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国县级医院高血压慢性病管理现状调查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调查我国县级医院的高血压专科建设情况和慢性病管理状况,为提升县域内高血压慢性病的规范化管理水平提供参考。方法:2020年9—11月,课题组按照自愿参与原则,纳入我国24个省份的597家县级医院,对医院的高血压专科设置、专业队伍建设以及高血压慢性病管理制度等进行问卷调查。所有调查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597家县级医院中,54家(13.5%)设置了独立的高血压专业科室,147家(24.6%)有高血压门诊,143家(24.0%)有高血压病床,294家(49.2%)有高血压专科团队;431家(72.2%)医院的门诊有高血压诊治流程,454家(76.0%)病房内有高血压诊治流程,535家(89.6%)的医院有高血压转诊流程;473家(79.2%)医院作为牵头单位建立了县域医疗共同体,其中紧密型167个;97.7%的医院配备基本的高血压危险分层筛查项目,63.8%可进行继发性高血压初筛。结论:我国县级医院的高血压慢性病规范化管理布局基本形成,但仍有提升空间。未来应重点加强高血压专业队伍建设,强化高血压诊疗规范化管理,畅通高血压分级诊疗路径,以提升我国高血压慢性病健康管理水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分时段预约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维护门诊的应用及效果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分时段预约在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维护门诊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PICC维护门诊分时段预约诊疗应用前后两个月的就诊患者,应用前为对照组,采取人工纸质取号,应用后为研究组,采取分时段预约诊疗,比较两组患者候诊时间、每时段平均候诊人数、患者满意度和护士满意度。结果:研究组平均候诊时间中位数为15 min,显著短于对照组中位数为46 min,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1)。候诊区内候诊人数:研究组每个时段人数相对稳定,候诊人员密度低,而对照组各时间段差异显著,人流高峰出现在8∶00—10∶00和13∶30—14∶30。研究组患者满意度评分为(4.99±0.05)分,明显高于对照组(2.15±0.1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09)。研究组护士满意度评分为(4.67±1.92)分,明显高于对照组(1.90±0.3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 结论:PICC维护门诊实施分时段预约诊疗可有效减少患者候诊时间,实现患者合理分流,改善就诊环境,提高护患满意度,提高医院管理水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直肠癌保肛术后低位前切除综合征患者症状感受和应对体验的质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深入了解直肠癌保肛术后低位前切除综合征(LARS)患者症状感受和应对体验。方法:本研究采用质性研究中的现象学研究法。采用目的抽样法,选取2022年10月—2023年1月在河南省肿瘤医院门诊复查或住院的15例直肠癌保肛术后LARS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半结构式深入访谈,采用Colaizzi 7步分析法对访谈资料进行分析、归纳并提炼主题。结果:提炼出4个主题:对症状的态度和情绪反应、受症状影响的日常活动、对症状管理策略的应对状态、对症状多维度支持的需求。结论:直肠癌保肛术后LARS患者存在诸多不适症状,渴望得到支持与帮助。医护人员应重视患者症状管理的复杂性,并及时进行有效的症状评估和干预,提供以患者为中心的综合性支持护理,提高其生活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以护士为主导的门诊近视教育模式在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中的应用效果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以护士为主导的门诊近视教育模式在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1年7—9月于北京同仁医院眼科门诊就诊的患儿及其家长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患儿就诊日期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各272例患儿及其272名家长。