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菜蛾肠道成团泛菌PxG45的分离鉴定及其抗真菌活性
编辑人员丨2024/2/3
[目的]昆虫肠道共生细菌是栖息在昆虫肠道中的微生物,是肠道微生物群落中最主要的成员.它们对昆虫的生长发育、营养吸收以及免疫系统均具有重要影响.本研究通过对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肠道共生细菌进行分离培养和功能鉴定,以探究肠道共生细菌对小菜蛾适应性的影响及其对真菌的广谱抑制作用.[方法]利用体外平板培养分离纯化小菜蛾3龄幼虫肠道细菌PxG45菌株,结合形态学、16S rDNA基因测序和生理生化测定进行菌种鉴定.利用生物测定探究PxG45对小菜蛾3龄幼虫存活率及球孢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侵染小菜蛾3龄幼虫对存活率的影响.通过平板对峙法检测PxG45对球孢白僵菌的抑制作用,进一步检测PxG45对植物病原真菌希金斯炭疽菌Colletotrichum higginsianum、刺盘孢炭疽菌C.camelliae、尖孢镰刀菌古巴专化型4号生理小种 Fusarium oxysporum f.sp.cubense race 4、茄链格孢菌 Alternaria solani、稻瘟病菌 Magnaporthe oryzae和丁香假单胞菌杨梅致病变种Pseudomonas syringae pv.myricae的广谱抗性.[结果]小菜蛾3龄幼虫肠道菌PxG45为成团泛菌Pantoea agglomerans.与未饲喂PxG45的对照组相比,饲喂PxG45不仅显著提高了健康小菜蛾3龄幼虫的存活率,还提高了球孢白僵菌侵染后3龄幼虫的存活率.与PxG45拮抗培养的球孢白僵菌和6种植物病原真菌的菌落直径均显著小于单独培养球孢白僵菌和6种植物病原真菌时的直径,与PxG45拮抗培养后真菌的生长均被抑制.[结论]成团泛菌PxG45通过直接的抑菌作用影响小菜蛾对外界的适应性,且这种抑菌作用具备广谱性,可显著抑制植物病原真菌的生长.本研究表明PxG45具备生防菌潜力,并为利用害虫肠道共生菌提供新思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2/3
-
云南野生土荆芥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及其抑菌活性的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云南野生土荆芥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及对细菌和真菌的抑菌作用.方法 用水蒸气蒸馏的方法提取土荆芥的挥发油,GC-MS法测定挥发油的化学成分;用抑菌圈法和抑制菌丝生长速率法研究土荆芥地上部分挥发油对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普通变形杆菌和大肠杆菌5种细菌及对尖孢炭疽菌、多主棒孢霉、尖孢镰刀菌、腐皮镰刀菌和可可葡萄座腔菌5种真菌的抑制作用.结果 从土荆芥挥发油中共检测出34种化合物,其中相对含量较高的有:α-松油烯(35.21%)、甲酸松油酯(33.82%)和对聚伞花素(18.46%)等;土荆芥挥发油对枯草芽孢杆菌、普通变形杆菌和大肠杆菌的最低抑菌浓度均为15 μl/ml,对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没有抑菌作用;对尖孢炭疽菌、多主棒孢霉、尖孢镰刀菌、腐皮镰刀菌和可可葡萄座腔菌的EC50分别为40.83 μl/ml、3.17μl/ml、2.85 μl/ml、2.33 μ1/ml、1.35 μl/ml.结论 云南野生土荆芥挥发油的主要成分为α-松油烯、甲酸松油酯和对聚伞花素;挥发油对5种细菌中的3种细菌有抑菌活性,对5种真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菌活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白屈菜内生真菌的分离鉴定及其代谢产物的抗真菌活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为寻找新型抗真菌活性物质的来源, 该研究采用常规真菌分离方法, 从药用植物白屈菜的根、茎及叶中共分离得到11株可培养的内生真菌, 结合分子生物学与形态学鉴定了其中10株, 其中刺盘孢属Colletotrichum 7株 (L1, L2, L3, S1, S3, S4, S5) , 镰刀菌属Fusarium 3株 (R1, R2, R3) .