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母亲新型冠状病毒Omicron变异株感染的新生儿管理及近期结局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总结母亲新型冠状病毒Omicron变异株感染新生儿的临床管理及近期结局。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3月15日至5月30日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隔离病房收治的158例母亲确诊新型冠状病毒Omicron变异株感染的新生儿的母婴资料,总结新生儿出生后防控隔离措施、临床特征及近期临床结局。根据母亲有无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症状分为母亲有症状组和母亲无症状组,采用秩和检验或χ 2检验比较2组间的临床结局。 结果:158例新生儿在产时复苏、转运过程及新生儿隔离病房内均全程严格落实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防控要求。其中男75例(47.5%),出生胎龄(38 +3±1 +3)周,出生体重(3 201±463)g,10例(6.3%)早产,最小出生胎龄为30 +1周。6例(3.8%)出现呼吸困难,其中4例为早产儿,需要气管插管机械通气。158例新生儿均在出生后7 d每日进行鼻拭子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结果均为阴性。156例(双胎妊娠2例)母亲确诊新型冠状病毒Omicron变异株感染至分娩的时间为7(3,12)d,其中有症状组88例(56.4%),均无需接受重症监护治疗。母亲有症状组新生儿的末梢血白细胞计数显著高于母亲无症状组[23.0(18.7,28.0)×10 9比19.6(15.4,36.6)×10 9/L, Z=2.44, P<0.05]。 结论:母亲妊娠晚期新型冠状病毒Omicron变异株感染的新生儿近期结局良好,病毒未通过胎盘垂直传播引起胎儿宫内感染,新生儿在出生时及出生后给予全程严格的防疫隔离措施可有效避免感染。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遵循规范的新生儿复苏流程,实现高效复苏
编辑人员丨6天前
有效的新生儿复苏有助于大幅降低新生儿窒息死亡率和发病率。本文通过对新生儿复苏方案从经验到证据的转变、复苏流程的主线板块维持不变和把"争分夺秒"落到实处这3个方面内容的阐述,强调应规范执行新生儿复苏流程,以真正实现高效复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150例新生儿气胸的临床特征及预后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分析不同胎龄新生儿气胸的临床特点及预后,探讨不良结局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8年12月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第二新生儿科住院并诊断气胸的新生儿临床资料,按照胎龄分为早产组和足月组,按照结局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分别比较各组临床资料,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影响气胸结局的因素。结果:全部患儿150例,男101例,女49例(2.06:1),死亡14例(9.3%),院外出生103例(68.7%),单侧气胸123例(82.0%)。早产组60例,胎龄28~36周,出生体重624~4 000 g,死亡5例(占早产组8.3%);足月组90例,胎龄37~42周,出生体重2 650~4 700 g,死亡9例(占足月组10.0%)。早产组胎膜早破≥24 h(26.7%)、出生时复苏(26.7%)、应用肺表面活性物质(30.0%)及诊断气胸前需机械通气(无创+有创)(56.7%)者比例明显高于足月组(12.2%、13.3%、3.3%及26.7%, 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胎膜早破≥24 h( OR=1.230,95% CI 3.800~3.940, P<0.05)、需要机械通气( OR=2.491,95% CI 1.322~4.694, P<0.05)及气胸后发生肺出血( OR=36.846,95% CI 5.840~232.462, P<0.05)增加死亡风险;1 min Apgar评分≥7分( OR=0.157,95% CI 0.032~0.761, P<0.05)降低气胸死亡风险。 结论:新生儿气胸多发生于出生48h内,单侧为主;早产儿气胸多与围生因素有关;多种因素增加气胸死亡风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挤压脐带断脐对早产儿重要临床结局影响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6天前
胎盘输血可通过延迟断脐和挤压脐带断脐2种方式实现。世界卫生组织已提出应将延迟断脐作为无需复苏新生儿的标准护理方式。但近年来,由于挤压脐带持续时间较短,不耽误胎儿娩出后的复苏时机,且能达到和延迟断脐类似的胎盘输血效果,因此越来越多的学者提出挤压脐带断脐可成为延迟断脐的替代方案。现将挤压脐带断脐与延迟断脐2种干预方式的研究结果进行总结,对挤压脐带断脐的潜在益处与风险作一简单综述,以期为早产儿最佳断脐方式提供依据并促进临床发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关于超早产儿救治的出生胎龄低限和分娩场所的建议
编辑人员丨6天前
21世纪以来,随着我国围产医学和新生儿救治技术的飞速发展,超早产儿救治存活率和预后均有很大改善。但许多超早产儿未能在设置有省级危重孕产妇和新生儿救治中心的具备救治条件的医院出生,进入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治疗的比例较低。为提升我国超早产儿救治的水平,本文就超早产儿救治的出生胎龄低限和分娩场所进行了讨论,并提出了相应建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应急性卵母细胞冻融的临床结局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应急性卵母细胞冻融后的临床结局及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2016年间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取卵日因为无精或突发意外行应急性卵母细胞冷冻的28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研究冷冻卵母细胞复苏后的临床结局及其影响因素。结果:285例患者的285个周期卵母细胞冷冻中包括取卵日无精子者237个周期、各种突发意外男方不能当日取精者48个周期;共131例患者复苏了冷冻的卵母细胞1 342个,复苏存活率为79.4%(1 065/1 342);51例(38.9%,51/131)患者获得临床妊娠,活产率为30.5%(40/131)。出生的45例新生儿未见异常。