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同年龄组胃食管反流病患者食管动力及临床特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不同年龄人群胃食管反流病(GERD)的食管动力和临床特点,为临床诊治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分析 2015年 1月至 2018年 9月在北京协和医院消化内科门诊确诊的GERD患者,根据年龄分为老年组(年龄≥60岁)和中青年组(年龄<60岁)。分析两组患者性别、病程、症状、食管动力、胃镜下表现和食管裂孔功能方面的特点。结果:250例患者符合纳入标准,其中老年组61例、中青年组189例。老年组和中青年组在性别、病程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男/女:24/37比78/111;(4.9±4.2)年比(4.5±3.8)年;均 P>0.05];典型症状(反酸、烧心)及非典型症状(胸痛、咳嗽、咽部异物感等)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典型症状/非典型症状:35/26比146/43; P<0.01),老年组以非典型症状为主,而中青年组以典型症状为主。老年组上食管括约肌(UES)静息压[(65±28)mmHg,1 mmHg=0.133 kPa]明显低于中青年组[(74±28)mmHg] 、无效食管动力(IEM)比率和DeMeester评分明显高于中青年组[78.7%(48/61)比65.1%(123/189);16.3(6.0,36.3)分比6.4(2.5,18.0)分,均 P<0.05]。下食管括约肌(LES)静息压及食管远端收缩积分(DCI),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204例患者完成胃镜检查,老年组反流性食管炎C级和D级以及C级和D级合并食管裂孔功能障碍的比例明显高于中青年组[2.04%(8/49)比0.65%(1/155);14.29%(7/49)比0(0/155),均 P<0.01)]。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UES静息压与年龄呈负相关性( r=-0.145, P<0.05);LES长度与年龄呈正相关性( r= 0.129, P<0.05)。 结论:老年GERD患者与中青年相比,非典型症状表现更为突出,随着增龄,UES的静息压降低,无效食管比率增加,食管酸暴露程度增加,老年人群抗反流能力明显降低,可能需要长期抑酸药物维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中国贲门失弛缓症诊疗规范
编辑人员丨6天前
贲门失弛缓症是一种以食管下括约肌松弛障碍和食管正常蠕动缺乏为特征的原发性食管动力障碍性疾病,近十年来,由于高分辨率食管测压、经口内镜食管下括约肌切开术等新兴检查技术和治疗手段不断发展并应用于临床,贲门失弛缓症的诊治策略已发生显著变化。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胃肠动力学组、胃肠功能性疾病协作组、食管疾病协作组与中国健康促进基金会共同制定了中国贲门失弛缓症诊疗规范,内容包括贲门失弛缓症的临床表现、诊断方法与标准、治疗决策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临床及食管功能检测特征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通过分析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RGERD)患者临床表现及相关检查特征,探讨其发病机制并指导临床诊疗决策。方法:纳入2015 年11月至2017 年9月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因反酸、烧心及食管外症状就诊的患者,采集临床资料及心理评分资料,包括:症状自评量表SCL-90,Zung氏焦虑量表SAS,Zung氏抑郁量表SDS,完成胃食管反流监测及食管高分辨测压。根据患者对质子泵抑制剂(PPI)治疗的反应,将患者分为RGERD 组及非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NRGERD)组,比较两组临床表现及相关检查特征,二分类logistic 回归分析RGERD 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共纳入119例患者,其中RGERD 61例(51.3%),NRGERD组58例(48.7%)。RGERD患者体重指数(BMI)、典型症状(反酸)比例显著低于NRGERD组( P<0.05);但不典型症状(胸骨后不适或胸痛)的比例高于NRGERD组( P<0.05)。RGERD患者酸反流事件及近段反流比例显著低于NRGERD组,但病理性非酸反流事件和基线阻抗值较NRGERD组高( P<0.05)。