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住院医师心肺复苏培训和考核新模式探讨
编辑人员丨1周前
心肺复苏是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重要部分,但是目前常用的多种培训和考核模式都存在一定缺陷。在新的培训模式探索中,"阶梯式"培训有助于循序渐进的技能学习;"低强度、高频率"培训既有利于突出重点和难点、减轻教学双方的负担,又能够通过反复强化提高培训效果。将不同培训方法有机结合建立"多元化"培训模式,能够在充分发挥不同方法优势的同时相互弥补各自的不足。此外,培训中还应引入"单项否决机制"方法以加强对核心技术的考核;角色扮演的场景模拟可能是训练团队复苏能力的有效方法,但仍需要进一步探索。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以岗位胜任力为导向的超声医学住院医师培训体系构建
编辑人员丨1周前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是毕业后医学教育的主要形式。在超声医师规范化培养中,以岗位胜任力为导向,探索培养目标、教学管理、教学方法、教学模式、考核手段等。通过坚持导师负责制,横向采用多模块教学、纵向采用阶梯式教学,因地制宜制订学习计划,完善考核制度等措施,从而构建规范化、实用性强的超声住院医师培训体系。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利用家猪进行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模拟培训的效果评估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评价利用家猪进行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模拟培训的实际效果。方法:2018年2月—2019年2月,选取40位能够熟练操作胃肠镜的医师参加ERCP模拟培训班,采用四级阶梯式模式(理论基础学习,手术演示观摩,动物标本模拟训练,活体动物模拟训练),培训时间7 d,对比培训前后进镜找到十二指肠乳头时间、总操作时间以及操作技术评分。结果:全部学员完成了培训并能够熟练操作十二指肠镜,与培训前比较,培训后学员进镜找到十二指肠乳头时间明显缩短[(2.6±0.8)min比(8.2±1.6)min, P<0.05],总操作时间明显缩短[(20.2±3.8)min比(34.3±6.5)min, P<0.05],操作技巧评分明显提高[(22.5±3.5)分比(6.5±1.5)分, P<0.05]。 结论:利用家猪进行ERCP操作技术的模拟培训,可真实地模拟人体内的操作情况,通过短期、高强度的训练,受训者能够较快掌握ERCP基本操作技术,实现快速培养ERCP人才的目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云南省综合医院临床技能培训中心建设现状的调查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通过对云南省二级及以上综合西医院临床技能培训中心的调查,了解临床技能培训中心建设现状,为推进云南省各级医院临床技能培训中心(以下简称"中心")科学、规范、标准化建设和发展提供依据。方法:确立临床技能培训中心建设评价指标,拟定调查问卷对全省二级及以上综合西医院临床技能培训中心建设现状进行调查。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进行卡方检验。结果:79.1%(72/91)的云南省二级及以上综合西医院已建成规模不一的临床技能中心,但84.6%(77/91)的中心每年参与临床技能教学的师资人数小于50人次,师资队伍力量薄弱,且各级医院师资队伍差异较大( P<0.05);64.6%(84/130)的中心开展的模拟教学课程仅为单项基础技能课程,培训内容较单一,模拟教学课程开设现状差异较大( P<0.05);仅有33.0%(30/91)的中心初步建立了内部质量控制体系,开展质量评价的方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23)。 结论:建立体系完整、专业且有梯度的师资团队和阶梯式的临床技能培训课程体系是临床技能中心内涵建设的根本,构建完善的内部质量控制体系是临床技能中心发展的生命力,科学研究是中心持续发展的源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上海第九人民医院口腔颌面外科"四段阶梯式"显微技能培训的课程组织与教学实践
编辑人员丨1周前
口腔颌面显微外科手术具有精度高、操作复杂、学习周期长等特点,对年轻医师进行系统性、规范化的操作技能培训,可为其临床工作奠定坚实基础。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口腔颌面-头颈肿瘤科针对高年资住院医师及年轻主治医师开展显微外科操作技能的系统培训,教学团队精心组织课程,注重实践操作,强调操作细节,从基础理论、模型训练、大体解剖及临床观摩4个方面进行阶梯式培训,让学员快速高效地掌握口腔颌面显微外科的操作技巧,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感染性胰腺坏死组织清创术后患者皮肤管理的效果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感染性胰腺坏死组织清创术后引流管周围刺激性皮炎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收治在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行感染性胰腺坏死组织清创术后引流患者108例,按照入院时间分为试验组54例和对照组5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试验组给予阶梯式皮肤护理,包括教育培训、评估、皮肤准备、皮肤保护剂以及一次性泌尿造口袋的使用等内容,并进行效果评价。结果:试验组刺激性皮炎的发生率为20.4%(22/54),对照组40.7%(11/54),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值为5.280, P<0.05);试验组治愈4例占36.36%,Ⅰ级5例占45.45%,Ⅱ级2例占18.18%,Ⅲ级0,对照组分别为0,13例占59.09%,8例占36.36%,1例占4.54%,2组严重程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值为8.353, P<0.05);试验组住院期间皮炎的发生时间和总护理时长分别为(18.00 ± 2.25)d、(12.69 ± 1.96)h,对照组分别为(12.13 ± 5.84)d、(15.29 ± 2.09)h,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t值为29.167、-2.791,均 P<0.05);试验组总护理费用(570.38 ± 88.01)元,对照组(448.79 ± 59.44)元,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t值为-0.372, P>0.05)。 结论:阶梯式皮肤护理方案降低了感染性胰腺坏死组织清创术后引流患者刺激性皮炎的发生率、严重程度,延长了刺激性皮炎的发生时间,提高了护理人员的工作效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置信职业行为与住院医师胜任力关系探讨