应急性卵母细胞冻融后的临床结局与女方年龄密切相关( OR=0.30,95% CI为0.11~0.79, P=0.01),无精症患者无胚可移的风险明显增加( P<0.05)。 结论:应急性卵母细胞玻璃化冷冻复苏后可以获得较满意的临床结局,女方年龄、无精症患者的精子质量是影响应急性卵母细胞冻融后结局的重要因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激光辅助孵化对冻融胚胎移植的临床结局及母婴安全性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在玻璃化冻融胚胎移植(frozen-thawed embryo transfer,FET)周期中,激光辅助孵化(laser-assisted hatching,LAH)对患者临床结局及母婴安全性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分析连云港市妇幼保健院生殖中心自2017年1月至2020年1月期间玻璃化冷冻后行FET治疗的临床资料。共纳入641个FET周期,根据不同胚龄分为卵裂期移植周期和囊胚移植周期,不同胚龄周期根据复苏后是否行LAH分为LAH组和Non-LAH组(未行LAH)。采用单因素分析分别比较不同胚龄行LAH操作后患者临床妊娠结局和围产期母婴并发症的情况。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控制其他混杂因素,分析LAH对活产率的影响。主要观察指标为活产率。次要观察指标为临床妊娠率、种植率、多胎率、流产率、异位妊娠率、早产率、围产期母体相关并发症、新生儿结局。结果:在卵裂期胚胎移植患者中,LAH组的临床结局与Non-LAH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囊胚移植患者中,LAH组临床妊娠率[71.2%(109/153)]、种植率[61.2%(126/206)]、活产率[66.7%(102/153)]均高于Non-LAH组[56.2%(59/105), P=0.013;46.4%(65/140), P=0.007;48.6%(51/105), P=0.00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而在多胎率、流产率、异位妊娠率、早产率等方面两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无论是卵裂期移植或是囊胚移植患者行LAH后,在围产期母体相关并发症、新生儿结局等方面与Non-LAH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经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校正混杂因素后,结果显示LAH对卵裂期胚胎FET患者的活产率无影响,但可提高囊胚FET患者的活产率( OR=2.656,95% CI=1.505~4.689, P=0.001)。 结论:在复苏移植周期中,LAH可以改善囊胚移植患者的临床结局,但无法改善卵裂期移植患者的临床结局;LAH对围产期母婴安全暂未显示有不良影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复杂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术后体外膜氧合支持治疗的研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复杂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施行体外膜氧合(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ECMO)辅助支持治疗的情况。方法:收集2017年1月至2020年12月于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心胸外科进行ECMO辅助支持治疗的133例复杂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的相关资料。其中,男76例,女57例;年龄范围为0~18岁,ECMO辅助支持治疗时的中位年龄为4.2个月;身高为(71.33±28.53 )cm,体重为(9.06±11.38) kg。需ECMO辅助支持治疗的复杂先天性心脏病占比为:大动脉转位占17.29%(23/133),右心室双出口占9.77%(13/133),肺动脉闭锁占9.02% (12/133)、瓣膜病变占8.27%(11/133)、主动脉弓中断和主动脉弓缩窄均占7.51%(10/133)。观察患儿的一般资料、诊疗情况及检查指标,分析总结其治疗过程及预后。结果:本研究患儿术中体外循环转流时间为(221.00± 161.78) min,阻断时间为(100.31±68.09 )min,ECMO转流时间为(114.87±84.39 )h,ECMO整体撤机率为63.91 %(85/133),患儿生存率为49.62%(66/133)。有42例患儿进行体外心肺复苏(extracorporeal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ECPR),ECPR撤机率为54.76% (23/42 ),患儿存活率为40.48%(17/42)。48.87%(65/133)的患儿ECMO辅助天数为3~5 d,该辅助天数的患儿存活率达64.62% (42/65 ),高于ECMO支持辅助天数<3 d和>5 d的患儿存活率,分别为64.62%(42/65)比22.73 %(5/22)、64.62%(42/65)比41.30%(19/4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患儿安置ECMO后24 h的乳酸值与撤机( P=0.036)以及存活( P=0.051 )表现出相关趋势。患儿围辅助时期常见的并发症是颅内出血及消化道出血,新生儿时期为颅内出血发生的危险因素( P=0.018),而消化道出血则与辅助前乳酸的水平相关( P=0.013 )。 结论:ECMO能为复杂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心功能的恢复争取时间,辅助天数为3~5 d时患儿整体预后最佳,辅助支持治疗期间动态监测乳酸值、相关凝血功能以及肾功能指标有助于改善患儿预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中国新生儿复苏指南(2021年修订)
编辑人员丨6天前
新生儿复苏是帮助和保障新生儿出生时平稳过渡的重要生命支持技术。随着临床实践及科学研究的不断进展,一些复苏操作要点及证据在不断更新。中国新生儿复苏项目专家组联合中华医学会围产医学分会新生儿复苏学组,在2020年国际新生儿复苏指南基础上,结合中国国情,修订中国新生儿复苏指南,以规范新生儿复苏,降低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和死亡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为分娩现场的新生儿复苏做好准备
编辑人员丨6天前
正确复苏是降低围产期新生儿死亡率和神经系统后遗症的主要手段,充分的复苏前准备是正确复苏的核心。本文详细介绍了新生儿复苏前准备的具体内容(包括产前咨询)及如何进行项目优化,旨在提高新生儿复苏成功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