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生物在恶臭污染治理中的研究及应用
编辑人员丨2023/8/5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恶臭污染重视程度的不断提高,针对恶臭气体控制和治理的研究也逐渐增多,其中微生物脱臭因其成本低、处理设备要求简易、基本无二次污染等较物理除臭和化学除臭无可比拟的优点,成为研究人员的关注热点.本文概述了微生物脱臭的过程和机理,主要介绍微生物脱臭技术分类和优缺点比较,以及微生物脱臭在恶臭污染治理中的研究与应用现状,重点介绍了生物洗涤法、生物过滤法、生物滴滤法和生物菌剂法4种微生物脱臭技术在畜禽养殖、垃圾处理和污水处理引起的恶臭污染治理中的研究与应用现状,最后对微生物脱臭的发展方向提出建议:加大对高效脱臭微生物资源的深度挖掘及选育工作的投入;加深对微生物在除臭过程中菌群结构的时空演变规律和对恶臭物质代谢原理及降解动力学的研究;加强对当前微生物脱臭技术及工艺的改进和创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实验动物设施废气处理设备工艺选择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废气处理设备工艺对环境的影响.方法 通过对水喷淋吸收法、光氧化、低温等离子分解法和水喷淋加药法吸收分解的实验与分析,找出实验动物设施废气处理的设备最佳方案,通过检测进入和排出设备气体中氨、硫化氢、臭气浓度对比,筛选出最有效的除臭方法 .结果 通过测试表明,除臭喷淋水投加次氯酸钠或采用光氧化等离子除臭,排放的气体中氨、硫化氢、臭气浓度均优于 《 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4554—93),且经济可行.结论 采用喷淋水中投入次氯酸钠方法 或采用光氧化等离子除臭与水喷淋除臭组合,均可满足动物设施排风除臭的需求,从经济和技术角度可行.可减少实验动物设施排风中臭气的含量,有效地解决设施周边臭气的问题,高效、节能,可以在实验动物设施中推广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3种微生物菌剂对牛粪污水除臭过程中细菌群落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5
以牛粪污水为研究对象,通过高通量测序技术研究三种微生物除臭菌剂在牛粪污水除臭过程中对细菌多样性的影响,并对部分菌群功能进行预测分析.对分别添加布氏乳杆菌(Lactobacillus buchneri)CC1、甲基营养型芽孢杆菌(Bacillus methylotrophicus)Q3、苍白杆菌(Ochrobactrum)FSB进行除臭处理的牛粪污水细菌多样性及群落结构进行分析对比.结果表明:(1)分别添加甲基营养型芽孢杆菌Q3和苍白杆菌FSB的处理可使粪水的微生物群落丰富度和多样性先升后降,而添加布氏乳杆菌CC1的处理微生物群落丰富度和多样持续升高.(2)在属水平,不同处理的组间差异性较大,微生物的丰富度、多样性、相似性、优势菌群均有不同.与除臭和降解功能相关的脱硫微菌属(Desulfomicrobium)、纤维素分解菌属(Ruminiclostridium)、Prolixibacter菌属和Desulfomicrobium菌属在分别添加菌剂处理的F、C、Q组与对照组K,CK差异明显并随着发酵时间的变化而变化,其中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纤维素分解菌属(Ruminiclostridium)的丰度增加明显,菌剂处理组增幅明显大于对照组,发酵15天时在处理Q中,其丰度由0增加到13.01%,F处理和C处理分别由0增加到4.33%,而对照组仅由0增加到1.69%;具有除NH3功能的菌属Prolixibacter的丰度在所有处理中发酵3天时丰度最大,15天时为0;与产NH3功能相关的菌属Paracoccus随着发酵进程逐渐降低,在15天时完全消失;产生H2S的菌属Desulfomicrobium也随着发酵进程逐渐降低,由对照的5.22%下降至3%以下,并且添加菌剂组下降幅度大于不加菌剂组;病原菌Pesudomonas和Acholeplasma的数量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由0天的1.54%和2.8%降至15天的1.38%和1.87%.(3)在门水平含量最多的是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接下来依次为厚壁菌门(Firmicutes)、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互养菌门(Synergistetes)、热脱硫杆菌门(Spirochaetae)、疣微菌门(Verrucomicrobia)和纤维杆菌门(Fibrobacteres).其中,变细菌门在K2处理中丰度最高,达43.6%,在C1处理中最低,为27.5%,并且在所有处理中表现出发酵15天的丰富度大于3天的变化趋势.厚壁菌门在处理F、Q、C中也表现出发酵15天的含量大于3天的变化趋势.拟杆菌门和放线菌门在所有处理中都表现出随着发酵时间的延长而含量降低的现象,并且所有处理的含量均低于空白对照;在Q和F处理中,与纤维素降解相关的纤维杆菌门的含量明显升高.(4)功能菌群总体变化趋势为:分别添加三种菌剂组中纤维素分解菌群、有机物降解菌群、固氮菌群、H2S/NH3去除菌群种类和丰度明显高于对照组,而H2S/NH3产生菌低于对照组,病原菌和土著菌株经过发酵后含量明显降低或消失.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一株耐高温硫氧化菌爱媛类芽孢杆菌的分离鉴定及其发酵条件优化
编辑人员丨2023/8/5
