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心因性贲门失弛缓症一例
编辑人员丨1天前
贲门失弛缓症是一种病因不明的以食管下括约肌失弛缓导致食管功能受损、蠕动减少或消失、同步收缩为特征的原发性食管动力障碍性疾病。本例患者起病急,既往无恶心、呕吐、吞咽困难、胸骨后疼痛等病史,病情进展快,伴体重明显减轻,经过详细询问病史和心理测评考虑为抑郁相关食管动力紊乱,口服艾司西酞普兰治疗后消化道症状消失,体重增加,日常活动恢复。提示贲门失弛缓症除器质性病因外,还可能由心理因素导致,在临床中应注意甄别并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弥漫型肝上皮样血管内皮瘤超声表现与病理对照分析1例
编辑人员丨1天前
患者女,47岁,因"发现肝硬化,脾切除术后12年,间断呕血、黑便3 d,加重18 h"入院。既往史:4个月前于当地医院诊断乳腺癌,行左乳乳腺癌根治术,术后病理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伴黏液腺癌,术后口服来曲唑2个月后因肝功能异常停药。入院查体:贫血貌,蛙状腹,移动性浊音阳性。入院后辅助检查:①肝功能:天冬氨酸转氨酶59.8 U/L,γ-谷氨酰转移酶92.2 U/L,总胆红素141.1 μmol/L,直接胆红素77.4 μmol/L,总胆汁酸254.9 μmol/L;凝血常规:凝血酶原时间16.7 s,凝血酶原活动度49%,国际标准化比值1.53;肿瘤标志物:细胞角蛋白19片段6.33 μg/L,CA125 79.89 μg/L,鳞状细胞癌抗原1.72;血红蛋白68 g/L;超敏C反应蛋白15.43 mg/L;IgA 8.60 g/L;余肝炎病原学、IgM、IgG、IgG4、补体C3、补体C4及自身免疫性肝病9项等均阴性。②肝脏血管超声检查:非典型肝炎后肝硬化背景,肝体积增大,右肝斜径160 mm,各叶比例尚协调,肝实质回声不均,沿肝内网络分隔呈片状,未见占位(图1,2);肝内网络系统回声增强增宽,沿网格系统观察未见扩张胆管,伴行之细小门静脉分支未显示,肝动脉系统显著弥漫增宽(图3~5);门静脉系统仅见门静脉主干及左右支,主干内径11.9 mm,左支矢状部内径8.4 mm,右支内径4.8 mm。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olor Doppler flow imaging,CDFI):管腔内血流通畅,呈向肝血流(图4),主干峰值流速为20 cm/s。频谱多普勒(pulsed wave Doppler,PW):主干频谱呈动脉样波动;门静脉左支矢状部旁肝动脉内径增宽,宽约3.4 mm,峰值流速277 cm/s;脾脏切除病史;胃底食管静脉迂曲、扩张,血流通畅。三条肝静脉走行规则,形态欠规整,CDFI显示肝静脉血流通畅。超声提示:①门静脉高压,建议除外门静脉系统发育不良可能;②门静脉-肝动脉瘘可能。下腔静脉超声检查:下腔静脉走行正常,肝后段管腔变细,前后径3.69 mm,流速229 cm/s,腹腔段未见增宽,前后径14.8 mm,流速25.9 cm/s,CDFI示全程血流通畅,PW示随呼吸静脉频谱期相性存在。提示:下腔静脉肝后段管径变细,考虑增大的肝脏压迫所致。全腹增强CT:①肝硬化、腹水、门静脉高压伴侧支循环开放;②肝组织密度及强化改变(图6),请结合病史,建议进一步检查;③肝左叶钙化灶;④肝内动静脉瘘?⑤脾切除术后。增强CT三维重建:肝总动脉及其分支走行如常;门静脉主干及左右支可见,左右支远端呈残根状,未见远端门静脉分支;胃周见增多迂曲静脉汇集一支粗大血管(胃左静脉)汇入门静脉主干。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门静脉主干及左右支显示良好,二级以上属支随着时间延迟逐渐迂曲紊乱(图7);胃左静脉主干明显增粗,可见迂曲的血管影和曲张的食管静脉。经颈静脉肝组织穿刺活检,病理回报:考虑肝血管病变。标本切片送外院会诊,诊断肝脏上皮样血管内皮瘤:切片见肿瘤组织,其间散在残留的汇管区成分与肝细胞片团,瘤细胞大部分呈梭形、散在分布,部分形成不规则腔隙;另见肿瘤组织沿肝窦浸润并破坏邻近肝实质。免疫组化示CD31、CD34、Ki-67、ERG均阳性。为明确肝外有无转移,行PET-CT检查:肝脏弥漫高代谢灶,延迟显像代谢进一步增高,考虑恶性病变;余脏器未见明显高代谢灶。综上所述,临床诊断为肝脏上皮样血管内皮瘤。患者在等待肝移植治疗期间死于严重感染和多器官功能障碍。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批同意(批号:AF-IRB-032-06)。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单孔腹腔镜联合胸腔镜行食管癌McKeown术的临床应用分析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单孔腹腔镜联合胸腔镜行食管癌McKeown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20年8至11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胸外科收治的34例用单孔腹腔镜联合胸腔镜行食管癌McKeown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男24 例,女10例,年龄43~75(62±4)岁。