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改良抗反流黏膜切除术治疗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伴中度食管裂孔疝的可行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评价改良抗反流黏膜切除术(anti-reflux mucosectomy,ARMS)治疗伴中度食管裂孔疝的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refractory 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rGERD)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2017年6月—2020年6月,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消化内镜中心30例合并3~5 cm食管裂孔疝的rGERD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3周黏膜切除组( n=15)和3/4周黏膜切除组( n=15),分别进行相应黏膜切除范围的改良ARMS。比较手术前后胃食管反流症状、胃镜检查食管炎情况、24 h食管pH监测结果、食管下括约肌(lower esophageal sphincter,LES)静息压力,并分析两种不同黏膜切除范围的治疗效果以及并发症发生率。 结果:2/3周黏膜切除组患者术后6个月较术前的胃食管反流病评分(9.53±0.36比11.93±0.57, t=6.874, P<0.001)、酸暴露时间(19.81%±1.72%比31.45%±2.78%, t=8.020, P<0.001)、DeMeester评分(40.98±4.55比55.33±5.65, t=6.408, P<0.001)均明显好转,3/4周黏膜切除组患者术后6个月较术前的胃食管反流病评分(9.0±0.57比12.47±0.68, t=8.650, P<0.001)、酸暴露时间(20.07%±2.19%比29.96%±3.00%, t=7.444, P<0.001)、DeMeester评分(33.67±3.47比51.17±6.03, t=4.973, P<0.001)均明显好转,且术后6个月两组间胃食管反流病评分、酸暴露时间及DeMeester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t=0.790, P=0.436; t=0.093, P=0.926; t=1.278, P=0.212)。两组手术前后比较组内食管炎C、D级比例(10/15比5/15, χ2=3.894, P=0.063;8/15比4/15, χ2=2.778, P=0.125)及LES静息压力[3.29(2.66,8.29)mmHg比3.98(3.67,9.43)mmHg, P=0.334;5.78(1.9,8.46)mmHg比5.88(3.28,8.99)mmHg, P=0.12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均无术后迟发性出血、穿孔等并发症,2/3周黏膜切除组术后狭窄的发生率明显低于3/4周黏膜切除组(1/15比6/15, χ2=4.658, P=0.021)。 结论:改良ARMS能有效缓解合并3~5 cm食管裂孔疝的rGERD患者反流症状及食管酸暴露,但不能明显提高LES静息压力,2/3周黏膜切除可减少术后狭窄的发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巨大滑动型食管裂孔疝合并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的初步探索(含视频)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初步探讨食管裂孔疝内镜黏膜下剥离术(hiatal hernia-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HH-ESD)治疗巨大食管裂孔疝(长径>3 cm)合并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2018年4月—2020年3月,因巨大食管裂孔疝合并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自愿在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人民医院消化内镜中心接受HH-ESD治疗患者纳入临床试验,观察手术完成情况和并发症发生情况,并随访观察治疗前后各项指标的变化情况,包括胃食管反流病健康相关生活质量评价(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health related quality of life,GERD-HRQL)评分、胃食管反流病问卷量表(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questionnaire,GERD-Q)评分、胃镜检查结果、24 h食管pH值监测结果、食管高分辨率测压结果和质子泵抑制剂使用情况。结果:研究期间共收集到10例患者,病史2~10年,均顺利完成HH-ESD治疗,术中无穿孔、大出血等不良事件,住院时间6~12 d。术后3例出现吞咽困难,分别于3或6个月内自行缓解。术前GERD-HRQL评分19~29分,术后3和12个月分别为0~14分和0~8分,较术前均有较大幅度下降;术前GERD-Q评分9~17分,术后3和12个月均为6~9分,较术前均有较大幅度下降。胃镜随访提示,10例患者的食管炎较术前均有不同程度好转,疝囊较术前均有不同程度缩小,Hill分级较术前均有不同程度降低。术前DeMeester评分30.3~247.1分,术后12个月时为0.2~29.9分,较术前有较大幅度下降;术前食管裂孔疝长径3.0~6.0 cm,术后12个月时为0~5.0 cm,较术前均有不同程度缩小。随访12个月时,7例已停用质子泵抑制剂,其余3例已改为间断口服。结论:初步结果显示,HH-ESD治疗巨大食管裂孔疝合并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安全、有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159例不同亚型生命质量和精神心理因素研究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探讨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rGERD)患者的生命质量和精神心理因素。方法:回顾性选择2016年9月至2019年3月就诊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消化内科的rGERD患者159例,根据胃镜下有无远端食管黏膜损伤,将患者分成难治性反流性食管炎(RE)组(58例)和难治性非糜烂性反流病(NERD)组(101例)。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24 h食管阻抗-pH值测定结果、食管高分辨率测压(HRM)结果、胃食管反流病问卷(GerdQ)评分、简明健康状况调查量表(SF-36)评分、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统计学方法采用独立样本 t检验、秩和检验、卡方检验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结果:两组患者性别构成比、年龄、腹围、BMI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均>0.05)。