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单锁定钢板内固定联合自体髂骨植骨治疗全膝关节置换术后Rorabeck Ⅱ型股骨远端假体周围骨折的疗效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单锁定钢板内固定联合自体髂骨植骨治疗全膝关节置换(TKA)术后Rorabeck Ⅱ型股骨远端假体周围骨折(PDFF)的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分析2016年1月至2020年12月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四〇医院收治的13例伴严重骨质疏松(T值≤-2.5 SD)的初次TKA术后Rorabeck Ⅱ型PDFF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4例,女9例;年龄65~85岁[(75.2±6.5)岁]。患者均行单锁定钢板内固定联合自体髂骨植骨术。术后给予抗骨质疏松治疗及早期规范的关节功能康复锻炼。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比较术前、术后3,6,12个月膝关节活动度;比较术后3,6,12个月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SS)膝关节功能评分,评估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比较术前、术后6,12个月骨密度,评估抗骨质疏松治疗效果;观察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患者均获随访12~72个月[(43.2±19.9)个月]。手术时间为90~135 min[(103.8±12.6)min]。术中出血量为100~250 ml[(150.0±45.6)ml]。术前、术后3,6,12个月膝关节活动度分别为(114.6±7.8)°、(90.4±8.0)°、(97.3±4.8)°、(98.1±6.3)°( P均<0.05)。术后3,6,12个月HSS膝关节功能评分分别为(80.2±2.2)分、(84.6±2.9)分、(87.3±3.3)分( P均<0.05)。术后12个月膝关节功能优10例,良3例,优良率为100%。术前、术后6,12个月骨密度T值分别为(-3.8±0.6)SD、(-3.4±0.6)、(-2.9±0.6)SD( P均<0.05)。1例患者出现骨折不愈合,行二次自体髂骨复合骨形态发生蛋白-2(rhBMP-2)植骨术后骨折愈合良好;3例患者出现下肢静脉血栓,经口服利伐沙班片后均治愈;1例患者出现膝关节轻度屈伸受限,经股神经阻滞麻醉下手法松解及功能康复后改善。 结论:对于TKA术后RorabeckⅡ型PDFF,采用单锁定钢板内固定联合自体髂骨植骨,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膝关节活动度及功能恢复满意,骨密度显著提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股骨颈系统固定治疗股骨颈骨折的近期疗效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股骨颈系统(FNS)固定治疗股骨颈骨折的近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12月期间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创伤骨科收治的16例股骨颈骨折患者资料。男6例,女10例;年龄为24~69岁,平均47.5岁。骨折按Garden分型:Ⅱ型3例,Ⅲ型7例,Ⅳ型6例。16例患者均采用FNS固定治疗。记录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透视次数、术中出血量、术后骨折复位质量、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末次随访时疗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等。结果:16例患者术后获5~16个月(平均9.3个月)随访。术后骨折复位质量根据Garden指数评定:16例患者骨折复位均满意。本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为25~115 min,平均41.5 min;术中透视次数为14~47次,平均26次;术中出血量为35~210 mL,平均76 mL;住院时间为3~9 d,平均4.6 d;骨折愈合时间为3~6个月,平均4.5个月。末次随访时根据髋关节Harris评分系统评定患髋功能:优10例,良5例,可1例。随访期间无一例患者发生感染、内固定物松动等并发症。结论:FNS固定治疗股骨颈骨折操作简单,可以通过单一微创切口置入股骨颈动力棒、外侧钢板、锁定螺钉及抗旋螺钉,固定可靠,对外侧肌肉软组织的激惹小,近期疗效良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非脱位过伸型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特征及治疗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索非脱位过伸型胫骨平台骨折的流行病学特点、临床特征、治疗策略及临床结果。