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两种检测方法在青海省同仁县喜马拉雅旱獭血清中的应用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4/4/27
目的 对青海省同仁县喜马拉雅旱獭血清中鼠疫耶尔森菌(Yersinia pestis)相关抗体进行检测,为鼠疫流行病学调查和鼠疫菌在自然界保存机制研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以 2021 年青海省同仁县采集的 200 份喜马拉雅旱獭血清为样本,利用鼠疫间接血凝试验检测旱獭血清中鼠疫菌F1 抗体;以青藏高原鼠疫疫源地分离的 1 株野生型鼠疫噬菌体 476 和实验室诊断用鼠疫噬菌体作为抗原,利用微量板法和双层琼脂平板法检测旱獭血清中的特异性鼠疫噬菌体免疫抗体.结果 喜马拉雅旱獭血清中鼠疫菌F1 抗体检测结果为阴性;2株鼠疫噬菌体分别与 200 份喜马拉雅旱獭血清进行中和试验,通过点滴法均未检测到与鼠疫噬菌体抗原反应的特异性噬菌体免疫抗体.结论 青海省同仁县喜马拉雅旱獭血清中既未发现鼠疫菌F1 抗体,也未发现特异性鼠疫噬菌体抗体,二者均间接说明同仁县采样地点的鼠疫疫源地正处于静息期状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27
-
OmniLog™微生物鉴定系统在青海高原野生型鼠疫噬菌体宿主谱检测中的应用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4/4/6
目的 采用两种微量法检测青海高原野生型鼠疫噬菌体的宿主谱,为今后噬菌体生态学研究和基于宿主范围噬菌体分类研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基于OmniLogTM微生物鉴定系统微量法和微量点滴法,检测3株鼠疫噬菌体对2株鼠疫耶尔森菌(鼠疫疫苗株EV76、614F)和4株非鼠疫耶尔森菌(假结核耶尔森菌PTB3、PTB5、大肠杆菌V517、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52302-2)的裂解情况.结果 476号、087号和072204号鼠疫噬菌体均能成功感染鼠疫疫苗株EV76、614F并依赖其生长繁殖,且基于OmniLogTM系统33 ℃培养48 h也能够观察到试验孔中四唑类染料颜色随着噬菌体数量的增加和宿主菌数量的减少而变淡.利用微量点滴法检测3株鼠疫噬菌体对4株非鼠疫耶尔森菌敏感性结果显示,28 ℃和37 ℃时476号鼠疫噬菌体对假结核耶尔森菌PTB5敏感,而087号和072204号对其不敏感;476号、087号和072204号鼠疫噬菌体对假结核耶尔森菌PTB3、大肠杆菌V517、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52302-2这3株非鼠疫耶尔森菌均不敏感,且基于OmniLogTM系统观察到试验孔与对照孔中细菌生长曲线和四唑类染料颜色分别呈现相似对应的结果.然而,以鼠疫疫苗株EV76、614F为宿主菌,37℃时072204号鼠疫噬菌体微量点滴于固体培养基上不显示噬菌斑.结论 基于OmniLogTM检测系统的噬菌体宿主范围测定法可以作为一种替代传统检测宿主谱的测定方法,在噬菌体与宿主菌相互作用研究中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6
-
实验环境中野生型鼠疫噬菌体的生长表型特征
编辑人员丨2023/8/19
目的 观察野生型鼠疫噬菌体在不同实验培养环境中的生长表型特征,为后续噬菌体的生物学特性鉴定及其与宿主菌相互作用研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利用液体培养法、固体培养法和基于OmniLogTM微生物鉴定系统的微量液体培养法检测3株野生型鼠疫噬菌体的生长情况.结果 基于LB液体培养基的生长结果显示,鼠疫噬菌体476号经28℃和37℃作用20~24 h后生长状况优于37℃培养的鼠疫噬菌体087号和072204号,37℃培养的鼠疫噬菌体087号优于072204号.以鼠疫疫苗株EV76为宿主菌,鼠疫噬菌体476号在双层琼脂培养基上经28℃和37℃培养20~24h后产生较为清晰的噬菌斑;鼠疫噬菌体087号和072204号经37℃培养20~24 h后在双层琼脂培养基上产生不透明的噬菌斑.