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床旁超声评估脓毒症患者膈肌和肢体骨骼肌的动态变化及其与血尿素/肌酐比值的相关性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应用床旁超声探讨脓毒症患者入重症监护病房(ICU)7 d内膈肌和肢体骨骼肌的动态变化及其与血尿素/肌酐比值(UCR)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前瞻性观察性研究方法,选择2022年6月至2023年2月入住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ICU的55例脓毒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观察患者的一般资料、入ICU第1、4、7天实验室检查指标〔血尿素、血肌酐(SCr)、UCR〕和预后指标;应用床旁超声动态评估患者入ICU第1、4、7天膈肌形态学动态变化〔包括膈肌移动度(DE)、吸气末膈肌厚度(DTei)、呼气末膈肌厚度(DTee)〕,以及肢体骨骼肌(股四头肌)形态学动态变化〔包括股直肌厚度(RF-MLT)、股中间肌厚度(VI-MLT)和股直肌横截面积(RF-CSA)〕。计算膈肌增厚分数(DTF)和RF-CSA萎缩率,并统计膈肌功能障碍和肢体骨骼肌功能障碍的发生率。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患者入ICU 7 d内各时间点膈肌和股四头肌超声形态学参数与UCR的相关性。结果:共纳入55例脓毒症患者,其中29例为脓毒性休克。随入ICU时间延长,脓毒症患者膈肌功能障碍发生率呈先升高后下降趋势(入ICU第1、4、7天分别为63.6%、69.6%、58.6%),肢体骨骼肌功能障碍发生率呈升高趋势(入ICU第4天和第7天分别为54.3%、62.1%),入ICU第4天和第7天两者同时发生的概率分别为32.6%、34.5%。脓毒症患者入ICU第7天UCR明显高于第1天〔121.77(95.46,164.55)比97.00(70.26,130.50)〕,RF-CSA萎缩率明显高于第4天〔%:-39.7(-52.4,-22.1)比-26.5(-40.2,-16.4)〕,RF-CSA明显低于第1天〔cm 2:1.3(1.0,2.5)比2.1(1.7,2.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脓毒症患者入ICU第7天RF-CSA与当日UCR呈显著负相关( r=-0.407, P=0.029)。 结论:脓毒症患者膈肌功能障碍发生早,可改善;肢体骨骼肌功能障碍发生相对滞后,呈进行性加重。入ICU第7天的RF-CSA可能是衡量脓毒症患者肢体骨骼肌功能障碍的可靠指标,能够成为早期识别与诊断ICU获得性衰弱(ICU-AW)的指标。脓毒症患者发生持续性肌肉质量损失主要与持续的机体分解代谢相关,且在入ICU 1周左右呈显著变化。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综合ICU患者获得性衰弱风险预测模型的构建与应用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通过分析综合ICU患者获得性衰弱的危险因素,构建风险预测模型,并验证模型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1月至2019年10月在江苏大学附属医院综合ICU治疗的247例患者,将其分为ICU获得性衰弱组( n=106)和非ICU获得性衰弱组( n=141),将2组的各项指标进行对比并应用二元Logistic回归构建预测模型,采用H-L判断模型的拟合度,采用ROC曲线下面积检验模型预测效果。于2019年11月至2020年5月纳入106例患者作为验证组对模型进行临床应用效果的验证。 结果:本研究建模组ICU获得性衰弱发生率为42.91%(106/247),验证组为44.34%(47/106),最终纳入年龄( OR=1.043)、机械通气时间( OR=1.140)、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表(APACHEⅡ)评分( OR=1.081)、血糖( OR=1.117)、乳酸( OR=1.459)、神经阻滞剂( OR=3.499)6个变量构建出风险预测模型。预测模型的公式为 P=1/1+exp(- Z)=1/1+exp(8.808-0.042×年龄-1.252×神经阻滞剂的赋值-0.078×APACHEⅡ评分-0.110×血糖-0.378×血乳酸-0.131×机械通气时间),本预测模型ROC曲线下面积为0.896(95% CI 0.824~0.914),最大约登指数为0.577,灵敏度为0.754,特异度为0.823,截段值为0.503。模型验证结果:AUC=0.880,灵敏度为70.2%,特异度为88.1%,准确率为80.2%。 结论:本研究构建的ICU获得性衰弱风险预测模型具有较好的预测效果,可为临床筛选ICU获得性衰弱高危患者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ICU获得性衰弱风险预测模型的构建及验证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观察危重症患者发生重症监护病房获得性衰弱(ICU-AW)的危险因素,构建其风险预测模型并加以验证。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方法,收集2019年7月至2020年6月入住嘉兴市第一医院重症监护病房(ICU)符合纳入标准的231例患者进行建模,按是否发生ICU-AW分为发生ICU-AW组(55例)和未来发生ICU-AW组(176例)。收集并比较两组患者个体因素、疾病相关因素、治疗相关因素及实验室指标等的差异。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患者发生ICU-AW的独立危险因素,并构建风险预测模型;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计算ROC曲线下面积(AUC)检验模型的预测效果;同时收集2020年7月至10月入住ICU符合标准的60例患者对模型进行验证。