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右美托咪定联合羟考酮用于开放性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围手术期辅助镇痛的随机对照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 右美托咪定应用于开放性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围手术期辅助镇痛的临床观察.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2月接受开放性胰十二指肠切除手术的患者.本实验采用随机、单盲平行对照的非劣性实验设计,计算出试验所需最低样本量为103例/组,按照10%的脱落失访率,估算每组例数为116例,确定总样本量为232例,将232例患者随机分为羟考酮组(OXY组,n=116)和右美托咪定联合羟考酮组(DEX组,n=116).主要观察指标为两组患者术后48 h运动状态下(即患者非静止状态)的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次要观察指标为围手术期镇痛药物的使用剂量、术后Ramsay镇静评分,以及两组患者术中肿瘤切除、术后拔管时的血流动力学差异,并记录两组患者术后不良反应和满意度.结果 与OXY组相比,DEX组患者术后48h运动状态下VAS评分低于OXY组(P<0.01),围手术期其他镇痛药物使用量更少(P<0.01).DEX组患者术后镇静效果优于OXY组(P<0.01);DEX组患者术中及拔管时心率、平均动脉压水平较低(P<0.01);DEX组患者恶心呕吐发生率低于OXY组,满意度高于OXY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右美托咪定在开放性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围手术期具有良好的辅助镇痛镇静的作用,可减少围手术期阿片类药物的使用剂量,副反应少,安全性更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早期负重与延迟负对踝关节骨折术后患者影响的临床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脚踝骨折手术后,患者通常被要求在6周内避免行走(延迟负重).手术后2周步行(早期负重)可能是一种安全且可取的康复方案.本研究旨在对比早期负重康复方案与延迟负重康复方案的临床和成本效益.本研究为一项随机、非劣效性对照的多中心临床试验,研究对象为接受了不稳定踝关节骨折的急性手术的患者,被随机分为延迟负重组和早期负重组.排除接受后脚钉治疗、无保护性踝关节感觉(如周围神经病变)、无同意能力或没有能力遵守试验程序的患者.主要治疗结局是在随机分组后4个月,用Olerud和Molander踝关节评分(OMAS)测量踝关节功能.预先规定的非劣效性OMAS限值为-6分.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在线样本量计算简易工具在随机对照试验中的应用效果评价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 评价在线样本量计算简易工具计算结果的准确性,探讨其在临床研究环境中的优势及应用价值.方法 基于2019年9月1日-2020年12月1日自主研发的汉化在线样本量计算工具,以随机对照试验为设计类型,以PASS软件计算结果为标准,基于3项真实临床研究项目的样本量计算参数,每次通过调整单一参数形成不同的参数组合,最终定性资料和定量资料分别形成60个和80个参数组合纳入样本量计算,比较在线样本量计算工具计算结果与PASS软件计算结果的绝对差值,并绘制Bland-Altman曲线,再计算组内相关系数,评价两种工具计算结果的一致性.结果 对于定性资料的差异性检验和优效性检验,两种工具计算所得样本量几乎完全一致;对于定性资料的等效性检验和非劣效性检验,两种工具计算所得样本量差异在0-6之间;对于定量资料,上述四种假设检验两种工具计算所得样本量差异均在0-4之间.根据比较的Bland-Altman图结果所示,两种工具计算的样本量结果均值和差值所形成的散点几乎均落入95%一致性界限内,同时两种工具计算所得样本量的组内相关系数值均趋近于1,且P<0.001,达到统计学显著差异.结论 自主研发的在线样本量计算工具使用简便,计算结果准确可靠,适于辅助临床医护人员开展相关临床研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新型便携式内镜系统应用于上消化道疾病检查的多中心临床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评估新型便携式内镜系统在上消化道内镜检查中的操作性能、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采用多中心、开放性、随机、非劣效性对照研究,2019年6月—2020年6月间由3个临床研究中心参与,纳入消化内科门诊就诊的9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配到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接受便携式内镜完成上消化道检查( n=44),对照组接受临床常规应用的奥林巴斯胃镜完成上消化道检查( n=46)。