抗真菌活性测试结果表明, 所有菌株代谢产物对5种常见植物病原菌 (苹果炭疽菌、玉米弯孢菌、水稻稻瘟菌、烟草赤星菌和白菜黑斑菌) 均表现出一定程度的抗菌活性, 部分测试项目抑制率超过60%, 其中菌株R1, S2, S3, S4的活性相对较高.该研究丰富了对白屈菜内生菌的认识, 同时为新型微生物源抗菌物质的深入研究奠定了基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基于高通量测序的3种竹子小枝真菌群落
编辑人员丨2023/8/6
为了解感染丛枝病时竹子真菌群落的特征,以丛枝病侵染的斑竹( Phyllostachys bambusoides f. lacrima-deae) 、毛竹( Ph. edulis) 和早竹( Ph. praecox) 小枝为研究材料,运用高通量测序技术、DNA 条码技术和生物信息学技术,分析了感染丛枝病的斑竹、毛竹、早竹真菌群落的物种组成和多样性,探讨了竹子丛枝病病原菌与其他竹子真菌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 ( 1) 3 种竹子小枝共鉴定到706 个最终的OTUs,所有样品中均存在的有48 个; 3 种感病竹子真菌群落中相对丰度较高的菌群包括: 针孢麦角菌属( Aciculosporium) 、竹黄属 ( Shiraia) 、漆斑菌属( Myrothecium) 、棘壳孢属( Pyrenochaeta) 、刺盘孢/炭疽菌属( Colletotrichum) 、镰刀菌属( Fusarium) 、弯梗孢属( Camptophora) 和假酵母状菌属( Pseudozyma).( 2) 3 种感病竹子真菌群落间的Chao1 指数和Shannon 指数差异不显著( P>0.05).( 3) 3 种感病竹子的病原菌为竹针孢座囊菌( Aciculosporium take),该菌与13 种竹子真菌之间存在负相关,其中9 种的相关性达到显著水平( P<0.05); 该菌与2 种竹子真菌之间存在较弱的正相关.( 4) 鉴定的竹子真菌中存在绿色木霉( Trichoderma virens) 、枝孢霉属真菌( Cladosporium sp.) 、竹黄属真菌( Shiraia sp.) 、弯孢霉属真菌( Curvularia sp.) 、青霉属真菌( Penicillium sp.)和枝顶孢属真菌( Acremonium sp.),这些真菌是竹子病害潜在的生防菌.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定殖植物根内和根围放线菌的分离鉴定及其体外抑菌促生效应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旨在分离、筛选并鉴定体外具抑菌促生作用的定殖于植物根内和根围的放线菌,以期丰富放线菌种质资源,为研制植物病害生防菌剂提供技术依据.[方法]采用稀释涂布平板法分离盐碱地、湿地、工业污染土壤中优势植物根内及其根围中的放线菌;通过平板对峙试验筛选具有抑菌效应的菌株,进而采用Salkowski比色法、CAS平板检测法和无氮源培养法进一步检测抑菌菌株的促生作用;通过形态观测、生理生化特性检测及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鉴定菌种.[结果]共分离到链霉菌属(Streptomyces)、诺卡氏菌属(Nocardia)和小单孢菌属(Micromonospora)3属共283株定殖于植物根内和根围的放线菌,3个采样地中湿地数量最多,均为根围土>根内;其中链霉菌属占总数的77%,可分为10个类群.经筛选获得7株抑菌活性和促生效应较强的菌株,其中菌株H6-1抑菌效应最大,其无菌发酵液对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禾谷镰刀菌(Fusarium graminearum)、灰葡萄孢菌(Botrytis cinerea)、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轮纹大茎点霉(Macrophoma kawatsukai)和瓜类炭疽菌(Colletotrichum orbiculare)的抑制率分别为32.3%、42.6%、48%、72.2%、58.1%和60.5%;而D11-4菌株的促生作用最强,能产吲哚乙酸(22.3 mg/L)、产铁载体(晕圈直径25.2 mm)和固氮.