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在鼓膜穿孔修复中的应用及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5天前
鼓膜穿孔是耳科临床常见的疾病.大多数外伤性鼓膜穿孔可自然愈合.如果穿孔持续存在,则需要手术干预.然而外科手术会存在穿孔不愈合、继发性中耳炎等风险.为了解决这一难题,各种生物活性分子应用到了临床,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能够促进鼓膜周围组织再生,在动物试验及临床应用中已被验证,并取得良好效果.该文对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在鼓膜修复的文献进行归纳与总结.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pH响应型药物递送系统在肿瘤免疫治疗领域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5天前
肿瘤免疫疗法是激活宿主自身免疫系统对抗肿瘤的治疗方式,已广泛应用于临床,然而存在响应率低、免疫相关不良事件等缺陷.有别于传统的化学治疗,免疫治疗的靶标表现出更为广泛的空间异质性,分布在不同细胞类型及二级细胞器中,药物分子易产生脱靶与在靶毒性,极大地影响了治疗的有效性与安全性.由于代谢水平的改变,肿瘤微环境较正常组织显微酸性,而细胞内吞途径伴随着质子的进一步泵入,因此pH可以作为理想的选择性刺激条件,以实现"门控"式的药物精准递释.近年来,pH响应型材料在肿瘤免疫治疗中被广泛研究,如高分子聚合物、生物大分子、脂质纳米粒、生物膜、无机纳米粒、金属-有机框架等.本文从不同的载体类型出发,综述了pH响应型肿瘤免疫治疗的研究策略,为新一代靶向制剂研发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原发性葡萄膜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的临床表现及治疗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5天前
黏膜相关淋巴组织(MALT)淋巴瘤是一种惰性B细胞来源的非霍奇金淋巴瘤,是葡萄膜淋巴瘤的主要类型.原发性葡萄膜MALT淋巴瘤极为罕见,具体发病机制不详,可能与多种病因相关.原发性葡萄膜MALT淋巴瘤表现多样,有时需借助多种检查方式综合诊断.超声检查可发现其特征性均质低回声病灶,伴血流信号.光相干断层扫描、眼底成像及眼底血管成像、核磁共振成像及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X线计算机断层成像检查都可协助诊断,但最终需组织病理学明确诊断.该病对放射治疗较为敏感,化学药物治疗和生物治疗也有一定的治疗效果.MALT总体预后良好.然而,由于其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加之发病率极低,导致易被误诊.一旦治疗延误,将造成不可逆性视力丧失.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革兰阴性菌外膜囊泡在感染和免疫调节中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5天前
革兰阴性菌释放的细胞外囊泡源于细胞最外层膜,被称为外膜囊泡(outer membrane vesicle,OMV),含有磷脂、脂多糖、外膜蛋白和细菌特异性抗原等细菌外膜成分。OMV在细菌生理学和致病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可参与生物膜形成、基因水平转移、应激和炎症反应、毒素和其他生物分子的传递等,且在免疫调节以及肠道微生物群的建立和平衡中也起着重要作用。本文对OMV在细菌感染及免疫调节中的作用进行综述,为细菌导致的感染性疾病预防和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并对OMV在肿瘤靶向治疗和新型疫苗制备中的潜在应用价值进行展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组织工程细胞支架治疗视网膜退行性疾病的实验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5天前
近年来,利用组织工程技术制造的细胞支架在治疗视网膜退行性疾病,如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MD)和视网膜色素变性(RP)中取得了良好的进展。3D打印技术的发展使得制造出具有特定结构和机械性能的细胞支架成为可能,这些支架作为支持视网膜细胞生长的框架,能够促进其存活和分化,进而修复受损的视网膜。水凝胶和可生物降解的聚合物已被用于制造各类型的细胞支架,这些新型支架在促进视网膜细胞增殖和分化方面表现良好,动物实验也证明了其安全性和有效性。组织工程细胞支架在视网膜退行性疾病的治疗中具有巨大的潜力,为恢复患者视力和提高个体的生活质量提供了新的方法。本文就组织工程细胞支架治疗视网膜退行性疾病的实验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大鼠前庭内侧核与前庭传出神经元间的直接投射通路及其电生理特性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证实新生大鼠前庭内侧核(MVN)与前庭传出(VE)神经元之间的直接投射通路并观察该通路的电生理特性。方法:选用新生(9±1)d的Wistar大鼠,雌雄不限。通过全细胞膜片钳记录技术,刺激MVN,记录VE的突触后电流;逆行刺激脑干面神经膝部(g7)内侧VE的分布区,记录MVN区域传入神经元的动作电位,并使用生物胞素染色方法明确被记录的神经元的位置和形态。结果:在电流钳记录中,位于g7内侧的VE神经元静息膜电位范围为-70~-55 mV。单脉冲电流(0.08 mA,0.1 Hz,100 μs)刺激MVN前庭传入神经元,在同侧g7内侧的VE神经元可记录到兴奋性突触后电流,其幅度和持续时间分别为(195.6±23.7)pA和(23.9±5.9)ms。电刺激g7内侧VE神经元分布区后,MVN神经元可记录到逆行动作电位,幅度为(62.0±4.3)mV,持续时间为(94.9±4.7)ms。生物胞素染色标记也显示投射到g7内侧VE分布区的神经元胞体位于MVN内。结论:MVN的前庭传入神经元存在直接投射到g7内侧VE神经元的兴奋性通路,其生理功能可能与前庭中枢对外周前庭传入的反馈调节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细菌的氧气感应及其适应机制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5天前
氧气是能量代谢的关键分子。自缺氧诱导因子介导哺乳动物细胞感应及适应氧气的机制被揭示后,氧气的感知及其在调节感染性疾病中的重要作用逐渐得到重视,如慢性持续性感染和细菌生物膜的形成。虽然这些重要机制已被研究了数个世纪,但不同的细菌间存在一定的相似度和差异。现从细菌感知及其适应不同氧环境的机制展开,探讨其重要意义及其在相关感染性疾病中的应用前景,为细菌耐药现象及优化感染性疾病的治疗策略开辟新途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心血管器械感染的分子影像:靶向细菌或宿主病原体免疫反应?
