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平潭东岸近岸海水中细菌群落特征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究平潭东岸近岸海水中的主要细菌种类、分布及其与人类健康的关系。方法:采用基因测序和细菌培养的方法,对平潭东岸近岸提取的7个海水样本进行微生物学分析。结果:采样时,平潭沿岸海水的气温为28.00 ℃,水温为24.30 ℃,溶解氧浓度为8.76 mg/L;码头水温为26.60 ℃,溶解氧浓度为7.12 mg/L。海水细菌培养后,共分离出29株弧菌科细菌,包括溶藻弧菌、副溶血弧菌和沙鱼弧菌等,以及20种其他科细菌,包括大肠埃希菌、阴沟杆菌和粪肠球菌等致病菌。海水细菌基因测序显示,变形菌门在平潭东岸近岸海水中约占70%;弧菌属在平潭东北区域海水中占26.08%~31.14%。结论:平潭东岸近岸海水中的细菌主要是革兰阴性菌,以弧菌为主。在进行海水浸泡伤的救治时,应优先考虑针对革兰阴性菌的抗生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胎儿血红蛋白水平与早产儿常见并发症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5天前
胎儿血红蛋白(fetal haemoglobin,HbF)是胎儿和新生儿期主要携氧蛋白,对氧的亲和力高,高比例HbF使血红蛋白-氧解离曲线左移,具有假过氧化物酶活性,能保护早产儿免受氧化应激损伤。危重早产儿常因输注含有成人血红蛋白的红细胞或医源性失血导致HbF比例下降,从而引起血红蛋白-氧解离曲线右移,使血浆中溶解氧的比例和未成熟组织暴露于氧的程度增加,由此产生的氧化应激可导致早产儿常见并发症的发生风险增加。本文主要综述HbF水平与早产儿常见并发症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高压氧舱内5 min呼吸心跳骤停应急预案的制定与实施(附1例病例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高压氧治疗最主要的作用机制是通过升高环境压力,增加血液溶解氧量,促使缺血缺氧组织重新获得氧气,减轻缺血再灌注损伤和组织水肿 [1]。高压氧治疗具有强大的抗感染能力,具有广泛的作用靶点,并且能在多方面发挥保护效应 [2]。高压氧治疗适应证越来越多,可用于脓毒症、脑梗死、冠心病等多种疾病的治疗 [3, 4, 5]。联合高压氧治疗这些疾病能显著改善患者的预后并提升其生活质量 [6]。但危重患者的高压氧治疗具有一定的风险 [7],高压氧治疗是将患者置于一个高气压的密闭舱体环境中,升压和降压都需要一个过程。如果此时在舱内发生呼吸心跳骤停,抢救难度将会大大增加,而呼吸心跳骤停对救治时间要求极度苛刻,即便是发生在院内的其他环境,成功救治率也仅为7%~25% [8]。目前国内外鲜有高压氧舱内处置呼吸心跳骤停的报道。本院高压氧科成功救治1例舱内呼吸心跳骤停患者,现报告如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纳米-微泡声学相变改善大鼠下肢缺血灌注再损伤的实验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超声介导的纳米-微泡相变对大鼠下肢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改善情况。方法:通过加压冷凝的方法将超声微泡压缩成为纳米液滴(NDs)并测量其粒径的变化。体外实验中观察纳米液滴溶液在高机械指数的超声辐照下发生的相变过程以及周围溶液中溶解氧(DO)浓度的变化。将41只雄性SD大鼠分为5组,建立下肢缺血再灌注模型:纳米-微泡声学相变处理组(NDs+US组,9只)、生理盐水+超声处理组(Saline+US组,8只)、纳米液滴无超声辐照组(NDs组,8只)、缺血再灌注损伤组(IRI组,8只),假手术组(Sham组,8只)。于手术前及恢复血流灌注12 h后进行超声血管成像,评价大鼠缺血血管在不同处理方法下的血流改善情况,并在实验结束后取其缺血再灌注下肢的组织进行病理学分析。结果:由微泡加压冷凝制备的NDs粒径为68.0~295.4 nm,最高浓度100 nm。体外实验中可观察纳米液滴在高机械指数作用下相变为微泡,周围溶液DO由(98.8±0.1)%下降至(95.0±0.2)%。动物实验中,缺血再灌注12 h后,NDs+US组、Saline+US组、NDs组和IRI组的SD大鼠右髂总动脉脉搏指数(PI)、血流阻力指数(RI)较造模前明显增加(NDs+US组:PI值1.79±0.17对1.57±0.23, P=0.014;RI值0.80±0.02对0.75±0.04, P=0.002。