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海市二级以上公立医院儿科急诊现状调查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了解目前上海市儿科急诊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为儿科急诊的建设与管理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调查问卷的方式,对上海市二级以上公立医院的儿科急诊进行现状调查。结果:共发放调查问卷28份,有效问卷28份。28家医院中6家无行政上独立的儿科急诊或者无独立的儿科急诊区域。22家医院中,除了1家二级医院缺少儿科急诊专科医生,其余医院儿科急诊专科医生数平均9.7名。儿科急诊专科医生占在岗医生数的比例平均为70.0%。22家医院中,18家(81.8%)儿科急诊是24 h开放的,14家(63.6%)具有独立的预检分诊,8家(36.4%)儿童急救室与成人合用。22家医院中,20家医院填写了儿科年急诊总量,儿科年急诊总量在2 791~467 428例次,平均为93 966.65例次。结论:上海市二级以上医院儿科急诊仍然存在发展不均衡、人力资源不足、人员培训不达标、设备配备不齐全、关键急救技术缺失等问题,儿科急诊的建设与管理仍需要完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平急结合下安徽省56家三级医疗机构门诊管理现状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调查和分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以下简称新冠肺炎)疫情下安徽省三级医疗机构门诊管理现状,为有效防控疫情提供实证参考。方法:2020年12月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对安徽省56家三级医疗机构门诊管理现状进行现场调查并评分,调查内容包括预约分诊设置与管理、发热门诊设置与管理、医院感染防控管理、医疗资源储备管理4个维度。评分结果分为3个等级,分别为"良好"(总分≥90分)、"合格"(85≤总分<90分)和"不合格"(总分<85分)。使用SPSS 21.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医疗机构的门诊设置与管理得分比较采用独立样本 t检验,考核等次占比比较采用 χ2检验。 结果:安徽省56家三级医疗机构门诊设置与管理评定良好36家,合格6家,不合格14家。门诊设置与管理得分(81.55±24.94)分,其中预检分诊设置与管理得分(16.53±2.66)分,发热门诊设置与管理得分(47.62±19.60)分,医院感染防控管理得分(8.69±1.44)分,医疗资源储备管理得分(8.75±3.02)分。39家综合医院的总得分及4个维度得分高于17家专科医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安徽省三级医疗机构门诊疫情防控管理整体情况良好,但专科医院需进一步加大建设及管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降阶梯思维预检分诊护理模式在呼吸衰竭患者急救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究降阶梯思维预检分诊急救护理模式在呼吸衰竭患者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无锡第五人民医院在2019年6月至2022年5月期间急诊科接收的90例呼吸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就诊时间,将其分为对照组(2019年6月至2021年5月)和干预组(2021年6月至2022年5月),对照组45例实施常规预检分诊急救护理模式,干预组45例实施降阶梯思维预检分诊急救护理模式,对两组急救效果、血气指标、急救成功率、住院死亡率、住院时间等情况进行观察。结果:干预组在预检分诊、急诊检查、急诊转手术、ICU时间等急诊消耗时间少于对照组( P<0.05);急救前,两组血气指标情况对比无统计学差异( P>0.05);急救后,干预组在动脉血氧分压(PaO 2)、心率(HR)、氧合指数(PaO 2/FiO 2)、血氧饱和度(SaO 2)等指标优于对照组( P<0.05);干预组在急救成功率高于对照组,住院死亡率高于对照组,平均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 P<0.05)。 结论:对呼吸衰竭患者实施降阶梯思维预检分诊急救护理模式,助于提升患者急救效果,改善血气指标,提高急救成功率,降低住院死亡率,缩短平均住院时间。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基层医生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中的作用与挑战
编辑人员丨6天前