编辑人员丨5天前
快速、准确诊断心血管器械感染仍是临床的一大挑战。解剖影像技术,如超声心动图、心脏CT或CT血管造影术是临床疑似心内膜炎的一线检查。其能检出赘生物和瓣膜周边并发症。既往研究表明, 18F-脱氧葡萄糖(FDG)PET/CT功能影像与解剖影像相比,具有独特优点。其可在发生形态学损伤前诊断早期心脏器械感染,并识别感染源或在体内其他部位的细菌栓子。尽管 18F-FDG PET/CT的异常结果已作为器械相关和人工瓣膜心内膜炎的主要诊断标准,被纳入到2015年的欧洲心脏病学会指南,但美国指南尚未纳入这一标准。除了这些临床可用的影像学手段,研究者们还致力于开发靶向细菌的示踪剂用于特异性感染显像,包括细菌麦芽糖糊精转运体、细菌胸苷激酶、抗生素、抗菌肽、细菌抗体、噬菌体和细菌DNA/RNA杂交核苷酸寡聚物的示踪剂。在上述示踪剂中,放射性标记的抗生素已在人体中进行了研究,但未能成功在临床上用于感染显像。其余大多数示踪剂仅在实验动物中进行了研究。本文比较了解剖和功能影像在心脏器械感染中的作用,并讨论了 18F-FDG和细菌靶向示踪剂的优缺点。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抗菌冲洗液在乳房假体置入术中的应用现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乳房假体在乳房整形手术中应用十分广泛。乳房假体置入术后包膜挛缩是一种相对常见且很难处理的并发症,往往关系着整个手术的成败。因此,如何预防假体置入术后包膜挛缩一直是乳房整形外科的热点问题。针对包膜挛缩发生原因的探索从未停止过,然而目前其病因仍未完全阐明。其中,亚临床感染可能是导致包膜挛缩的重要病因之一。为了防止亚临床感染的发生,人们应用了诸多手段,其中,术中抗菌液冲洗被认为能够有效防止细菌附着,进而预防亚临床感染的发生,最终起到预防包膜挛缩的作用。然而,临床可以应用的冲洗液种类繁多,究竟哪种冲洗液效果最佳,目前仍然缺乏共识。该文对抗菌冲洗液在乳房假体置入术中的应用现状进行了分析和总结,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通过高通量药物库筛选挖掘针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新型抗菌药物的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通过高通量药物库筛选挖掘针对金黄色葡萄球菌( S. aureus,简称:金葡)的新型抗菌药物。本研究的类型为实验性研究。金葡临床菌株均于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分离自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呼吸科住院患者的痰液标本;通过摇菌培养浮游菌,检测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认证药物库(包含1573种小分子)对金葡浮游菌增殖抑制作用;通过96孔板结合结晶紫染色,检测FDA认证药物库分子对金葡生物被膜形成的抑制作用;通过微量肉汤稀释实验,检测纳入小分子的最低抑菌浓度(MIC);最后,通过CCK-8实验检测小分子药物的细胞毒性。结果显示,通过将FDA认证药物库中的小分子浓度设置为100 μmol/L,初步筛选出218种对金葡浮游菌具有生长抑制作用的小分子。这些小分子以抗感染药物为主,占118种。其次为抗肿瘤药物、抗炎/免疫类药物、神经系统药物、心血管系统药物、内分泌系统药物和代谢疾病药物,分别占40、19、12、9、8和3种,未分类药物占9种。排除抗感染药物后,针对具有金葡浮游菌生长抑制作用排名前十的小分子主要为抗肿瘤药物,其次为神经系统药物和未分类药物维生素K3,其抑制率均达99.65%~100%。针对具有金葡生物被膜抑制作用的排名前十小分子也以抗肿瘤药物占比最高,其次为神经系统药物和抗炎/免疫类药物,其抑制率为50.22%~92.95%。通过微量肉汤稀释实验检测了第二轮筛选得到的51个小分子的MIC。其中,主要包括抗肿瘤药物、心血管系统药物、内分泌系统药物、抗炎/免疫药物、代谢疾病药物、神经系统药物和其他未分类药物,分别占22、5、3、9、2、5和5种,其MIC分布分别为1.56~50 μmol/L、6.25~25 μmol/L、6.25~25 μmol/L、0.2~50 μmol/L、25~50 μmol/L、1.56~50 μmol/L和0.1~12.5 μmol/L。综上,通过高通量药物库筛选出的小分子最低抑菌浓度值均为微摩尔级别,成药能力强且可改造性高。其高效的浮游菌和生物被膜抗菌作用有望为针对金葡的新药研发提供新的思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