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医用加压弹力袜或间歇式充气压力泵对截石位全麻患者术中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评价医用加压弹力袜或间歇式充气压力泵对截石位全麻患者术中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择期截石位全麻结直肠手术、妇科手术患者100例,手术时间>60 min,年龄30~59岁,ASA分级Ⅰ或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 n=50):压力泵组(PP组)和弹力袜组(ES组)。于入室(T 0)、麻醉诱导后即刻(T 1)、截石位5 min(T 2)、30 min(T 3)、术毕(T 4)时记录SBP、DBP和HR,并记录血管活性药物的用量。 结果:与T 0时比较,PP组T 1~3时、ES组T 1时SBP降低( P<0.05)。与PP组比较,ES组T 2,3时SBP升高( P<0.05),而各时点DBP与H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术中麻黄碱用量减少[(16±9) mg vs.(8±5) mg, P<0.05]。 结论:医用加压弹力袜对截石位全麻手术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干扰较小,其安全性优于间歇式充气压力泵。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间歇式充气加压装置对宫颈癌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作用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间歇式充气压力装置对宫颈癌术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预防作用.方法 选取100例宫颈癌术后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50名为常规治疗组,50名为治疗组即间歇式充气加压组.比较两组凝血功能及术后下肢DVT的发生情况.结果 ①术后3天治疗组患者的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时间、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较对照组明显延长(P<0.05);②对照组8例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12.0% (6/50),治疗组有1例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4.0% (2/50)(x2=5.98,P=0.014).结论 间歇式充气加压装置能够有效延长宫颈癌术后患者的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时间、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从而有效预防下肢DVT.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间歇式充气加压预防直肠癌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究间歇式充气加压预防直肠癌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在2015年10月至2018年9月收治的2O0例直肠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00例.对照组患者术后采用常规护理以及医院加压弹力袜进行辅助护理,研究组患者术后采用空气波压力治疗仪给患者的下肢进行间歇式充气加压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下肢DVT的发生率及临床护理满意度.结果 研究组患者的下肢DVT发生率低于著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满意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直肠癌手术后采用间歇式充气加压的方法来预防患者的下肢DVT效果显著,发病率降低,并且提高了患者对临床护理的满意度.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延长间歇式充气压力泵应用时间在预防重症脑卒中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应用效果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不同间歇式充气加压泵(IPC)应用时间对重症脑卒中患者下肢DVT形成的预防效果.方法? 2017年9月—2018年8月,采用便利抽样法,选择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内科监护室脑卒中患者154例为研究对象.2017年9月—2018年2月住院的77例患者为对照组,2018年3—8月住院的77例患者为干预组.对照组患者使用IPC频次为每日2次,每次1 h;干预组患者使用间歇式充气压力泵为每日12 h连续使用.比较两组患者DVT发生率和发生时间.结果? 干预组发生DVT 20例(26.0%),对照组22例(28.6%),两组患者下肢DVT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31,P>0.05);干预组DVT发生时间中位数为9.00 d,对照组血栓发生时间中位数3.50 d,两组DVT发生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344,P<0.05).结论? 对于重症脑卒中患者延长间歇式充气压力泵使用时间虽然不能降低DVT发生,但可有效延迟DVT的发生时间.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预防脑卒中后深静脉血栓的最佳证据总结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评价总结国内外预防脑卒中后深静脉血栓的最佳证据,为临床提供参考,以减少脑卒中后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方法 系统检索英国国家临床医学研究所、美国心脏协会/美国脑卒中协会、Cochrane、Ovid-JBI、PubMed-Medline、EMBASE、知网等专业网站或数据库内关于预防脑卒中后深静脉血栓的证据,包括指南、系统评价、证据总结.检索时限从建库至2019年2月26日.结果 共纳入12篇文献,其中指南8篇,证据总结1篇,系统评价3篇.最佳证据针对不同类型的脑卒中患者,主要涉及血栓评估和常规预防,间歇式充气加压装置的使用方法,梯度弹力袜的使用,抗凝药物的使用4个方面.结论 本研究总结了目前关于脑卒中深静脉血栓预防及管理的最佳证据,可为护士及护理管理者提供循证依据,临床工作者应注重脑卒中后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对不同类型脑卒中患者,应当采取针对性的预防措施.通过应用最佳证据,以科学的方法管理和预防脑卒中患者深静脉血栓,可提升护理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间歇式充气加压仪预防脊柱手术后深静脉血栓有效性的Meta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评价间歇式充气加压仪( IPC)在预防脊柱术后深静脉血栓( DVT)中的应用价值。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 Library、PubMed、CNKI、万方数字期刊群等关于IPC预防脊柱术后深静脉血栓的随机对照试验( RCT)。对随机对照试验的质量进行严格评价,数据由2名评价员独立提取,按照纳入排除标准筛选和提取文献,并采用Stata 12.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Meta分析结果显示,IPC组与空白对照组DVT发生率比较[RR=0.11,95%CI(0.04,0.34),P=0.921],IPC与低分子肝素合用组DVT发生率与低分子肝素组比较[RR=0.27,95%CI(0.12,0.61),P=0.97],IPC与分级加压弹力袜组DVT发生率与单纯使用分级加压弹力袜组DVT发生率比较(χ2=3.871,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而IPC组与低分子肝素组DVT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通过研究报告的验证,IPC使用更安全。结论采用IPC能有效预防DVT,减少脊柱外科术后患者DVT发生率。但由于纳入研究质量不高,样本含量较少,仍需大样本、高质量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来验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个性化深静脉血栓风险管理方案在后路腰椎椎间融合术治疗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围手术期的临床应用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评估个性化深静脉血栓风险管理方案在后路腰椎椎间融合术(Pos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PLIF)治疗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围手术期的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17-02-2019-02采用PLIF联合个性化深静脉血栓风险管理方案治疗的51例老年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比较入院时、术后7 d、术后1个月股浅静脉(Superficialfemo-ralvein,SFV)内径、胭静脉(Popliteal vein,POPV)内径、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水平、D-二聚体(D-Dime,D-D)水平.结果 51例均顺利完成手术并均按个性化深静脉血栓风险管理给予相应预防措施,1例在PLIF术前出现皮下瘀斑紫癜,1例出现粪便潜血阳性;3例术后因出现不适感拒绝接受间歇式充气加压装置治疗.术后7 d及1个月SFV、POPV内径与入院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 d FIB水平较入院时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1个月FIB水平与入院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d及1个月D-D水平较入院时高,术后1个月D-D水平较术后7d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深静脉血栓风险管理疗效:显效37例,有效12例,无效2例.结论 PLIF联合个性化深静脉血栓风险管理方案治疗老年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可取得满意的疗效,能有效预防深静脉血栓.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