胸腔操作部分:左侧俯卧体位,常规四孔胸腔镜方法完成食管游离及纵隔淋巴结清扫。腹腔操作部分:单孔腹腔镜逆向胃游离三步法,首先游离小网膜,荷包针线外拉提吊肝左叶,清扫小弯侧淋巴结,离断胃左血管;其次,分离食管裂孔,切断贲门,最后逆向游离脾胃韧带,完成胃游离及腹腔淋巴结清扫。观察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术后引流管拔除时间、术后胸腔引流液总量、术后近期并发症、术后病理学检查结果、术后出院时间并进行随访。结果:34例患者均顺利完成行单孔腹腔镜联合胸腔镜食管癌根治术,无中转开胸,无中转开腹或扩大切口;手术时间194~285(240±21)min,其中胸腔部分时间53~105(60±13)min,腹腔部分时间40~73(49±7)min。术中出血量15~110(60±20)ml。纵隔清扫淋巴结数目10~25(13±3)枚,腹腔清扫淋巴结数目6~16(9±3)枚。34例患者术后第2~3天下床活动。患者术后2 d拔除胸腔闭式引流管及左颈引流管,术后5 d拔除胸腔艾贝尔引流管。术后胸腔引流总量100~500(300±100)ml。全组无吻合口瘘、吻合口狭窄、乳糜胸、胃排空障碍发生;8例出现一过性声音嘶哑;4例出现肺部感染者,予以抗生素治疗后,均治愈后出院。术后住院时间8(6,8)d,常规进半流质饮食后出院。全组患者术后病理学检查结果均为鳞癌,术后病理学分期为T1~3N0~1M0期。34例患者术后随访60(40,75)d,随访期间无并发症发生,无复发转移及死亡。结论:单孔腹腔镜联合胸腔镜行食管癌McKeown术安全可行,近期疗效较好,是一种可供选择的食管癌微创术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声带息肉患者反流症状指数量表评分、反流体征量表评分、食管动力检测及其与咽喉反流的相关性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研究声带息肉患者反流症状指数量表(RSI)评分、反流体征量表(RFS)评分、食管动力检测及其与咽喉反流的相关性,为临床研究提供指导。方法:选取江山市人民医院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收治的带息肉患者100例声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该院健康体检者100例为对照组进行研究。应用RSI、RFS评分初步诊断咽喉反流情况,监测食管动力分段特点及上下括约肌压力,分析患者RSI、RFS评分、食管动力检测及其与咽喉反流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35.00%患者RSI评分>13分,30.00%患者RFS评分>7分。观察组RSI评分[(24.17±1.14)分]和RFS评分[(17.59±1.52)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7.28±0.12)分、(4.28±0.21)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147.344、86.742,均 P<0.05)。观察组上括约肌松弛恢复时间和持续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食团内压明显大于对照组,下括约肌长度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5.373、4.660、2.186、4.977,均 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患者RSI评分与咽喉异物感、持续清嗓、鼻涕倒流或痰多呈正相关( r=0.640、0.649、0.507,均 P<0.05),RFS评分与喉室消失、后连合增生、声带水肿呈正相关( r=0.742、0.516、0.547,均 P<0.05)。 结论:声带息肉患者RSI、RFS评分与咽喉反流呈正相关,且部分声带息肉患者食管上下括约功能、结构存在一定障碍,存在咽喉反流情况,因此可将三者联合应用于诊断咽喉反流以提高诊断准确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肺开放策略对腹腔镜手术老年衰弱患者心肺功能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评价肺开放策略(OLS)对腹腔镜手术老年衰弱患者心肺功能的影响。方法:择期全麻下拟行腹腔镜直肠肿瘤根治术或前列腺癌根治术患者84例,年龄65~80岁,BMI 18.5~30.0 kg/m 2,ASA分级Ⅱ或Ⅲ级,术前Fried衰弱量表评分≥3分,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 n=42):OLS组和非OLS组(NOLS)组。OLS组患者术中给予进阶式肺复张和个体化呼气末正压(PEEP)。NOLS组患者给予5 cmH 2O的固定PEEP。于气管插管后10 min(T 0)、肺复张达到峰值后即刻(T 1)、个体化PEEP设定后30 min(T 2)、1 h(T 3)和手术结束前10 min(T 4),采用经食管超声心动图测量心功能指标,测量视神经鞘直径(ONSD),并记录动脉血气分析指标和肺功能指标。