[背景]市政污泥堆肥过程中大量释放的含硫臭气不仅会污染周围环境,也会降低堆肥质量.生物脱硫除臭技术具有效率高、无二次污染等优点,但目前研究较多的中常温硫氧化菌在堆肥高温环境中易失活,而耐高温菌的研究较少,其在高温条件下的脱硫性能有待进一步探究.[目的]筛选并鉴定耐高温硫氧化菌株,研究并优化硫氧化的环境条件,为该菌在堆肥脱硫除臭方面的应用提供理论基础.[方法]利用含硫化物的选择性培养基从污泥堆肥物料中筛选纯化耐高温菌株,从表观形态观察、生理生化分析和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的角度确定其种属地位,结合单因素分析和正交试验优化影响菌株硫氧化作用和生长能力的环境条件,并用Logistic模型拟合该菌的生长动力学曲线.[结果]筛选出一株耐高温硫氧化菌LYH-1,初步鉴定为爱媛类芽孢杆菌(Paenibacillus ehimensis),该菌的16S rRNA基因序列GenBank登录号为MW659161.优化后的最佳硫氧化条件为温度50℃、pH 7.5、接种量5%,此时硫酸盐的生成量可达到86.89 mg/L、生成率为36.20%.优化后的最佳生长条件为温度50℃、pH 8.0、接种量5%,此时的OD420可达到0.520;同时在该生长条件下拟合菌株的生长动力学,得到最大比生长速率μm为0.3042 h-1.[结论]爱媛类芽孢杆菌LYH-1具有较强的硫氧化能力和环境抗逆性,这为生物脱硫研究领域提供了新的菌种资源,也为污泥堆肥高温期的含硫臭气控制提供了一定的理论支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航天尿收集装置现状与技术发展趋势
编辑人员丨2023/8/5
介绍了国内外航天尿收集装置的发展现状,综述了航天尿收集装置的主要工作模式及要求,针对后续载人航天任务需求,从高吸收和低回渗、舒适性、抗菌与除臭、安全性、轻量化、可靠垃圾封装技术以及超长时间重复使用技术7个方面分析了航天尿收集装置的技术发展趋势,为航天尿收集装置的研制提供了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基于原位控制技术的粪污除臭菌剂研发现状
编辑人员丨2023/8/5
恶臭污染已被列入世界七大公害之一,其危害日益受到各国重视,人畜粪污堆积与不科学处理加剧了恶臭污染.对恶臭气体的形成、微生物除臭的原位控制机理、菌剂的研制与应用等方面进行综述.粪污相关的恶臭气体包含氨和挥发性胺、挥发性硫化物、吲哚和酚、挥发性低级脂肪酸等4类,主要由肠道土著微生物分解粪污中残留的营养物质形成.现有研究利用乳酸菌、酵母菌、放线菌等进行除臭,这些微生物生长迅速、占位效应强,成为优势群落后发挥益生特性协同抑制产臭微生物的生命活动.据此原位除臭技术原理,选育有益菌种进行组配,固定于载体上制成除臭菌剂并研发出微生物除臭菌剂,应用于粪污堆肥除臭等多个领域.然而,复合除臭菌剂的研发存在作用机制不明、适应范围狭窄、除臭能力不足等缺陷,针对这些问题,结合组学与合成生物学技术,提出深入研究菌剂除臭分子机理、代谢网络关系和细胞间通信的方案,绘制合成微生物群落指导菌剂构建的蓝图.微生物除臭的应用前景广阔,对粪污无害化处理、集约化养殖场的健康运营及生态环境的改善具有重大意义,未来应继续重视除臭菌剂的研制和发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微生物除臭技术在污染治理中的应用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5
恶臭污染在大气污染中占比最多,严重影响了周围人群的身心健康.文章主要对微生物除臭原理、过程和研究现状进行概述,并从禽畜养殖、污水治理和垃圾处理三个角度对微生物除臭技术的应用进行探讨,研究结果对推动微生物除臭在环保领域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污水处理和固废处理行业臭气治理技术及其应用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5
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持续推进,人们的生活质量和环保意识正在不断提高,工业化发展的同时也引发了诸多环保问题,其中臭气问题尤其引起人们的关注.在这种情况下,各工业企业纷纷开始研究各种方法用于去除臭气,尤其是污水处理和固体废弃物处理领域的企业更加积极采用先进技术除臭.有效地使用除臭技术,不但可以减轻环境污染问题,而且可以为人们创造更加良好的生活环境.基于此,文章以污水处理和固废处理行业的臭气治理为切入点,阐述了具体的治理技术,并对其应用进行分析,以期为臭气治理技术的完善和我国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作出贡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普济方·牙齿门》揩齿方用药规律探析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运用数据挖掘技术分析《普济方·牙齿门》揩齿方的用药规律.方法:收集整理《普济方·牙齿门》中的揩齿方并对其进行频数分析、关联规则分析、核心方与聚类组合发现分析.结果:共收集280首揩齿方,其中频数≥12的高频药物有细辛、白芷、升麻、麝香、大青盐、川芎、皂荚、生地黄、石膏、寒水石等32种,以味辛、性温、归肝脾经、无毒的药物居多.通过关联规则分析得到26个药对与药组;设置支持度为9%,获得药物组成为升麻、白芷、细辛、川芎的核心方;通过聚类分析共得到6个药物聚类组合;分析得出的药对、药组、核心方与药物聚类组合多由风药、香药、矿物药相互配伍而成.结论:揩齿方中多用风药、香药、矿物药,注重祛风止痛、芳香除臭、清热泻火,其中善用风药是揩齿方最显著的特色.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