以后者作为参照,对新型便携式内镜系统的检查成功率、图像质量、操作性能、操作总体满意度、活检成功率和安全性进行评价。 结果:试验组内镜检查成功率为97.73%(43/44),对照组为100.00%(46/46),差值为-2.27%(95% CI:-6.68%~2.13%),大于设定的非劣效界值(-10%);试验组与对照组图像质量综合评价优良率均为100%,差值为0,大于设定的非劣效界值(-10%)。对照组操作系统性能优良率为100.00%(46/46),试验组为97.67%(42/43),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483);对照组操作总体满意率为100.00%(46/46),试验组为86.05%(37/43),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1);共9例进行了内镜下活检,试验组5例、对照组4例,2组活检通道均顺畅,均能顺利完成活检。共16例出现不良事件,对照组5例[10.87%(5/46)],试验组11例[25.00%(11/44)],2组间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3.07, P=0.080),所有不良事件均在48 h内消失,无严重不良事件及器械缺陷事件发生。 结论:新型便携式内镜系统安全性高,操作性能与图像质量良好,与临床常用的日本奥林巴斯内镜系统效果相当,可推广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CCCG-ALL-2015方案多中心临床报告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评价中国抗癌协会小儿肿瘤专业委员会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2015研究(CCCG-ALL-2015)方案治疗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的临床效果及主要预后相关因素。方法:采用CCCG-ALL-2015统一方案对2015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就诊于CCCG-ALL协作组20家医院的7 640例初诊ALL患儿进行分层治疗。根据临床及生物学特征进行危险度分组,并根据诱导治疗第19天、46天微小残留病(MRD)结果调整危险度,不同危险度予以不同强度的化疗,全程无放疗。方案设计2个随机对照研究:费城染色体阳性ALL(Ph +ALL)患儿在化疗基础上随机接受达沙替尼(Ph-D组)或伊马替尼(Ph-I组)治疗;根据维持治疗后期是否加用7个周期的地塞米松和长春新碱随机分为两组(A组为加用,B组为不加用),比较两组生存率差异。总生存率(OS)和无事件生存率(EFS)分析采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法,组间生存率比较采用Log-rank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Cox回归多因素模型。 结果:共7 640例患儿入组,男4 521例、女3 119例。7 508例获得完全诱导缓解,诱导缓解率为98.3%。189例Ph +ALL患儿随机研究显示,达沙替尼(Ph-D)5年EFS优于伊马替尼(Ph-I)[60.1%(95% CI 49.8%~72.5%)比39.4%(95% CI 26.9%~57.7%),χ 2=5.00, P=0.020]。维持治疗期间是否加用地塞米松和长春新碱随机研究显示,低危患儿A、B两组间EFS和OS差值单侧95% CI上限分别为0.02和0.01,中、高危患儿A、B两组间EFS和OS差值单侧95% CI上限分别为0.05和0.01,小于预设的非劣效边界值0.05。整组患儿随访3.5(2.4,4.8)年,5年OS和EFS分别为90.9%(95% CI 90.2%~91.7%)和80.1%(95% CI 79.0%~81.2%),累积复发率15.3%(95% CI 14.3%~16.3%),单纯中枢神经系统(CNS)累积复发率为1.9%(95% CI 1.6%~2.2%),累及CNS累积复发率为2.7%(95% CI 2.3%~3.1%)。5年治疗相关累积病死率为1.3%(95% CI 1.0%~1.6%)。多因素分析发现B-ALL中,年龄≥10岁、男性、初诊白细胞计数≥50×10 9/L、初诊时中枢类型为CNS2或CNS3、有BCR-ABL融合基因、KMT2A基因重排、无ETV6-RUNX1融合基因、诱导第19天、第46天MRD>0.01%均为预后不良因素(均 P<0.05);T-ALL中有BCR-ABL融合基因、诱导第46天MRD>0.10%为预后不良因素(均 P<0.05)。 结论:无颅脑预防性放疗的CCCG-ALL-2015方案远期预后良好,CNS复发率低,治疗相关病死率低,达沙替尼在Ph +ALL中比伊马替尼更有效。维持治疗后期去掉长春新碱和地塞米松并不降低预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非免疫原性重组葡激酶在发病后4.5 h内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编辑人员丨1周前