编辑人员丨1周前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强调胜任力导向的医学教育,但是现有的医师胜任力框架在临床教学中存在诸多缺陷,阻碍了其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实施。置信职业行为是以教师和住院医师熟悉的临床关键行为为载体,在日常工作环境下对住院医师的综合能力进行评价。置信职业行为具备明确的阶梯式培训目标,有助于住院医师调控时间进行自主学习,规范住院医师的职业行为。通过置信职业行为与胜任力之间的对应关系,可以反推出住院医师的胜任力情况,能够有的放矢地反馈和指导。本文初步探讨了置信职业行为和住院医师胜任力之间的关系,为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提供新的评价模式,更好地达到反映住院医师胜任力的目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基于快速手术病房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教学培训模式探讨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分析快速手术病房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教学培训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19年1月至2021年4月由解放军总医院胆囊快速手术病房受训医师完成的438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患者资料,其中男性187例,女性251例,年龄范围17~91岁,中位年龄54岁。所有患者依据医师培训模式不同分为传统组( n=260)和规培组( n=178)。规培组医师接受阶梯式规范化培训,包括开放组轮转、模拟器训练和进阶式带教。传统组医师延续传统师徒带教。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放置腹腔引流管、上级医师术中会诊率、上级医师接替手术率等。 结果:传统组19.6%(51/260)放置腹腔引流管,上级医师术中会诊率16.9%(44/260),上级医师接替手术率11.2%(29/260),手术时间(61±33)min;规培组患者10.7%(19/178)放置腹腔引流管,上级医师术中会诊率7.9%(14/178),上级医师接替手术率3.4%(6/178),手术时间(55±30)min。两组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规培组同类技术数据均优于传统组。 结论:基于胆囊快速手术病房的高强度标准化手术作业,阶梯式规范化培训的医师手术时间显著缩短,上级医师术中会诊和接替手术率显著下降,阶梯式规范化教学培训有助于提升受训医师腹腔镜技术熟练度和手术胜任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戴明环管理法在新生儿复苏质量改进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戴明环(plan-do-check-action,PDCA)管理法在新生儿复苏质量改进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2016—2020年分娩患儿的临床资料,2016—2017年收治的患儿为PDCA前组,2018—2020年收治的患儿为PDCA后组,比较两组患儿窒息发生率和复苏成功率。PDCA质量改进主要包括阶梯化、高频低剂量的培训、加强团队合作、添置设备。结果:PDCA前共分娩活产儿7 728例,窒息319例(4.1%),PDCA后分娩活产儿10 174例,窒息422例(4.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PDCA前后重度窒息发生率均为0.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PDCA前后重度窒息复苏成功率分别为27.9%和4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PDCA前后7 d内死亡率分别为0.5‰和0.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实施PDCA管理法,进行阶梯式、高频低剂量的新生儿复苏培训,可有效提高重度窒息患儿复苏成功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临床护理"双师型"教师岗位胜任力评价及相关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调查临床护理"双师型"教师岗位胜任力状况,并分析影响其岗位胜任力的相关因素。方法:采用临床护理教师胜任力问卷对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临床护理"双师型"教师及"非双师型"教师共312人进行调查。采用SPSS 20.0软件进行 t检验、卡方检验和秩和检验。 结果:临床护理"双师型"教师岗位胜任力自我评价平均分值为(4.26 ±0.41)分,高于"非双师型"教师(3.19±0.50),胜任力较好。自我评价维度中,职业素养(17.39±1.54)、专业态度(21.75±2.21)、专业能力(21.14±2.31)、教学能力(50.39±5.93)、人际协调能力(25.57±3.04)、人格特征(17.27±2.04)分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不同性别( P=0.735)、是否是专科护士( P=0.335)的岗位胜任力自我评价分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有无教师资格证( P=0.001)、是否是科室骨干( P=0.002)、不同学历( P=0.001)、不同年龄( P<0.001)、不同职称( P<0.001)、不同工作年限( P<0.001)的岗位胜任力自我评价分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 结论:"双师型"教师与"非双师型"教师应以岗位胜任力为核心定位,采取"阶梯式"的培养和管理模式,不断完善岗位胜任力的培训计划。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