于术前、术后1和2 d采用化学发光法测定血清肌钙蛋白T(cTnT)、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浓度。记录术后7 d内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和术后预后指标。 结果:最终纳入81例患者:NOLS组41例,OLS组40例。与NOLS组比较,OLS组T 1,2时左心室舒张末期面积、左心室射血分数、每搏量、二尖瓣口血流舒张早期峰值速度/二尖瓣环舒张早期峰值速度比值、二尖瓣环收缩期位移、左心室整体纵向应变值、右心室舒张末期面积、右心室面积改变分数、三尖瓣环收缩期位移、右心室整体纵向应变值降低( P<0.05),其余时点上述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T 1~4时PaO 2、氧合指数、肺顺应性升高,PaCO 2、肺泡-动脉血氧分压差降低,术后7 d内肺部并发症总发生率降低,PACU滞留时间、首次下床活动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缩短( P<0.05),各时点ONSD、血清cTnT、CK-MB、NT-proBNP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OLS可改善老年衰弱患者肺功能,有利于患者预后,又不会对心脏产生明显的负面影响,可安全用于无明显心功能障碍的老年衰弱患者术中气道管理。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改良Overlap食管-管型胃消化道重建在完全腹腔镜根治性近端胃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改良Overlap食管-管型胃(MO-EG)消化道重建在完全腹腔镜根治性近端胃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描述性研究方法。收集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吉林大学第二医院收治的7例胃上部癌或食管胃结合部腺癌(AEG)行MO-EG消化道重建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男4例,女3例;年龄为62(55~72)岁;体质量指数为21.5(18.5~26.0)kg/m 2。7例患者中,胃上部1/3早期癌2例,Siewert Ⅱ型AEG 5例。所有患者行完全腹腔镜根治性近端胃切除+D 1+淋巴结清扫术,术中采用倒刺线行MO-EG消化道重建。观察指标:(1)手术情况。(2)术后恢复情况。(3)术后组织病理学检查情况。(4)随访情况。采用门诊和电话方式进行随访。了解患者术后反流症状、内镜下食管反流分级、吻合口并发症及肿瘤复发、转移和生存情况。随访时间截至2021年12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 x±s表示,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 M(范围)表示。计数资料以绝对数表示。 结果:(1)手术情况:7例患者均顺利完成完全腹腔镜根治性近端胃切除+D 1+淋巴结清扫术,并经腹食管裂孔入路行MO-EG消化道重建,无中转开腹手术或附加开胸手术患者;手术时间为(271±36)min,消化道重建时间为(44±10)min;术中出血量为(53±26)mL,食管游离长度为(6.4±0.3)cm。(2)术后恢复情况:7例患者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为(21±5)h,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为(2.9±0.9)d,术后首次进食流质食物时间为(5.0±0.7)d,术后住院时间为(10.1±1.9)d。7例患者术后无出血、吻合口漏、死亡等严重并发症发生;1例术后出现肺部感染,经抗感染治疗后痊愈;2例术后出现胸腔积液,经保守治疗后好转。(3)术后组织病理学检查情况:7例患者肿瘤长径为(2.5±0.7)cm;上切缘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均为阴性,其中AEG食管切缘距肿瘤上缘距离为(1.8±0.6)cm;淋巴结清扫数目为(26.0±3.6)枚,下纵隔淋巴结清扫数目为(3.7±1.1)枚;病理学TNM分期为ⅠB期2例、ⅡA期4例、ⅡB期1例。(4)随访情况:7例患者均获得术后随访,随访时间为18(12~36)个月。7例患者中,4例自述无症状,2例有反流症状,1例有进食后哽咽感;均行上消化道钡剂造影检查,未见吻合口功能障碍及吻合口狭窄。6例患者术后1年行胃镜检查,其中1例为Los Angeles分类B级反流性食管炎,5例未见明显反流。7例患者无胃癌术后复发、转移或死亡。 结论:MO-EG消化道重建用于全腹腔镜根治性近端胃切除术安全、可行,近期疗效满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食管内镜黏膜下剥离术与术后食管动力异常的相关因素
