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壮年心肌梗死患者重返工作岗位影响因素及干预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5天前
重返工作岗位是心肌梗死患者身体功能康复的重要评估指标。随着我国心肌梗死发病的年轻化趋势和工作年龄的延长,青壮年心肌梗死患者在重返工作岗位中可能成为需要重点关注的人群。本文就国内外青壮年心肌梗死患者重返工作岗位现状、影响因素、测评工具和相关干预性研究进行综述,旨在为开展青壮年心肌梗死患者重返工作岗位的后续研究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造血干细胞移植幸存者重返工作岗位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5天前
对国内外造血干细胞移植幸存者重返工作岗位的概念、现状及影响因素进行综述,从个体因素、疾病相关因素、职业因素、社会支持4个方面分析和阐述,以期为构建基于中国文化背景下的造血干细胞移植幸存者重返工作岗位的干预方案提供参考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青年鼻咽癌放化疗后的患者对重返工作岗位态度的质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了解青年鼻咽癌患者在放化疗结束后对重返工作岗位的态度与感受。方法:采用描述性质性研究,根据目的性抽样法于2019年5—10月深度访谈12例青年鼻咽癌放化疗患者。采用Colaizzi 7步分析法分析资料。结果:共提取3个主题:重返工作的原因、重返工作的忧虑、重返工作的期望。结论:青年鼻咽癌放化疗结束后渴望重返工作岗位,但存在一些顾虑,对未来工作充满期望。建议护理人员应加强对此类人群的关注,呼吁雇佣单位及社会共同参与,协助此类人群顺利重返工作岗位,改善他们对重返工作的负性态度。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心脏外科术后患者重返工作岗位促进和阻碍因素的质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了解心脏外科术后患者重返工作岗位的促进因素及阻碍因素,旨在为今后开展相关研究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现象学质性研究方法,2023年1—3月采用目的抽样法选取20例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接受心脏外科手术的患者进行半结构式访谈,采用内容分析法整理、分析资料。结果:提炼出心脏外科术后患者重返工作岗位的促进因素及阻碍因素2个主题,促进因素的3个亚主题分别为感知到的心理社会支持、个人因素和职业因素;阻碍因素的2个亚主题分别为术后精神压力大和术后日常功能障碍。结论:心脏外科术后患者重返工作岗位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制订个性化的多学科职业康复方案帮助心脏外科术后患者重返工作岗位,适应再就业的潜在障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血液恶性肿瘤患者重返工作岗位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5天前
从重返工作岗位对血液恶性肿瘤患者及家庭的重要性,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及影响重返工作岗位的因素及其干预现状进行总结,以期在国内开展更多的现状研究,并为干预措施提供参考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前臂高压氩气注射损伤一例
编辑人员丨5天前
患者 男,21岁,工作时被高压氩气注射枪头穿刺左前臂后出现疼痛,手指麻木,皮温降低,伤后6 h到达急诊。临床检查:左前臂近1/3背侧一针孔样穿刺伤口(图1),无出血,左前臂较健侧轻度肿胀,伤口周围压痛明显,皮温较健侧降低,自肘关节至腕关节全程可触及皮下"握雪感",手指指端痛触觉略减退,指腹血运及张力正常,手部主动活动自如,无被动牵拉痛。X线片示左前臂全范围皮下积气(图2,3)。急诊在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下行左前臂切开减压并VSD负压吸引术。术中发现穿刺点位于小指伸肌腱与指总伸肌腱间隙,穿刺深度达肌膜,挤压肘关节可见深筋膜下积气(图4),锐性切除部分深筋膜,采用手法及驱血带驱赶的方法释放积气。再次检查前臂背侧皮下"握雪感"明显减轻,但前臂远端掌侧及近端尺侧皮下"握雪感"仍非常明显。依次从前臂远端掌侧及近端尺侧作小切口,相同方法释放皮下积气(图5)。大量生理盐水冲洗后,以VSD覆盖创面。术后预防性应用一代头孢抗菌素24 h,破伤风免疫球蛋白250 IU肌肉注射,VSD持续冲洗并负压吸引3 d,复查X线片示左前臂皮下积气显著消失(图6),缝合伤口。患者伤后1个月重返工作岗位,左上肢肌力及皮肤感觉均正常。伤后50 d复查左前臂刀口愈合良好,左前臂外观正常(图7,8),X线片示左前臂皮下积气完全消失(图9)。术后6个月电话随访患者无任何不适。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重返工作准备度量表在中青年脑卒中患者中的文化调适及信效度检验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对重返工作准备度量表(RRTW)汉化及对量表内容进行文化调适,并检测中文版量表在中青年脑卒中人群中的信效度。方法:对源量表进行翻译、回译,经过文化调适及预测试后,确定中文版脑卒中患者RRTW条目。2020年8—12月,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对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235例脑卒中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对量表进行信效度的检验。结果:中文版脑卒中患者RRTW由两部分组成,第1部分分为4个维度,共计13个条目,针对未返工作脑卒中人群,第2部分分为2个维度,针对已返工作脑卒中人群,共计9个条目,各条目的内容效度指数(CVI)在0.875~1.000,全部条目的CVI为0.994。各维度与总量表之间的Pearson相关系数为0.523~0.876;第1部分主成分分析方法共获得4个公因子,累积贡献率为62.563%;第2部分主成分分析方法共获得2个公因子,累积贡献率为49.908%,第1部分未返工作脑卒中患者量表Cronbach α系数为0.760,第2部分已返工作脑卒中患者量表Cronbach α系数为0.693。