Saline+US组:PI值2.29±0.16对1.57±0.16, P<0.001;RI值0.90±0.06对0.74±0.03, P<0.001。NDs组:PI值2.17±0.14对1.53±0.15, P<0.001;RI值0.91±0.04对0.75±0.04, P<0.001。IRI组:PI值2.12±0.22对1.58±0.20, P<0.001;RI值0.88±0.04对0.75±0.04, P<0.001),其中NDs+US组PI、RI增高程度(ΔPI、ΔRI)高于Sham组(均 P<0.05),但较Saline+US组、NDs组和IRI组明显减少(均 P<0.05)。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显示Saline+US组、NDs组和IRI组的丙二醛阳性细胞占比较NDs+US组和Sham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超声介导的纳米-微泡相变可减低组织缺血再灌注后的血管血流阻力,对组织的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一定程度的保护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雅鲁藏布江中上游浮游植物功能群季节演替特征对水环境的指示作用
编辑人员丨2024/7/20
浮游植物功能群具有揭示浮游植物群落演替规律和指示水环境的作用.雅鲁藏布江是中国重要的水系.本研究于2019年8月(夏季)、11月(秋季)和2020年5月(春季)对雅鲁藏布江中上游的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和环境因子进行调查,探讨浮游植物功能群的季节变化特征及其对水环境的指示作用.结果表明:(1)雅鲁藏布江中上游水体呈碱性,水温、流速、浊度在3个季节间存在显著差异.(2)雅鲁藏布江中上游共鉴定出浮游植物8门11纲24目44科121属,浮游植物群落结构整体呈硅藻-绿藻-蓝藻型.可将浮游植物划分为28个功能群,其中有16个优势功能群,且浮游植物功能群的季节变化明显.(3)冗余分析和方差分解分析发现,水温、pH、溶解氧是影响雅鲁藏布江中上游浮游植物优势功能群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4)基于3个季节的香农指数(0.56~3.09,均值为2.20)和生态状态指数(1.92~4.91,均值为3.63)的综合评价表明,雅鲁藏布江中上游的水质状态为"良好".本研究揭示了高原河流浮游植物功能群特征及其对水环境的指示作用,为雅鲁藏布江中上游的水生态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20
-
碳中和背景下的海洋微生物呼吸速率测定方法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4/6/1
全球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导致的CO2 排放息息相关.海洋是净吸收大气CO2 的重要环境,因此影响海洋碳存储能力的生物地球化学过程成为研究热点.海洋微生物的呼吸作用是调节碳"源-汇"转换的关键生物过程之一,呼吸速率是海区碳收支研究的重要参照指标.依据不同生物化学原理,海洋领域研发了多种微生物呼吸速率测定方法.依据海洋水文环境和微生物群落等不同应用场景的差异,使得采用一种或多种方法准确测定呼吸速率具有重要意义.文章着重陈述了各种呼吸速率测定的原理、优缺点和适用范围等,系统分析了常规测定方法和前沿测定技术,为碳中和背景下的海洋碳汇关键过程解析提供技术选择的理论支撑.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6/1
-
地表水体溶解氧异常机理及修复调控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4/4/27
溶解氧是衡量地表水环境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近年来,溶解氧异常已经成为地表水水质异常的主要因素之一,并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水环境质量下降、富营养化加重、温室效应加剧等系列生态环境问题.因此,解析溶解氧异常机理并提出针对性的策略修复对科学实施水污染治理和水生态系统修复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总结和阐述了氧的溶解度、复氧速率、水体耗氧对地表水体溶解氧浓度变化影响及其异常机理,总结了污染源控制、人工增氧、水生态系统重构等溶解氧异常的修复调控方法,提出地表水溶解氧预警和调控是未来的研究热点,应将研究重心放在制定时空差异化的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搭建流域溶解氧实时空间立体监测体系、建立生态系统标准流程和技术规范3个方面.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27