编辑人员丨1天前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是食管早期癌的首选治疗手段,因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在临床上被广泛使用。ESD术后除了出血、穿孔、术后狭窄等常见并发症外,部分患者术后还可能在食管没有狭窄的情况下出现不同程度的吞咽困难等症状,考虑与术后食管动力异常有关。本文主要就食管ESD与术后食管动力异常的相关因素作一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经颈腹双单孔微创食管癌根治术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总结探讨经颈腹双单孔微创食管癌根治术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方法:回顾性收集 2021年1月至2022年10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28例接受经颈腹双单孔微创食管癌根治术患者的临床和病理资料,男18例,女10例,年龄58~80(72±4)岁。所有患者取平卧位,先行单孔经颈纵隔操作部分,再行单孔腹腔操作部分,最后颈部吻合。观察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术后引流管拔除时间、术后近期并发症、术后病理学检查结果、术后出院时间并进行随访。结果:28例患者中,有26例患者顺利完成行经颈腹双单孔微创食管癌根治术,有2例因渗血导致视野不清,中转经右侧胸腔镜手术,无中转开腹或扩大切口。手术时间125~215(152±32)min,其中纵隔部分时间43~100(56±15)min,腹腔部分时间35~63(40±5)min。术中出血量55~100(45±20)ml;纵隔清扫淋巴结数目8~14(11±3)枚,腹腔清扫淋巴结数目7~15(9±3)枚。28例患者均于术后第1~2天下床活动。患者术后2 d拔除左颈引流管。全组无吻合口瘘、吻合口狭窄、肺部感染、乳糜胸、胃排空障碍并发症发生。2例出现胸腔积液,均为术中胸膜破损者,术后予以穿刺引流后治愈;2例出现声音嘶哑,1例进食呛咳,均顺利进食流质后出院。术后住院时间[ M( Q1, Q3)]为7(6,9)d。全组患者术后病理学检查结果均为鳞癌,术后病理分期为pT1~3N0~1M0期。术后随访时间[ M( Q1, Q3)]为25(5,35)个月,随访期间无并发症发生,无复发转移及死亡。 结论:经颈腹双单孔微创食管癌根治术安全可行,近期疗效较好,为高龄、心肺功能差、胸腔条件不足患者提供了手术根治机会。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老年衰弱患者围术期严重低血压一例
编辑人员丨2周前
1临床资料患者女性,81岁,身高150cm,体质量42 kg,体质量指数18.7kg/m2,因"摔倒致左髋部疼痛伴活动受限25 d"入院.25 d前不慎摔倒,出现左髋部疼痛、活动受限,X线片示左股骨颈骨折,休息保守治疗,症状无明显缓解.1周前突发寒战高热,外院诊断"社区获得性肺炎".既往1年前行食管癌根治术.陈旧性脑梗死多年,可自行缓慢行走,家属述有认知功能障碍,间断配合,不规律服用阿司匹林,受伤后未服用.入院诊断:左股骨颈骨折,社区获得性肺炎,陈旧性脑梗死,认知功能障碍,食管癌术后.拟于腰麻下行左侧股骨头置换术.术前化验:血红蛋白110g/L,B型钠尿肽19pg/ml,D二聚体1 277 ng/ml.心电图示:T波改变.胸部CT示:胸腔胃,纵隔淋巴结肿大.左肺下叶后基底段管腔内黏液栓.入院时存在咳嗽、咳痰,术前予雾化、祛痰对症治疗.术前1 d访视患者呈嗜睡状,呼之可应,不对答.生命体征:血压100/66 mmHg(1 mmHg=0.133 kPa),心率 97 次/min,未吸氧血氧饱和度91%.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周前
-
基于FAERS数据库对塞来昔布不良事件信号的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4/4/27
目的 基于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不良事件报告系统(FAERS)数据库,挖掘塞来昔布的不良事件(ADE)信号,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报告比值比法、综合标准法和信息成分法挖掘FAERS数据库2004年第1季度至2022年第4季度的报告数据.结果 ADE报告人主要为45岁以上人群,以女性居多,上报国家主要是美国.获得塞来昔布ADE报告37020例,涉及ADE 4068种,挖掘ADE信号406个,经筛选后得到有效信号285个,累及23个系统-器官(SOC).根据信号强度,排名前5位的信号分别为:食管纤维化、与性活动有关的原发性头痛、脑血管疾病、胃肠道腺癌、心血管障碍.说明书未载明的ADE信号主要有:视网膜静脉血栓形成、失明、健忘、过敏性休克等.结论 所得ADE信号基本与说明书一致;信号提示塞来昔布ADE主要集中在心脏疾病、神经系统疾病、免疫系统疾病、胃肠道疾病等;说明书黑框警告心血管血栓事件,胃肠道出血、溃疡和穿孔均有相关ADE信号检出.在使用该药时,除注意患者心脑血管、胃肠道不适症状以外,还应关注患者视网膜病变,并做好相关监护,以保证临床用药的安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2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