2019年12月以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暴发并在全国范围内蔓延,给我国公众健康带来巨大挑战。在此次疫情防控工作中,基层医生在预检分诊、上门访视、跟踪随访与站点筛查等方面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由于任务繁杂和物资缺乏等原因,基层疫情防控工作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基于疫情防控相关指导意见和基层实践经验,本文分析了基层医生面临的挑战和应对疫情防控的策略,旨在为其工作质量的改进提供参考借鉴。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降阶梯思维在儿科危急重症患儿分诊中的应用效果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降阶梯思维应用于儿科危急重症患儿分诊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0年1月河南省驻马店市中心医院收治的儿科危急重症患儿48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243例。对照组采取传统常规分诊,观察组采取降阶梯思维进行预检分诊。观察两组患儿在分诊准确率、患儿及家长满意度以及分诊质量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患儿病情分级和分诊去向准确率,总满意度,在服务态度、治疗及时性、健康指导、安全性等方面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 结论:降阶梯思维运用于儿科危急重症患儿分诊中具有较高准确率,能提高治疗效果,减少抢救不良结果,提高患儿及家属满意度。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急诊预检分诊候诊患者病情变化的危险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急诊预检分诊候诊患者病情变化的危险因素,以期为医务人员更有效地评估急诊患者病情变化提供可行性依据。方法:选取2019年10—12月北京某三甲医院急诊科预检分诊候诊的244例患者为研究对象,以就诊期间发生病情变化患者为观察组( n=120),未发生病情变化患者作为对照组( n=124)。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以明确急诊候诊患者病情变化的危险因素。 结果:两组急诊预检分诊候诊患者在性别、年龄、收缩压、舒张压、心率、血氧饱和度、疾病类型、主要症状及分诊级别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男性、年龄≥ 60岁、心率异常、血氧饱和度低及低分诊级别的患者病情变化率较高( P<0.05)。 结论:急诊预检分诊患者病情变化的危险因素主要包括性别、年龄、心率、血氧饱和度及分诊级别。护士在预检分诊时除应根据分诊级别及时做出正确应对,同时应充分关注高风险因素的人群,以及时发现病情变化的患者并进行急救处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吉安市中心人民医院2级创伤急救中心建设经验分享
编辑人员丨6天前
为使创伤患者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在国家卫健委关于创伤急救中心建设文件精神的指引下,笔者所在医院迅速行动落实2级创伤急救中心建设,并于2019年7月正式投入使用。创伤急救中心建设具体实施方案:根据国家卫健委办公厅下发的[ 2018 ]477号函,关于进一步提升创伤救治能力的通知,江西省随即成立创伤急救中心建设办公室,制定江西省1、2、3级创伤急救中心评审细则 [1],本院严格按照江西省2级创伤急救中心建设标准要求进行改建,新设外科诊查室1间、清创缝合室1间、留观病床10张、抢救床8张、外科病床25张,EICU病床8张、急诊专用手术室(2间),建立直升机停机坪,同时按功能区添置所有相应医疗设备。另外医院成立创伤急救中心建设委员会,院领导担任创伤急救中心主任,本人担任创伤急救中心副主任(急诊科主任、主任医师、从事神经外科专业工作27年),面向全社会公开招聘急诊外科医生12名,含神经外科、普外科、胸外科、骨科等专业,配备急诊科护士56名,医院同时成立急诊科党支部,通过党建全面引领创伤急救中心工作。主要救治流程包括:安装紫云系统,运用院前院内协同救治信息平台 [2],创伤急救中心优先分诊,并提前做好接诊准备,建立以实体化的急诊外科团队为核心的多学科协作创伤救治团队,实行团队化救治 [3]。患者到达时,第一时间按照中国创伤救治培训(CTCT)要求的ABCDE原则进行快速评估和复苏 [4],创伤救治团队快速决策,将患者直接送急诊手术室、急诊EICU或创伤病房。应用急诊信息系统,将患者从预检分诊到离开急诊科过程中的各个诊疗时间节点进行实时记录 [5]。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初期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防控情况的定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了解我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新冠肺炎)防控工作的情况及存在的困难,为下一步基层防控工作和应对未来公共卫生疫情提供借鉴。方法:2020年2月6—16日,采用目的抽样方法,在来自全国不同等级医疗卫生机构从事全科医学领域的医务人员微信群中招募疫情期间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参与新冠肺炎防控工作的全科医生、管理者、辅助科室医生等人员共30名为研究对象,采用线上个人访谈的方式进行资料收集。