RGERD 患者在食管高分辨测压基本参数及芝加哥分型的食管动力障碍与NRGERD 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GERD患者SCL-90评分中躯体化、抑郁、敌对得分显著高于NRGERD组( P值均<0.05),抑郁状态为RGERD的独立危险因素[ OR= 3.915 (95% CI1.464~10.466), P=0.007]。 结论:RGERD患者非典型症状比例更高,病理性非酸反流增多。抑郁状态为其独立危险因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食管胃连接部流出道梗阻在胃食管反流病中的动力学意义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GERD合并食管胃连接部流出道梗阻(EGJOO)在动力学特征、相关临床症状、食管24 h pH-阻抗测定中的特点和临床意义。方法:纳入2014年8月至2019年8月在珠海市人民医院就诊的512例GERD患者。依据患者是否合并EGJOO分为EGJOO组(85例)和非EGJOO组(427例),根据内镜检查是否合并食管糜烂分为非糜烂性反流病(NERD)组(393例)和反流性食管炎(RE)组(119例)。分析各组患者的食管高分辨率测压(HRM)动力特征、相关临床症状和食管24 h pH-阻抗检测结果。组间比较采用Fisher确切概率法、Wilcoxon秩和检验,配对资料比较采用McNemar检验。结果:EGJOO组患者下食管括约肌(LES)静息压、整合松弛压(IRP)、远端收缩积分(DCI)、食团内部压力(IBP)、IBP最大值均高于非EGJOO组[分别为30.70 mmHg(22.50 mmHg,40.75 mmHg)(1 mmHg=0.133 kPa)比19.90 mmHg(14.50 mmHg,26.20 mmHg)、17.80 mmHg(16.20 mmHg,22.85 mmHg)比7.80 mmHg(5.20 mmHg,10.20 mmHg)、1 282.80 mmHg·s·cm(654.55 mmHg·s·cm,2 563.20 mmHg·s·cm)比818.90 mmHg·s·cm(495.10 mmHg·s·cm,1 365.10 mmHg·s·cm)、7.00 mmHg(4.40 mmHg,11.65 mmHg)比3.60 mmHg(1.10 mmHg,5.80 mmHg)、14.90 mmHg(11.50 mmHg,18.80 mmHg)比10.40 mmHg(8.10 mmHg,13.10 mmH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Z=-7.82、-14.57、-4.25、-7.16、-6.27, P均<0.01)。NERD组患者LES静息压高于RE组[21.70 mmHg(15.65 mmHg,29.40 mmHg)比19.40 mmHg(13.60 mmHg,25.10 mm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Z=-2.47, P=0.014)。EGJOO组患者的DeMeester评分、长反流(>5 min)次数、最长反流持续时间、pH值<4时间百分比均高于非EGJOO组[分别为6.60分(2.70分,11.20分)比3.25分(1.30分,9.18分)、1.00次(0.00次,1.00次)比0.00次(0.00次,0.00次)、6.50 s(2.00 s,15.00 s)比1.00 s(0.00 s,5.00 s)、1.70%(0.30%,2.30%)比0.30%(0.00%,1.6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Z=-2.04、-2.94、-3.98、-2.42, P均<0.05)。EGJOO组治疗前吞咽困难的比例高于非EGJOO组[9.4%(8/85)比2.1%(9/4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isher确切概率法, P=0.01)。EGJOO组和非EGJOO组治疗后烧心、嗳气、腹痛、腹胀、胸痛比例均低于治疗前[EGJOO组:11.8%(10/85)比34.1%(29/85)、34.1%(29/85)比51.8%(44/85)、4.7%(4/85)比20.0%(17/85)、3.5%(3/85)比22.4%(19/85)、4.7%(4/85)比21.2%(18/85)。非EGJOO组:14.8%(63/427)比33.0%(141/427)、36.8%(157/427)比51.5%(220/427)、5.4%(23/427)比26.5%(113/427)、6.6%(28/427)比21.1%(90/427)、2.8%(12/427)比18.3%(78/42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McNemar检验, P均<0.05)。 结论:EGJOO患者LES舒缩功能障碍引起的症状更严重,酸反流更明显,且常规促动力药物对其治疗效果欠佳。食管糜烂的发生不仅与酸反流和酸暴露时间的增加有关,还与食管动力障碍、局部黏膜屏障功能等的影响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回眸40年胃肠动力疾病和功能性胃肠病相关发展