非免疫原性葡激酶是一种经过改良的重组葡激酶,具有低免疫原性、高溶栓活性以及纤维蛋白选择性。俄罗斯国立研究医科大学的Gusev等在俄罗斯的18个临床中心组织进行了一项随机、开放标签、多中心、平行组、非劣效性试验,旨在评估非免疫原性葡激酶单次静脉推注与阿替普酶相比在发病后4.5 h内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替奈普酶与阿替普酶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的比较——挪威替奈普酶卒中试验
编辑人员丨1周前
替奈普酶是一种改良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与阿替普酶相比具有药理学和实用优势,后者是目前唯一批准用于缺血性卒中的溶栓药物。瑞典替奈普酶卒中试验(Norwegian Tenecteplase Stroke Trial, NOR-TEST)表明,0.4 mg/kg替奈普酶的疗效及安全性与标准剂量(0.9 mg/kg)阿替普酶相似,但该研究中的小卒中患者比例较高。在此基础上,挪威豪克兰大学医院神经内科的Kvistad等进行了一项3期、随机、开放标签、设盲终点、非劣效性试验——NOR-TEST 2,旨在确定替奈普酶0.4 mg/kg与阿替普酶0.9 mg/kg相比治疗中重度缺血性卒中患者的非劣效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对于初诊稳定型胸痛CT并不劣于侵入性冠状动脉造影
编辑人员丨1周前
在阻塞性冠心病(coronary artery disease,CAD)的诊断中,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是一种准确、无创的检查手段,是侵入性冠状动脉造影(invasive coronary angiography,ICA)的有效替代方案。但是,CT与ICA在降低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方面孰优孰劣尚不明确。为此,有学者进行了一项多中心随机临床试验,旨在比较CT与ICA在可疑CAD的稳定型胸痛患者诊断方面的优劣情况。主要评价指标是3.5年内的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心源性死亡、非致命性心肌梗死或非致命性卒中)发生率;其他评价指标包括与操作相关的并发症和心绞痛发生率。结果显示:在3 561例患者中,男性1 560例(占43.8%),女性2 001例(占56.2%);3 523例(98.9%)完成了随访,其中CT组1 808例,ICA组1 753例。CT组和ICA组分别有2.1%及3.0%的患者发生了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风险比(hazard ratio, HR)=0.70,95%可信区间(95% confidence interval,95% CI)为0.46~1.07, P=0.10〕。CT组有9例患者(0.5%)发生了主要的操作相关并发症,而ICA组有33例(1.9%; HR=0.26,95% CI为0.13~0.55)。在随访的最后4周,CT组有8.8%的患者、ICA组有7.5%的患者报告了心绞痛〔优势比(odds ratio, OR)=1.17,95% CI为0.92~1.48〕。研究人员据此得出结论:对于可疑CAD的稳定型胸痛患者,初始检查采用CT或ICA对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风险的影响不分伯仲,但采用CT检查患者发生主要操作相关并发症的概率较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四价流感病毒亚单位疫苗在≥3岁健康人群中的免疫原性和安全性:一项随机、盲法、阳性对照设计的Ⅲ期临床试验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评价四价流感病毒亚单位疫苗在≥3岁人群中接种后的免疫原性和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盲法、阳性对照的设计开展Ⅲ期临床试验,于2020年5月至2021年8月,在河南省开封市祥符区和濮阳县招募符合标准的≥3岁健康居民为受试者,共3 000名,按1∶1比例随机接种四价流感病毒亚单位疫苗(试验组)或已上市的四价流感病毒裂解疫苗(对照组),≥9岁受试者全程接种1剂,3~8岁受试者全程接种2剂(间隔28 d)。所有受试者采集首剂免疫前及免疫后28 d的血样进行流感病毒血凝抑制抗体(HI)检测,计算抗体几何平均滴度(GMT)、几何平均增长倍数(GMI)、阳性率、阳转率,并对试验组和对照组各型抗体GMT比值和阳转率率差进行非劣效比较。