结论:中文版脑卒中患者RRTW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可以用于测量我国文化背景下脑卒中患者重返工作岗位准备度水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乳腺癌幸存者重返工作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了解乳腺癌幸存者重返工作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构建我国乳腺癌幸存者重返工作岗位的干预方案提供指导和建议。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方法,选取2019年6月1日—2019年9月30日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和广州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的113例乳腺癌幸存者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健康素养量表、癌症复发担忧量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及重返工作准备度量表进行调查。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乳腺癌患者重返工作的影响因素。结果:患者重返工作距确诊时间为(7.08±6.20)个月。未重返工作患者中,处于意向阶段患者最多(19例,46.34%),处于行动评估阶段患者最少(1例,2.44%)。已重返工作患者中,65例(90.28%)的患者处于主动维持阶段。手术方式、患病前职业、术后辅助化疗及健康素养是患者重返工作的影响因素。结论:未重返工作乳腺癌幸存者重返工作准备度得分处于中低水平,未重返工作患者对重返工作的意向不高;已重返工作乳腺癌幸存者得分处于中高水平,患者重返工作后,更容易维持在良好的工作状态。乳房切除等广泛的手术方式、患病前以体力劳动为主、手术后辅助化疗是乳腺癌幸存者重返工作的阻碍因素,健康素养水平高是其重返工作的促进因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ICU机械通气存活者长期结局及对ICU康复门诊看法的调查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调查分析重症监护病房(ICU)机械通气存活者长期结局及患者对设立ICU康复门诊的看法。方法:采用单中心横断面描述性研究设计,选择2016年1月至12月入住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ICU的机械通气存活者为研究对象。2017年8月至2018年3月对研究对象进行随访,采用一般情况调查问卷、健康状况调查(SF-36)问卷、ICU康复门诊调查问卷对存活者的社会人口学资料、社会经济结局、临床资料、生活质量和对ICU康复门诊的看法进行调查。结果:本次调查共纳入248例ICU机械通气存活者,最终成功随访130例(52.4%),平均随访(19.64±3.20)个月。调查对象平均年龄(60.09±15.42)岁,60岁以上人群占55.4%。130例患者中,入ICU诊断以重症肺炎为主(占23.1%),其次为外科术后(心外科术后占16.9%、其他外科术后占20.8%)、肺移植(占13.1%)、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ECOPD,占12.3%)等;首次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为(16.88±7.37)分;有创机械通气时间(12.52±12.34) d;ICU住院时间(16.71±15.11) d。在社会经济结局方面:至随访日,ICU存活者为全职/兼职的比例由入ICU前的32.3%(42/130)下降到25.4%(33/130),无业的比例由6.9%(9/130)增加至18.5%(24/130),仅有45.1%(23/51)的存活者重返之前的工作岗位;36.2%(47/130)的ICU存活者报告仍需要他人提供照护,86.9%(113/130)认为ICU治疗经历对其生活造成了影响。在生活质量方面:ICU存活者的生理职能维度得分最低、受损最严重,为(34.62±33.15)分;躯体疼痛维度、精神健康维度损伤较轻,得分分别为(90.19±16.98)分、(75.28±15.15)分。进一步归类,躯体健康总评(PCS)得分为(61.12±17.09)分,心理健康总评(MCS)得分为(65.97±21.85)分。在对ICU康复门诊的看法方面:68.5%(89/130)的调查对象认为设立ICU康复门诊是非常有益或有益的。结论:ICU机械通气存活者长期结局不容乐观,生活质量下降;设立ICU康复门诊是必要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应用交叉克氏针髓内支撑联合钢丝捆扎治疗掌指骨干粉碎型骨折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应用交叉克氏针髓内支撑联合钢丝捆扎治疗掌指骨干粉碎型骨折的手术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自2016年1月至2021年4月,我们应用交叉克氏针髓内支撑联合钢丝捆扎治疗掌指骨干粉碎型骨折患者21例,其中掌骨骨折9例,指骨骨折12例,合并肌腱、血管、神经损伤18例。本组均为骨干粉碎型开放性骨折。术后按照加速康复外科围手术期管理路径指导患者康复。结果:本组21例术后伤口均Ⅰ期愈合,术后均获得随访,时间为5~60个月,平均7个月。随访中复查X线片未见内固定断裂,1例出现克氏针松动,1例出现针道轻度感染,经对症处理后治愈,2例出现针头局部皮肤激惹增生。所有骨折均临床愈合,时间为7~12周,平均10周。所有患者均重返工作岗位,时间为4~6个月,平均5个月。按照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手指关节总活动度(total active motion,TAM)系统评价标准评定,优8例,良10例,可3例。结论:应用交叉克氏针髓内支撑联合钢丝捆扎治疗掌指骨干粉碎型骨折可达到解剖复位,且固定牢固,无需跨关节固定,可早期康复锻炼,避免关节僵硬,是一种良好的固定方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