基于OmniLog TM系统微量液体培养法的生长结果显示,3株鼠疫噬菌体经33℃裂解鼠疫疫苗株EV76时,通过96孔微量板曲线图显示第1列出现横线,且峰值不超过100,随着噬菌体数量的降低,稀释试验孔依次均出现与鼠疫疫苗株EV76相似的生长曲线,实验孔中四唑类染料颜色随着噬菌体数量的减少和宿主菌数量的增多而逐渐加深.由此说明鼠疫噬菌体476号在28℃和37℃均裂解鼠疫疫苗株EV76;鼠疫噬菌体087号和072204号在37℃均裂解鼠疫疫苗株EV76.结论 3株野生型鼠疫噬菌体的裂解能力具有温度依赖性,3种实验条件下的生长结果一致.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19
-
从土壤样本中分离鼠疫噬菌体方法的建立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建立由土壤环境中分离鼠疫噬菌体的方法.方法 采用点滴法和双层琼脂平皿法分离模拟土壤中的鼠疫噬菌体.结果 分别加入5、50、500、1 000μl鼠疫噬菌体的模拟土壤样本,通过点滴法分离噬菌体结果显示,过滤液在稀释前均出现明显的噬菌斑,高压灭菌的模拟土壤样本中鼠疫噬菌体的最小检出量为30 PFU噬菌体颗粒;通过双层琼脂平皿法检测模拟土样中鼠疫噬菌体的结果显示,4个模拟土壤样本在双层琼脂平皿上均出现明显的噬菌斑,且不同浓度模拟土壤样本过滤前后鼠疫噬菌体的效价都会降低两个数量级以上.结论 采集的环境样本中野生型鼠疫噬菌体含量很少时,可通过富集提高鼠疫噬菌体的分离率.双层琼脂平板法检测鼠疫噬菌体,既能检测出噬菌体,又能较准确地测定其效价.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青藏高原野生型鼠疫噬菌体对鼠疫诊断噬菌体耐受株的特异性裂解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研究青藏高原野生型鼠疫噬菌体对鼠疫诊断噬菌体耐受株的特异性.方法 18株野生型鼠疫噬菌体通过富集、分纯后,利用双层琼脂平板法检测其对实验室诱导的3株鼠疫诊断噬菌体耐受株的特异性裂解能力.结果 分离自青藏高原鼠疫疫源地的18株野生型鼠疫噬菌体对典型鼠疫弱毒菌EV 76和0614F均能完全裂解,对R-0614F-10代菌株不完全裂解,对R-0614F-38代、R-0614F-43代不裂解,这与鼠疫诊断噬菌体Yep-phi对R-0614F-10代、R-0614F-38代、R-0614F-43代的裂解能力一致.选取3株野生型鼠疫噬菌体作用于鼠疫诊断噬菌体耐受株R-0614F-12代,形成的噬菌斑大小不一致,直径为2~10 mm,边缘不整齐,中心有再生菌生长.结论 18株野生型鼠疫噬菌体对3株鼠疫诊断噬菌体耐受株裂解作用的特异性可能与鼠疫菌细胞壁受体结构和菌株基因组序列发生改变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一株分离自丽江野鼠疫源地鼠疫噬菌体裂解特性的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测定一株分离自丽江野鼠鼠疫疫源地鼠巢土的野生型鼠疫噬菌体(命名为LJ-7)的裂解谱,分析LJ-7的裂解能力及特点. 方法 采用双层平板法观察LJ-7对248株菌(包括10株云南鼠疫耶尔森菌、1株鼠疫疫苗株EV76、6株假结核耶尔森菌、37株致病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17株非致病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100株大肠埃希菌和77株其他菌株)在28℃、37℃及18℃3种温度时的裂解能力. 结果 LJ-7对10株云南鼠疫耶尔森菌、1株鼠疫疫苗株EV76及1株弗氏志贺菌有裂解作用;对其余236株菌均不裂解.在37℃时LJ-7较鼠疫诊断噬菌体裂解性高,而在28℃时LJ-7较鼠疫诊断噬菌体裂解性低. 结论 J-7在28℃、37℃及18℃时均能裂解鼠疫耶尔森菌,对弗氏志贺菌也有裂解性作用.表明LJ-7裂解细菌谱较宽,在不依赖鼠疫菌的情况下可由其他细菌提供营养而存在,它的发现对我国鼠疫疫源地环境微生态学和流行病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长期低温保藏野生型鼠疫耶尔森菌噬菌体的活性观察及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观察长期低温保藏野生型鼠疫耶尔森菌噬菌体的活性.