试验组对象采用以护士为主导的门诊近视教育模式进行管理,对照组采用常规的就诊模式。比较干预前后两组患儿家长的近视相关知识水平、用眼习惯知识水平、依从性以及两组患儿的用眼行为评分。每组分别选取性别、年龄相匹配的128例患儿,以右眼为研究眼,观察基线和半年后的屈光度及眼轴发展变化。结果:干预6个月后,试验组家长的近视相关知识、用眼习惯知识以及防控方法的依从性指标评分、患儿的用眼行为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试验组患儿等效球镜增加-0.13(-0.34,0.13)D、眼轴增长0.16(0.09,0.24)mm,对照组分别为-0.25(-0.50,-0.25)D、0.23(0.18,0.26)mm,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以护士为主导的门诊近视教育模式应用于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中,可以有效提高家长的近视防控认知水平,改善儿童青少年的用眼行为,对延缓近视发展有良好效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一站式”综合管理多重代谢紊乱患者代谢指标治疗效果的变化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究门诊“一站式”综合管理前后多重代谢紊乱患者药物治疗方案及治疗达标率的变化。方法:选取2020年11月至2022年4月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心内科“一站式”综合管理门诊建立档案并规律就诊的合并多重代谢紊乱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共有332例。通过门诊电子病历系统采集患者的一般信息、既往史、家族史、药物治疗方案、血压及身高、体重、腰围、臀围等,同时对患者进行“一站式”综合管理随访。分析患者的基线临床特征,并对比门诊“一站式”综合管理前后患者代谢指标变化及不同代谢紊乱患者的治疗方案及达标情况。结果:332例患者首次就诊至末次就诊的时间间隔为44(26,60)周,年龄为(57.2±13.2)岁,其中男219例(66.0%)。经心血管门诊“一站式”综合管理后,患者空腹血糖(FBG)由6.6(5.6,7.9)mmol/L降至6.3(5.6,6.9)mmol/L,糖化血红蛋白A1c(HbA1c)由(7.2±1.5)%降至(6.6±0.8)%,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由2.70(1.97,3.55)mmol/L降至2.04(1.66,2.63)mmol/L,血尿酸(UA)由(383.7±107.1)μmol/L降至(341.2±90.6)μmol/L(均 P<0.05)。高血压[19.8%(50例)提升至28.2%(71例)]、糖尿病[45.2%(85例)提升至66.5%(125例)]、高脂血症[54.9%(151例)提升至87.6%(241例)]、高尿酸血症[16.7%(16例)提升至49.0%(47例)]的治疗达标率均提升(均 P<0.05)。 结论:心血管门诊“一站式”综合管理可改善患者代谢紊乱情况,提高代谢紊乱性疾病治疗的达标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上海地区新型冠状病毒奥密克戎变异株流行期间儿童重症监护病房防控管理经验介绍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总结新型冠状病毒奥密克戎变异株流行期间PICU精准防控的经验。方法:总结分析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PICU 2022年3月1日至5月10日PICU精准化防控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的策略及管理经验。结果:根据国家及上海市新冠肺炎防控标准,我院PICU针对重症医学科的专科特点,联合院感科、医务科共同构建本次奥密克戎变异株疫情暴发阶段的精准化病房管理策略。从危重患儿收治流程、PICU病房区域划分及院感防护、患儿家属的接待管理制度和PICU工作人员"气泡管理"制度四个方面制定精准防控管理策略,并在疫情期间运行3个月内无患儿或医护人员发生新冠肺炎院内感染。期间共收治140例危重患儿,其中院内普通病房转入87例,急诊(非发热)收治48例(3例转运团队转入),发热门诊4例,管控病房1例。其中4例危重患儿入PICU时无急诊核酸检测报告。140例危重患儿中接受机械通气54例,血液净化18例,肝移植术后监护2例;合并基础疾病共78例(55.7%)。结论:上海地区本轮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我院PICU制定的危重儿童收治及病房管理流程,在确保新冠肺炎院感防控零感染同时,最大程度上保证危重症患儿的救治。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合并肾功能不全伴高钾血症高龄患者斜外侧入路腰椎椎体融合术的麻醉与围术期管理
