.99)、(17.08±12.06)、(17.73±14.11)、(21.56±13.26)、(21.60±13.43)]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间各周血红蛋白和淋巴细胞绝对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测定组生存率为80.0%(12/15),公式组为55.6%(10/18)。使用Breslow检验,两组生存曲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33)。 结论:使用IC法测定能量需求指导特重度烧伤患者的营养支持治疗,可以早期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利于提高早期生存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基于16S核糖体RNA高通量测序的特重度烧伤患者肠道菌群动态变化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基于16S核糖体RNA(rRNA)高通量测序分析特重度烧伤患者肠道菌群的动态变化规律。方法:本前瞻性观察性研究纳入2017年2—6月中国科学院大学宁波华美医院收治的符合入选标准的5例男性特重度烧伤患者(年龄32~48岁),采集其休克期(伤后3 d内)、急性感染早期(伤后4~14 d)、急性感染中期(伤后15~28 d)、急性感染后期(伤后29 d至出院前1周)及出院前1周内的粪便样本,各时期样本数均为5。使用pH计测定粪便样本的pH值,高通量测序技术对粪便样本的16S rRNA V3、V4区进行测序。QIIME分析软件分析肠道菌群操作分类单元(OTU)数目、α多样性(Chao1指数、Shannon指数)和门、科的相对丰度,非加权组平均法聚类分析肠道菌群β多样性,Tax4Fun预测肠道菌群功能变化。对数据行单因素重复测量方差分析、Bonferroni法、配对样本Wilcoxon秩和检验及Bonferroni校正。结果:(1)本组特重度烧伤患者急性感染早、中期粪便pH值分别为7.40±0.45、7.56±0.45,明显高于休克期的6.68±0.36( P<0.05或 P<0.01)。(2)共获得2 333 584条有效高质量序列,序列长度为415 bp左右,共获得1 209个OTU,所有标本测序覆盖度均达99.0%以上。本组特重度烧伤患者急性感染早、中、后期OTU数目、Chao1指数明显低于休克期( Z值均为2.023, P<0.05);出院前1周内OTU数目、Chao1指数明显高于急性感染早、中、后期,Shannon指数明显高于急性感染早、中期( Z值均为2.023, P<0.05)。(3)本组特重度烧伤患者休克期样本菌群结构与出院前1周内相似度高,与急性感染早、中、后期相似度低。各个单独样本的分析显示,大部分样本聚类规律与分期样本一致。休克期肠道菌群加权Unifrac距离明显短于急性感染早、中、后期( Z=3.326、2.570、2.690, P<0.05或 P<0.01),其他时期肠道菌群加权Unifrac距离相近。(4)门水平上,与休克期比较,急性感染早、中、后期厚壁菌门细菌相对丰度降低,变形菌门和拟杆菌门细菌相对丰度升高;上述3个菌门细菌相对丰度在出院前1周内与休克期相近。伤后不同时期科水平上相对丰度前5的优势菌有较大差异,休克期的前5优势科细菌相对丰度在急性感染早、中、后期降低。休克期的非优势科如肠杆菌科、链球菌科、拟杆菌科细菌相对丰度在急性感染早、中、后期大幅升高,成为这些时期新的优势科;出院前1周内部分产酸菌科细菌相对丰度恢复至接近休克期水平。(5)急性感染早、中期肠道菌群的某些氨基酸代谢、糖酵解和糖异生、丙酮酸代谢等功能较休克期减弱,急性感染后期肠道菌群某些氨基酸和糖类代谢较休克期增强,休克期与出院前1周内肠道菌群功能基因分布相似。 结论:特重度烧伤患者肠道内环境及菌群结构在急性感染早、中期发生了明显变化,pH值升高,菌群种类及多样性减少,尤其是产酸菌科细菌的相对丰度明显降低,但随着患者治疗结束而恢复。可考虑将粪便pH值和肠道变形菌门及产酸菌科细菌变化作为反映特重度烧伤患者肠道菌群紊乱水平的指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右美托咪定联合咪达唑仑在中重度烧伤老年患者切痂植皮术麻醉中的临床观察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联合咪达唑仑对中重度烧伤老年患者切痂植皮术麻醉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6月至2019年5月太钢总医院烧伤中心救治的行切痂植皮术的中重度烧伤老年患者20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右美托咪定联合咪达唑仑维持麻醉)和对照组(丙泊酚维持麻醉),每组100例。