方法:收集收集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共25例非脱位过伸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资料,其中男12例,女13例,年龄(51±15)岁(范围:27~79岁)。损伤原因:车祸18例,重物砸伤2例,摔伤5例。胫骨平台骨折Schatzker分型:Ⅱ型4例,Ⅳ型5例,Ⅴ型13例,Ⅵ型3例;三柱理论分型:单纯外侧柱4例,单纯内侧柱5例,内侧柱+外侧柱7例,三柱9例。25例后倾角术前-5.2°±4.2°(范围:-10°~0°)。术前MR检查示合并膝关节内侧副韧带(medial collateral ligament,MCL)损伤5例,合并膝关节后外侧结构复合体(posterolateral complex,PLC)损伤3例,合并PLC+膝关节后交叉韧带(posterior cruciate ligament,PCL)损伤2例,合并半月板损伤10例。合并韧带损伤患者胫骨平台后倾角改变均>10°,其中5例患者后倾角改变>15°,5例患者后倾角改变>10°,而后倾角改变<10°患者无合并韧带损伤;合并韧带损伤患者单纯外侧柱或内侧柱骨折患者6例,内侧柱+外侧柱骨折患者2例,三柱骨折患者2例。结果:25例随访时间16.4个月(范围:12~24个月)。手术时间(124±33)min(范围:65~180 min),出血量(106±48)ml(范围:20~200 ml)。所有患者均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方式进行治疗,根据骨折特点进行针对性关节面复位及下肢力线纠正,固定钢板偏前方放置固定骨折块。术后骨折复位评价:解剖复位20例,复位良好5例(关节面塌陷2~5 mm),骨折复位优良率100%。内固定方式:单纯外侧钢板4例,单纯内侧钢板2例,内侧+外侧钢板治疗15例,内侧钢板+外侧铆钉1例,内侧钢板+后方螺钉1例,外侧钢板+腓骨螺钉1例,内外侧钢板+外侧铆钉1例。8例术中进行了半月板修复,其中内侧5例,外侧3例。所有患者末次随访时获得骨性愈合,骨折愈合时间3~6个月(平均3.3个月)。术后Rasmussen评分(24.9±3.5)分(范围:18~29分),术后膝关节活动度118°±9°(范围:90°~130°)。2例出现术后伤口表浅感染。结论:非脱位过伸型胫骨平台骨折主要影像学特征为胫骨平台后倾角改变,单纯前内侧柱/前外侧柱损伤时易合并"对角线"损伤,胫骨平台后倾角改变>10°时易合并周围韧带损伤;通过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恢复关节面平整及下肢力线,修复韧带软组织结构,重建膝关节稳定性,可取得满意的疗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掌侧传统入路与掌侧单一切口微创入路置入锁定钢板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比较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比较掌侧传统入路与掌侧单一切口微创入路置入锁定钢板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2年12月期间无锡市第九人民医院创伤骨科经掌侧入路置入锁定钢板固定治疗的116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资料。男51例,女65例;年龄(57.0±10.6)岁。按切口不同分为掌侧传统入路(传统组,65例)和掌侧单一切口微创入路(微创组,51例)。记录和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切口愈合情况、骨折愈合时间、术后第1天和第7天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及末次随访时腕活动范围、患侧握力及影像学结果。末次随访时采用腕关节患者自行评估量表(PRWE)和Gartland-Werley腕评分评价腕功能。结果:两组患者术前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具有可比性。术后所有患者获(13.6±2.1)个月随访。微创组患者术中出血量[(27.3±3.6) mL]显著少于传统组[(41.2±6.8) mL],切口长度[(1.6±0.1) cm]显著短于传统组[(6.6±0.6) cm],术后第7天疼痛VAS评分[(2.3±0.6)分]和并发症发生率(2.0%,1/51)均显著低于传统组[(3.0±0.6)分、12.3%(8/65)],但手术时间[(70.4±6.9) min]显著长于传统组[(67.2±8.0) min],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患者切口愈合、骨折愈合时间、术后第1天VAS评分及末次随访时腕活动范围、患侧握力、PRWE评分、Gartland-Werley功能恢复、骨折对位、掌倾角、尺偏角和桡骨茎突长度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掌侧传统入路与掌侧单一切口微创入路置入锁定钢板固定均是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有效方法,但后者在切口美观性、术中出血量、手术创伤反应和手术风险等方面均优于前者。