结果:与未发生ICU-AW组比较,发生ICU-AW组中男性更多〔61.8%(34/55)比44.3%(78/176), P<0.05〕,有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脓毒症、制动及使用神经阻滞剂的比例更高〔SIRS:30.9%(17/55)比3.4%(6/176),脓毒症:12.7%(7/55)比2.3%(4/176),制动:72.7%(40/55)比39.2%(69/176),使用神经阻滞剂:50.9%(28/55)比14.2%(25/176),均 P<0.05〕,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评分、血乳酸水平亦更高〔APACHEⅡ评分(分):18(15,24)比12(8,17),血乳酸(mmol/L):2(1,2)比1(1,2),均 P<0.05〕,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均更长〔机械通气时间(d):7(4,12)比2(2,5),住院时间(d):10(6,16)比5(3,9),均 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最终纳入SIRS、APACHEⅡ评分、机械通气时间、血乳酸4个因素构建风险预测模型〔优势比( OR)分别为4.835、1.083、1.210、1.790, P值分别为0.018、0.013、0.015、0.013〕,模型公式 P=exp〔-5.207+(1.576×SIRS)+(0.079×APACHEⅡ)+(0.191×机械通气时间)+(0.582×血乳酸)〕。建模组内部验证:Calibration图显示,校准曲线在理想曲线上方,AUC=0.888,95%可信区间(95% CI)为0.839~0.938;当截断值为0.166时,其敏感度为89.1%,特异度为75.6%,最大登指数为0.649。验证组外部验证:Calibration图显示,校准曲线在理想曲线上方,AUC=0.853,95% CI为0.753~0.953;当所对应的风险预测值截断值为0.367时,其敏感度为68.8%,特异度为86.4%,最大约登指数为0.552。 结论:本研究所构建的ICU-AW风险预测模型一致性和预测效能较好,可以为医务人员早期识别ICU-AW患者高危人群,提前给予针对性干预措施提供参考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基于整合照护理念的护理模式对重症监护室患者获得性衰弱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基于整合照护理念的护理模式对重症监护室(ICU)患者获得性衰弱的影响。方法:2019年9月至2020年8月在该院予以心肺康复、运动指导等干预的ICU获得性衰弱(ICU-AW)患者中随机选取60例纳入对照组,2020年9月至2021年9月在该院予以基于整合照护理念的护理模式的ICU-AW患者中随机选取60例纳入观察组。比较干预前及干预10 d后两组患者活动状况〔巴氏评分(BI评分)、切尔西物理功能评估量表(CPAx-Chi量表)〕、知行状况〔功能独立性量表(FIM量表)〕。记录两组患者并发症状况(褥疮、下肢深静脉血栓、压力性损伤),记录干预10 d后、干预20 d后、干预1个月后两组患者肌力正常率。结果:干预10 d后较干预前两组患者CPAx-Chi量表、BI评分、FIM量表评分均有上升,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干预10 d后观察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干预20 d后、干预1个月较干预10 d后,两组患者肌力正常率均有提高,且观察组患者肌力正常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且干预10 d时,两组患者肌力正常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 结论:基于整合照护理念的护理模式能够帮助ICU-AW患者改善生活及运动状况,增加患者知行能力,预防并发症发生,加快患者肌力恢复,具有临床推广及使用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危重症获得性衰弱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6天前
危重症获得性衰弱(ICU-AW)是重症监护室(ICU)患者常见的神经肌肉并发症,其症状通常比较严重,并且持续存在。引起ICU-AW的危险因素有多种,包括脓毒症、高血糖、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等。ICU-AW可导致患者脱机困难,延长ICU住院时间及总住院时间,影响患者出院后生活质量。预防及早期治疗ICU-AW有助于改善患者出ICU后的生活质量。因此,严格预防、早期识别、早期治疗ICU-AW是ICU医师不可忽视的问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GLUT-4对肝移植受者发生ICU获得性衰弱的预测价值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寻找对肝移植受者术后早期发生重症监护室获得性衰弱(intensive care unit acquired weakness,ICUAW)有诊断价值的生物标记物。方法:前瞻性纳入2017年9月至2019年8月期间收治的昆明市第一人民医院肝移植受者共62例,移植术后使用相同的免疫抑制方案治疗。术后入ICU时留取血液标本进行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α(AMPK-α)、葡萄糖转运子-4(GLUT-4)的检测,采集临床和生化数据。移植受者清醒配合时使用医学研究委员会(Medical Research Council,MRC)评分表进行肌力检测并评分,<48分诊断存在ICUAW,据此将62例受者分为ICUAW组(17例)和非ICUAW组(45例),对比两组受者年龄、性别、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血氧分压、收缩压、中心静脉压(CRP)、血糖、总胆红素、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γ-谷氨酰转肽酶(γ-GGT)、血尿素氮、血肌酐和AMPK-α、GLUT-4是否存在差异。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or characteristic curve,ROC)及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评价AMPK-α和GLUT-4对ICUAW的预测价值。结果:62例肝移植受者中有17例诊断ICUAW,占总受者数的27.42%。ICUAW组受者机械通气时间较长(27 h比10 h, P<0.05),ICU住院时间较长(4 d比3 d, P<0.05)。ICUAW组受者与非ICUAW组受者AMPK-α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01±2.43)U/ml比(1.74±4.24)U/ml,95% CI:-2.92~1.45, P>0.05)],GLUT-4在ICUAW受者中表达下降[(137.86±127.87)ng/L比(419.15±267.68)ng/L,95% CI:-417.13~-145.45, P<0.05]。GLUT-4 ROC曲线提示对ICUAW的发生有一定的阴性预测价值:AUC为0.88,SE为0.05, P<0.05,95% CI:0.78~0.98。 结论:ICUAW受者机械通气时间和ICU住院时间较长。GLUT-4的监测对肝移植受者发生ICUAW有一定的预测价值,GLUT-4升高受者出现ICUAW的几率较低。临床工作中可以通过测定GLUT-4的血清浓度来指导ICUAW的诊断和治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论重症之固护阳气