收集接种后30 d内的不良反应和6个月内的严重不良事件,比较两组间差异。结果:3 000名受试者中男性为1 504名(50.13%)。所有受试者接种1剂流感疫苗免疫后28 d,试验组与对照组H1N1、H3N2、BV和BY 4种血清型抗体GMT(95% CI)分别为400.54(377.27~425.25)比333.39(315.47~352.33)、438.38(412.57~465.81)比385.00(362.13~409.32)、77.31(73.06~81.82)比67.62(63.94~71.51)、266.52(250.99~283.01)比180.26(169.99~191.17)(均 P<0.05),4种血清型抗体阳转率(95% CI)分别为82.73%(80.70%~84.62%)比78.56%(76.39%~80.62%)、91.23%(89.67%~92.62%)比89.25%(87.56%~90.78%)、84.89%(82.96%~86.67%)比80.98%(78.89%~82.95%)、88.33%(86.58%~89.92%)比81.92%(79.87%~83.85%),除H3N2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试验组和和对照组4种血清型抗体GMT比值的95% CI下限均>2/3、阳转率率差的95% CI下限均>-10%,与对照疫苗相比,试验疫苗免疫原性达到了非劣效标准。试验组阳转率95% CI的下限均>40%,阳性率95% CI下限均>70%、GMI均>2.5,试验疫苗免疫原性达到了绝对标准。所有受试者接种1剂流感疫苗免疫后30 d内,试验组和对照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0.67%(160例)和11.21%(168例),其中18~64岁受试者试验组和对照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6.29%(22例)和10.86%(38例)( P<0.05);不良反应主要症状包括疫苗接种部位疼痛和发热,不良反应严重程度以1、2级为主,试验组和对照组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 结论:四价流感病毒亚单位疫苗应用于≥3岁人群具有更好的免疫原性和较好的安全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重组赖脯胰岛素治疗糖尿病的疗效及安全性:多中心、随机、阳性药物平行对照临床试验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皮下注射重组赖脯胰岛素(江苏万邦生化医药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生产)治疗糖尿病的疗效性及安全性。方法:本研究为全国多中心、随机、阳性药物平行对照的前瞻性临床试验,于2017年11月至2019年11月从全国29家三甲医院选取糖尿病病程6个月以上、单纯口服降糖药联合或口服降糖药联合胰岛素或单纯胰岛素注射≥2次/d稳定治疗3个月以上,且7.5%≤糖化血红蛋白(HbA 1c)≤13.0%的糖尿病患者共626例,通过区组随机化方法,按1∶1随机分到试验组(315例)和对照组(311例)。试验组(315例)和对照组(310例,剔除1例)分别给予试验药物重组赖脯胰岛素和阳性对照药物赖脯胰岛素每日3次,联合重组甘精胰岛素每日1次治疗,按规定方案调整胰岛素剂量。比较两组治疗16周后HbA 1c、血糖、血脂、体重、胰岛素抗体(IAA)等较基线的变化以及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组间比较采用 t检验、 t′检验、χ2检验或Fisher确切率检验,组内比较采用配对 t检验。 结果:治疗16周后试验组和对照组HbA 1c自基线分别下降(1.18±1.26)%和(1.41±1.30)%,协方差分析显示试验组非劣效于对照组( F=2.81, P>0.05),单侧97.5%可信区间为-0.14(-0.30,∞)。治疗16周后空腹血糖及餐后2 h血糖自基线下降绝对值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16周后甘油三酯、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较基线变化情况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16周后体重及IAA自基线变化情况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间全部不良事件、与研究药物有关的不良事件、严重不良事件以及低血糖事件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国产重组赖脯胰岛素在降糖疗效方面非劣效于进口赖脯胰岛素,在血脂变化、体重增加、胰岛素抗体发生及安全性方面与进口赖脯胰岛素相当。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