难治性NERD组食管外症状发生率高于难治性RE组[45.5%(46/101)比24.1%(14/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7.185, P=0.010)。难治性NERD组患者气体反流、弱酸反流、非酸反流次数均多于难治性RE组[分别为66.20次(45.20次,111.60次)比38.40次(23.50次,59.63次)、34.70次(9.05次,52.75次)比6.35次(3.10次,24.00次)、12.60次(2.15次,24.20次)比2.15次(0次,10.30次)],GerdQ评分高于难治性RE组[(8.9±2.5)分比(7.8±2.3)分],DeMeester评分、症状指数和症状相关可能性均低于难治性RE组[分别为5.16分(1.75分,14.48分)比15.19分(2.78分,45.96分)、33.3%(0,60.0%)比57.5%(40.5%,78.0%)、87.8%(0,97.8%)比94.0%(82.7%,98.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Z=-5.548、-5.384、-4.338, t=3.306, Z=-2.607、-4.313、-2.468; P均<0.05)。难治性NERD组食管远端收缩积分低于难治性RE组[334.0 mmHg·s·cm(182.5 mmHg·s·cm,492.0 mmHg·s·cm)比399.0 mmHg·s·cm(216.5 mmHg·s·cm,756.3 mmHg·s·cm)(1 mmHg=0.133 kP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Z=-2.204, P=0.030),两组食管下括约肌压力和蠕动中断长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均>0.05)。两组患者的生理功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总体健康、活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精神健康、健康变化9个维度的SF-36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均>0.05)。159例rGERD患者中,焦虑患者98例(61.6%),抑郁患者55例(34.6%)。难治性NERD组的SAS评分高于难治性RE组[(52.6±5.8)分比(47.0±8.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4.794, P<0.05),但两组SD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rGERD患者的GerdQ评分与DeMeester评分、气体反流、弱酸反流、SAS评分、SDS评分均呈正相关( r=0.201、0.228、0.171、0.229、0.276, P均<0.05)。 结论:rGERD患者中,难治性NERD患者的反流症状更严重,可能与非酸反流、气体反流、食管运动障碍、心理障碍(尤其是焦虑)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抗反流黏膜切除术治疗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的进展
编辑人员丨3天前
内镜下抗反流黏膜切除术是一项新兴的、安全有效的内镜下胃食管反流病治疗方法。由于长期口服质子泵抑制剂存在不良反应,而外科手术创伤较大,因此对于症状顽固的质子泵抑制剂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患者,抗反流黏膜切除术是很好的选择。该方法因疗效显著、安全性较好及手术简便,最有希望成为标准化的内镜下胃食管反流病治疗手段。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提高胃食管反流病临床疗效的中西医策略
编辑人员丨2024/3/16
胃食管反流病(GERD)是消化系统常见病,质子泵抑制剂(PPIs)作为GERD的一线治疗药物在临床使用时常面临食管黏膜愈合率低、规范治疗症状无明显改善(难治性GERD)、夜间酸突破难有效干预、具有癌变风险的巴雷特食管(BE)使用PPIs治疗缺乏依据等问题.中医药治疗GRED有着自身的特色优势,既有针对酸之上逆的通降之法和应对黏膜损伤的敛疡护膜法,又有契合燥郁痰瘀的润燥化痰活血之法.临证当把握"通降不利,胃气上逆,损伤食管"之关键病机,标本兼顾.针对目前GERD的治疗难点和临床困境,我们提出西医明确诊断和中医辨证施治的中西医协同诊疗策略,以期提高临床疗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16
-
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不同亚型食管动力异常与反流特点的相关性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rGERD)不同亚型食管动力异常及其与反流特点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2015年9月至2016年5月就诊的100例rGERD患者,全部行胃镜检查、食管高分辨率测压(HRM)和24 h食管动态pH值阻抗检测.根据胃镜检查结果分为难治性内镜检查阴性的反流疾病(NERD)组和难治性反流性食管炎(RE)组.分析各组食管动力学障碍异常及胃食管病理性反流情况.比较采用£检验、秩和检验和卡方检验,通过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其相关因素.结果 100例rGERD患者中,难治性NERD组83例,难治性RE组17例.难治性NERD组弱酸反流、气0液混合反流次数均高于难治性RE组[(80.2±56.9)次比(44.8±13.7)次,(56.0±25.6)次比(25.2±16.1)次],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3.202、2.229,P均<0.05).难治性NERD组患者DeMeester评分、酸反流次数、反流时间百分比均低于难治性RE组[(24.2±8.5)分比(56.8±3.0)分,(21.4±11.8)次比(35.9±32.6)次,(7.1±1.6)%比(16.2±8.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820、-2.230、-2.604,P均<0.05);而食管下括约肌平均静息压高于难治性RE组[(7.9±5.6)mmHg(1mmHg=0.133 kPa)比(4.5±2.2) mm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43,P<0.05).难治性NERD组和难治性RE组患者中食管动力障碍者分别为58例(69.9%)和12例(12/1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难治性RE组相比,难治性NERD组患者间断收缩比例较高[1/17比26.5% (22/83)]而蠕动收缩障碍发生率较低[11/17比43.4% (36/8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3.389、2.587,P均<0.05).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间断收缩、气体反流为发生病理性弱酸反流的危险因素(OR=3.139、1.254,P均<0.05).BMI、气-液混合反流为发生病理性酸反流的危险因素(OR=1.302、1.026,P均<0.05),而远端收缩积分为保护性因素(OR=0.998,P<0.05).结论 rGERD患者中普遍存在食管动力异常,不同亚型组患者的动力学障碍不同,与其不同的反流特点相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和胃益气降逆汤联合雷贝拉唑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观察