编辑人员丨6天前
重症治疗过程中,应用苦寒抗生素及清热解毒中药、输注大量寒凉液体,以及病房低温环境、持续给予寒凉肠内营养液、过用物理降温等,均可损伤患者阳气,尤易伤其中焦脾阳,加之重症监护室以老年患者居多,其本身常存在脾肾阳气虚衰状况。因此,固护阳气在重症疾病治疗中不可忽视。临床可以益气健脾温阳法作为重症患者固护阳气的基本治法,将之应用于脓毒性休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低T3综合征、获得性衰弱等重症并发症的治疗,可取得较好疗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基于循证的规范化护理配合针刺与物理康复疗法对重症监护室获得性衰弱病人康复进程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4/7/27
目的:探究基于循证的规范化护理配合针刺与物理康复疗法对重症监护室获得性衰弱(ICU-AW)病人康复进程的影响.方法:收集2021年1月—2022年10月在我院重症监护室(ICU)住院诊疗的120例ICU-AW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接受基于循证的规范化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方案基础上配合针刺与物理康复疗法,比较两组生命体征及下肢运动功能、机械通气时间、脱管发生率、ICU住院时间、总住院时间、医学研究委员会肌力评分(MRC)、序贯性器官功能障碍评分(SOFA)、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APACHEⅡ)和28 d死亡率.结果:观察组血压变异值低于对照组(P<0.05),血氧饱和度、MRC评分和下肢FMA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机械通气时间、脱管发生率、ICU住院时间、总住院时间、SOFA 评分、APACHEⅡ评分以及28 d死亡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ICU-AW病人住院期间实施基于循证的规范化护理配合针刺与物理康复疗法,有助于平稳病人的生命体征,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和ICU住院时间,改善运动功能,缓解病情严重程度.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27
-
机械通气患者衰弱风险预测模型的系统评价
编辑人员丨2024/4/27
目的 系统评价机械通气患者衰弱风险预测模型.方法 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Embase、Cochrane Library、知网、万方和维普数据库,搜集关于机械通气患者衰弱风险预测模型的研究,检索时限为建库至 2023年 12月.由 2名研究者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评价纳入文献的偏倚风险和适用性.结果 共纳入 16 篇文献.纳入模型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为0.710~0.926.偏倚风险评估显示模型均存在高偏倚风险,适用性较好,出现频次前 5个预测因子依次为机械通气时间、年龄、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估Ⅱ评分、血乳酸水平和多器官功能障碍.6个验证模型的合并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值为 0.800(95%CI:0.740-0.850),表明具有良好的区分度.结论 机械通气患者衰弱风险预测模型整体预测性能较好,但在数据来源、构建设计和统计分析方面有待进一步优化.未来应对现有模型开展外部验证或开发性能优良的高质量预测模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27
-
补中益气汤合小柴胡汤治疗机械通气重症监护室获得性衰弱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
编辑人员丨2024/3/23
[目的]探讨补中益气汤合小柴胡汤治疗机械通气重症监护室获得性衰弱(ICU-AW)的疗效.[方法]选择2019 年 10 月—2022 年 10 月河北省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的 82 例行机械通气治疗的重症监护室获得性衰弱(ICU-AW)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每组各 41 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补中益气汤合小柴胡汤治疗14 d.比较两组疗效、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中医证候积分、衰弱、肌力状态、运动耐力、日常生活能力以及并发症和不良反应差异.[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5.12%vs.73.17%,P<0.05),机械通气时间、重症监护室(ICU)住院时间、下床活动时间短于对照组(P<0.01),6 min步行距离、Barthel指数(BI)指数高于对照组(P<0.05),Borg评分、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体倦乏力、食欲不振、胁胀作痛、情志抑郁、面色萎黄积分、心血管健康研究指数(CH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1),医学研究委员会(MRC)评分较治疗前增高(P<0.01),观察组治疗后上述中医证候积分、CH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1),MRC评分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与常规治疗比较,补中益气汤合小柴胡汤更有助于改善衰弱和疲劳症状,提高运动耐力和日常生活能力,临床疗效更显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