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nO/PDMS对生物被膜形成和厚壳贻贝稚贝附着的影响及在养殖网箱的潜在应用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为探究养殖网箱表面涂层对海洋污损的防污性能,研究在Glass基底上以聚二甲基硅氧烷(Poly-dimethylsiloxane,PDMS)为成膜剂,填充不同浓度(3.5wt%、7.5wt%、11.25wt%、15wt%)的ZnO纳米粒子,采用流延法制备ZnO/PDMS涂层后,将基底投放于浙江嵊泗枸杞岛自然海域(30.72 °N,122.76 °E),测试该涂层表面所成生物被膜情况,及其对厚壳贻贝稚贝附着的影响.结果显示:生物被膜的生物量随基底投放时间的增加而增加.在28d时,填充ZnO纳米粒子各实验组生物被膜的细菌密度、硅藻密度及其对厚壳贻贝稚贝附着的诱导能力显著低于未添加组.与Glass相比,15 wt%ZnO/PDMS上28d生物被膜细菌密度下降了43.25%、硅藻密度下降了91.59%;厚壳贻贝稚贝附着率同比Glass组及PDMS组分别下降了75.41%和62.50%.利用MiSeq测序技术评估15wt%ZnO/PDMS上28d生物被膜群落结构发现,与Glass相比,ZnO/PDMS通过降低嗜冷杆菌属(Psychrobacter)相对丰度,提高罗氏菌属及维诺格拉德斯基氏菌属(Winogradskyella)相对丰度,改变了细菌群落的组成.因此,ZnO/PDMS通过降低生物被膜的生物量及改变细菌群落结构丰度来影响自然生物被膜的形成,并抑制了厚壳贻贝稚贝的附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一座河道型水库浮游植物与附着硅藻群落对环境变化的响应比较
编辑人员丨2023/8/6
浮游植物是湖泊或湖泊型水库的常规调查要素,而附着硅藻则是河流监测常用的方法,河道型水库监测中是采用浮游植物还是附着硅藻依赖于浮游植物与附着硅藻群落对环境要素的响应特征.在热带地区一座典型河道型水库中采集浮游植物的同时,设置人工基质采集附着硅藻;鉴定出的浮游植物和附着硅藻分别为131种和138种;浮游植物和浮游硅藻群落变化主要体现在优势种的演替上,空间差异小;附着硅藻群落的变化则体现在种类组成和优势种演替两个方面,群落的空间差异较大.多元回归分析和冗余分析表明影响浮游植物和附着硅藻群落的环境因子不同,温度是浮游植物、浮游硅藻和附着硅藻的关键解释变量(P<0.01),溶解氧和硝氮也是附着硅藻的解释变量(P<0.05);环境因子对附着硅藻群落变化具有更高解释度(R2=0.27).因此,对于河道型水库而言,附着硅藻群落对环境变化的响应更灵敏,与浮游植物反映的环境信息有一定的差异,结合附着硅藻和浮游植物群落的变化能更好地反映水环境的变化.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中国北黄海地区海洋污损生物膜的微生物群落结构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了解中国北黄海地区海污损生物膜的微生物群落组成.[方法]通过在烟台海域实地挂板,取得了附着1~7 d的污损生物膜,采用SEM显微分析技术确定了不同时间形成的污损生物膜的形貌特征,并利用16S rDNA高通量测序技术对污损生物膜的微生物群落结构进行了测序分析.[结果]高通量测序共得到214 112条有效reads.不同附着时间形成的生物膜中微生物种类不同,但也有635种共有物种.不同时间形成的污损生物膜上有各自典型的附着菌属,如 1 d 的 Tropicibacter、Neptuniibacter、Roseobacter,3 d 的 Aquibacter,5 d 的 Ruegeria,7 d 的 Actibacter、Robiginitalea、Sulfitobacter等.附着时间至7 d时,微生物群落组成逐渐趋于稳定,其中优势菌群为Chloroplast、Rhodobacteraceae和Marivita.[结论]不同附着时间形成的生物膜的表观形貌和群落组成有显著差异.挂板1d后即有细菌附着,5 d后有硅藻附着.在1、3、5、7 d所形成的污损生物膜中发现了 1 346、1 249、1 540、1 530个不同的物种.研究结果将对认识海洋污损生物膜的组成及功能,寻找有效的抗污手段等具有重要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