编辑人员丨2023/8/6
反流性食管炎属于慢性难治性消化科疾病,是由胃、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入食管引起的食管炎症性病变,严重者可发展为食管腺癌.研究认为,抗反流屏障的破坏、食管酸廓清功能障碍、食管黏膜抗反流屏障功能的损害、胃十二指肠功能失常和滑动疝等均可引起反流性食管炎的发生[1].目前,质子泵抑制药、制酸剂、组胺H2受体拮抗剂等对症治疗可改善患者的症状,但不能从源头上解决反流问题,且副作用和复发率较高[2].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气体反流在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中作用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气体反流在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 rGERD)发病中的作用机制.方法 选取自2017年3月至2017年8月就诊的rGERD患者74例,全部行胃镜检查、食管高分辨率测压和24 h食管动态阻抗检测.根据胃镜检查结果以及食管测压结果分为难治性内镜检查阴性的反流疾病(NERD)组(n=47)与难治性反流性食管炎(RE)组(n=27),对两组患者进行胃食管反流病量表(Gerd Q)评分,并分析两组患者胃食管反流特点.按照食管动力标准分为食管动力正常组(n=24)与食管动力障碍组(n=50),分析食管动力障碍对气体反流的影响.结果 难治性RE组患者症状Gerd Q评分[(9.3 ± 2.7)分比(7.5 ±2.8)分]明显重于难治性NERD组患者,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难治性NERD组患者气体反流次数、无酸反流次数[(97.5 ± 62.9)次比(76.0 ± 54.4)次;(48.4 ± 13.6)次比(27.0 ± 18.6)次]均较难治性RE组明显升高,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食管动力正常组相比,食管动力障碍组患者总反流次数、气体反流次数以及无酸反流次数有升高趋势,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rGERD患者多数存在气体反流,气体反流是难治性NERD患者的主要反流成分,可能与食管动力障碍相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胃食管反流病患者胃食管反流及食管动力特征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分析胃食管反流病(GERD)患者胃食管反流及食管动力特征.方法 对61例伴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症状的GERD患者进行24-h阻抗-pH(MⅡ-pH)及固态高分辨率测压(HRM)检查,观察异常反流及食管动力障碍情况,分析反流参数与HRM参数的相关性.结果 所有患者完成MⅡ-pH监测,28例患者完成食管HRM.61例患者中,55例存在异常反流;其中,反流性食管炎(RE) 26例、非糜烂性反流病(NERD) 29例.RE患者酸反流的发生和无效吞咽次数较NERD患者多(P<0.05).DeMeester评分与近段食管蠕动压力(PEP)、中段食管蠕动压力(MEP)和远端收缩积分(DCI)呈负相关(r=-0.525、-0.463和-0.417,P<0.05),酸反流次数与PEP、DCI和食管下括约肌的综合松弛压(IRP)呈负相关(r=-0.547、-0.431和-0.426,P<0.05),弱酸反流次数与MEP、远段食管蠕动压力、DCI和IRP呈负相关(r=-0.470、-0.391、-0.447和-0.632,P<0.05).结论 伴难治性反流症状的GERD患者,异常反流和食管动力障碍发生较多,且异常反流情况和食管动力障碍密切相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铝碳酸镁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Meta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系统评价铝碳酸镁治疗反流性食管炎(reflux esophagitis,RE)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计算机检索CBM、CNKI、WanFang Data、VIP、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和Scopus数据库,搜集单用或联用铝碳酸镁治疗RE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检索时限均从建库至2017年6月30日.由2名研究者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评价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后,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15个RCT,包括1 655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治疗4~8周后,单用铝碳酸镁与质子泵抑制剂(proton pump inhibitors,PPI)相比,两组内镜下有效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R=0.87,95%CI (0.76,1.00),P=0.05].但联合应用铝碳酸镁与PPI在内镜下有效率[RR=1.22,95%CI(1.14,1.31),P<0.001]和症状缓解率[RR=1.36,95%CI(1.12,1.66),P<0.01]方面较单用PPI显著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在难治性RE人群中,铝碳酸镁与PPI联合用药亦显著提高了内镜下有效率[RR=l.16,95%CI(1.08,1.25),P<0.001]与8周症状缓解率[RR=1.12,95%CI(1.04,1.20),P<0.01].此外,单用铝碳酸镁或与PPI联用均未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结论 联合应用铝碳酸镁与PPI治疗RE的内镜下有效率及症状缓解率均优于单独应用PPI,且不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受纳入研究数量和质量的限制,上述结论尚待更多高质量研究予以验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