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甘氨酸脑病两例
编辑人员丨1周前
本文报道2例新生儿期发病的甘氨酸脑病患儿,主要表现为反应差、肌张力低下、呼吸节律改变、惊厥及打嗝等,并且症状在短期内进行性加重,治疗效果差,均因呼吸衰竭死亡。基因检测分别发现GLDC基因和AMT基因突变,均为甘氨酸脑病的致病基因。新生儿期发病的甘氨酸脑病预后差、病死率高,临床医生应提高对该病的认识。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非酮性高甘氨酸血症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周前
非酮性高甘氨酸血症(nonketotic hyperglycinemia,NKH),又称甘氨酸脑病,是一种罕见的致死性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是由于甘氨酸裂解系统活性不足,使甘氨酸分解障碍而在体内蓄积,导致神经系统进行性损伤。该病临床表现不一,根据临床结局分为重症型NKH和轻型NKH。脑脊液甘氨酸水平升高为其特征性表现,进一步的确诊需要基因检测及酶活性检测。目前该病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且整体预后差,常用苯甲酸钠、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拮抗剂治疗。该文就NKH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旨在帮助临床医生全面识别NKH,并采取积极措施,以获得最佳治疗结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新生儿非酮症性高甘氨酸血症1例并文献复习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新生儿非酮症性高甘氨酸血症(nonketotic hyperglycinemia,NKH)的临床表型和基因型特点。方法:对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收治的1例重症NKH患儿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以“甘氨酸裂解酶”、“甘氨酸脱羧酶”、“非酮症性高甘氨酸血症”、“甘氨酸脑病”为关键词,检索中国知网、维普数据库、万方数据库和中华医学期刊全文数据库,以“glycine cleavage enzyme”、“glycine decarboxylase”、“nonketotic hyperglycinemia”、“glycine encephalopathy”为关键词检索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web of science数据库和Embase数据库,检索时间自建库至2022年12月31日。总结新生儿NKH的临床表型和基因型特点。结果:本例患儿生后第2天出现反应差、纳差,继而出现阵发性惊厥、呼吸不规则,需要机械通气,于3周龄死亡。全外显子组基因测序发现GLDC基因中有两个复合杂合变异,分别为母源的c.848C>G(p.A283G)和父源的c.1607G>A(p.R536Q),前者为未报道过的变异。检索国内外文献共收集到基因变异所致新生儿NKH 53例,加上本例共54例。NKH患儿主要表现为纳差、肌张力减低、呃逆、进行性嗜睡、呼吸不规则或呼吸暂停、新生儿惊厥。54例变异序列中GLDC基因变异42例(77.8%),AMT基因变异9例(16.7%),LIAS基因变异2例(3.7%),GCSH基因变异1例(1.9%)。结论:新生儿NKH临床表现多样,以神经系统表现最多见,GLDC基因变异为主要致病变异。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儿童自身免疫性脑炎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3/8/6
近年来中枢神经系统自身抗体的发现促进了神经病学的发展.免疫机制参与了许多急性脑炎和脑病的发生和发展过程,儿童中比较常见的自身抗体相关性脑炎综合征包括抗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脑炎、抗髓鞘少突胶质细胞糖蛋白抗体相关性脱髓鞘、抗 γ-氨基丁酸A型受体脑炎、抗甘氨酸受体脑炎、基底核脑炎和抗谷氨酸脱羧酶脑炎等,其他成人中描述的自身抗体在儿童中非常罕见或未见报道.有关血清学阴性的疑似自身免疫性脑炎的诊断,在儿科尚缺乏共识性意见.现对近年来自身抗体介导的和血清学阴性的儿童自身免疫性脑炎的研究进展进行阐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维生素 B6相关性癫痫
编辑人员丨2023/8/6
维生素 B6相关性癫痫是指癫痫发作不能被抗癫痫药物控制,但可被维生素 B6控制或明显改善的一组癫痫相关性疾病,主要包括吡哆醇依赖性癫痫和吡哆醇反应性癫痫,后者又包括维生素 B6反应性婴儿痉挛、磷酸吡哆醇(胺)氧化酶(PNPO)缺乏症、高磷酸酶症伴智力落后综合征(即 Mabry 综合征)等。此组疾病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均可表现为新生儿期或婴儿期出现难治性癫痫发作,需与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大田原综合征和非酮症性高甘氨酸血症等疾病鉴别。吡哆醇依赖性癫痫、PNPO 缺乏症和 Mabry 综合征有相对特异的生化标志物,且有明确的致病基因,有助于诊断。推荐对所有早期出现癫痫发作的患儿(包括所有婴儿痉挛患儿),首先试用吡哆醇或磷酸吡哆醛治疗,防止遗漏此组疾病。确诊后,依具体疾病应用维生素 B6长期或终生维持治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COL4A1基因突变相关儿童脑病的特征分析:附3例病例报告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分析COL4A1基因突变相关儿童脑病的临床症状、影像及遗传学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安徽省儿童医院于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3例COL4A1基因突变的患儿临床症状和影像学结果,以“COL4A1”“HANAC综合征”等为检索词,在PubMed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医学网以及中国知网文献数据库进行检索,结合文献复习,对COL4A1基因突变引起的儿童脑病的临床症状、影像及遗传学特点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1例患儿(11月16天)表现为癫痫发作及生长发育落后,头颅核磁共振(MRI)提示额叶脑穿通畸形和脑室周围白质软化(PVL);1例患儿(2个月14天)仅表现为抽搐,头颅MRI见脑室旁软化灶和脑室周围钙化;1例患儿(3岁)表现为有先天性白内障和生长发育迟缓,头颅MRI考虑脱髓鞘或髓鞘形成不良.3例患儿均有肌酸激酶(CK)的升高.2例是甘氨酸的错义突变,1例发生核苷酸插入,三种均导致肽链中的氨基酸序列发生改变,引起相应的病症.