方法 采用液体法、点滴法和双层琼脂平皿法检测不同保藏时间野生型鼠疫耶尔森菌噬菌体的效价.结果 分离自四川省石渠县的3株野生型鼠疫耶尔森菌噬菌体, 于1998年采用液体法检测其效价分别为10-4、10-4、10-9, 4℃保藏10年后采用点滴法测定3株鼠疫噬菌体, 发现川4和川157不完全裂解, 川212完全裂解, 经过20年采用双层琼脂平板法测定其效价分别为10、10、104PFU/ml.分离自青海、西藏的9株鼠疫耶尔森菌噬菌体4℃保藏了10年, 尽管效价降低了1~3个梯度, 但仍以104~106PFU/ml的低效价状态存活.结论 野生型鼠疫耶尔森菌噬菌体以赫氏肉汤作为保护介质, 密封于普通安瓿内, 4℃保藏10~20年仍然具有较低的活性.该悬液保藏方法操作简便、有效且成本低廉, 适合于实验室和野外鼠疫检测工作时培养和保藏鼠疫耶尔森菌噬菌体.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一株鼠疫噬菌体裂解特性的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测定分离自云南省澜沧县室外捕获黄胸鼠的1株野生型鼠疫噬菌体(命名为Lc-241)的生物特性,初步探讨其在家鼠鼠疫疫源地微生态的作用. 方法 用透射电镜观察Lc-241形态,双层平板法观察其噬菌斑大小、状态及效价,单层平板法观察鼠疫噬菌体Lc-241对130株菌在28℃、37℃及室温(18℃)条件下的裂解能力. 结果 Lc-241为肌尾噬菌体在28℃时Lc-241较鼠疫诊断噬菌体裂解性低,而在37℃时较鼠疫诊断噬菌体裂解性高;在3种温度下,对6株鼠疫耶尔森菌、1株福氏志贺菌2a型、1株福氏志贺菌X变种完全裂解,对宋内志贺菌I相菌半裂解,对其余菌株均不裂解. 结论 Lc-241鼠疫噬菌体为1株宽裂解谱噬菌体,其对鼠疫菌的裂解作用随温度升高而增强.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1株携带野生型鼠疫噬菌体鼠疫菌的纯化及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对1株携带野生型鼠疫噬菌体的疑似鼠疫菌进行判定与纯化.方法 分别采用平板划线分离法和动物传代试验从1株携带野生型鼠疫噬菌体的疑似鼠疫菌获得形态完整、无自然噬菌迹象且能被诊断用鼠疫噬菌体所裂解的鼠疫菌.结果 从1株携带野生型鼠疫噬菌体的疑似鼠疫菌株分离出形态典型、无噬菌迹象且能被诊断用鼠疫噬菌体所裂解的鼠疫菌.结论 在野外监测工作或实验室抗鼠疫噬菌体血清缺乏的情况下,利用平板划线分离法和动物传代试验分离携带野生型鼠疫噬菌体样本可获得典型鼠疫菌,其操作简便、实用,同时为及时、准确地判定鼠疫疫情,防止疫情扩大蔓延做好实验室前期的诊断工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青海高原喜马拉雅旱獭血清中特异性鼠疫噬菌体抗体的检测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利用微量法间接检测青海高原喜马拉雅旱獭血清中特异性鼠疫噬菌体抗体,为后续噬菌体和哺乳动物免疫学之间的相互作用、噬菌体治疗、噬菌体与生态学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以青藏高原鼠疫疫源地分离的3株野生型鼠疫噬菌体和实验室诊断用鼠疫噬菌体为抗原,利用微量板法和双层琼脂平板法定性检测青海高原同德县、贵南县、共和县、兴海县、天峻县5个疫源县采集于2020年、2021年7-9月份喜马拉雅旱獭血清中的特异性鼠疫噬菌体免疫抗体.结果 4株鼠疫噬菌体分别与847份喜马拉雅旱獭血清进行中和试验,通过点滴法均未检测到与鼠疫噬菌体抗原反应的特异性噬菌体免疫抗体.结论 青海高原喜马拉雅旱獭血清中未发现特异性鼠疫噬菌体抗体,这与2020-2021年青海省天峻县、同德县、共和县、兴海县、贵南县5个鼠疫疫源县采样地点的鼠疫流行病学显示为静息期无鼠疫病原体存在的流行特点一致,即无鼠疫病原体的存在,间接说明这些鼠疫疫源地鼠疫噬菌体不存在或者比较微弱的存在,故检测不到特异性鼠疫噬菌体免疫抗体.可能反映了宿主动物与鼠疫噬菌体自然接触频率少,抗噬菌体抗体可能与鼠疫感染的形式和疾病的强度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