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皮瓣移植联合VSD技术修复下肢骨折内固定术后钢板外露创面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VSD联合皮瓣移植在修复下肢骨折内固定术后钢板外露创面的临床效果。方法:2013年1月至2020年1月,共收治19例下肢骨折内固定术后软组织缺损致钢板外露患者,创面面积2.0 cm×4.0 cm~5.0 cm×12.0 cm,彻底清创后应用VSD,II期根据缺损的位置及大小选择皮瓣移植修复创面,切取皮瓣面积4.0 cm×6.0 cm~8.0 cm×15.0 cm。术后定期随访,对皮瓣的成活情况及临床效果进行评价。结果:术后皮瓣全部成活,有1例皮瓣远端皮肤小部分坏死,面积为3.0 cm×0.5 cm,经换药等处理后愈合。术后随访6~12个月,皮瓣质地柔软,有弹性,供区愈合良好,复查X线证实已骨性愈合,无骨髓炎及慢性窦道形成等并发症,下肢行走正常。结论:使用VSD联合皮瓣修复下肢骨折内固定术后钢板外露创面,临床效果较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儿童先天性漏斗胸合并先天性心脏病的同期手术治疗策略探讨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儿童先天性心脏病(congenital heart disease,CHD)合并漏斗胸最佳的治疗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7月到2018年5月间于湖南省儿童医院住院治疗的17例先天性CHD合并漏斗胸患儿的资料,男10例,女7例,年龄(4.5±2.7)岁,年龄范围1~12.7岁,体重(14.5±5.2)kg ,体重范围7.5~27.5 kg。其中单纯室间隔缺损4例,单纯房间隔缺损8例,室间隔缺损合并房间隔缺损3例,室间隔缺损合并房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1例,室间隔缺损合并肺动脉高压1例。根据年龄及漏斗胸程度,分别接受游离提拉胸骨、自制胸骨抬举装置、NUSS钢板的治疗,CHD分别接受体外循环下心内直视手术(经胸骨正中切口或右腋下直切口)或经皮及经心导管封堵治疗。结果:17例患儿均接受同期手术矫治,心内畸形矫治及漏斗胸均矫治成功,住院时间(13.2±4.8)d,住院时间范围为(8~25)d。有2例切口延期愈合,1例术后左侧少量胸腔积液,无手术死亡、大出血及胸腔脏器损伤、排异反应等并发症。结论:依据患儿的特点,选择个体化的方案予以同期矫治儿童CHD合并漏斗胸,可避免多次手术、麻醉的风险,安全有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外踝Danis-Weber B型骨折的三维形态学研究及临床意义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描述外踝Danis-Weber B型骨折的形态特征,重点观察骨折尖峰位置的分布情况,并描绘其骨折线地图,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2年5月期间同济大学附属杨浦医院采用手术治疗的114例外踝Danis-Weber B型骨折患者CT断层扫描数据。男46例,女68例;年龄61.5(51.8,68.0)岁。在CT三维重建上测量远端骨块形态,观察骨折尖峰位置,根据尖峰位置将骨折分为4型:Ⅰ型尖峰位于外侧嵴,Ⅱ型尖峰位于后外侧面,Ⅲ型尖峰位于后侧嵴,Ⅳ型尖峰位于内侧面。并将所有骨折线重叠至模板骨上生成三维骨折线地图。结果:本组患者按骨折尖峰所在位置分型:Ⅰ型7例(6.1%,7/114),Ⅱ型65例(57.0%,65/114),Ⅲ型39例(34.2%, 39/114),Ⅳ型3例(2.6%,3/114)。49例(43.0%,49/114)患者骨折尖峰不在腓骨的后外侧面上(常规后外侧钢板不能压住骨折尖峰)。在骨折形态上,114例患者的前侧骨折高度、后侧骨折高度、骨折垂直长度、骨折倾斜角度、骨折螺旋角度、骨折尖峰螺旋角度分别为(-6.22±4.62)mm、(27.23±12.32)mm、(33.45±11.89)mm、56.9°±9.6°、269.8°±37.1°、156.2°±24.0°。Ⅲ型骨折患者的前侧骨折高度、后侧骨折高度、骨折垂直长度、骨折螺旋角度及骨折尖峰螺旋角度均显著大于Ⅱ型骨折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骨折线地图提示Ⅲ型骨折的骨折线走行较Ⅱ型骨折更陡峭。 结论:约有一半的外踝Danis-Weber B型骨折尖峰不在腓骨后外侧面,现有后外侧钢板不能起到有效的抗滑作用。骨折线越高,其骨折尖峰位置越靠近腓骨后内区域(后侧嵴及内侧面)。Ⅲ型和Ⅳ型骨折往往提示更严重的受伤暴力及伴随损伤。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经腓骨入路倒置肱骨近端锁定接骨板结合空心螺钉行踝关节融合术治疗终末期踝关节炎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经腓骨入路倒置肱骨近端锁定接骨板(PHILOS)结合空心螺钉多平面固定行踝关节融合术治疗终末期踝关节炎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4月至2018年1月郑州市骨科医院足踝外科采用经腓骨入路倒置PHILOS钢板结合空心螺钉多平面固定行踝关节融合术治疗的19例(19踝)终末期踝关节炎的患者资料。