编辑人员丨6天前
胃肠动力疾病和功能性胃肠病这两类疾病密不可分,既往被统称为功能和胃肠动力障碍性疾病。2002年曼谷新分类开创了对这两类疾病认识和研究的新纪元。随着研究和认识的不断加深,技术和实验手段的日新月异,以及基础研究和临床研究的广泛开展,胃肠动力疾病和功能性胃肠病越来越被熟知和重视。无论是对疾病概念、发病机制的认识,还是在诊断手段和治疗方法等方面,关于这两类疾病的研究都获得飞速发展和长足进步。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胃食管反流性咳嗽患者食管动力障碍检测和对抗反流疗效影响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分析拟诊为酸或非酸反流性胃食管反流性咳嗽(GERC)患者的食管动力障碍特点,并与抗反流药物治疗反应相关联,寻找筛选适合抗反流治疗慢性咳嗽患者人群的有效指标。方法:回顾性纳入2020年6月至2022年12月在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慢性咳嗽专科门诊就诊的拟诊GERC患者173例,其中男87例,女86例,年龄(45.1±14.6)岁。收集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高分辨率食管测压(HRM)及食管多通道腔内阻抗-pH监测(MII-pH)的检查结果,以及患者病因诊治过程和最终诊断等信息。根据治疗反应将纳入病例分为常规抗反流有效组、强化抗反流有效组和抗反流无效组,分析抗反流治疗的疗效预测因素。使用 χ2检验、Student-Newman-Keuls检验或Kruskal-Wallis H( K)检验比较组间差异。采用基于最大似然估计的向前逐步回归法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影响因素。 结果:173例拟诊GERC患者包括常规抗反流有效者45例(26.0%)、强化抗反流有效组54例(31.2%)和抗反流无效组74例(42.8%)。52.0%患者存在食管动力障碍(90/173),但常规抗反流有效组该比例较低( χ2=8.09, P=0.018)。反流类型以非酸反流为主(136/173,78.6%),常规抗反流有效组酸反流比例( χ2=19.49, P<0.001)和酸暴露时间( H=11.04, P=0.004)明显高于另外两组。酸和非酸GERC患者食管动力障碍比例相似(64.9%比48.5%, χ2=3.11, P=0.078);非酸GERC患者食管蠕动中断长度较短[2.4(0.7,5.6)cm比6.1(1.4,10.0)cm, Z=-2.39, P=0.017],食管上括约肌长度较长[(4.1±0.9)cm比(3.7±1.3)cm, t=-2.09, P=0.038],食管正常收缩百分比较高[60.0%(17.8%,90.0%)比30.0%(0,80.0%), Z=-2.14, P=0.032],蠕动大中断百分比较低[10.0%(0,40.0%)比50.0%(0,100.0%), Z=-2.92, P=0.004]。强化抗反流有效组和抗反流无效组的食管下括约肌平均静息压明显低于常规抗反流有效组( H=7.49, P=0.024),而食管无效收缩百分比则明显较高( H=8.60, P=0.014)。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立无效收缩百分比为标准抗反流治疗疗效的独立预测因素,以≤45%为截断值,具有中等预测价值(AUC=0.67, P=0.004)。 结论:GERC患者食管动力障碍很普遍,酸和非酸GERC患者的食管动力异常各有其特点。食管无效收缩百分比可能为选择抗反流治疗方案和疗效预测的有效指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食管裂孔疝合并胃扭转的腹腔镜手术治疗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腹腔镜治疗食管裂孔疝合并胃扭转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6月至2022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收治的29例食管裂孔疝合并胃扭转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均诊断明确,其中26例为食管裂孔疝合并慢性胃扭转患者,3例合并急性胃扭转经有效保守治疗后手术,以上均择期行腹腔镜下食管裂孔疝修补术,术中均放置补片,根据食管动力情况行胃底折叠术,对患者的术前基本情况、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胃疝出比例、疝分型、胃扭转分类、中转开腹情况、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症状改善率及术后满意度进行分析。