记录入室(T 0)、诱导后(T 1)、气管插管即刻(T 2)、切痂(T 3)、术毕(T 4)、术后30 min(T 5)时间点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脉氧饱和度(SpO 2)、脑电双频指数(BIS),记录苏醒时间、不良反应发生率,在T 0、T 3、T 5采集外周静脉血,检测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皮质醇水平。 结果:研究组患者的HR在T 1[(90.95±8.55)次/min],T 5[(92.55±8.75)次/min]较T 0[(105.23±9.60)次/min]降低且低于对照组T 1[(97.65±10.25)次/min]、T 5[(95.05±9.25)次/min];研究组患者的MAP在T 1[(110.65±7.55)mmHg]、T 5[(99.05±7.78)mmHg]均高于对照组T 1[(98.56±8.55)mmHg]、T 5[(92.78±8.17)mmH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10.600、5.560,均 P<0.05),研究组和对照组术后躁动率分别为0(0/100),8%(8/1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6.380, P<0.05),苏醒时间分别为:研究组[(2.52±1.53)分],对照组[(9.52±1.0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37.78, P<0.05),但研究组患者有术后嗜睡情况出现,尚不造成致命性缺氧等风险。T 5时间点研究组患者肾上腺素[(94.62±2.17)ng/L]、去甲肾上腺素[(188.75±39.74)mmol/L]、皮质醇[(541.87±73.96)ng/L]的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肾上腺素[(113.73±7.96)ng/L]、去甲肾上腺素[(294.25±42.26)mmol/L]、皮质醇[(668.43±95.61)n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23.164、-18.185、-10.471,均 P<0.05)。 结论:右美托咪定联合咪达唑仑维持麻醉可以显著提高中重度烧伤老年患者切痂植皮术的麻醉效果,减轻应激反应,减少术后不良反应,缩短苏醒时间,具有较好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床旁电磁导航下留置鼻肠管在特重度烧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床旁电磁导航下留置鼻肠管在特重度烧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该研究为回顾性队列研究。将2017年4月—2021年12月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以下简称本院)收治的入院24 h内采用盲插法留置鼻肠管的27例特重度烧伤患者纳入盲插法组,其中男17例、女10例,年龄(52±16)岁;将2022年1月—2023年10月本院收治的入院24 h内采用床旁电磁导航下留置鼻肠管的33例特重度烧伤患者纳入电磁导航组,其中男24例、女9例,年龄(50±15)岁。统计一次留置鼻肠管成功率和留置鼻肠管耗时;留置鼻肠管后0.5 h内,采用利克特5级量表评估患者对留置鼻肠管的满意度,并计算满意率;采用数字评价量表评估留置鼻肠管前与留置鼻肠管后即刻留置鼻肠管操作者(以下简称操作者)腰背痛程度,并计算留置鼻肠管后即刻操作者腰背痛发生率。结果:电磁导航组患者的一次留置鼻肠管成功率为96.97%(32/33),明显高于盲插法组的74.07%(20/27), P<0.05;留置鼻肠管耗时为10(8,13)min,明显短于盲插法组的30(22,40)min( Z=-6.17, P<0.05)。留置鼻肠管后0.5 h内,电磁导航组患者对留置鼻肠管的满意率为96.97%(32/33),明显高于盲插法组的70.37%(19/27), P<0.05。留置鼻肠管前,2组患者的操作者的腰背部疼痛评分均为0分。留置鼻肠管后即刻,电磁导航组患者的操作者的腰背痛发生率为45.45%(15/33),明显低于盲插法组的85.19%(23/27), P<0.05。 结论:床旁电磁导航下留置鼻肠管成功率高、耗时短,患者对留置鼻肠管的满意度高,同时可大大降低操作者职业腰背痛发生率,有利于特重度烧伤患者尽早启动肠内营养。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高龄重度烧伤患者的麻醉与围术期管理
编辑人员丨5天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