结论 COL4A1基因突变具有可变表型的全身性疾病,除了神经系统的表现外,可累及肾、眼、肌肉及皮肤等多系统,CK升高,存在脑室周围钙化或PVL对于该疾病的诊断有指导意义.本病需要尽早发现、及时治疗,对于该家系中无症状的其他成员需进行COL4A1基因筛查,以便进行二级预防和早期干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CDKL5基因新生变异致早发性癫痫脑病1例报告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探讨CDKL5基因变异相关早发癫痫脑病的临床及遗传学特点.方法 分析1例CDKL 5基因变异相关早发癫痫脑病男性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 患儿出生30天起出现强直、痉挛、肌阵挛等多种形式的癫痫发作,并伴显著的清醒期手足徐动,进展为难治性痉挛发作及严重精神发育迟滞和语言运动发育障碍,多种抗癫痫药物联合治疗效果差.基因检查发现CDKL5基因c.416 A>G错义变异,导致第139号谷氨酸变为甘氨酸(p.Glu139Gly),其父母该位点未见异常,为新生变异.该位点变异尚未见报道,经软件预测为致病性变异.结论 报道罕见的男性CDKL 5基因变异相关早发癫痫脑病,扩大了早发性癫痫脑病致病基因CDKL 5的基因变异谱.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误诊为血液病的1例乙基丙二酸脑病患儿的临床及基因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探讨1例因皮肤瘀斑和出血点就诊的乙基丙二酸脑病患儿的临床及基因突变特点.方法 总结分析1例乙基丙二酸脑病患儿的临床资料.应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患儿及父母进行全外显子基因变异分析,并应用Sanger测序对患儿的哥哥进行家系验证.结果 4月龄患儿为孕足月顺产,出生体质量3100 g.围生期无异常.出生后喂养困难、出生后10 d余出现腹泻,伴发育落后、皮肤瘀斑,凝血功能未见异常,血乳酸增高.血串联质谱遗传代谢病检测结果:丁酰肉碱及异戊酰肉碱明显增高;尿有机酸串联质谱遗传代谢病项目分析显示:乙基丙二酸及异戊酰甘氨酸增高.基因检测发现患儿的ETHE1基因c.247dup/p.D83Gfs*24(CDS3亚区)和c.277-1 G>T(intron2亚区)复合杂合突变,突变分别来自患儿父母.结论 乙基丙二酸脑病可累及脑、胃肠、血管等,引起多脏器损害,临床表现为智力运动发育落后、顽固性腹泻、凝血功能正常而有皮肤瘀斑、直立性手足发绀,ETHE1基因c.247dup/p.D83Gfs*24(CDS3亚区)和c.277-1G>T(Intron2亚区)复合杂合突变是患儿的致病原因,此新变异丰富了ETHE1基因的突变谱.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儿童自身免疫性癫痫脑病预后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3/8/5
自身免疫性癫痫脑病(AEE)是一种潜在的、可治疗的神经系统疾病.其通常指在有脑病的情况下发作的急性或亚急性癫痫.与儿童有关的AEE的神经元靶点主要有NMDA受体、GABA受体、LGI1受体、AMPA受体、甘氨酸受体、MOG等.目前判断儿童AEE预后主要是通过改良的Rankin量表(mRS)和儿童脑功能分类量表(PCPC).通过量表评估85%的患儿有良好的预后,但有研究显示有一部分患儿存在学习能力下降、认知障碍及社交障碍等后遗症,然而在量表中没有明显的体现.本文将对儿童AEE预后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做综述,旨在为临床医师早期随访、识别及预防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探讨补阳还五汤治疗糖尿病脑病的作用机制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方法和分子对接技术,探讨补阳还五汤有效成分治疗糖尿病脑病潜在作用机制.方法:从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和中科院化学专业数据库筛选出补阳还五汤有效化学成分及其靶点,通过GeneCards、在线人类孟德尔遗传(OMIM)数据库收集糖尿病脑病靶点,运用STRING数据库构建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图并通过Cytoscape 3.8.0软件中CytoNCA插件筛选关键靶点.利用ClusterProfiler程序包进行基因本体(GO)和京都基因和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富集分析,并通过Cytoscape 3.8.0软件构建补阳还五汤药物-成分-靶点-通路网络,最后利用AutoDock软件进行分子对接验证.结果:筛选得到补阳还五汤中活性成分108种,对应潜在靶点469个,网络图显示槲皮素、甘氨酸、洋川芎醌等是补阳还五汤治疗糖尿病脑病的关键成分,蛋白激酶、P53蛋白、肿瘤坏死因子等是该方治疗糖尿病脑病的关键靶点.GO富集分析显示该方可能通过对氧化应激的反应、对药物的反应、对金属离子的反应等生物过程发挥作用,与膜筏、膜微域、膜区域等细胞组分有关,与酰胺结合、DNA结合转录因子结合、肽结合等分子功能有关.KEGG富集分析显示主要与PI3K-AKT信号通路、MAPK信号通路有关.分子对接结果表明补阳还五汤中主要活性成分与核心作用靶点具有较为稳定的结合活性.结论:本研究初步揭示了补阳还五汤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治疗糖尿病脑病的机制,为补阳还五汤的临床开发利用提供了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