访谈提纲包括:(1)在此次疫情中承担的工作;(2)抗疫过程中面临的困难与挑战;(3)对本次疫情防控工作的看法;(4)对未来疾病疫情防控的建议。应用NVivo 12.0软件,采用主题框架分析法对资料进行整理和分析,提炼访谈主题。结果:基于访谈资料共提炼出6个主题:(1)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根据抗疫工作需要进行工作部署,但工作分配和防控流程不完善,全科医生工作量较大;(2)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开展预检分诊工作,全科门诊持续开放,积极推进线上诊疗、咨询,以减少人员流动及接触;(3)全科医生发挥专业技术优势,深入参与联防联控工作;(4)全科医生开展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活动,提高居民防护意识;(5)基层全科医生能力不足,需要加强培训,但目前培训有时流于形式;(6)基层用于防护和诊疗的物资不足,全科医生担心自身感染风险增加。基层医生在疫情期间承担了社区管理、门诊诊疗、联防联控和健康教育等工作,同时存在物资不足,能力不足等问题。结论:基层医生在新冠肺炎防控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建议进一步规范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预检分诊和发热门诊等的设置,加强基层医生传染病防控知识培训。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互联网+"诊疗管理平台的构建和运行
编辑人员丨6天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发展迅速,防控压力大,因一线医疗资源有限,故卫生资源保障压力剧增。医院是疫情防控的重要环节,医务工作者面临交叉感染的高风险。探寻降低新突发传染病诊治流程中医务人员职业暴露风险、降低交叉感染率、提高诊治准确率和成功率的方法在疫情防控中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对"互联网+"在COVID-19防控中的应用经验进行总结,以期为更多的单位提供借鉴。上海长海医院为COVID-19军队定点收治医院,在此次疫情防控中将"互联网+"应用到预检分诊、发热门急诊、专家会诊、病房管理、健康宣教与诊治等各个环节,建立了独特有效的COVID-19疫情防控体系,达到高效分诊、接诊、专家会诊、无接触式的病房管理与宣教的目的,合理调控了医疗压力,节省了疫情防控耗材,降低了交叉感染风险,提升了工作效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危险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危险因素分析及预警评估模型构建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影响上消化道出血(upper gastrointestinal bleeding,UGIB)病情严重程度的影响因素,构建预警评估模型,以列线图的形式呈现,为急诊护士预检分诊提供可行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急诊科收治的680例UGIB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建模组(510例)和验证组(170例),依据《2020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急诊诊治流程专家共识》的标准分为高危组和低危组,比较组间各指标差异,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病情严重程度的因素,绘制列线图并验证。结果:呕血( OR:3.875,95% CI:2.212~6.79)、糖尿病( OR:2.64,95% CI:1.184~5.883)、晕厥( OR:10.57,95% CI:3.675~30.403)、心率( OR:3.262,95% CI:1.753~6.068)、红细胞分布宽度( OR:3.904,95% CI:2.176~7.007)、凝血酶原时间( OR:3.665,95% CI:1.625~8.269)、乳酸( OR:3.498,95% CI:1.926~6.354)、血红蛋白( OR:4.984,95% CI:2.78~8.938)可准确预测UGIB病情严重程度( P<0.05)。列线图表现出良好的一致性和区分度(C-index=0.903,95% CI: 0.875~0.931),并经内部验证(C-index=0.895)和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 P=0.7936)。外部验证C-index为0.899(95% CI:0.846~0.952),校准曲线提示预警评估模型具有良好稳定性,预测效能优于改良早期预警评分系统( P<0.05)。 结论:预警评估模型具有可靠的预测价值,可为急诊医务人员筛查高危患者和制定针对性护理干预措施提供参考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