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指纹图谱、含量测定及多元统计分析的银花感冒颗粒质量评价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9/16
目的 建立银花感冒颗粒HPLC指纹图谱,测定绿原酸等 6 种成分的含量,开展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PLS-DA).方法 采用液相色谱-二极管阵列检测器法,Alltima C18色谱柱,梯度洗脱,流速为1.0 mL·min-1,柱温为35℃,检测波长为300 nm和251 nm;采用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技术,对 10 批次样品进行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同时测定绿原酸等 6种成分的含量;采用SIMCA 14.0 软件对数据进行归一化,构建判别分类模型,对模型进行置换验证,并分析变量重要性投影值(VIP)筛选出质量标志物.结果 以10批次数据为基础建立银花感冒颗粒指纹图谱,确定 15 个共有峰,相似度均在 0.95 以上;6 种成分在相应的进样浓度范围内与峰面积的线性关系良好(r≥0.998),加样回收率均在 97.8%~101.4%.OPLS-DA分析结果显示,所构建的判别分类模型稳定性和预测能力尚可,绿原酸和甘草酸成分为银花感冒颗粒的质量标志物.结论 建立的指纹图谱及多成分含量测定方法简便可行、准确可靠,可用于银花感冒颗粒的质量控制,筛选出的质量标志物具有一定的科学导向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9/16
-
高效液相色谱波长切换法同时测定银花感冒颗粒中绿原酸、甘草苷、5-O-甲基维斯阿米醇苷的含量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建立同时测定银花感冒颗粒中绿原酸、甘草苷、5-O-甲基维斯阿米醇苷的含量的方法.方法 色谱柱,Welch-C18色谱柱(4.6 mm× 250 mm,5μm),流动相:乙腈(A)-0.4%磷酸(B),梯度洗脱0~5 min(5%~13%A);5~18 min(13%~14%A);18~22 min(14% ~20%A);22 ~38 min(20% ~32%A);流速1.0 mL·min-1;柱温30℃,检测波长327 nm,230 nm.结果 银花感冒颗粒中绿原酸在54.05~540.50 ng(r =0.9999),甘草苷在35.58 ~355.80 ng(r =0.9993),5-O-甲基维斯阿米醇苷在30.59 ~ 305.90 ng(r=0.9999)范围内线性良好,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9.58%(RSD为0.92%),99.28%(RSD为2.31%),98.91%(RSD为2.16%).结论 高效液相色谱波长切换法同时测定银花感冒颗粒中绿原酸、甘草苷、5-O-甲基维斯阿米醇苷的含量具有操作简单,专属性强,准确度高的优点,可以更全面的控制银花感冒颗粒的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无糖型银花感冒颗粒的成型工艺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研究无糖型银花感冒颗粒的最佳成型工艺.方法 考察不同辅料对颗粒成型性、溶化性、流动性和吸湿性的影响;利用综合评分法筛选制备无糖型银花感冒颗粒的最优辅料,并确定辅料之间最佳配比;采用Box-Behnken响应曲面法优化辅料加入量、乙醇体积分数及用量3个成型工艺参数.结果 颗粒的最佳成型工艺条件为:糊精乳糖甘露醇=0.511.5,浸膏粉辅料=12,以90%乙醇为润湿剂,用量为混合粉的10%,为减少水分对药物性质及稳定性的影响,环境湿度应控制<54%.结论 该工艺可靠、稳定、重复性好,所制颗粒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年版四部"颗粒剂"项下要求,为无糖型银花感冒颗粒生产的工艺条件提供了参考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无糖型银花感冒颗粒质量标准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建立无糖型银花感冒颗粒的质量标准.方法:采用薄层色谱(TLC)法定性鉴别复方制剂中桔梗、甘草和防风,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复方制剂中的绿原酸和连翘苷的含量.结果:发现薄层色谱斑点分离度较好、清晰且阴性无干扰.绿原酸在0.076,8~1.150,2μg范围内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9),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9.80%,RSD为1.45%.连翘苷在0.247,3~1.236,6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9),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8.20%,RSD为2.11%.结论:所建立的方法可靠准确,专属性强,重现性好,可作为无糖型银花感冒颗粒的质量控制方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基于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和网络药理学技术分析银花感冒颗粒化学成分及其治疗作用的分子机制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快速鉴定银花感冒颗粒中的化学成分,并基于网络药理学技术探讨银花感冒颗粒治疗感冒的分子机制.方法 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UPLC-Q-TOF/MS)解析银花感冒颗粒中的化学成分;从Swiss Target Prediction等数据库预测药物成分作用靶点,并通过疾病相关靶点数据库得到疾病靶点;对预测靶点与疾病靶点取交集;利用STRING数据库得到间接作用蛋白靶点;通过David数据库进行通路分析和间接靶点筛选,并得到化合物-靶点-通路图.结果 银花感冒颗粒中共检测到31种化合物,其中15种来源于金银花,6种来源于连翘,5种来源于防风,3种来源于甘草,2种来源于桔梗.通过网络药理学研究发现银花感冒颗粒中28种活性化学成分的43个直接靶点、84个间接靶点及Toll样受体信号通路、细胞凋亡和趋化因子信号通路等8条通路与流行性感冒、感染、咽喉痛等疾病有较强的相互作用.结论 UPLC-Q-TOF/MS技术可以简单、快速、高效地对银花感冒颗粒中化学成分进行定性分析.银花感冒颗粒的网络药理学研究,对阐明银花感冒颗粒治疗感冒的分子机制,在发掘银花感冒颗粒新的适应证等方面有重要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UPLC波长切换法同时测定银花感冒颗粒中5种成分的含量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建立超高效液相色谱波长切换法同时测定银花感冒颗粒中绿原酸、连翘苷、连翘酯苷A、甘草酸铵、5-O-甲基维斯阿米醇苷5种成分的含量.方法:采用ACQUITY UPLC BEH C18色谱柱(100 mm×2.1 mm,1.7 μm),以乙腈(A)-0.1%甲酸溶液(B)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波长为327 nm(0 ~ 3.0 min)、330 nm(3.0~7.0 min)、254 nm(7.0~8.5 min)、277 nm(8.5~10.0 min)、237 nm(10.0~ 13.0 min),流速为0.4ml·min-1,柱温为25℃.结果:绿原酸、连翘苷、连翘酯苷A、甘草酸铵、5-O-甲基维斯阿米醇苷分别在0.009~0.452,0.005~0.234,0.005~0.228,0.013~0.645,0.005~0.276 μg(r≥0.999 4)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9.9%~ 102.4%,RSD≤1.5(n=6).结论:建立的UPLC方法操作简单,重复性好,可用于银花感冒颗粒的质量控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HPLC法同时测定银花感冒颗粒中8种成分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建立HPLC法同时测定银花感冒颗粒(金银花、连翘、防风等)中新绿原酸、绿原酸、升麻素苷、连翘酯苷A、3,5-二-O-咖啡酰奎宁酸、5-O-甲基维斯阿米醇苷、4,5-二-O-咖啡酰奎宁酸、甘草酸的含量.方法 该药物70%甲醇提取液的分析采用Agilent Zorbax SB-C18色谱柱(250 mm×4.6 mm,5 μm);流动相[乙腈-甲醇(6 ∶ 4)]-0.1%磷酸,梯度洗脱;体积流量1.0mL/min;柱温30℃;检测波长254、327 nm.结果 8种成分在各自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 3),平均加样回收率97.59%~103.57%,RSD 1.54%~2.49%.结论 该方法简便准确,可用于银花感冒颗粒的质量控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