-
典型东海原甲藻赤潮过程的环境影响因子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4/3/30
近二十年来,东海原甲藻(Prorocentrum donghaiense)在我国东海频繁引发赤潮,并已成为该海域的主要赤潮原因种之一.为研究该赤潮藻种对环境因子变化的响应,基于 2019 年 5 月浙江沿海赤潮发生区生态浮标和海洋台站的环境要素连续观测数据,结合主成分分析方法,对三次东海原甲藻赤潮生消过程及其成因进行了分析和讨论.结果表明,(1)持续的升温、降压、较高的湿度、较强的向岸风、充沛的营养盐以及海水盐度下降均是浙江沿海这几次东海原甲藻赤潮的重要诱发因素;(2)赤潮暴发期间偏弱的风速,缓慢升高的水温和气温均利于赤潮的维持;(3)溶解氧、pH与赤潮生物量呈显著正相关,亚硝氮与赤潮生物量呈显著负相关,三者的变化推测主要是赤潮生物光合作用产物和有机体分解产物的增加所引起;(4)赤潮后期偏高的pH、较强风速、盐度回升、气压升高以及水体营养盐含量的骤降均可加速赤潮的消亡.研究结果对认识东海原甲藻赤潮成因和生消机理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可为今后该种赤潮预警防控提供借鉴.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30
-
沙塘鳢池塘和稻田养殖水质指标和环境生物的比较
编辑人员丨2024/3/30
为探究中华沙塘鳢(Odontobutis obscura)绿色、健康、生态的养殖模式,研究对池塘和稻田两种养殖模式的水质、浮游生物及底栖动物的4次采样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显示,两种养殖模式下的水体温度、pH和总磷无显著差异,但稻田养殖模式的溶解氧含量始终高于池塘养殖模式.沙塘鳢池塘和稻田养殖模式的氨氮、亚硝酸盐氮和硝态氮含量整体下降,但总氮含量持续上升.池塘养殖模式的叶绿素a含量始终显著高于稻田.在两种养殖模式下,共检测出浮游植物6门40属,池塘和稻田特有浮游植物各有8种.两种养殖模式的浮游植物密度及生物量均在分蘖期达到最高,其次是扬花期.检测出浮游动物3大类21属41种,两种模式均以轮虫(Rotifera)为主.沙塘鳢池塘和稻田养殖模式的浮游动物密度和生物量最高的时期均是拔节期,除成熟期外,池塘养殖模式的浮游动物密度和生物量均高于稻田养殖模式;两种养殖模式共检测出底栖动物9种(属),常见种为尾腮蚓属.随着养殖时间的推进,池塘和稻田养殖模式的底栖动物种类数、数量均持续下降.根据以上结果可知,相较于池塘养殖模式,稻田养殖模式可在一定程度上起到净化水质的作用,且可以通过控制浮游生物的生长,维持稻田生态平衡.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30
-
四氧化三钴/氧化铈异质结构模拟酶的抗细胞氧化损伤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4/1/20
目的 探究具有丰富氧空位的四氧化三钴/氧化铈异质结构(Co304/CeO2 HSs)模拟酶的活性及其降低氧化应激对细胞的损伤.方法 在模拟生理条件下(37℃、pH 7.4),分别将Co3O4/CeO2 HSs和CeO2纳米片(CeO2 NFs)与过氧化氢(H2O2)溶液反应,观察其对H2O2的清除能力;在同等条件下,使用溶解氧仪和TMB检测H2O2的分解产物;研究Co3O4/CeO2 HSs对鼠源成纤维L929细胞的毒性,以及在氧化应激条件下对L929细胞的保护作用.结果 在模拟生理条件下,Co3O4/CeO2 HSs能够将H2O2分解为H2O和O2,这一催化分解能力高于单一的CeO2 NFs;此外,Co3O4/CeO2 HSs具有良好的L929细胞相容性,并能有效降低氧化应激对细胞的氧化损伤.结论 通过异质结构将两种协同作用的金属氧化物连接成的Co3O4/CeO2 HSs,具有更高的催化活性.研究结果为Co3O4/CeO2 HSs及其他具有异质结构的金属氧化物模拟酶在氧化应激方面的生物学应用提供了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1/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