经鉴定这7株放线菌是吸水链霉菌变种(Streptomyces angustmyceticus)H4-6、娄彻氏链霉菌(Streptomyces rochei) S2-2、浑圆链霉菌(Streptomyces globosus) H6-1、(Streptomyces iakyrus) GD8-4、波卓链霉菌(Streptomyces bottropensis) GH8-6、(Streptomyces paradoxus) H8-2和(Streptomyces coralus)D11-4.[结论]三个生境中定殖于植物根内和根围的放线菌类群丰富且所筛选获得的7株放线菌具有生防潜力,值得进一步研发.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甘蔗赤腐病内生拮抗菌YC89的筛选及鉴定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筛选防治甘蔗赤腐病(sugarcane red rot)的生防菌株.[方法]实验以前期分离获得的甘蔗内生细菌为目标菌,以甘蔗赤腐病的病原真菌镰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 falcatum Went.)为指示菌,采用平板对峙法筛选对该病菌有较强抑制作用的菌株,然后通过琼脂扩散法测定菌株代谢产物对抑菌活性的影响,并对具有较好拮抗效果的高效菌株进行抑菌广谱性分析并对其进行鉴定.最后通过形态学、生理生化特征以及16S rDNA和gyrA序列分析对高效菌株YC89进行鉴定.[结果]经初筛筛选到抑菌带均大于1.60 cm的5株拮抗细菌,其中X22、W2、YC89抑菌带均高达1.87 cm.对初筛得到的5株内生菌进行复筛,结果所示菌株YC89、H1、X22、W2、YT93对镰孢炭疽菌的抑菌率都在75%以上,其中菌株YC89对该病菌的抑菌效果最好,其抑菌率为78%.菌株YC89的发酵液、上清液、过滤液及粗蛋白提取液对镰孢炭疽菌的生长有较强的抑制作用,且菌株YC89对玉米大斑病、甘蔗梢腐病、草莓灰霉病等7种病原菌也有较好的抑制效果.通过菌株鉴定结果,初步将YC89菌株鉴定为贝莱斯芽孢杆菌(Bacillus velezensis).[结论]菌株YC89对镰孢炭疽菌具有较好的抑制效果,表明其对甘蔗赤腐病的生物防治具有较大的应用潜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白花曼陀罗内生真菌多样性及抗皮肤真菌活性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分析白花曼陀罗各部位内生真菌的类群结构与多样性,并筛选出具有抗皮肤真菌的活性菌株,为寻找新的抗皮肤真菌先导化合物提供菌株资源.方法:采用组织块法对白花曼陀罗根、茎、叶3个部位的内生真菌进行分离,结合形态学和rDNA-内转录间隔区(ITS)序列分析法对内生真菌进行鉴定,利用琼脂扩散法分析其抗皮肤真菌活性.结果:该研究从白花曼陀罗中分离到292株内生真菌,隶属于34个属,其中根部内生真菌的优势类群为镰刀菌属(Fusarium)占72.97%,茎部以镰刀菌属(37.25%)和Plectosphaerella(28.43%)为主要类群,而炭疽属(Colletotrichum)在叶部的比例最高,达39.66%;叶部内生真菌的分离率(89.23%),定殖率(84.62%)和多样性指数(1.82)明显高于根(70.48%,70.48%,1.23)和茎(69.39%,68.03%,1.64).35代表性内生真菌发酵液的抗皮肤真菌活性结果表明,它们对犬小孢子菌,黏性毛孢子菌,红毛癣菌、白色念珠菌等皮肤致病真菌的具有抑制作用的菌株分别占总数的97.14%,71.43%,45.71%,25.71%,其中有6株(17.14%)对4种皮肤致病真菌均具有抑制活性,它们分别是 Fusarium sp.R1,Penicillium sp.R5,Aspergillus sp.R7,Metarhizium sp.S18,Diaporthe sp.S19和Glomerella sp.L57.结论:白花曼陀罗内生真菌具有丰富的物种多样性,其中存在较高比例的具抗皮肤真菌活性菌株,为寻找新的抗皮肤真菌药物提供了菌株资源.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黑龙江省高粱炭疽病致病真菌分离与鉴定