男9例,女10例;年龄36~65岁,平均46.7岁;左踝11例,右踝8例;创伤性关节炎9例,骨关节炎6例,距骨缺血性坏死2例,马蹄内翻足2例。所有患者均为Morrey-Wiedeman关节炎影像学分期Ⅲ期。记录术前和末次随访时患者的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的踝-后足评分、视觉模拟评分(VAS)、关节融合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19例患者术后获18~62个月(平均31.5个月)随访,AOFAS的踝-后足评分为由术前(46.3±2.1)分提高至末次随访时(81.6±0.9)分,VAS由术前(7.1±0.2)分降低至末次随访时(2.0±0.2)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01)。踝关节全部达到骨性融合,融合时间9~14周(平均11.5周)。无一例发生内固定物松动或断裂。末次随访时所有患者均对手术表示满意。1例患者术后出现足跟外侧皮肤感觉减退,口服营养神经药物3个月后恢复。1例患者术后2周拆线时外侧切口出现裂开,经清创后逐渐愈合。末次随访时2例患者出现距下关节退变,1例患者出现距舟关节退变,但都无临床症状。 结论:经腓骨入路倒置PHILOS钢板结合空心螺钉多平面固定行踝关节融合术治疗终末期踝关节炎,固定可靠、融合时间短,减轻了疼痛和改善了踝关节功能,是治疗终末期踝关节炎的有效方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外置锁定钢板固定42A2型胫骨中段不同角度斜行骨折的Mises应力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建立锁定钢板固定42A2型胫骨中段斜行骨折不同骨折线方向以及骨折线与胫骨长轴不同夹角的三维模型,采用有限元分析的方法对锁定钢板、螺钉及胫骨的生物力学进行计算分析,为临床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一名健康成人志愿者,25岁,男性,身高173 cm,体重69.5 kg,对左侧胫骨进行CT扫描,获取相关数据建立锁定钢板固定42A2型胫骨中段斜行不同骨折线方向及骨折线与胫骨长轴不同夹角的骨折模型,并分别采用8孔纯钛接骨板进行固定。比较不同角度骨折模型的锁定钢板、螺钉及胫骨的Mises应力变化。结果:在骨折线自外下向内上即左斜方向42A2型骨折的情况下,胫骨Mises应力最大值为114 MPa,螺钉Mises应力最大值为279.8 MPa,锁定钢板Mises应力最大值为302.4 MPa;而骨折线自内下向外上即右斜方向骨折的情况下,胫骨Mises应力最大值为93.41 MPa,螺钉Mises应力最大值为353.4 MPa,锁定钢板Mises应力最大值为411.8 MPa。结论:左斜、右斜两种方向斜行骨折,应力最大值均为:锁定钢板>螺钉>胫骨;在该锁定钢板位置固定的情况下,锁定钢板、螺钉最大应力值均是右斜骨折>左斜骨折;且最大应力值均随角度增大而增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Lisfranc损伤足底入路的解剖学研究及初步疗效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采用单一足底入路或联合足背入路治疗足背软组织条件差、跖侧撕脱性骨折或多柱复杂的Lisfranc损伤的安全性、有效性及初步应用疗效。方法:①收集新鲜成人足部标本6支,采用足底入路解剖标本,以明确足底入路的皮肤切口和放置钢板螺钉内固定的安全区域,并完成相应钢板、螺钉固定。②足底入路解剖研究明确后,对2020年9月至2021年11月南方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足踝外科收治的3例足背皮肤挫伤严重坏死或跖骨基底撕脱性移位骨折的Lisfranc损伤患者采用足底入路治疗,其中男2例,女1例;年龄平均为51岁(34~68岁)。通过分析患者的复位效果、末次随访时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的中足评分、Maryland评分、Kofoed评分、骨折愈合情况、术后并发症以评估初步疗效。结果:①解剖显露范围:内侧可显露内侧柱(内至第1跖楔关节跖侧),外侧可显露中间柱(外至第3跖楔关节跖侧);可探查腓骨长肌肌腱、Lisfranc足底韧带及骨间韧带;模拟手术后X线片示钢板位置满意。②临床结果:所有患者均获随访,时间6~14个月(平均11个月)。末次随访时VAS评分为0~1分(平均0.5分),AOFAS评分为85~92分(平均89分),Maryland评分为93~96分(平均95分),Kofoed评分为92~95分(平均94分)。所有患者骨折均愈合,均未发生并发症。结论:在明确解剖研究后,采用单一足底入路或联合足背入路治疗足背软组织条件差、跖侧撕脱性骨折或合并多柱复杂Lisfranc损伤安全、有效,初步疗效满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