结果:29例患者最常见的主诉为慢性梗阻症状,均在腹腔镜下顺利完成手术,无中转开腹病例,其中Ⅲ型疝最常见为19例(65%),器官轴性胃扭转最常见为20例(70%)。平均手术时间(110.2±33.3)min,平均术中出血量(12.6±7.0)ml,平均胃疝出比例75.9%±15.8%,平均疝环缺损长度(6.6±1.2)cm,平均疝环缺损宽度(5.0±1.1)cm。术后平均住院时间(6.4±1.7)d,围手术期发生肺部感染2例(7%),肺不张2例(7%),胃动力障碍1例(3%)。术后均治愈出院,随访15~32个月,未发生补片感染、长期慢性疼痛、肠梗阻、疝复发等严重并发症,术后症状改善率90%,术后满意度90%。结论:腹腔镜手术治疗食管裂孔疝合并胃扭转安全、可行,疗效可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心因性贲门失弛缓症一例
编辑人员丨6天前
贲门失弛缓症是一种病因不明的以食管下括约肌失弛缓导致食管功能受损、蠕动减少或消失、同步收缩为特征的原发性食管动力障碍性疾病。本例患者起病急,既往无恶心、呕吐、吞咽困难、胸骨后疼痛等病史,病情进展快,伴体重明显减轻,经过详细询问病史和心理测评考虑为抑郁相关食管动力紊乱,口服艾司西酞普兰治疗后消化道症状消失,体重增加,日常活动恢复。提示贲门失弛缓症除器质性病因外,还可能由心理因素导致,在临床中应注意甄别并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声带息肉患者反流症状指数量表评分、反流体征量表评分、食管动力检测及其与咽喉反流的相关性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研究声带息肉患者反流症状指数量表(RSI)评分、反流体征量表(RFS)评分、食管动力检测及其与咽喉反流的相关性,为临床研究提供指导。方法:选取江山市人民医院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收治的带息肉患者100例声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该院健康体检者100例为对照组进行研究。应用RSI、RFS评分初步诊断咽喉反流情况,监测食管动力分段特点及上下括约肌压力,分析患者RSI、RFS评分、食管动力检测及其与咽喉反流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35.00%患者RSI评分>13分,30.00%患者RFS评分>7分。观察组RSI评分[(24.17±1.14)分]和RFS评分[(17.59±1.52)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7.28±0.12)分、(4.28±0.21)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147.344、86.742,均 P<0.05)。观察组上括约肌松弛恢复时间和持续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食团内压明显大于对照组,下括约肌长度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5.373、4.660、2.186、4.977,均 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患者RSI评分与咽喉异物感、持续清嗓、鼻涕倒流或痰多呈正相关( r=0.640、0.649、0.507,均 P<0.05),RFS评分与喉室消失、后连合增生、声带水肿呈正相关( r=0.742、0.516、0.547,均 P<0.05)。 结论:声带息肉患者RSI、RFS评分与咽喉反流呈正相关,且部分声带息肉患者食管上下括约功能、结构存在一定障碍,存在咽喉反流情况,因此可将三者联合应用于诊断咽喉反流以提高诊断准确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中国贲门失弛缓症诊治专家共识(2020, 北京)
编辑人员丨6天前
贲门失弛缓症(achalasia of cardia,AC)是一种原发性食管动力障碍性疾病。目前,国内关于AC的诊断、治疗及随访等问题均尚无统一的专家共识。为此,由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学分会与中国医师协会内镜医师分会牵头,组织国内相关领域专家参考相关的最新研究进展,通过集体讨论与投票等方式,共同制定本共识。本共识内容就AC的诊断、治疗、随访及特殊人群AC的治疗等列有17条陈述建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