编辑人员丨2023/8/5
[背景]黑龙江省高粱炭疽病是目前主要的高粱病害之一,严重影响高粱的产量与品质.[目的]明确黑龙江省高粱炭疽病的病原种类.[方法]采用组织分离法与单孢纯化法获得高粱炭疽病病原纯培养物.通过柯赫氏法则证病后,利用培养物菌落形态、产孢结构、分生孢子形态及大小等形态学特征,同时结合rDNA ITS序列特征对病原物进行鉴定.[结果]柯赫氏法则验证结果表明,分离自不同地区的3个分离株D13、H4和Z24是高粱炭疽病的致病真菌.形态学观察表明,3株菌在PDA培养基上在28℃形成的菌落生长速度为7.3-12.3 mm/d,菌丝白色、灰白色至灰色,菌落浅黄色至橘黄色;刚毛直立,基部膨大,褐色或深褐色,有3-5隔;分生孢子梗直接从菌丝体上产生,无色无隔,短,直立或稍弯,不分枝;分生孢子单胞,镰状,向两端渐尖,表面光滑,无色,有的具油球;附着胞从菌丝顶端或菌丝体产生,顶端膨大,褐色或深褐色,近球形、卵球形、椭圆形或纺锤形,边缘光滑、裂片、多裂片或深裂片.分离株D13、H4和Z24获得的rDNA ITS序列登录号分别为MW040055、MW040057和MW040056.基于rDNA ITS序列构建的系统发育树发现,分离株D13、H4和Z24均与高粱炭疽菌(Colletotrichum sublineola)相聚一群.[结论]黑龙江省引起高粱炭疽病的病原真菌为高粱炭疽菌.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60Co-γ辐照对铁皮石斛内生菌种群结构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探讨60Co-γ辐照对铁皮石斛内生菌种群结构的影响.方法:采用60Co-γ辐照铁皮石斛,再运用MiSeq高通量方法测定辐照前后内生细菌16S rDNA和内生真菌18S rDNA ITS1-ITS2扩增序列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60Co-γ辐照后铁皮石斛内生细菌和真菌丰富度显著降低,内生细菌OTU数目降低51.82%,内生真菌OTU数目降低69.06%.在属的水平上,非加权组平均法和热图分析表明60Co-γ辐照后铁皮石斛内生细菌假单胞菌属所占比例显著降低,红球菌属所占比例显著上升;内生真菌炭疽菌属和链格孢菌属所占比例显著降低,镰刀菌属所占比例显著上升.线性判别分析LEfSe研究表明60Co-γ辐照前后铁皮石斛内生细菌和内生真菌丰度差异显著.结论:60Co-γ辐照后铁皮石斛内生细菌和真菌多样性均显著降低,种群结构差异显著且内生真菌的差异比内生细菌更明显,为研究延长中草药的贮藏时间及及其功能应用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亳菊内生菌BN7的鉴定与生防促生功能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5
植物内生菌具有增强宿主植物抵抗生物和非生物胁迫的能力,也具有增强宿主植物对磷、钾等矿质元素的分解吸收,进而促进植物的生长.本文采用平板对峙法检测亳菊内生菌BN7对玉米弯孢病菌、黄瓜枯萎病菌、小麦赤霉病菌、串珠镰刀病菌、瓜炭疽病菌、茶叶轮斑病菌等6种植物病原菌的拮抗作用;测定菌株BN7的解磷、解钾、产生长素、降解纤维素能力和对DPPH的清除能力;并根据菌株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征和16S rDNA序列分析对菌株BN7进行鉴定.结果 表明:亳菊内生菌BN7对小麦赤霉菌等6种植物病原菌均有抑制作用;菌株BN7使有机磷和无机磷发酵液中可溶性磷分别增加了108.38和68.71 mg/L,使可溶性钾增加了32.03 mg/L,IAA的分泌量高达164.39 mg/L;培养3天菌株BN7羧甲基纤维素酶和滤纸酶的活力达到最高,分别为168.78和79.87 U/mL;培养7天的上清液对DPPH清除率可达82.13%;根据形态学特征、生理生化特征及16S rDNA序列分析,菌株BN7初步鉴定为巨大芽孢杆菌(Bacillus megaterium).因此,亳菊内生菌BN7是一株具有广谱抗真菌、解磷、解钾、产IAA和降解纤维素能力的巨大芽孢杆菌.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