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MT基因突变致非酮性高甘氨酸血症家系的临床表型及遗传学分析一例
编辑人员丨1周前
非酮性高甘氨酸血症(NKH)是一种罕见的先天性遗传代谢性疾病,临床上存在诊断率低的情况。文中报道1例AMT基因突变所致NKH病例,该患儿以疑似新生儿败血症起病,之后病情迅速恶化,出现呼吸暂停、呃逆、昏迷、惊厥等。查血糖、酮体、血气分析电解质、血氨等均大致正常。血、尿筛查结果提示甘氨酸水平稍高,脑脊液与血清甘氨酸浓度比增高。脑电图提示暴发抑制。高通量全外显子组测序结果检出存在AMT基因的母源外显子3 c.664C>T(p.Arg222Cys)致病变异,父源外显子3 c.793C>T(p.Arg265Cys)疑似致病变异,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复合杂合致病。现将该患儿的临床诊疗经过、基因突变特点进行总结。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非酮性高甘氨酸血症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周前
非酮性高甘氨酸血症(nonketotic hyperglycinemia,NKH),又称甘氨酸脑病,是一种罕见的致死性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是由于甘氨酸裂解系统活性不足,使甘氨酸分解障碍而在体内蓄积,导致神经系统进行性损伤。该病临床表现不一,根据临床结局分为重症型NKH和轻型NKH。脑脊液甘氨酸水平升高为其特征性表现,进一步的确诊需要基因检测及酶活性检测。目前该病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且整体预后差,常用苯甲酸钠、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拮抗剂治疗。该文就NKH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旨在帮助临床医生全面识别NKH,并采取积极措施,以获得最佳治疗结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GLDC基因复合杂合变异致经典型非酮症性高甘氨酸血症一例
编辑人员丨1周前
患儿 男,7日龄,因“少食、少哭、少动7 d”于2020年12月就诊于自贡市第一人民医院新生儿科,以严重肌张力低下、强直-失张力发作为主要临床表现,辅助检查示血浆甘氨酸水平升高,脑电图示爆发抑制,头颅磁共振示胼胝体细小。经全外显子组基因检测证实该患儿GLDC基因存在 c.395C>A(p.S132X)及c.2182G>A(p.G728R)复合杂合变异,诊断为经典型非酮症性高甘氨酸血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新生儿非酮症性高甘氨酸血症1例并文献复习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新生儿非酮症性高甘氨酸血症(nonketotic hyperglycinemia,NKH)的临床表型和基因型特点。方法:对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收治的1例重症NKH患儿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以“甘氨酸裂解酶”、“甘氨酸脱羧酶”、“非酮症性高甘氨酸血症”、“甘氨酸脑病”为关键词,检索中国知网、维普数据库、万方数据库和中华医学期刊全文数据库,以“glycine cleavage enzyme”、“glycine decarboxylase”、“nonketotic hyperglycinemia”、“glycine encephalopathy”为关键词检索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web of science数据库和Embase数据库,检索时间自建库至2022年12月31日。总结新生儿NKH的临床表型和基因型特点。结果:本例患儿生后第2天出现反应差、纳差,继而出现阵发性惊厥、呼吸不规则,需要机械通气,于3周龄死亡。全外显子组基因测序发现GLDC基因中有两个复合杂合变异,分别为母源的c.848C>G(p.A283G)和父源的c.1607G>A(p.R536Q),前者为未报道过的变异。检索国内外文献共收集到基因变异所致新生儿NKH 53例,加上本例共54例。NKH患儿主要表现为纳差、肌张力减低、呃逆、进行性嗜睡、呼吸不规则或呼吸暂停、新生儿惊厥。54例变异序列中GLDC基因变异42例(77.8%),AMT基因变异9例(16.7%),LIAS基因变异2例(3.7%),GCSH基因变异1例(1.9%)。结论:新生儿NKH临床表现多样,以神经系统表现最多见,GLDC基因变异为主要致病变异。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新生儿非酮症性高甘氨酸血症1例
编辑人员丨2023/8/6
非酮症性高甘氨酸血症(nonketotic hyperglycemia,NKH)是一种罕见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通常在新生儿期即出现临床症状.NKH与预后不良相关,存活者通常有严重的神经系统后遗症,如神经系统发育迟缓、严重的认知障碍、难治性癫痫等.本文就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妇产科分娩的1例NKH的临床表现及分型进行讨论分析.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维生素 B6相关性癫痫
编辑人员丨2023/8/6
维生素 B6相关性癫痫是指癫痫发作不能被抗癫痫药物控制,但可被维生素 B6控制或明显改善的一组癫痫相关性疾病,主要包括吡哆醇依赖性癫痫和吡哆醇反应性癫痫,后者又包括维生素 B6反应性婴儿痉挛、磷酸吡哆醇(胺)氧化酶(PNPO)缺乏症、高磷酸酶症伴智力落后综合征(即 Mabry 综合征)等。此组疾病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均可表现为新生儿期或婴儿期出现难治性癫痫发作,需与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大田原综合征和非酮症性高甘氨酸血症等疾病鉴别。吡哆醇依赖性癫痫、PNPO 缺乏症和 Mabry 综合征有相对特异的生化标志物,且有明确的致病基因,有助于诊断。推荐对所有早期出现癫痫发作的患儿(包括所有婴儿痉挛患儿),首先试用吡哆醇或磷酸吡哆醛治疗,防止遗漏此组疾病。确诊后,依具体疾病应用维生素 B6长期或终生维持治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福建泉州地区新生儿氨基酸代谢障碍的筛查结果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了解福建省泉州地区新生儿氨基酸代谢障碍(amino acid disorders,AAD)的总体筛查概况.方法 应用串联质谱技术对泉州地区2014年1月~2018年11月期间364545例新生儿进行遗传代谢病筛查,对可疑阳性患儿进行相关致病基因检测,统计分析确诊AAD的种类、疾病构成和发病率.结果 共确诊AAD患儿42例,AAD总发病率为1:8680.确诊10种不同的AAD,其中最常见的苯丙氨酸羟化酶缺乏症14例(33.3%),其次为希特林蛋白缺乏症10例(23.8%),其余的分别为四氢生物蝶呤缺乏症4例(9.5%)、非酮性高甘氨酸血症3例(7.1%)、甲硫氨酸腺苷转移酶I/III缺乏症3例(7.1%)、瓜氨酸血症I型2例(4.8%)、精氨酰代琥珀酸尿症2例(4.8%)和鸟氨酸氨甲酰转移酶缺乏症2例(4.8%);氨甲酰磷酸合成酶缺乏症和高脯氨酸血症较罕见,各确诊1例.结论 福建省泉州地区新生儿AAD的疾病构成和发病率等特征的阐明可为该地区的出生缺陷防控提供科学依据与指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针对《GLDC基因复合杂合突变致非经典型非酮性高甘氨酸血症家系的临床和遗传学分析》一文读者提出问题的反馈
编辑人员丨2023/8/5
1 赵培伟老师提出的具体问题(1)原文中图2为甘氨酸脱氢酶(glycine dehydrogenase, GLDC)蛋白的Western blot检测图,图中有两个突变体,突变一为无义突变(表达提前终止),突变二为错义突变,在Western blot结果中不应该是大小相同的条带.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