编辑人员丨5天前
(1)一般情况:患者女性,年龄88岁,因"双下肢疼痛2个月,加重伴腰部疼痛1个月"入院。患者2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双下肢疼痛,程度轻微,疼痛于行走时出现,休息后可缓解,范围为双侧大腿,自行口服镇痛药物治疗,症状有改善。1个月前,患者自觉上述症状加重,伴双下肢无力,腰部疼痛。自行口服药物疼痛改善不明显。为求进一步诊治,来我院门诊就诊。门诊以腰椎管狭窄收治入院。拟行斜外侧入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L 4,5)、椎间盘切除术和脊神经根粘连松解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伴自杀意念的青少年抑郁症患者心理体验的质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深入了解伴自杀意念青少年抑郁症患者的心理体验。方法:本研究为质性研究。采用目的抽样法,于2022年6—8月选取在杭州师范大学附属医院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联合门诊就诊的18例伴自杀意念的青少年抑郁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半结构式访谈,应用Colaizzi 7步分析法归纳分析资料并提炼主题。结果:最终归纳出负性感受、认知的累积促发自杀意念(难以承受的负面情绪、缺乏理解和关爱、对生死的片面认知)与有连结、被关注、有敬畏能减少自杀意念(有牵挂与羁绊、对死亡的恐惧和敬畏、他人的关注和即时反馈)2个主题。结论:医护人员应高度重视伴自杀意念青少年抑郁症患者的心理感受,为青少年患者心理康复构建有效管理方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病原体核酸即时检测质量管理要求专家共识
编辑人员丨5天前
2021年,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仍然在全球范围起伏跌宕。在我国科学防控、精准施策的公共卫生体系运行下,实现了疫情管控和复工复产的有序和共赢。其中,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作为疫情防控的第一防线,发挥了巨大作用。在发热门诊、急诊手术等场景下,要求核酸检测随到随做、快速报告,新型冠状病毒核酸即时检测(POCT)技术应运而生,迅速在各级医疗机构广泛开展,与常规聚合酶链反应(PCR)批测试互补,构建了保障医疗安全和提升优质服务的实验诊断平台。但鉴于分子诊断的复杂性和病原微生物的生物安全要求,病原体核酸POCT与传统基于血液的理化指标检测不同,其质量管理要求尚无章可循,在实际工作中也存在各种认识上的困惑和操作中的不一致。因此,上海市医学会分子诊断分会、上海市医学会检验医学分会、上海市微生物学会和上海市临床检验中心,协同编制了本专家共识,立足当前我国主要的感染性疾病谱,从病原体POCT应用场景、生物安全、人员资质、性能验证、质量控制、结果报告等全流程运行管理进行阐述,以期促进该技术在公共卫生防御和医院感染管理中的合理应用和健康发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门诊心脏康复频次对冠心病患者生命质量改善及生活方式改变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观察门诊心脏康复频次对冠心病患者生命质量改善及生活方式改变的影响。方法:纳入2020年1—12月在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门诊心脏康复中心进行运动康复的135例冠心病患者,根据参加门诊康复的频次将患者分为低次数组(≤12次)63例、中次数组(13~24次)37例和高次数组(≥25次)35例。回顾性收集患者临床资料、心脏康复情况以及康复前后西雅图心绞痛量表(SAQ)评分和SF-36生命质量评分,通过门诊或电话了解收集患者院外饮食运动等生活方式改变情况,比较3组间患者康复后症状、生命质量及生活方式改变情况。结果:与康复前相比,低次数组患者心脏康复后SAQ的5个维度评分均无明显改善(均 P>0.05),SF-36仅情感职能和健康变化评分改善( P<0.05);中次数组患者在SAQ的心绞痛稳定状态、心绞痛发作情况、治疗满意程度和SF-36的躯体疼痛、健康变化评分有改善( P<0.05);高次数组患者SAQ和SF-36各维度评分均有改善( P<0.05)。进行心脏康复后,高次数组患者SAQ及SF-36各维度评分均明显高于低次数组患者( P<0.05)。高次数组患者院外改变不良生活方式比例明显高于低次数组患者[27例(77.14%)比24例(38.10%),χ 2=13.74, P<0.001]。 结论:参与门诊心脏康复次数越多,患者症状及生命质量改善越显著,患者越能够掌握正确的运动方法并建立健康生活方式,最终实现冠心病的长期自我管理。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